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材料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大幕将启,百舸争流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建投证券,黎韬扬)

1.1市场化分类:涂层+结构,雷达+红外,高温+常温

将隐身材料按照当前市场上主流企业的业务区别进行分类可分为涂层隐身材料和结构隐身材料,雷达隐身和红外隐身,耐高温隐身材料和常温隐身材料,本章将依据该分类进一步将技术进行汇总讲解。

1.2隐身涂层材料:耐高温红外隐身+常温雷达隐身

1.2.1分类

隐身涂层材料根据使用温度范围的不同通常分为常温隐身涂层和耐高温(中/高温)隐身涂层,根据主要隐身需求可分为红外隐身涂层和雷达隐身涂层。由于高温下红外辐射强烈,因此高温部位红外隐身需求最大;常温下红外辐射较弱,但由于常温部件往往占据整个装备大部分面积,因此雷达信号反射强烈,雷达隐身需求最大。故产生了以华秦科技为代表的耐高温红外隐身涂层和以佳驰科技为代表的常温雷达隐身涂层。

1.2.2组成

隐身涂层一般由功能填料和粘结剂组成。功能填料是保证涂层达到隐身性能的重要组成,选用不同的功能填料可以达到不同的隐身效果,比如雷达隐身涂层通常选用能够损耗雷达波的吸收剂作为功能填料,而红外隐身涂层则主要选择低发射率材料作为功能填料制备低发射率涂层,或者是选用相变控温填料来制备控温红外隐身涂层。要达到多频谱兼容隐身效果,则需要选择兼容对应频段隐身性能的功能填料。粘结剂是涂层的基体材料,其作用是使得涂层与基材达到良好的结合力。树脂基粘结剂经常用于常温或低于200℃的中温应用环境,由于树脂耐受温度的限制,在高温应用环境下通常选用陶瓷材料作为隐身涂层的粘结剂。

1.2.3制备方法

涂层隐身材料产业化应用较多的为物理涂覆法、物理气相沉积法和热喷涂法,其中常温领域下物理涂覆法一般即可满足要求,而在高温领域下往往需要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和热喷涂法,制备方法一般不存在明显壁垒,主要是成本和适用性的考量,同时不同的制备方法往往对原材料也有不同的要求,如物理涂覆法和热喷涂法适用于粉体,物理气相沉积法适用于靶材。

1.2.4生产销售模式

1.3结构隐身材料:耐高温(陶瓷基)+中常温(树脂基)

1.3.1分类

结构隐身材料是一种多功能复合材料,具备复合材料质轻、高强的优点,既能承载作结构件,又具有较好的隐身性能,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多的是结构雷达隐身材料。根据结构隐身材料的类型不同,可以分为树脂基结构隐身材料和陶瓷基结构隐身材料,其中树脂基结构雷达隐身材料的研究比较成熟,在中常温领域应用广泛,以佳驰科技为代表,而陶瓷基结构隐身材料较为少见,主要用于高温领域,以华秦科技为代表。

1.3.2组成

夹芯结构吸波材料具有刚度和强度高、重量较轻、导热系数较低等优点,该类材料是由两层蒙皮和一层中间芯层构成,表面蒙皮采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波性,为阻抗层。夹芯层为吸波层,夹芯结构设计成各种结构或者填充纤维状、泡沫状、絮状、球状等各种吸波材料,以实现雷达隐身性能。

而由于树脂天然的不耐高温,因为在中温领域下往往会采用改性的树脂来增强其耐温性,但在高温领域只能适用陶瓷基体如碳化硅替换树脂基体。

1.3.3制备方法

由于结构隐身材料主要应用场景均为雷达吸波材料,因此技术路线较少,但相比涂层隐身材料,结构隐身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存在一定壁垒的。

1.3.4生产销售模式

以华秦科技为例,对于隐身结构材料,一般由客户提供设计图纸、技术指标等要求,公司直接进行零部件生产并交付客户。

1.4隐身超材料:可实现频率选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1.4.1简介

超材料是一种特种复合材料或结构,通过对周期单元的结构、尺寸和排布进行有序结构设计,使其获得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在电学、磁学和光学等方面具备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目前研究较多的超材料有光子晶体、电超材料、磁超材料和左手材料等。

