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在IOC最大的赞助商之一NBC美国广播公司“伪善、虚假和缺乏合理性”的批判下,日本东京奥运会组委会在福岛县开始了为期121天的奥运圣火传递。
火炬传递活动,是在超过70%的日本国民反对下,强行进行的。
两天内,日本国内的新冠疫情又出现了复起的征兆,全国新感染疫情人数超过了2000例,东京都则逼近了500人。
更麻烦地是,在25日和26日的传递过程中,奥运圣火竟然熄灭了三次。不仅令人对奥运是复兴之火的宣传,感到有些啼笑皆非。
究竟是什么让东京奥组委宣传“台风都吹不灭”的火炬,熄灭了呢?
这真的是上天的安排么?
日本东京奥运会圣火的火炬是哪里制造的,含义是什么呢?
其和新干线以及日本大震灾的关联又是什么呢?
看到了最终调查结果后,只让人感觉有些啼笑皆非。
再好的设计和理念,都比不过细节成败。
01台风吹不灭
“火炬灭了后,我吓了一跳,当时心脏都感觉要停了。”
A女士是第一个举着火炬,跑着跑着就发现熄灭了的人,这时候是3月25日下午1点半,地点在福岛县的富冈町。
伴随跑步的东京奥组委人员赶紧用无线电对讲机叫来了火炬伴随车,用携带的火种灯引火具,重新点燃了圣火。
整个火炬重新点燃的过程,大概用时30秒。
好不容易福冈町跑完了,向广野町传递圣火的两个火炬碰到一起时,“一个干杯”,火就再次灭……了。
不得不重复了一下重新点燃的过程。
“真想不到。”
在接受《每日新闻》采访的时候,东京奥组委的官员对发生的事情,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因为考虑到日本列岛的气候条件,在设计火炬时,就考虑了可能会碰到台风的天气。
所以东京奥运会的火炬被要求:在17米/秒的风速和一小时50毫米降雨的残酷环境中,都能照常燃烧。
《每日新闻》评述说:“17米/秒的风速,这是火炬传递者都很难向前移动的巨大力量啊。”
但是,根据福岛县当地的气象台数据,25日火炬传递时,当地的最大风速只有5米/秒……
日本奥组委的火炬传递负责人承认,“奥运火炬的熄灭,确实可能会对东京奥运会的举办,起到泼冷水的效果。”
02高大上的设计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在日本举办的奥运会中,火炬出现问题。
1998年长野冬奥会的火炬设计就因为有缺陷,多次出现了途中火焰熄灭的情况。
为了吸取教训,本次东京奥运会进行了“细致”的准备。
对东京奥运会的火炬设计理念进行了吹嘘。
“圣火传递者们手中会拿着樱花色的火炬,那将是集美丽、轻便、强度为一体的技术结晶。这是在没有任何妥协、显示匠人之魂的基础上开发的。”
52岁的设计师吉冈德仁在位于东京代宫山的事务所里,为了给火炬上色,进行着激烈的争论。
吉冈德仁是在2015年秋天访问福岛县南相马市小学校的时候,看到了2年级小学生画的樱花,为火炬设计打下了腹稿。
为了寻找加工铝合金水平高超的企业,他们走遍了日本。
2017年11月第一版试做的时候,火炬重1.5公斤,随后逐渐塑型。最终的作品是除去火炬中的燃料,火炬本体的重量只有700克。
随后,又加上了一些装饰,火炬的重量最终调整为本身重1公斤,燃料200克。
设计的重中之重,便是如何在大雨和强风的环境中,还能保持火炬燃烧而不熄灭。
这个难题交给了日本最好的户外用品公司新富士燃烧器(爱知县丰川市)。
该公司的开发部部长山本宏认为,要想达到狂风大雨继续燃烧的要求,火炬至少要有7公分的直径。
LIXIL公司为火炬提供了制造材料。
根据东京奥组委官方宣传,制作东京奥运火炬的材料中,有30%是使用的2011年东日本大震灾回收的建筑铝合金废料。
这些材料也在灾区的简易住宅中被使用,象征着从日本从灾害中的复兴。
火炬的制造商在走访了13家之后,最终选定了位于日本群马县的“UACJ押出加工株式会社”,总共制造了大约1万多支。
东京奥组委官网表示,火炬“使用了新干线都采用的(铝合金一次成型技术)进行制造的。”
火炬中燃烧出的火焰,可以形成一个类似樱花的五瓣火,照耀着“希望的大道。”
“为了保持火焰的稳定性,会有蓝色和红色两部分,这是为了适应日本的气候和地域不同环境,而进行的设计调节。“
03人祸大过天
想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传递的时候,我们将圣火送上了珠穆朗玛峰。
还记得在地球之巅残酷环境下燃烧的北京奥运圣火么?
