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24年“鼎新学者”支持计划全球招募公告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为吸引汇聚国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来吉林大学从事科学研究,支持青年学者进行学术探索和科研创新,培育一支发展潜力好、内生动力足、创新活力强的青年人才队伍,学校于2020年启动“鼎新学者”支持计划。

2024年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积极响应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政策,现协同启动“鼎新学者”支持计划,面向全球招募。

一、实验室简介

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进一步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2016年吉林大学成立了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实验室是吉林大学重点建设的“人才与学术特区”和“国际交流合作战略窗口”,是校内实体性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院士于吉红教授为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紧密围绕新物质的创造与转换、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精准医疗等未来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汇聚国际顶尖学术大师,组建中外联合科研团队,以战略发展为牵引,建立多学科交叉科研范式,开展前沿科学探索及应用研究,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建设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实验室是“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高校中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依托化学、物理、材料、医学、人工智能等优势学科,首批建设先进能源与环境材料、高压科学与技术、毫米微波技术与应用、先进金属材料、转化免疫学、人工智能、新概念材料、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低碳-清洁能源富集与二氧化碳储存9支中外联合科研团队,以“大师+团队”模式带领卓越科学家、未来科学家、卓越博士后及优秀研究生开展联合攻关,产出系列标志性原创性科研成果。实验室建设多元化国际合作网络,已与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麦考瑞大学、迪肯大学建立了6个双边联合研究中心,为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生物化学家HartmutMichel教授建立大师工作站。实验室现有海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50余人次,中方科学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沃尔特·科恩奖等重要荣誉,3位外方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实验室正在建设未来科学园,预计2024年年底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约31000㎡,园区内建有基础科研楼、测试中心、先进制造楼、协同创新楼、学术交流中心,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科学园区。

二、薪酬待遇

薪酬税前30万+/年,按月发放,支持两年,同时,在站期间的科研成果享受学校科研奖励;享受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可租住精装修博士后公寓;享受采暖补贴、健康体检;享受教职工子女入学、入托政策;可申请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资助;期满出站可以按照人才引进方式申请学校相应岗位;在站期间可以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在站期间可以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C档)、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在站期间可以申报吉林省博士后研究人员择优资助项目、成果转化落地项目等,出站入职学校岗位可申请吉林省留吉人才资助项目。

三、申报条件

申请人除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身心健康,恪守高校科研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年龄35周岁及以下。

(二)获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

(三)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已取得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四)已初步选定科研团队或课题组,研究方向处于科技前沿、符合国家战略需求。

四、招募岗位需求信息

科研团队1:先进能源与环境材料团队

先进能源与环境材料研究团队致力于分子筛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能源、环境、医疗、发光及新兴领域的应用研究。研发用于能源催化与存储的新型多孔功能材料,推进传统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技术的发展,包括重要化工反应、生物质催化转化、太阳能转化与存储、电化学能转化与存储等。发展基于多孔材料的高效环境催化材料,推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涵盖水处理、二氧化碳捕捉与转化、汽车尾气处理等;利用高通量计算、组合化学实验、先进的原位表征与大数据技术等多学科方法和技术,发展以功能为导向的多孔能源与环境材料的预测方法,发现指导材料合成的新规律。吉林大学于吉红教授担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合作导师:于吉红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分子筛多孔材料的创制及其在能源、环境及新兴领域的应用。

(四)需求人数:2人

合作导师:李乙

(一)合作导师简介:李乙,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副院长,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副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吉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为多孔晶体材料的计算机模拟与机器学习,包括多孔晶体材料的高通量计算机预测与筛选,构效信息、反应机理、晶化机制的机器学习等。在Nat.Mater.Rev.、Chem.Rev.、Nat.Commun.、J.Am.Chem.Soc.、Angew.Chem.Int.Ed.、Adv.Mater.、Chem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吉林省青年科技奖(2016)、吉林省青年科技奖创新团队带头人(201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现任国际分子筛协会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分子筛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Chem.Sci.顾问编委。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多孔功能材料的计算机模拟与机器学习。