1.4.2制备方法

由于超材料分类众多,且技术区别较大,因此当前制备方法较多,部分方法仅适用于实验室制备。

1.4.3生产销售模式

超材料的生产销售模式和结构隐身材料相似,均为生产后直接交付下游主机厂等客户,超材料类似结构隐身材料的吸波剂,往往生产后再和复合材料进行组合,合格后交付。

2.1国内竞争格局:市场尚处早期阶段,主要玩家分占细分领域

由于天然隐身材料的材料壁垒主要在于吸波剂或者填料的配方,这些配方往往需要多年的实验才可以确定,行业壁垒较高,而超材料方面技术原理则和天然材料完全相反,对于市场的潜在新厂商来说,需要前期巨大的研发投入和早期便进入相应的型号预研。

2.2国外竞争格局: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军民融合成效显著

2.2.1海外主要企业

对比全球,我国当前的隐身技术已步入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海外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隐身技术起步较早、因此市场相对成熟,企业较多,代表企业如莱尔德(杜邦子公司)、Intermatdefense、HyperstealthtechnologiesPvt.Ltd、Micromag、MASTTechnologies、MWTMaterials及ARC技术(赫氏子公司)。其中莱尔德的产品主要应用于通讯设备和雷达隐身,产品广泛应用在F-22、F-35、“爱国者”导弹、“长弓”阿帕奇直升机等各类武器装备上;爱默生康明微波主要用于军标测试暗室和信息安全屏蔽室;ARC技术则应用于航天航空装备,如F-35、阵风战斗机、UH-60M黑鹰等。国外隐身市场的特点是产品标准化,往往一款隐身产品能适用于多个型号飞机,定制化程度相比国内较低,市场集中度不如中国,由于涉及国家较多,因此隐身材料的企业也遍布全球。具体到公司来看,业务军民融合较为普遍,民用商品往往能占到公司业务较大比重,以莱尔德为例,2017年其民品业务占比超过了60%。

2.2.2海外主要国家

(1)美国

美国隐身技术领先全球,主要采用隐身涂层材料及结构隐身复合材料,如B-2轰炸机、F-117A战斗机、F-22战斗机和F-35战斗机。上述隐形飞机均采用隐身涂层材料和结构隐身材料相结合的方式。以F-22战斗机为例,在机翼前后缘和进气道等重点部位采用了将隐身涂层涂覆于吸波结构材料表面的方法,同时机体大量采用了复合材料结构,复合材料占整个结构质量的26%;最终低频雷达信号则被吸波结构材料吸收,高频雷达信号被表面吸波涂层吸收,发动机的推力换向和反推力喷管以及发动机周围的构件可能采用了陶瓷基复合结构隐身材料。

(2)俄罗斯

俄罗斯由于苏联时期的积累主要采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飞机或导弹上需要隐身的部位添加等离子体发生装置,通过等离子云团对电磁波产生吸收和绕射现象,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隐身涂层材料的隐身效果随波长的增加而降低,而等离子体隐身恰好相反,隐身效果随雷达波波长的增加而增加。如3M25“流星”高超音速战略巡航导弹采用等离子发生装置进行隐身,其等离子隐身系统是一种电子束发射装置,装在进气道附近,在遇到威胁时产生等离子,吸收雷达波,等离子的电力由导弹发动机供应。

(3)其他国家

众多发达国家也在隐身领域有独特的发展。法国和英国均研制出了碳化硅陶瓷基复合隐身材料,已经成功应用于如M88-2发动机喷管外调节片和F136发动机涡轮叶片等各种发动机及发动机周围部件。同时,法国SEP公司研制的C/SiC复合隐身材料已用在阵风战斗机和幻影2000战斗机的发动机上。而日本的三菱重工研制的空舰导弹ASM-1和地舰导弹SSM-1的弹翼等部位均采用了结构型吸波材料。

3.1产业链梳理:原料复用率高,上游企业进入门槛较高

3.1.1耐高温红外隐身涂层

红外隐身的目的是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从而实现目标的低可探测性。红外隐身涂层具有低发射率,高反射率,在红外线辐射频段有良好的隐身效果,是目前隐身涂料中最重要的品种。耐高温红外隐身涂层主要原材料涉及陶瓷粉末、金属粉末和合金粉末等,且这些粉末往往以靶材的形态供应,形成耐高温红外隐身涂层可广泛应用于下游的航空发动机、导弹头罩、主战坦克排气烟羽等武器装备。