那些登山勇士的斑斓登山服、皑皑白雪,以及大到听不清说了什么的山风中;还在燃烧的北京奥运圣火,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么,历经了3年才制造出来,号称集中了日本匠人精神、用了300多种染料配比,在不同光线照射下,都能保持樱色的火炬,到底为啥会熄灭呢?
3月26日,出现第三次火炬“罢工”后,东京都奥组委终于在晚间通过NHK发表了调查报告。
根据东京奥组委的调查:“圣火熄灭的原因是,火炬内的燃料罐没——拧——紧。”
好像看《走近科学》栏目的即视感。
东京奥组委表示,在火炬手进入跑步位置前,需要用专用的器材,将火炬尾部的燃料罐顶上去,拧紧。
但是伴随火炬传递的工作人员,有时候没能拧紧这个燃料罐,导致燃料出气不足。
东京奥组委的高谷正哲说:“我们已经要求运营团队,一定要彻底拧紧燃料罐……”
也就是说,一个大号打火机,因为气灌没顶上去,所以灭了。
说好的“严谨性”和“匠人精神”呢?
培训是怎么培训的?
当然,火炬传递中的麻烦还不止这些。
3月26日,在福岛县饭馆村(确实叫饭馆)第四棒向第五棒传递中,火炬没有点燃,传递者就开始跑。
结果快跑到下一个传递点了,才发现,自己手里的火炬根本没火。
没法按“倒带”键再回去,只能用火种灯点燃,就这么传了下去。也就是说,实际上这400米,成了火炬传递的断点。
本棒火炬手石泽孝行一脸茫然地被媒体围住说:“我快跑到终点了,被旁边的人说,你的火炬灭了吧。”
“我当时就有点吃惊,啊,圣火灭了?在我手里灭了……”
工作人员拿来火种灯,用引火棒给石泽又点了好几次,但是每次都被风吹灭。
“我真的觉得火炬点不燃是自己的原因,有点不安,好在重新点燃的火炬在向下一棒传递的时候,没有出事。”
真的没出事么?
26日在会津的若松市,最后一棒跑者是前日本女排的著名主攻大林素子。
在电视转播中,她手中的火炬怎么也点不燃,不得不交换了一根预备火炬,才成功跑出自己的400米。
NHK报道说,大林素子作为当日的最后一棒,使用的是东京奥组委一直宣传的环保火炬,燃料罐使用了氢气。
但是当下看,这燃料很不给力。
此外,围观圣火传递者有之,感觉扰民的也有之。
首日火炬传递中,先导车的音乐音量太大、制造噪音这一点,遭到了市民的投诉。
有市民还认为,东京奥组委宣传要防疫,不要围观,但是自己的先导车DJ却不——戴——口——罩。
对此,高谷正哲忙解释:“我觉得所谓音乐太大是个人感受,并没有超越常识……我们会提醒DJ戴口罩……”
奥运火炬传递开始后,日本著名的落语(日式相声)大师笑福亭笑瓶因病放弃了担任火炬手的工作。
不过东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真的是梗材不断。他不来,实在是有点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