(三)招聘岗位需求:具有计算化学、分子模拟或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背景;具有较强的英文论文阅读及写作能力。

合作导师:徐吉静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多孔储能材料与储能电池。

(四)需求人数:≥3人

合作导师:陈飞剑

(一)合作导师简介:陈飞剑,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新型大孔和超大孔分子筛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大孔和超大孔分子筛、超薄分子筛纳米片、手性分子筛的定向合成与应用。近5年在Science(2)、Nature、Angew.Chem.Int.Ed.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国家级青年人才、中国化学会分子筛青年奖、中国化学会庞徐无机合成新秀奖等奖励或荣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科技发展计划重点研发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新型大孔和超大孔分子筛的开发与应用。

(四)需求人数:1人

合作导师:关卜源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多级孔纳米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合作导师:秦俊生

(一)合作导师简介:秦俊生,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主要围绕金属-有机框架多孔晶体材料的孔道结构的设计、剪裁与功能调控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近5年共发表SCI论文40余篇,包括J.Am.Chem.Soc.、Nat.Commun.、Angew.Chem.Int.Ed.、Adv.Sci.等。曾获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1年)。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催化功能探索。

合作导师:金恩泉

(一)合作导师简介:金恩泉,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国家高层次海外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研究工作涉及(1)二维有机半导体的可控合成;(2)功能化共价有机框架多孔材料的设计与开发;(3)新型纳米石墨烯探针材料的设计与合成;(4)二维共轭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已在Science(1)、Chem(2)、J.Am.Chem.Soc.(7)、Angew.Chem.Int.Ed.(3)、Nat.Commun.(1)、Nat.Synth.(1)、Adv.Energy.Mater.(1)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曾获国家公派留学生奖学金,德国洪堡学者奖学金match,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独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二维/三维纳米多孔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合作导师:王洋

(一)合作导师简介:王洋,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高层次海外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具有特殊表界面性质的多孔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在液体分离、传热、水收集等领域的应用。在Nature、Nat.Commun.、Matter、Adv.Funct.Mater.、Chem.Sci.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5篇。现任ScienceBulletin和《科学通报》特邀编委。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具有特殊表界面性质的多孔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应用。

(三)在学校薪酬30万元/年的基础上,导师额外还提供配套经费(万元/年):5万元

(五)需求人数:1人

科研团队2:高压科学与技术团队

高压科学与技术研究团队致力于发展凝聚态物质科学计算方法和高压实验技术,探索物质在高压等限域条件下的新现象和新规律。研发集结构搜索与设计、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动力学模拟等功能于一体的科学计算软件平台;开发集电学、磁学和光学测量于一体的超高压综合实验技术平台;探索氢金属化和行星内部物质构成等高压物理问题;开展新型超硬、超导和高能量密度等高压相功能材料的创新设计和实验制备。吉林大学马琰铭教授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合作导师:马琰铭

(一)合作导师简介:马琰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副校长,物理学院教授,教育部教授、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部“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负责人、“吉林省黄大年式科研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高压强极端条件下的计算凝聚态物理研究工作,发现了高压强极端条件对凝聚态体系晶体结构和电子态的重要调控现象和规律,创建CALYPSO凝聚态物质晶体结构计算方法和软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其中2项是第一获奖人)、国际高压科学与技术协会Jamieson奖和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WalterKohn奖等重要奖项。在Nature及子刊等SCI期刊发表360余篇论文,引用24,000余次,H因子70。2017-2022连续6年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全球高被引学者榜单。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高压科学与技术。

(三)招聘岗位需求:具有高压物理/计算物理等方面的研究背景,有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和计算模拟经验;拥有较强的独立科研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科学研究富有热情。