3.1.2常温雷达隐身涂层

雷达隐身材料能够吸收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通过吸收剂的介电振荡、涡流以及磁致伸缩,将电磁能转化成热能而耗散掉或使电磁波因干扰而消失。常温雷达隐身涂层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羰基铁、碳粉等吸波剂以及树脂等黏着剂,佳驰科技则是中游常温雷达隐身涂层的主要厂商,形成的隐身涂层可涂覆于航天器、地面单位、舰船等装备表面。

3.1.3常温雷达结构隐身材料

常温雷达结构隐身材料由于复合材料的参与,因此上游主要包括纤维、高强度芳纶蜂窝等基体以及羰基铁等吸波剂,纤维又可以分为芳纶纤维、碳纤维与玻璃纤维,另外还需要树脂、特种结构件等材料。中游代表厂商为佳驰科技,产品应用于导弹的尾翼、壳体、飞机的蒙皮及隐身直升机旋翼等部位。

3.1.4耐高温雷达结构隐身材料

由于耐高温雷达结构隐身材料需要在高温下使用,因此其相比常温结构隐身材料树脂基体应用非常少,而改为碳化硅陶瓷基体,并且添加了二氧化硅等既具有一定的红外隐身特性,又具有隔热特性的原料。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陶瓷、树脂、二氧化硅、金属结构件和连接件。中游厂家以华秦科技为代表,耐高温雷达结构隐身材料产品可应用于发动机舱蒙皮及机翼前缘等装备部位。

3.1.5隐身超材料

3.2下游需求:装备采购额稳定增加,隐身下游需求广泛

3.2.1隐身材料下游应用广泛,渗透率有望持续提高

1.隐身战机作为国之重器,军事强国竞相快速装备

在现代战争中,能取得制空权的空中力量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导力量,而航空装备的数量和性能是争夺制空权的关键。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航空装备的研制与生产,在“质”与“量”上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在军机数量方面,根据FlightGlobal发布的《WorldAirForces2020》,2020年全球现役军用飞机总计53,890架。其中,美国拥有军用飞机13,266架,占全球军机数的25%;我国拥有的各类军用飞机3,210架,占比仅6%。随着三代半及四代新型号的逐步定型,新型战机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开启列装放量模式。

在军机构成方面,根据FlightGlobal统计,2020年美国共有在役五代机320架,占比14%,2022年美国空军、海军、国民警卫队和海军陆战队装备了600余架隐形战机,包括186架F-22战斗机和450架F-35系列战机,预计将在2034年前后完成2,470架F-35隐身战机的采购。俄罗斯与中美一样,都是具有独立研制并且量产隐形战斗机的国家。据美媒《1945》披露,截止2022年6月,俄罗斯空天军拥有隐形战斗机16架,都为苏-57战斗机,现役苏-57仅有六架,相当于美军隐形机的百分之一。全球军机产业呈现出典型、明显的寡头垄断格局。航空武器装备具有高技术、高投入的特点,关键核心技术仅有少数国家掌握。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频现,国际关系趋于紧张,实现国防武器装备自主可控已成为新型世界格局下大国博弈的必经之路。隐身材料作为关键武器装备的核心部件,未来将持续受到政策和市场的支持,隐身材料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2.隐身材料是隐身装备能力水平提升的重要支撑,市场应用前景广泛

①隐身飞机

军用飞机具有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参与军事训练的属性,是航空兵的主要技术装备,根据飞行方式主要分为固定翼和旋翼飞机。隐身材料在飞机研制过程中可降低其可探测性,使敌方的各种探测系统(如雷达等)发现不了我方的飞机,无法实施拦截和攻击。目前用来减小飞机RCS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改变飞机的外形和结构,二是采用吸收雷达波的涂敷材料和结构材料。如F-117基本上是由平面组成的角锥形体,尾翼为V形;而B-2则是前缘后掠、后缘为大锯齿形,没有机身和尾翼,其发动机进气道布置在机体上方,没有外挂物突出在机体外面。此外,为了进一步减小飞机的RCS,还在机翼部分采用了能够吸收雷达波的材料,整个飞机表面涂以黑色的吸收雷达波的涂料。目前,我国也对四代战斗机及未来的隐身飞机对发动机提出了较高的隐身指标要求,未来隐身材料发展前景良好。

