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金融专业经济师章节考点:货币政策体系

宏观调控是国家的经济职能,是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具体而言,就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调节宏观经济变量,比如税率、利率、汇率、价格、站业等,以促进总供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的行为与过程。

宏观调控有以下三个特点(1)在经济学中,宏观调控主要是针对经济的短期运行,解决经济的周期波动问题,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汇率政策,有时还使用收入政策。

(2)宏观调控和政府管制都是由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的,但两者的具体目的和手段并不一样。宏观调控主要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手段,间接影响微观主体的行为选择,以熨平经济波动,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而政府管制主要是运用行政权力,直接限制微观主体的市场行为,如市场准入、数量管制、价格管制、自然垄断和共有资源的管理等。

(3)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不是对立的。市场经济之所以需要宏观调控和政府管制,是因为市场会失灵,宏观调控只是为了校正市场失灵,使之更有效地运行,并非抑制和取代市场。

金融宏观调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宏观调控是以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主体,以货币政策为核心,借助于各种金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或信用量,影响社会总需求进而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促进金融与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机制与过程。金融宏观调控的框架要素包括金融宏观调控主体、金融宏观调控对象、金融宏观调控目标、金融宏观调控手段、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和金融宏观调控效应等。

金融宏观调控存在的前提是商业银行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实行二级银行体制。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则将缺乏独立的金融宏观调控主体,也缺乏作为金融宏观调控操作直接对象的商业银行体系。在此情况下,所谓金融宏观调控就是不存在的。

就金融宏观调控的类型而言,包括计划调控、行政调控、政策调控和法律调控四种形式。计划调控和行政调控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形式;政策调控和法律调控是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形式。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政策调控和法律调控的色彩日趋浓厚,计划调控和行政调控只能是政策调控和法律调控的补充形式。

(二)货币政策及其特征

1.货币政策的含义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其构成要素主要有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和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等。从确定目标,运用工具,到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这中间还存在着一些作用环节,其中主要有中介目标和政策传导机制等。

2.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

(1)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一般涉及的是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利率、汇率等宏观经济总量问题,而不是银行或厂商等微观经济介量问题。

(2)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需求是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总需求。货币政策正是通过货币的供给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中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并间接地影响社会总供给的变动,从而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3)货币政策主要是间接调控政策。货币政策一般不采用或少采用直接的行政手段来调控经济,而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调整“经济人”的经济行为,进而调控经济。

(4)货币政策是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为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这些都是长期性的政策目标。而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和调节措施又具有短期性、实效性的特点。因此,货币政策的各种具体措施是短期的,需要连续操作才能逼近或达到货币政策的长期目标。

3.货币政策的类型

(2)紧缩的货币政策。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利率,紧缩信贷,减少货币供给,从而抑制投资,压缩总需求,防止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措施是积极的货币政策中所采用措施的反向操作。

(3)稳健的货币政策。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998年年初我国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的特殊背景下提出并付诸实施的。从实际运作来看,“稳健”体现的是对货币政策所做的原则性规定和对总体趋势的把握,是一种指导思想、方针和理念,而不是针对货币政策操作层面(如积极或紧缩)的提法。稳健的货币政策所注重和强调的是货币信贷增长要与国民经济增长大体保持协调关系,但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如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可以有不同的操作特点和操作方式。也就是说,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健”,并不排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在操作层面灵活地实行适时适度放松或收紧银根的货币政策措施。

(三)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1.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构成要素

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框架和构成要素、每一构成要素的功能特性如图9-1所示。

如图9-1所示,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构成要素从左至右分述如下:

(1)调控主体:中央银行。现代金融与银行制度是二级体制,其中,中央银行处于一国金融体系的领导和核心地位,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和实施国家金融政策,并代表国家监督和管理全国金融业。中央银行不是办理货币信用业务的经济实体和经营型银行,而是国家金融管理机关,是管理型银行。中央银行的特有职能决定了其在金融宏观调控中的主体地位。

(2)调控工具: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卖出或买人证券等来实施紧缩或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控市场利率或基础货币供应量,影响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行为与态势,间接调控货币供给量,从而改变企业与住户的货币需求预期,调整社会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4)中介指标: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的间接控制二阶变量,它们会直接影响或形成社会对实际劳务和商品的需求,因此成为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调控的中介指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能力,不仅取决于一阶变量基础货币,还取决于商业银行的传导性能、货币乘数机制等。

(5)调控客体:企业与居民。企业与居民是形成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对比关系的微观主体,他们不仅在量上决定社会总供求的规模,而且决定了总供求的内在结构。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总供求关系,实际上是在影响企业与居民的投资与消费行为,从而达到金融宏观调控目的。