(四)需求人数:1-2人

合作导师:李全

(一)合作导师简介:李全,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新型超硬功能材料的结构设计和物性调控研究,在Phys.Rev.Lett.、J.Am.Chem.Soc.、Proc.Natl.Acad.Sci.USA等SCI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被NatureNews,ScienceDaily等国内外科学媒体亮点报道。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2年,第一完成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第四完成人)和第十九届中国高压科学与技术研讨会“优秀青年科学家奖”(2017年),任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晶体学会极端条件晶体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被聘为Chin.Phys.Lett.、Chin.Phys.B、高压物理学报和物理学报等学术期刊青年编委。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新型超硬材料的结构及物性。

(三)招聘岗位需求:具有计算物理/材料/化学方面的研究背景;优先考虑熟悉编程的申请者;具有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较好的英文写作能力,富有责任心和协作精神。

合作导师:刘寒雨

(一)合作导师简介:刘寒雨,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国家级海外引进青拔人才。主要从事凝聚态物质结构预测与高压物理研究,具体包括:氢化物高温超导体的结构设计;固体氢在高压下的物性研究等。近5年,在包括Nat.Commun.、Phys.Rev.Lett.、Proc.Natl.Acad.Sci.USA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70余篇;获第四届国际极端条件下的物质与辐射学术会议(ICMRE)“MRE青年科学家奖”(2019年),第十届亚洲高压会“青年奖”(2021),2022年全国高压科学卓越青年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专项课题等。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高压下室温超导的材料设计。

(三)招聘岗位需求:在计算凝聚态物理领域取得博士学位,熟悉密度泛函理论并掌握几种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方法,具有较强的英文论文阅读及写作能力;工作作风踏实勤奋,具有良好科研素养。

合作导师:赵宏健

(一)合作导师简介:赵宏健,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国家级海外引进青年人才。长期致力于计算物理研究,围绕铁电、磁性和多铁材料的丰富物理现象和微观机制,开展唯象理论和新材料设计等工作,发表SCI论文40余篇,包括2篇Nat.Mater.,2篇Phys.Rev.Lett.,3篇Nat.Commun.,18篇Phys.Rev.系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铁电、磁性与多铁物理。

(三)招聘岗位需求:具有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或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研究背景(取得博士学位),优先考虑熟悉编程的申请者;科研态度认真、严谨,科研素养良好。

合作导师:米文慧

(一)合作导师简介:米文慧,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国家级海外高层次引进青年人才。主要从事基于第一性原理物质模拟方法和软件的发展,具体包括:基于无轨道密度泛函理论的ATLAS计算方法与软件、基于子系统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及软件的发展等。近年来,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计算方法与软件类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3项国家级项目,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物质模拟方法与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方法开发、材料设计、性质预测等)。

科研团队3:新概念材料团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对材料性能和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发展新概念材料以及材料的交叉融合已成为发展趋势。新概念材料团队致力于新型材料的设计、制备、表征及其应用等关键共性科学问题研究,聚焦超材料与超表面、MXene等新型二维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研究,五年来在Adv.Mater.、EnergyEnviron.Sci.等顶级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韩炜教授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合作导师:韩炜

(一)合作导师简介:韩炜,教授,博士生导师,乌克兰工程院外籍院士,吉林省A类人才,长白山学者教授,吉林省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长春市突出贡献专家。先后主持国家863、科技部对俄重大专项、国自然面上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大项目、横向课题等20余项。在Adv.Mater.、Adv.EnergyMater.、Adv.Funct.Mater.、EnergyEnviron.Sci.、InfoMat、ACSNano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70余项。先后指导硕士、博士毕业生100多人。主要研究领域有清洁能源与储能、节能技术;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柔性储能和传感器件等。2004-2016任物理学院副院长,2016-至今任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副主任。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1.新型MXene二维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研究目标是探索新型MXene的刻蚀方法,并与各种功能性材料复合应用于钠、钾离子等储能电池或传感器中,实现大容量的快速电荷存储和灵敏的信号响应;新型二次储能电池的开发,研究目标研究锌、镁、铝等新型储能电池体系,设计研究合适的电极材料,探究新型二次电池的储能机理;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的高效利用、储存、转化及应用性基础研究,研究目标是如何高效地将绿色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氢能,为破解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上网难和弃电率高等难题提供一个全新的解决途径;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将纳米材料、生物/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于水污染治理,尤其是对放射性元素水污染的治理。2.电磁超材料的特性和应用:研究全介电介质组成的超材料的电磁特性,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对新型人工超材料和天线的电磁特性进行精确测量;全电介质结构的拓扑特性:在拓扑光子学领域研究一维和二维拓扑阵列的拓扑态;电磁计算的数值模拟方法:数学建模,开发解析算法和数值算法;纳米有源器件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纳米尺度有源器件的电磁特性,应用于天文、航空航天、医疗、材料等方向。