②隐身导弹

导弹具有射程远、速度快、精度高、威力大的特点,是现代武器系统中的重要战略威慑装备。突防技术是提高弹道导弹生命力的重要措施,随着现代武器装备自防护技术的持续升级,降低导弹自身的信号特征已成为国内外军事强国的重要研究方向。

导弹隐身化的主要技术包括外形设计、弹道设计和隐身材料。在如今的战场环境中,导弹面临多频带侦察仪器的复合探测,仅靠外形设计与弹道设计已不足以满足隐身需求,隐身材料技术将成为隐身导弹技术的重要方向。随着隐身导弹需求日益增大,隐身材料将迎来广阔发展前景。今年,以色列拉斐尔防务公司披露了“破冰者”隐身巡航导弹,就公司目前展示的内容来看,“破冰者“导弹具有导引头智能,自主识别目标等优秀功能,同时在隐身性能方面相比“破浪者”也进行了加强。

③隐身无人机

现代化战争形态对无人化、远程化、精准化的作战需求日益凸显。与载人战斗机相比,军用无人机起降灵活、隐身性能强,同时也可避免人员伤亡,且能够在核辐射强、毒性强、高海拔等战场工作,可执行危险性高的军事任务,已经逐步成为现代战争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平台。根据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报告显示,美军现有无人机1,040架(不含微型无人机),其中陆军装备497架、空军装备335架。

当无人机具备隐身功能后,其战场存活能力将呈几何级提升,且未来战争中无人机将配合有人机协同作战,该作战方式下隐身能力将成为无人机的必要特性,否则将暴露有人机的定位。隐身无人机的列装将对隐身材料产生大规模的增量需求。今年,美国海军测试了MQ-25隐身无人加油机,此前已多次展开空中加油内测行动,展现出了较好性能。伴随大国对抗战略的实施,美军方将更加聚焦于亚太方向的军力部署,因此更加需要加油机这种重要装备,为舰载机作战提供帮助。对于MQ-25而言,在满足空中加油的同时,还将担负侦察等其他具体任务。

④隐身舰艇

⑤其他隐身装备

隐身能力已成为现代战争武器装备的重要能力,各类武器装备均存在隐身化趋势。隐身涂层材料和结构隐身材料已大量应用于各类武器装备,如P-3反潜机、AH-64武装直升机、E2C/E2D预警机、PL-O1隐身坦克等。隐身材料在现代各类主战兵器中的应用将逐步提升,隐身材料的应用领域将持续拓宽。

3.2.2隐身材料耗材属性凸显,维护换装市场潜力巨大

3.3上游供应:军品供应商稳定且集中,粉料企业优势突出

3.3.1军品供方审查严格,所披露上市企业较少

3.3.2粉体、靶材影响隐身性能,部分企业垄断优势突出

上游原材料中最核心的为靶材和粉体,二者不仅占据了最大的价值量,且对隐身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有重要影响,由于应用温度导致制备方式不同,从而导致二者的选择不同,华秦科技主要选择靶材作为原料,而佳驰科技则主要选择粉体。

靶材是指可以通过专用设备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基材上制备薄膜/涂层的原材料,是高速荷能粒子轰击的目标材料,靶材成分不同,对隐身涂层材料的作用就不同。为了生产隐身涂层产品,需设计和定制了不同成分及技术标准的靶材,分别用于粘结层和功能层的制备。采用不同的靶材,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可以在工件上分别逐层制备出粘结层和功能层,最终形成隐身涂层材料产品。粉体是指具有一定颗粒度尺寸、呈粉末状的材料。常见隐身材料所用粉体主要包括陶瓷粉、合金粉和金属粉等。粉体的成分不同,对隐身涂层材料的作用也不同。有些粉体用于粘结层的制备,增强涂层与基材间的结合强度;有些粉体用于功能层的制备,以实现功能涂层的隐身功能。选用不同粉体,按照特定工艺可以在基材表面逐层制备出粘结层和功能层,最终获得隐身涂层材料产品。上游原材料虽无法直接成为中游隐身材料企业的竞争壁垒,但上游原材料中的靶材和粉体的质量对隐身材料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促使上游供应格局更加稳定。以靶材为例,其纯度、成分、杂质含量、几何形状和尺寸、表面粗糙度均为决定隐身材料好坏的重要因素。

