“说是999‰的金戒指,可实际上只是镀金的‘玩具’。”
近日,济南市民杨女士反映,自己在网上购买的足金戒指被验出是假货,她屡次联系店铺,对方却是已读不回,而最近,这家网店更显示为注销状态,踪迹全无。
杨女士购买的镀金假饰。
真金价格卖假货
不贪便宜也“中招”
家住济南的杨女士有每年购入黄金饰品的习惯,在她看来,一方面,金饰美感极佳,适合日常佩戴,另一方面,即便不喜欢,还可以将金饰融成金块保值,稳赚不赔。然而,最近一次的金饰购买遭遇,让她一度产生购金阴影。
去年12月,杨女士花费一千多元,在某购物平台购买了一款名为“黄金麦穗”的2.12g金戒指。根据商家介绍,该产品为999‰足金,并且附带有印制各类鉴定机构logo的鉴定证书。“之前也有从网上买金饰的经历,买到的都是真金。这个金戒指因为还有证书,就没仔细看,最近佩戴才发现,这款金戒指的颜色与之前购买的金饰存在差异。”杨女士说。
火烧检测显示该金戒指为镀金产品。
“是金包银,只在表面有一层可以忽略不计的金粉。”对于这一结果,杨女士觉得很委屈,“不是几百元一个的假货,年前每克500多元的金价,价格不低了,还能被坑”。
光谱检测显示该金戒指为镀金产品。
同样令杨女士生气的还有涉事店铺的行为:“检测出是假货后,我多次联系商家,但他们不仅无法退款,还始终已读不回,店铺名称被修改,商品还全部下架。”截至四月中旬,该网店已被注销,店铺、商家情况查无可查。“我也向店铺所在平台进行多反馈,但平台一直拖,需要走各种程序,经常需要等一周或一个月。”杨女士对此颇为无奈。
杨女士于四月联系商家,但显示已读不回。
在她看来,这次事件中,购物平台不仅需要对商家售卖假货的行为进行处罚,责令商家退款,支付三倍赔偿,还需要自纠检讨,给她一个说法。
杨女士与商家联系时,该店铺商品就已全部下架,店铺名称已改。
购物平台:网店保证金不足
杨女士给出的交易凭证,目前该店铺已无法查询。
“因为该商品已超过退款期,我们派专人处理,发现该店铺保证金缴纳不足,以至于无法给消费者退款,我们会在未来30天进行催缴,如果商家仍未缴纳,平台会对其进行处罚。”在杨女士最关心的处罚与追款问题上,平台客服这样回复。同时,该客服还表示,届时若消费者需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平台会积极配合,但问及会如何处罚店铺,以及怎样配合,客服未给出具体说法。
黄金产品进驻购物平台门槛低
鉴定证书不可轻信
杨女士认为,这次不愉快的购物经历,关键在于购物平台的把关问题。“没有营业资质的店铺都允许进入,也没有让消费者满意的处罚措施。”
购物平台回复称,现阶段网店入驻方式分为企业与个人两类,其中企业入驻需有正式的营业执照,而个人商家仅需提交身份证号等个人基础信息即可,像黄金一类的产品,暂时无需提交真品证明。不过,杨女士对于上述答复并不满意,她认为,正是平台低门槛的现状才造成这些买卖纠纷。
商家为杨女士开具的“鉴定证书”。
此外,针对该金饰的“鉴定证书”,也是“疑点”重重。
同时,证书中显示的“中金珠宝检测中心”的任何信息均查询不到。几家与该机构名称相近的鉴定机构表示,证书并非自家机构出具。“这个证书应该是假的,是商家为了卖货自己印的,像证件上‘MA’‘AL’‘CNAS’这些logo,确实代表不同的机构认证,但这些标志下面都需要带有数字的认证号,才是真正的鉴定书。”一位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解释。
“鉴定证书”给出网站的多数页面无法点击。
对于鉴定证书的真伪问题,还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市场中售卖的赝品金饰,还存在把一件真金送到大型检测机构检验,获得具有高含金量的鉴定证书和二维码,再按照这件真黄金的款式制造出批量假黄金,将真黄金二维码复制使用的情形。
“真假黄金款式相同,扫描假黄金证书的二维码得到的信息就算包含黄金图片,消费者肉眼也无法分辨真假,所以鉴定证书可注水的环节很多。”该业内人士说。
律师:购买金银饰品
应以品牌店、线下店为主要渠道
今年以来的黄金价格波动,使市场中走俏的黄金产品风波不止,杨女士遇到的网店出售假金饰问题,也是众多黄金售卖乱象中的典型代表。在各种社交平台中,不乏花费数千、甚至几万元的消费者反馈买到假金。而针对杨女士遇到的问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也将持续跟进。
*点亮【在看】,扩散提醒!购买金饰需选择可靠渠道
原标题:《惊呆!济南女子网购金饰中招:999‰的金戒指竟是……律师紧急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