(四)需求人数:4人

合作导师:沈亮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1.基于下一代半导体的光电转换和辐射探测的材料、器件与系统研究;课题聚焦辐射探测中成本性能等重要问题,基于高性能、高稳定的钙钛矿单晶材料,围绕如何提升基于钙钛矿单晶X射线探测器性能及稳定性的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并通过硬件电路实现针对近红外-可见光/X射线/伽马射线等信号检测处理,最终将新型钙钛矿单晶探测器件服务社会生产安全。2.基于新型半导体的集成器件结构设计与研发;课题针对新型半导体材料钙钛矿/有机等材料与硅基衬底/TFT衬底的结合所面临的重要科学挑战开展工作,并鼓励探索基于新型半导体材料的全集成化探测阵列设计,结合先进的半导体器件键合/封装工艺,最终实现具有高度集成化特性的基于新型半导体材料的探测芯片。3.面向光通信和微弱光/辐射信号探测及处理的系统开发;课题围绕应用于检测领域的微弱光信号检测开展工作,从设计具有大线性动态范围的近红外-紫外波段以及低检测下限的X射线探测器件出发,结合低噪声、高精度的硬件电路设计,构建传统半导体材料难以达到的微弱光/辐射信号探测及处理系统。

(四)需求人数:3人

合作导师:边虹宇

(一)合作导师简介:边虹宇,教授,博士生导师。依托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微纳信息材料与器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主要从事稀土掺杂纳米发光及钙钛矿材料、光电及辐射探测器件的研究工作,以新材料机理探索-高性能器件研发为研究主线,在质子探测器、X射线探测及成像器件、稀土发光调控及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原创成果,相继开发出单质子薄膜探测器、柔性X射线高分辨率成像器件、全光子记忆器件,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近年来以作者身份在Nature,Nat.Mater.,Adv.Mater.,NanoLett.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作为项目骨干参与新加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目前任BMEMat、《发光学报》期刊青年编委。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1.基于下一代半导体的光电转换和辐射探测的材料与器件研究。设计并制备高性能、高稳定的钙钛矿纳米晶薄膜和单晶材料,基于钙钛矿纳米晶及单晶材料提升质子/重离子等辐射探测性能及稳定性,并验证在空间辐射环境下的稳定性。

2.基于新型纳米晶闪烁体进行柔性X射线探测。设计X射线激发的高性能纳米晶闪烁体,进行X射线探测及柔性高分辨率成像,用于精准的X射线医疗诊断。

3.基于新型量子点及纳米发光材料的紫外-红外探测;设计对红外光有响应的量子点及稀土纳米发光材料,构筑光电器件实现高性能、紫外-红外光宽谱探测。

科研团队4:毫米微波技术与应用团队

面向天体物理学和大气物理学的观测需求,毫米微波技术与应用团队致力于毫米微波器件设计、仪器开发以及对应软件算法的优化。基于新型毫米波辐射计的研发,具体开展核心微波器件的芯片化设计、系统结构的自主设计、核心算法的设计与优化等。毫米微波实验室始建于2018年,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拥有频谱分析仪、微波模拟信号源、高速数字存储示波器、矢量网络分析仪等设备(覆盖1-330GHz的频率范围)和微波暗室等国际一流的测试测量条件。团队目前与乌克兰、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等国家的科研单位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吉林大学GennadiMilinevsky教授担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合作导师:GennadiMilinevsky