4.1华秦科技:隐身材料上市企业,聚焦中高温领域

4.1.1公司业绩有所提升,盈利能力同比增长

公司隐身材料及伪装材料的核心型号分别在2019年及2020年实现了批产应用,业绩快速放量。2018-2021年营收由0.5亿元增长至5.1亿元、CAGR达43.6%;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4.31亿元,同比增长38.64%;2018-2021年归母净利润由0.1亿元增长至2.3亿元、CAGR达80.7%,2022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2.00亿元,同比增长48.14%;公司2021年销售毛利率为58.81%、销售净利率为45.55%;2022年Q1-Q3销售毛利率为58.72%,销售净利率为46.37%。隐身材料及伪装材料产品实现定型批产以来,采购量大幅增加、产品销售价格有所下降,公司毛利率近年来略有下降。

4.1.2在研项目与订单储备丰富,新签订单金额上升

目前公司有3个牌号耐温隐身材料、2个牌号伪装材料已定型批产;24个牌号的隐身材料,6个牌号的伪装材料,2个牌号的高效热阻材料进入小批试制阶段;19个牌号的隐身材料,3个牌号的伪装材料,1个牌号的高效热阻材料处于预研试制阶段。2021年初至今,公司新签订的订单中金额达到或超过1,000万元的订单金额合计约9.87亿元,远高于2021年营收。

1)公司自1996年起联合西北工业大学进行特种功能材料技术预研和培育,持续聚焦特种功能材料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原西工大科研团队骨干已陆续加入公司,并持续进行股权激励,积累研发力量。2020年公司研发人员为38人,2021年上半年研发人员为48人,2022年上半年研发人员为72人,占员工总数的20.45%。3)公司2018-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分别约为558万元、1,764万元、4,271万元及4,705万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10.63%,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11.73%、15.11%、10.32%及10.92%。

4.1.4各类产品覆盖广泛,积极推广民用市场

隐身材料方面,公司的牌号覆盖了常温、中温及高温领域,已形成耐温隐身涂层材料、防腐隐身涂层材料及隐身复合材料等多系列产品,且在多军种、多型号装备实现装机应用。伪装材料方面,华秦科技的伪装材料主要为工程用伪装材料产品,且以相变控温材料为主,涵盖高仿真伪装遮障和伪装网,能够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全时段、多频谱兼容的高仿真伪装。防护材料方面,公司产品包括重防腐材料和高效热阻材料,其中重防腐材料主要用于金属结构表面的防腐防护,而高效热阻材料则主要用于发动机等装备的高温部件,提高了部件的使用寿命。重防腐材料作为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的主要工程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电力、海洋工程、建筑工程、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等领域。据智研咨询数据,2020年我国重防腐涂料市场规模近1,045亿元,同比增长9.85%,2023年则有望达到1,981亿元。同时我国防腐涂料产品主要供应中低端需求,高端领域由国外企业把持,特别是特种涂料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在很大的差距。公司当前业务扩展到了民用领域,转战民品中高端市场。

4.1.5募投项目逐渐落地,扩产研发双线推进

公司拟募集资金合计12.8亿元以用于扩充产能并提高研发能力,其中6.81亿元用于投资特种功能材料产业化项目,如新建生产、测试场地,购置先进生产设备,优化生产结构,同时将扩大研发、生产团队规模,提高各类产品产能等;3.19亿元用于投资特种功能材料研发中心项目,搭建前沿科研环境、引进优秀行业技术人员。

