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笔记SiriBlog

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

??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

??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二元论是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资本论》,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物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时空

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对立统一)??物质与意识的区别:

??物质与意识相互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的区别和联系马克思主义与唯心主义:??联系:

??区别:

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联系:

本质与现象【F】真像是正确的现象,【T】错觉是错误的感觉

【T】假象往往外露于事物外部,【F】真像($\ne真相$)往往隐藏于事物内部

原因和结果

可能性与现实性??在现实中是否具有依据:

??在现实中是否具有依据是否充分: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矛盾分析法:

命题角度:根据题干材料判断矛盾分析法

质量互变定律??理论上的方法论:

??实践中的方法论:

否定之否定定律

??理论上的方法论:

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正确的实践观:实践是感性的(意识能动驱使体现主观目的)、对象性(客体改造客体)的物质活动(客观物质)。

实践的基本类型??虚拟实践:??虚拟实践是伴随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而产生的,其实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空间进行的双向对象化的活动,主要活跃于网络世界,具有交互性、开放性、间接性等特点。??必须看到,虚拟实践是实践活动的派生形式,具有型对独立性。

实践决定认识(背):

认识的本质??唯心主义先验论??认识不是对事物的反映,而是先于事物而存在的。

??唯物主义反映论??先有客观事物,才有我们的认识,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旧唯物主义认为反映是一个机械直观的过程,称之为机械反映论。??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反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称之为能动反映论。

??认识的反映特性和创造特性之间的关系:不可分割

??“能动反映论”两个突出的特点(优点):??一是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二是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认识过程,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辨证性质。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唯心史观的缺陷:

社会存在(物质)和社会意识(意识)??社会存在:??地理环境:影响因素,非决定性力量??人口因素:影响因素,非决定性力量??生产方式:决定性力量

??社会意识:??社会心理??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社会意识形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社会第一发展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社会发展第二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和特设形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发方法论

价值是什么??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尺度:只货币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作用。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阐述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价值、理想、发展、利益、需要)的固定逻辑(万能模板):

??个人xx与社会xx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辅相成。个人xx的实现是在社会xx实现的基础上完成的;??社会xx不是单个个人xx的简单相加,而是无数个人xx的凝练升华;社会保护个人的正当述求,但是当个人xx与社会xx法身冲突时,个人xx需服从社会xx。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要求和特点??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

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遵纪、守法??公民生活:爱国、守法

职业道德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制定(立法):

??执行(执法):

??适用(司法):

??遵守(守法):

坚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相结合道德$\to$法律:支撑、滋养法律$\to$道德:承载、保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必要性

??可能性

??经过延安整风运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成为全党的共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注意没有“革命”)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时代主题:战争与革命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第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历史决义》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评价、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于统一全党的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全党的拥护。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有一个主要对象。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之一。

??首要问题:分清敌友??基本问题:农民问题??中心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共性:

??个性: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的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左倾:一次革命论??右倾:二次革命论

??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翻地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今天社会主义时期:??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战争和战略问题》:从此把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必要性: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国两制”??“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时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及其主要任务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成(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挥站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矛盾);??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阶段);??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心事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未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有效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选择题):??总目标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背关键词):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投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健全自治、法制、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三个没有变”:??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非公民营经济的作用(背):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支持非公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市场的作用:??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

??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举措:??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而是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长,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人大: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性:??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丰富了民主的内涵。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意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有利于广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化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发挥我国政治制度优越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举措:??发展协商民主,必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及社会组织协商,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引领性:??全面小康

??动力,突破,先导:??全面改革

??重要组成:??全面法治,全面治党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对外开放重要性

??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

??如何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本方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路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四个基于”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觉醒??真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改革开放带来“三个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甲午中日战争:

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的标志:护法运动的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分析题,背):

??近代以来,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然而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又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历史必然。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分析题,背):

第一,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三,党所提出的领导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群众路线)

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

全国性抗战的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首先,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资产阶级两面性:革命性和软弱性??其次,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再次,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分析题,背)

第一,中国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第二,中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伟大意义(分析题)??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民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选择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国情)

1.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凡天下田,天下人共耕”

2.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内容:??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缺点:??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初级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3.土地革命??耕者有其田

4.减租减息??抗战根据地建设,削弱封建土地剥削??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这一政策使农民减轻负担,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照顾地主的利益,有利于争取他们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

5.土地改革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其基本内容是要坚决的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不可将农村中反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这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重要改变。

??《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有乡村农会接收”,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解放后:??在土改中,对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的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p343

1.《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中国第一部宪法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参议院颁布

??内容:??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规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评价:《临时约法》是革命的产物,带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它不仅具有现实的进步意义,在中国宪政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局限性:??1.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国民国。??2.没有提出任何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去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4.《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第一次:??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党内合作,共同纲领

第二次:??1937年9月22日??标志: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区别:

老:??重庆??成员:??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

??协议:??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军事问题等五项协议。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确立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中共二大:??1922年7月

中共三大:??1923年6月??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中共四大:??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问题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内容:

??评价:??八七会议的及时召开并制定出正确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定型了党对军队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规定红军必须担负打胜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

(起源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

瓦窑堡会议:??核心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河北平山县

??群众路线:根本工作路线??含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求: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独立自主:根本政治原则??要求: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中国人民自己处理。P122

十二大:??198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主题。P159十三大:??1987年??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P160十四大:??1992年??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十四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P166

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P171

十七大:??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P163

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十九大:??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扩展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提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P163

大革命时期: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进一步阐明了中国革命只能走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反对本本主义》:??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矜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共产党人〉发刊词》:??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P136

抗日战争时期:《论持久战》:

《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

解放战争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还必须利用一切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领导者,也不应该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地位。《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民主

??在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物质利益分配方面,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前提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p152

1949以前: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反官资的革命

1949-1956:一化三改

改革开放至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49以前: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949-1956:合作化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P153

邓小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习近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江泽民: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胡锦涛: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特?

THE END
1.物质的第四状态,等离子态,能量肉眼可见创意发明等离子体创意实验物质的第四状态,等离子态,能量肉眼可见2024-11-20 09:41:56 小文哥在英国 广东 举报 0 分享至 0:00 / 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小文哥在英国 375粉丝 工作英国,心系中国探店 02:38 上山捡天然的兰花质料,一会儿就是满满一蛇皮袋,https://www.163.com/v/video/VQGGEE8NH.html
2.如何区分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能为感官所感觉的就是物质现象,不能为感官所感觉的只能是精神现象。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通常所见的物质有三态,分别是气态、液态、固态。另外,物质还有“等离子态”、“超临界态”“超固态”以及“中子态”。物体是指占有一定的空间,由物质构成的东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七彩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http://m.qicaisi.com/bk-1658286.shtml
3.降解亚硝酸盐的七大有效方法污水中总磷的概念 TP与PO43—P的关系:总磷是污水中各类有机磷和无机磷的总和,如下图所示,总磷包括存在于腐殖质粒子等杂质中的磷(如磷脂)以及可溶性总磷酸盐。可溶性总磷酸盐又包括可溶性正磷酸盐以及其他可溶性形态的磷(如多磷酸盐等)。https://wiki.antpedia.com/article-2467241-150
4.最全面的物质形态来了物理学本文章是物质的形态,如有问题或建议可以评论。 第一形态:固态: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第二形态: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第三形态:气态: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第四形态:等离子态:由正离子、游离电子组成的物体 第五形态:超临界流体: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的流体 https://www.bokeyuan.net/7815.html
5.分子间的空隙不同的物质形态其分子的排布也有区别,任何物质的分子间的空隙 不同的物质形态其分子的排布也有区别,任何物质的分子间都有空隙.对固体和液体而言,分子间空隙比较小,我们通常认为分子是一个紧挨着一个排列的,而忽略了其空隙的大小。对于气体而言,分子间空隙比较大,气体的体积比较容易被压缩就是分子间存在空隙的有力证明。 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反而会比两https://www.shuashuati.com/ti/b36adc0d553f40fda19c182740516b4c.html
6.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纲要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基地——制订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有关政策,充分利用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曲江寒窑遗址公园等文化场所,构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 (三)十大文化形态 1、建筑园林文化(曲江、楼观台、法门寺、大明宫) 2、宫廷文化(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http://qjxq.xa.gov.cn/zwgk/jcxxgk/zfwj/gwhwj/5df21c3365cbd81235fc1b32.html
7.历史空白——血缘社会形态血缘形态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在血缘形态历史上最先进行社会相互交换的,它不是物质商品之间的相互交换,这是因为在母系血缘单位之间,会出现血缘单位各自繁殖客观矛盾,那么客观上要求各自相互独立的血缘单位,必须要求进行男女的相互繁殖交换,血缘单位男女的相互社会客观交换,它是推动血缘社会形态发展的基石,这里必须再一次指出的是,七大https://blog.csdn.net/hanry01/article/details/2510675
8.视觉导向范文9篇(全文)“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指的是我们所熟知很多红色文物。其中包括:战斗纪念地, 革命遗址、领袖的故居、旧居等纪念馆;革命者的遗物以及体现革命理论、革命艺术宣传的物质载体。随着岁月时光的流淌, 这些“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早就成了革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lc0g67yo.html
9.湖南成考专升本《政治》考点精华①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本原归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 ③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最高形态) 8.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只有自我才是唯一存在的。 ②客观唯心主义:某种客观精神先于物质存在 https://www.hnchengzhao.com/html/45/717.html
10.无机化学概述⑵1995年创造出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Bose-EinsteinCondensate)科学家创造出世界上第六种物质形态:费密冷凝物。乘积,为一常数(气体为1mol时应为22.69×105dm3Pa)。其它三种实际气体的P乘积均为不是常数。多数气体的P乘积是随压强的升高先变小,达到一个最低点后表大,而H2的P却乘积随压强的升高一直增大。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0/0713/23/69641791_9240909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