(一)合作导师简介:GennadiMilinevsky教授,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物理学院教授,曾任基辅塔拉斯·舍甫琴科国立大学空间物理实验室主任、乌克兰国家南极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主要天文台大气光学部首席科学家。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会员、欧洲地球科学联盟成员。有丰富的科考实践经验,与欧洲多个研究机构合作紧密。1998年获得乌克兰总统奖,2009年荣获乌克兰内阁部颁发的“教育贡献奖”,2016年获乌克兰教育科学青年和体育部颁发的“教育贡献奖”,2021年荣获乌克兰国家科学院E.P.Fedorov奖和乌克兰总统亲自签发的Medal"ForService"IIStage。迄今,发表论文270余篇,出版4部学术专著。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1.大气动力学研究:平流层、对流层顶、臭氧层、臭氧层破坏、大气中的悬浮物、行星波;2.气候变化过程及其对臭氧层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太阳辐射监测和变化。气候变化和臭氧空洞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3.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为例分析放射性污染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4.气溶胶遥感空间技术和方法。

(三)招聘岗位需求:具有较强的英文沟通与读写能力,具有大气物理、无线电物理、微波技术、数字电路、计算机编程、数据处理、机器学习等学科的研究背景;优先考虑熟悉微波工程技术、气象模拟等方向的博士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自主撰写研究论文、热爱科研、刻苦勤奋、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合作导师:王小龙

(一)合作导师简介:王小龙教授,博士生导师,长白山教授。先后就职于日本九州大学、筑波大学和埼玉大学。IEEE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会员。2022年起担任IEEEAntennasandPropagationSocietyHarbinSectionJilinChapter主席。在IEEETMTT、IEEEMWCL、IEEETCSL、IEEEAWPL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2013年获得IEEEMicrowaveTheoryandTechniquesSociety(MTT-S)JapanYoungEngineerAward奖项。获得多项基金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长春市、日本科学协会、日本核融合科学研究所等)。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团队在天体物理学、大气物理学和微波技术领域进行学科交叉研究。致力于研发新一代毫米波辐射计用于宇宙与地球大气的观测。1.地球大气观测:毫米辐射计可以通过对分子辐射光谱的测量来实现对30-90km海拔范围内一氧化碳和臭氧垂直分布的同时观测,并获得中层大气风速信息。目前微波辐射测量技术也是唯一一种几乎不受天气影响的、可用于测量中层大气风速的技术手段。通过测量痕量气体的垂直廓图(包括垂直分布以及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可以获得中层大气的化学和动力学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提高我们对中层大气与对流层大气之间的反馈机制的了解,为气候研究和数值天气预报时提供可靠参数、提高气候模型模拟的准确度。最终建立地面测量风速以及臭氧和一氧化碳分子含量的国际微波网络。2.基于新型无源微波器件的集成设计与研发:针对当前微波/毫米波滤波器的设计难点,课题组开展了基于切比雪夫、椭圆函数的超宽带滤波器综合设计,结合先进的半导体工艺,最终实现具有高度集成化、定制化的射频芯片;针对当前微波/毫米波器件功能融合的设计难点,课题组开展了滤波器、功分器、天线等多器件的融合设计,实现了多器件的小型化综合优化。

(三)招聘岗位需求:具有较强的英文沟通与读写能力,具有大气物理、无线电物理、微波技术、数字电路、计算机编程等学科的研究背景;优先考虑熟悉微波工程技术、气象模拟等方向的博士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自主撰写研究论文、热爱科研、刻苦勤奋、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科研团队5:先进金属材料团队