4.2光启技术:超材料领军企业,市场拓展未来可期

4.2.1超材料技术领军企业,技术产业化能力较强

公司是我国新一代尖端装备的核心供应商,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将超材料技术形成产品并大规模应用于尖端装备领域的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超材料业务、汽车零部件业务,并逐渐从汽车零部件企业完全转型为超材料企业。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首条超材料生产线,覆盖功能材料开发、验证、试产量产全流程,并配备能满足高性能、高标准复合超材料制造的全套精密设备,在业界率先实现了超材料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制备。超材料领域,主要从事超材料前沿技术研究及尖端装备超材料方案提供和产品生产,其主要产品包括:A、超材料功能结构,是基于超材料电磁吸收、赋形技术开发的特种功能结构,具有高电磁隐身、高电磁防护、高力学强度和复杂电磁环境兼容等特点;B、超材料高性能电磁罩,是天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保护天线和整个微波系统在恶劣环境下的正常工作,将气动、结构、透波、隐身和电磁防护等功能集于一体的重要部件;C、超材料高性能天线,是基于超材料、电磁透明技术、吸收技术和电磁隔离技术开发的通信、探测天线,具有强度高、复杂电磁环境兼容性好、电磁辐射性能好、通信能力强、探测分辨率高等特点。

4.2.2公司营业收入稳步增长,超材料业务贡献不断增大。

公司起初以传统汽车零部件业务为主,包括升降器、滑轨、调角器,2017年以来公司完成了资产重组,并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超材料成为公司主业。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8.35亿元,同比增长117.00%,归母净利润达到2.9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46.98%。从近年来公司在超材料业务上的产品销售收入来看,2017年占公司总营收2.3%,而2022年上半年占比达到73.32%,超材料业务收入更是同比增长144.47%。公司盈利能力表现良好,毛利率常年保持在30%以上,超材料产品毛利率连年攀升,2022年上半年超材料产品毛利率为61.89%,体现军品超材料的高溢价。

4.2.3超材料应用前景广泛,相比传统隐身材料优势巨大。

超材料是一种特种复合材料或结构,通过对材料关键物理尺寸上进行有序结构设计,使其获得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在电学、磁学和光学等方面具备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超材料技术可以使铜箔等材料具有隐身性能,还能同时具有电子对抗、识别等电磁性能。尖端装备领域是近十年来各国超材料技术研究及应用最为集中的方向,超材料主要作为隐身材料广泛应用在先进飞机、海洋航空装备、电子通信系统等军事装备上。

4.2.4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产能快速爬坡。

4.2.5公司注重研发投入,超材料快速迭代构筑高壁垒。

4.2.6施行股权激励,释放企业活力。

公司于2021年施行了股权激励计划,向公司120名核心员工授予总计898万份股票期权,占该激励计划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的0.42%。此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促进公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公司任职的核心骨干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激励对象的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推动公司的长远发展。

4.3佳驰科技:常温隐身材料先发优势明显,结构隐身材料成为亮点

4.3.1营收快速提升,毛利率水平领先,隐身功能产品贡献不断增大。

4.3.2EMMS产品门类众多,隐身材料应用广泛

佳驰科技是国内国内主要的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简称EMMS)提供商。EMMS是解决国防高技术武器装备隐身化、民用电子信息产品集成化电磁兼容的关键基础材料,在国家国防安全、民用电子信息产业具有重大需求背景。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隐身功能涂层材料、隐身功能结构件、电磁兼容材料。公司所生产的隐身功能涂层材料系列产品具有吸收雷达、红外线等电磁波的功能,主要用于飞机、导弹等隐身武器装备及其部件的表面。公司所生产的隐身功能结构件系列产品兼具电磁吸收和高强度两种特性:一方面具有电磁吸收能力,可有效损耗雷达波,缩减武器装备的雷达散射截面,实现隐身功能;另一方面具备质量轻、强度高的优点,可作为承载结构件。该类产品主要用于武器装备中需要结构承力和隐身功能一体化的关键部位,如机翼前缘、机身边缘等。隐身涂层材料和结构隐身材料已大量应用于各类武器装备,如P-3反潜机、AH-64武装直升机、E2C/E2D预警机、PL-O1隐身坦克等。隐身材料在现代各类主战兵器中的应用将逐步提升,隐身材料的应用领域将持续拓宽。

