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东汉青铜器,1969
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
长45厘米,宽13厘米。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
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图:镶金兽首玛瑙杯,唐代酒器,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
馆。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是至今所见的唐代
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
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
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
图:四羊方尊,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1938年出土于
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商朝晚期青铜礼
器,祭祀用品。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是世界迄今出
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此锡杖敕造于唐咸通十四年,现收
藏于法门寺博物馆。1987年出土于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该杖
长196.5厘米,重2390克,金银打造,是盛唐时期鎏金技艺的
精品,更是佛门法器中的至宝,堪称世界“锡杖之王”。
清明上河图,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北宋画家张择端
仅见的存世精品,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属国宝级文物,
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
纪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
的写照。
图:越王勾践剑,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春秋晚期越国
青铜器,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
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剑通高55.7厘
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极其锋利。刻有“钺
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图:金缕玉衣,现收藏于徐州博物馆,玉衣长174厘米、宽68厘米,用1576克金丝连缀起4248块大小不等的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组成,1995年出土于徐州狮子山楚王陵,距今超过2000多年,推断墓主人是第三代楚王刘戊,是目前国内出土的金缕玉衣中玉质最好、玉片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一件。
图: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
馆,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
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用青
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
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
图: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为唐朝的文物,现收藏于陕西
历史博物馆。1970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14.8
厘米,口径2.3厘米,壶腹两侧用模具冲压舞马图,马肥臀体
健,长鬃披垂,颈系花结,绶带飘逸。
图:大禹治水图玉山,是由乾隆皇帝亲自筹划雕琢而成
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底座高60厘米,重达5350公斤。玉山
置于嵌金丝的褐色铜铸座上,以名贵的青白二色和田玉精心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