面向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对高性能轻合金(铝、镁、钛)的重大需求,先进金属材料团队致力于解决高性能轻合金“强塑性匹配难、耐蚀性差”等重大科学问题,攻克高性能轻合金材料和零部件低成本、短流程制备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包括先进轻合金新材料设计与开发、组织与性能调控、增材制造、亚快速凝固、腐蚀防护、钛合金粉末冶金等。团队的研究目标:将新型轻合金设计与低成本制备技术统筹集成,推动高品质轻合金材料在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应用。王慧远教授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合作导师:王慧远

(一)合作导师简介:王慧远,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教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主要从事轻合金非平衡凝固与组织控制等制备科学与加工技术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在亚快速凝固高性能轻合金设计与液固协同组织调控方面取得多项成果。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和重点项目等。获吉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等。担任J.Mater.Sci.Technol.、J.Magnes.Alloy.编委等学术兼职。(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轻合金成分设计、液固相变、组织控制、强韧化与塑性变形等。

(三)在学校薪酬30万元/年的基础上,导师额外还提供配套经费(万元/年):根据具体情况一事一议。

(四)招聘岗位需求:轻合金(铝、镁、钛)研究领域合金成分设计、液固相变、组织控制、强韧化与塑性变形等。

(五)需求人数:3人

合作导师:查敏

(一)合作导师简介:查敏,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新型高强塑轻合金组织控制与强韧化调控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新型混晶结构高强塑镁、铝合金强韧化机制、超塑性变形及短流程制备关键技术方面取得多项成果。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高校冶金院长奖、吉林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担任Mater.Res.Lett.、J.Magnes.Alloy.、《金属学报》青年编委等学术兼职。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轻合金(铝、镁)设计与组织控制、强韧化与塑性变形等。

(四)招聘岗位需求:轻合金成分设计、组织控制、强韧化与塑性变形等。

合作导师:高一鹏

(一)合作导师简介:高一鹏,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曾任职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研究员,金属微观缺陷理论与计算模拟方向,在ActaMater.、Phys.Rev.Lett.、Adv.Funct.Mater.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在TMS、MRS、MS&T等国际学术会议作报告20余次。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金属固态相变理论,金属微观缺陷理论,金属微观结构计算与模拟。

(四)招聘岗位需求:轻合金(镁、钛、铝)的微观结构调控、固态相变、位错理论、微观组织表征、材料计算与模拟。

(五)需求人数:2人

合作导师:贾海龙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轻合金(铝、镁)多尺度异构组织控制、变形行为及强韧化;轻合金增材制造(3D打印)等。

(四)招聘岗位需求:轻合金成分设计、凝固与变形组织控制、强韧化等。

科研团队6: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团队

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团队聚焦未来电子、光电子、传感器件与芯片所需要的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开展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传感与探测材料;宽禁带和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先进光子与光电子材料;低维、纳米电子信息材料;先进传感、光电子、电子器件与芯片;先进电子材料计算与设计。该团队拥有良好的实验条件,现有设备总值2.2亿元,包括电子信息材料制备关键装置MOCVD、MBE、LPCVD、PECVD、ALD、PVD、磁控溅射台等,半导体工艺线,传感材料和器件制备工艺线,材料结构和特性表征装置。团队依托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同行学者开展广泛深入交流合作,具有比较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卢革宇教授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合作导师:卢革宇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微纳传感器件与系统、柔性电子技术和智能传感系统、纳米信息材料和新型光电器件

(三)除学校资助部分,合作导师提供配套经费(万元/年):10万元/年

(五)需求人数:2-3人

科研团队7:转化免疫学团队

合作导师:杨永广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移植免疫、肿瘤免疫和人源化动物模型。

合作导师:孙天盟

(一)合作导师简介:孙天盟,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教授,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从事多能型纳米材料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根据肿瘤组织特有的生理微环境特点,开发响应性纳米材料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利用多能型纳米材料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近五年,在Sci.Adv.和Biomaterial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共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和吉林省长白山学者教授等课题。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多能型纳米材料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研究。