4.3.3公司隐身材料成果丰硕,结构隐身材料先发优势明显。

隐身性能是新型战斗机等高技术武器装备最主要的特征和关键能力。自隐身技术问世以来,各国在隐身装备研发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展,美国的B-2、F-22、F-35等均具备隐身能力,现已经成为各军事强国的关键技术。公司提供的EMMS产品在低频超宽带、多频谱兼容、薄型轻量化等方面具有行业显著的技术优势和特色,已批量应用于我国第三代、第四代战机等重大重点型号工程。根据公司21年的各项业务占比,隐身涂层材料和结构隐身材料营收较为接近,因此结构隐身材料已经实现了批产,佳驰科技有望基于结构隐身材料的先发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4.3.4研发投入逐年攀升,管理团队技术背景深厚

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紧密围绕国家军工型号隐身技术和民用电子行业对高性能电磁兼容材料的迫切需求,经过十多年来持续的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公司在EMMS领域多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公司2019年实现批产后,公司研发投入依旧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研发费用达0.33亿元,同比增长53.68%,年复合增长率62.57%,研发人员数量从2019年的26名增长到2021年的80名,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从2019年的13.90%增长为2021年的26.67%,保证了公司后续的项目储备,促进公司业绩常青式发展。

4.3.5电磁兼容产品线丰富,民用市场前景广阔

电磁兼容材料是具有电磁吸波功能的材料,可有效解决设备内部、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通信设备等。消费电子领域的电磁兼容材料需求最为突出,主要包括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一方面,随着芯片技术和加工工艺的提升,厚度、重量等参数已成为手机、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的重要竞争指标,各类消费电子设备轻薄化趋势凸显;另一方面,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等设备的传输速率、信号强度均显著提升,内部电磁兼容问题愈发严重。由于消费电子市场的竞争激烈,为保持产品的竞争力,该领域对电磁兼容材料的需求尤为突出。同时,随着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新兴消费电子品类不断诞生和汽车电子新兴领域快速发展,公司薄型轻量化、超宽带电磁兼容材料将迎来广阔的机遇。

4.4新劲刚:隐身产品已进入验证阶段,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3.60亿元,同比增加13.17%,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上涨93.14%,研发支出占比12.95%;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3.17亿元,同比增长20.40%,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44.41%,销售毛利率为62.73%,自2017年以来均保持在30%以上;净利率为33.40%。总收入三年CAGR为19.78%,净利润三年CAGR为127.98%。

4.4.1主营业务赛道景气度高,子公司品牌效应凸显

根据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50年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另外,国家高度重视信息产业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产业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实现信息系统装备的自主可控,加快进口替代的步伐。在未来,国防信息化为军队建设重点,军队装备信息化、智能化和自主化是军队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军工信息及电子企业将持续享受较高行业增速,并带动军用微波组件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劲刚子公司宽普科技成立于2001年,二十年来,长期专注于射频微波赛道,深耕军工电子信息行业。管理团队对特殊领域市场开发、射频微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团队和项目的价值判断等方面具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宽普科技拥有过硬的研发设计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品质管控能力和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在射频微波低频段发射组件特殊应用领域奠定了领先的行业地位,打造了“宽普”名片。目前,“宽普”已经成为业内主要客户射频功放组件的首选品牌。

4.4.2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储备项目积累丰富

公司研发投入绝对值和占营收比例均逐年增加,并多次募集资金用于项目研发,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为公司的未来保驾护航。2021年公司研发人员达109人,占员工总数的27.81%,各年度研发支出占比稳步提升,2021年为12.95%,2022年Q1-Q3研发支出为3,118万元,研发占比为9.83%。当前子公司宽普科技研发中心人员近百人,人员的专业构成主要有电子学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计算机等多个方面,2021年完成新产品研发结题项目超过170项,主要核心研发人员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研发实力。近年来,宽普科技的研发人员稳定,流动性较小。研发团队规模及占比在宽普科技所处细分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

4.4.3子公司康泰威隐身技术基因厚重,业务覆盖广泛

康泰威由隐身材料领域著名专家官建国教授联合创立,后者是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责任教授。“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纳米复合材料学术带头人,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入选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资助,因此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目前新劲刚的军工新材料业务以子公司康泰威为载体,后者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军工资质及军品供应能力的民营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热喷涂材料、电磁吸波材料、结构吸波功能材料制品、防腐导静电材料、ZnS光学材料等,其中热喷涂材料、电磁吸波材料、防腐导静电材料均已实现小批量产。

