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物理学家古斯塔夫·基尔霍夫与化学家本生在海德堡共同发现了铷。最特别的是,铷是用他们自己新发明的光谱仪发现的。光谱分析法的灵敏度很高,哪怕只含有几百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亿分之一克的元素也逃不过它的眼睛。
铷是一种比钾、钠更活泼的金属,在室温和空气中能自燃,遇水则会发生爆炸,所以必须在严密隔绝空气情况下保存于液体石蜡中。
铷非常适合低温实验。20世纪90年代,铷被广泛用于CD播放器的廉价商用激光二极管,这些激光的工作波长很接近激光冷却铷原子所需的波长。1995年初,埃里克·康奈尔和卡尔·威曼首次将铷—87冷却并观察到,铷形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这是在近宏观尺度上可以观测到的单个量子力学实体。几个月后,沃尔夫冈·克特勒又制成了钠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三人因此共同获得了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碱金属的晶体都有活动性很强的自由电子,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而铷的电子更容易跑出来,在一定波长光的作用下,能使其表面的电子逸出从而产生光电效应,这使得铷成为一种“长眼睛”的金属——当有光照射时,因光电效应能产生电流。人们将铷的真空光电管安装在宾馆或会堂的自动开关门上,当有光照射的时候光电效应产生的电流能将门自动关上,当人走到自动门附近遮住了光,光电效应消失电路断开,门就会自动打开。
在很多高科技能源领域,也都出现了铷的身影,如硼氢化铷。未来铷的应用不可限量。
(作者系武汉市第二十中学化学教师、武汉市科学家科普团成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