合作导师:曾雷

(一)合作导师简介:曾雷,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教授,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研究表观遗传调控基因表达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机制,液态相分离的生物功能,染色质化学修饰对基因表达的蛋白结构机制和作用原理。以表观遗传调控功能的蛋白为靶标,筛选、优化和研发靶向性小分子化学探针,开展小分子化学干预的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研究。近五年,在Nat.Communs(2023),TheEMBOJ.(2023)、Mol.Cell(2023)、Oncogene(2022)、Nat.Str.&Mol.Bio.(2020)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200.0。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面上项目2项。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表观遗传调控基因表达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

合作导师:王宇峰

(一)合作导师简介:王宇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吉林省长白山领军人才,吉林省人才“18条”政策部级领军人才,吉林省细胞生物学会常务理事,长春市医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领军教授。在Nat.lmmunol.、CancerDiscov.、PLOSBiol.、Clin.CancerRes.等权威学术杂志共发表SCI学术论文34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吉林省科技厅项目。(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免疫功能、发育机制以及抗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三)招聘岗位需求:具有分子生物学及肿瘤免疫研究背景;具有较强的英文论文阅读及写作能力;有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优先考虑热爱科学研究、掌握肿瘤及免疫学科学研究理论的博士毕业生。

合作导师:周鑫

(一)合作导师简介:周鑫,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肿瘤代谢稳态调控的研究,在J.Clin.Invest.、J.Exp.Med.、Elife、Biochem.J.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原创性研究成果,并应邀在Protein&Cell、Curr.Pharm.Des.、Acta.Biochim.Biophys.Sin.(Shanghai)等杂志撰写综述,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目前,课题组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专项、吉林省科技厅自由探索重点项目。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肿瘤代谢重塑与代谢物感知;代谢与肿瘤免疫微环境;代谢酶的翻译后修饰调控;代谢与肿瘤治疗。

合作导师:王泽东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蜱传病流行病学与病原生物学;蜱促进病毒传播内在机制;蜱媒病毒早期感染建立机制;蜱传病诊断及疫苗研发。

科研团队8:人工智能团队

合作导师:常毅

科研团队9:低碳-清洁能源富集与二氧化碳存储团队

低碳-清洁能源富集与二氧化碳储存团队致力于盆地深层复杂岩性天然气储层(低碳)、清洁能源--地热资源的评价与有利靶区预测。建立盆地深层火山岩和变质岩的综合识别标准,精细刻画岩相(带),多尺度量化表征储层孔隙结构;探讨深层复杂岩性成储机理,建立储层发育模式,为深层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开展盆地型地热和火山型地热资源的形成条件分析,明确其分布规律;评价地热资源,为其勘探与利用提供有利靶区。开展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机理分析,储层特征研究,结合地下储层数值模拟,评价地下储层封存二氧化碳的潜力,服务与“碳中和”国家战略。吉林大学单玄龙教授担任团队首席科学家。

合作导师:单玄龙

(二)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盆地深层复杂岩性储层地质、地热资源评价

五、报名渠道

“鼎新学者”支持计划申报有“常规渠道”和“独立渠道”两种方式。

1.常规渠道

全年随时申报,定期评审,全年预计评审四轮次。

2.独立渠道

为进一步吸引有潜力的海外博士或校外博士,两院院士、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承担国家千万级以上大项目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哲学社会科学到账经费300万元以上的部委级以上纵向项目负责人等,可结合科研项目需求等实际情况向学校申请招募“鼎新学者”并单独评审,随时申报,随时评审,名额单列。

六、申报及评审

1.身份材料。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须上传博士学位证、毕业证扫描件;应届博士毕业生须上传学生证及所在学院出具的满足申请博士学位成果要求的证明扫描件。

2.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

(2)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数不超过3个。其中:论文提供全文,专著提供封面、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扫描件。

3.推荐信2封。包括博士导师推荐信及同行专家推荐信。

申报截止后,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评审主要考查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发展潜力,拟开展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及对所属学科领域的推动作用等。