(7)反馈信号:市场利率与市场价格。中央银行将市场利率与市场价格作为观察金融宏观调控实际效应的信号。在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产品价格总水平就会下跌,反剖产品价格总水平则会上升。在金融市场上,利率水平也有这样的反应过程。因此,根据市场实际价格对调控预期价格的正负偏离,中央银行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抑制需求(或增加供给)或刺激需求(或抑制供给)的货币政策。市场利率与市场价格越是能真实反映社会资源的稀缺程度,中央银行对总供求的观察和判断就越准确,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就越小。

2.金融宏观调控的领域和阶段

在金融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的传导和调控机制过程经历两个领域和三个阶段。

(1)两个领域是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领域。货币政策首先改变的是金融领域的货币供给状况,打破原有的货币供求和市场利率状况,按照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建立超新的货币供求状况,是以基础货币变动引起货币供求变动的动态过程。从货币供给变化到实现央行的四大政策目标是在实体经济领域实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影响企业与居民的投资与消费,使社会对实际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发生改变,从旧的均衡走向新的均衡。

(2)三个阶段是:第一阶段,中央银行操作货币政策工具对一阶变量基础货币的直接控制;第二阶段,基础货币的变化通过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对二阶变量货币供应量产生间接控制作用;第三阶段,再由二阶变量货币供应量变化间接影响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中央银行直接以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为目标并对外公布该目标的货币政策制度。其基本做法是:一国中央银行明确以物价稳定为目标,并将其在未来一定时期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货膨胀率向外界公布;同时,通过相应的方法预测目标期的通货膨胀率,并根据预测通货膨胀率和目标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距来决定货币政策的调整和操作,使得实际通货膨胀率接近目标通货膨胀率。如果预测通货膨胀率高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如果预测通货膨胀率低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如果预测通货膨胀率接近于目标通货膨胀率,则保持货币政策不变。

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传统的货币政策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不再设立中间目标,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主要依靠定期对通货膨胀的预测。由政府或中央银行根据预测提前确定本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中长期通货膨胀目标,中央银行在公众的监督下运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使通货膨胀的实际值和预测目标相吻合。其政策核心是以确定的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或目标区间。在这种政策框架下,稳定物价成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中央银行根据通货膨胀预测值的变化进行政策操作,以引导通货膨胀预期向预定水平靠拢。通货膨胀预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公众评价货币政策绩效的重要依据。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目标的本质是将金融宏观调控对象物价化,反通胀成为货币政策的实质内容。

200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把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前提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机构独立、设计良好的技术基础设施、经济结构和健康的金融体系。在具体实践中,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的前提条件:①必须将价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②中央银行具有较强的独立性;③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具有较强的责任性和高度的透明度;④能够对通货膨胀目标或目标区间进行合理确定,并对通货膨胀率进行精确预测;⑤金融体系发展比较完善,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和汇率的浮动制。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具有以下特点:①货币政策承诺维持一个具体的长期通货膨胀水平,长期价格稳定成为首要的敢策目标。②在长期通货膨胀目标的约束下,为达到产出稳定等其他目标,中央银行短期内拥有采取灵活政策的权力——这就是“弹性通货膨胀目标”的真正禽义。③通货膨胀目标制要求货币政策决策者保持实质性的开放和透明,如应定期公布通货膨胀形势报告并让公众参加政策讨论等。通货膨胀目标制克服了传统货币政策框架下单纯盯住某种经济、金融变量的弊端,实现了规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提高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有利于增强公众对货币政策的信心,有助于经济的稳定运行。但通货膨胀目标制过分重视来自需求方面的扰动,在处理供给方面的因素时缺乏必要的弹性,忽视了货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以及频繁变动政策工具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