七、申报网址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崔老师

附件下载异常:因平台URL协议兼容性原因,公告正文附件材料可能存在无法下载情况,届时您可复制附件链接并新建页面打开查看。

本站由广州高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粤)人服证字(2022)第0106114823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106MA59BTXW56

高校人才网——国内访问量、信息量排名前列的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平台

THE END
1.盗墓专用金属探测器虽然安检用的金属探测器,在安检部门很火热,但是相对于盗墓专用金属探测器的销量来说,仅是三分之一,盗墓专用金属探测器是使用探测线圈探测地下金属。同时配合使用人的经验及灵敏度,才能探测被掩埋的物体。在土质土壤不同的状况,只需要使用地表清除功能,这样盗墓专用金属探测器就可以将来自土壤矿物质的信号排除,而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B%97%E5%A2%93%E4%B8%93%E7%94%A8%E9%87%91%E5%B1%9E%E6%8E%A2%E6%B5%8B%E5%99%A8/16223557
2.我的国没有那么厉害——盘点亟待攻克的“卡脖子”核心技术在茫茫宇宙中,一个类金属合金宇宙探测器以超光速掠过,它由被强互作用力锁死的质子与中子构成,因表面绝对光滑而可以反射一切电磁波,并且无坚不摧……这是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中提到的一种名叫“水滴”的宇宙飞行器。 事实上,人类对“绝对光滑”的追求也已经从科学幻想转变为实践,比如推动“集成电路变身革命”https://www.zhuanzhi.ai/document/1f90ea1d7e798e49cafcd8ec484699f2
3.35项中国需攻坚的“卡脖子”技术清单!AET手机使用的高端滤波器,几十亿美元的市场,完全归属Qorvo等国外射频器件巨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国,但造不了高端的手机射频器件。这需要材料、工艺和设计经验的踏实积累。 8 iCLIP技术 《“靶点”难寻,国产创新药很迷惘》 iCLIP是一种新兴的实验技术,是研发创新药的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它的发明,让人们抛弃精密http://www.chinaaet.com/article/3000161202
4.创业励志名言大全8金属探测器(价格:1360元) 金属探测器主要用来探测和识别隐埋在地下的金属物品,它除了军事上的用途之外,还可以应用于:海关检查和安全检查;公安刑警部门的侦破搜查;检测原料、燃料、食品中的金属异物;检查邮件、行包中的金属物品;探查地下的管道、线路;探金银铜铁铝等金属、探矿、考古;发现埋藏在地下的金银宝物和金属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tz3k5fh.html
5.美国新黑鹰GR采用美国原创微处理器,该种提出了我们的远程探测器是专门调谐到识别功能的。寻找远距离大深度的贵重金属和瓷器玉石,这款轻巧型设备将提供大程度的性能展现。 就美国黑鹰GR探测器,该系列设备的现代化功能开发是世界罕见的,定位以现代产品的顶级科学,且在今年发布了该系列的第三代GR-1000,人性化设计在使用设备时起到http://tanbao555.com/fdasdqe_2598399.html
6.发展热点20242030年中国金属探测器市澈争格局及预测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金属探测器行业市场发展环境、金属探测器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金属探测器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金属探测器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金属探测器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金属探测器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 金属探测器(metal detector)是一款高性能专为安防设计的金属探测器。主https://www.gelonghui.com/p/1428987
7.国内市场上著名的金属探测器品牌有哪些?BountyHunter赏金猎人成立于1975年,BountyHunter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手持金属探测器制造商,世界最先进的地面探测产品,汇集了BountyHunter公司35年的技术经验,拥有多项的专利技术,尤其适合有特殊需要的专业人士使用。BountyHunter公司的产品均采用国际上先进技术设计,且采用世界上优质的元器件制成,在业界赢得了良好声誉。 https://wap.fht360.com/c34559/n247064.html
8.我的世界探测器介绍游戏问答阳光探测器是一种类似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装置,在阳光下可以发出一定强度的红石信号。在1.8及以上,通过https://www.9game.cn/wenda/484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