THE END
1.货币政策都有哪些?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货币政策都有哪些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https://weibo.com/3535330827/P2uTqof9i
2.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沈华2024年11月26日 08:08温彬经济日报2024-11 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在1998年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控制后,以广义货币(M_2)为中介目标的数量型间接调控的货币政策框架正式形成。此后,随着表外融资和直接融资快速发展,为全面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http://sass.cn/109001/77335.aspx
3.2024年四大央行货币政策和汇率市场展望: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快与慢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如何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 特朗普的经济政策的确给美联储货币政策带来更高的不确定性。但与直觉和市场反应不同的是,特朗普经济政策(税收、移民、关税)对美联储中短期货币政策决策的影响可能有限。 首先,财政政策:在扩张性财政政策落地前1年,美联储政策利率预测基本维持不变,甚至在2017年9月由于通胀https://m.vzkoo.com/read/20241203f0ce652927247ca81456658c.html
4.多数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通常有充分就业。()各国中央银行选择的操作目标通常有___和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调节控制()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A.货币供应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调节控制()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A.货币供应量 B.货币需求量 C.货币流通量 D.货币周转https://www.guakaoba.com/gdmbesh7.html
5.西方经济学货币政策详解,名词释义与数据分析概览摘要:,,本文解释了西方经济学中的货币政策名词,包括其定义、目标及实施手段。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旨在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等目标。数据分析显示,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有重要影响,如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能有效影响市场流动性,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正确理解和运用货币政策,对维护经https://idojoy.com.cn/post/16947.html
6.货币政策有哪些十万火急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有哪些?公开业务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存款准备金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银行贷款运用再贷 http://www.wjcfc.com/ask/qa/174517.html
7.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张王定)ppt大学课件预览四,纸制货币纸制货币有两种:一种是银行通过信用渠道发行的,理论上称为银行券;一种是国家凭借权利发行的,理论上称为纸币 。 银行券和纸币都是纸制的货币符号,它们本身都没有价值 。 现实中各国政府发行的纸币与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是相同的和可并行流通的,都属于信用货币 。 http://read.cucdc.com/cw/82572/66478.html
8.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A稳定物价B经济增长C充分就业D国家--- 正确答案 A,B,C,E --- 解析 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决策。就总体而言,一国在宏观经济方面大致存在以下四种类型的问题:①稳定物价;②经济增长;③充分就业;④国际收支平衡。https://m.guangzhou.huatu.com/tiku/3439866.html
9.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2014年真题及答案解析三、金融风险有四种类型: 23.以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为前提的消费理论是()。 A.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B.生命周期理论 C.持久收入理论 D.从众消费理论 答案:A 解析:考点第六章。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三个前提是“两减一收” 第九课时 第六章(教师重点强调 原题押中 例题2011) https://www.oh100.com/kaoshi/zhicheng/233481.html
10.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一国的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一般包括()选择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一国的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 一般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A.经济增长B.充分就业C.物价稳定D.国际收支平衡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https://www.shuashuati.com/ti/3c12e732745542169245f65720c8c301.html
11.高考政治知识点必修11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5、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1)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①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https://www.jianshu.com/p/08cdad6f3407
12.国家开放大学《个人理财》线下纸质版形成性作业1234参考答案10. 下列哪项不是央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手段 ( ) 。 A.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B. 提高利率 C. 发行央行票据 D. 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 四、多项选择题 ( 每题 2 分 , 共 20 分 ) 1. 个人理财目标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 ( ) A. 周期性 https://www.diandahome.com/47267.html
13.中央银行(精选十篇)在政策独立性方面, 《欧洲中央银行章程》充分赋予了欧洲中央银行以自主决策的权利, 以免受到欧洲各成员国政府的压力。欧洲中央银行可以自主地选择货币政策工具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欧洲央行的首要目标是物价稳定, 在物价稳定的前提下追求经济发展。 欧洲中央银行决策理事会由欧洲中央银行执行董事会的所有成员应具有公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457gpr.html
14.关于货币政策及金融体制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多重有重”,即多重目标但有重点。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几种观点。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条例》,提出金融机构任务是“发展经济、稳定货币、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这算是最早对货币政策目标的表述。此后,这种表述被作为货币政策双重目标的一种根据。在以后讨论中,涉及到这样几种看法:一种https://serm.bnu.edu.cn/kyxs/kycg/75c63e9b02924f32a95649fbdc49ec7f.htm
15.2015年“金融服务知识进万家”银行业金融知识宣特别推荐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主要职能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 一、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人民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策略和方针的总称。货币政策的要素包括: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https://www.wsmfcb.com/wsmf/show/show-6.html
16.货币金融学整理目标/工具独立性:中央银行设定货币政策目标/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的自由度。 政治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在选举之前扩张,选举之后收缩的状况。 2. 中央银行目标:主要:物价稳定(长期条件下)。 其他:高就业,经济增长,金融市场稳定,利率稳定,外汇市场稳定。 3. 美联储独立性的讨论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28961360
17.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个人理财》形考任务1答案贷款存款20. 下列哪项不是央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手段( ) A.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B. 提高利率 C. 发行央行票据 D. 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 21. 个人理财目标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 A. 周期性 B. 阶段性 C. 个人性 D. 总体性 22. 家庭生命周期可以分为( )阶段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09SRNM805567PBR.html
18.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conduct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从运用货币政策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货币传导机制是否完善及提高,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对经济的贡献。 https://baike.sogou.com/v6458637.htm
19.中等发达国家从1万到3万美元跨越的国际比较第三,我们进一步把跨越案例分为四种类型:欧美传统工业化国家、欧洲中小工业化国家、东亚模式国家、资源型国家。我们从七个维度研究了这些国家跨越案例的一些经验规律。 按照一国人口规模是否超过4500万、自然资源丰富程度、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先后顺序、发展模式的差异,可将13个中等发达国家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1)欧美http://www.jzx88.com/ios/pages/wxshare/news_detail.html?id=95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