4.4.4处置低效资产聚焦高景气赛道,隐身材料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公司金属基超硬材料业务原为公司主业,2020年,金属基超硬材料业务全年实现收入1.20亿,占比37.62%,毛利率17.86%,产品主要应用于建筑陶瓷和石材加工领域,当前该领域出现竞争日益激烈、产品毛利率下滑等情况,公司于2020年下半年启动低效资产剥离计划,步骤为将超硬业务资产包下沉至金刚石工具公司和金刚石工具公司股权出售给润棋有限,交易价格为1.068亿元。子公司康泰威近年来先后取得了生产供应军品的多项资质,吸波复合材料(隐身材料)产品占据当代军事高科技的制高点,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4.4.5民用市场前景广阔,激励政策激发活力

随着通信向高频化发展,5G基站的规模化铺设将催生对射频微波器件的大量需求,尤其是适用于高频率工作区间的高精度元器件。此外,随着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的渗透率提升,对毫米波雷达的需求也很大。同时,公司所从事的中常温吸波材料相比中高温吸波材料也更易于转向民用,应用在抗电磁干扰、建筑、衣物等各个方面,民用市场前景广阔。在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2020年,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拟向不超过28位激励对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总量100万股,约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13,152.6341万股的0.76%,对象包括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核心骨干。由于公司原激励对象5人因离职已不符合激励条件,2022年6月公司审议通过了作废部分股票的议案,作废不得归属的股票合计8万股,激励对象人数由28名变为23名;授予数量调整为119.6万股。这一举动有利于在隐身材料处于验证阶段的困难阶段稳定公司核心团队,激发公司活力,进一步刺激未来业绩的释放。

4.5悦安新材:多元化产品线协同发展,吸波材料成为新增长点

4.5.1多元化产品线协同效应显著,释放广阔市场空间

悦安新材是专注于超细金属粉末新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线覆盖羰基碳粉、雾化合金粉、软磁粉、金属注射成型喂料(MIM)及吸波材料,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电子通讯、储能电站等。多元化产品线的优势:1.为公司释放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使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产品服务,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力。2.通过共享原料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副产品,不同产品线之间能够实现更大程度的协同效应,形成成本优势,从而提高公司毛利率。3.使得公司具备更灵活的产品结构。公司的羰基铁粉、雾化合金粉既可以作为产品直接销售,也可以进一步深加工为软磁粉、金属注射成型喂料、吸波材料,这使得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升企业效益。

4.5.2军品市场吸波材料前景广阔,民用市场依托多增长点放量可期

公司是常温雷达吸波材料的上游原材料羰基铁粉的主要供应商,同时正在积极向下游吸波材料产业不断拓宽业务深度。由于公司同时是吸波材料上游原料主要供应商,实现吸波材料研产转化后,将具备领先于目前市场的巨大成本优势,如加之技术领先将改变当前吸波材料市场竞争格局,有望在隐身材料早期市场中成为新一极。民用领域,不仅利用羰基铁所生产的常温雷达吸波材料具有广阔的民用市场空间,羰基铁粉制备的软磁材料是极少数适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对高效率、高功密度的应用需求的材料,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大规模充电桩的铺设都将带动软磁材料市场快速增长。金属注射成型喂料则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及集成电路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5.3主营业务带动公司营收稳定上升,吸波材料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4.5.4技术优势打破垄断格局,快速抢占国际市场份额

2015年以前,羰基铁粉市场长期处于巴斯夫、国际特品公司、Sintez-CIP的垄断下,当年国外市占率达80%以上。而自2016年开始,国内羰基铁粉布局开始实现放量,技术优势逐渐体现,以悦安新材为龙头的国内产业依靠优质的产品性能快速抢占市场份额。2015至2019年,巴斯夫在国内羰基市场的市占率以由80%以上快速下降到不足10%,而悦安新材的国内市占率则由不足10%快速上升至50%以上。放眼全球,根据search4research统计,2016年全球羰基铁粉产量悦安新材占30%,国内羰基铁粉产量占比达77%。公司凭借产品的成本+技术优势、多产品线的一体化服务,远销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良好的国际口碑和广泛的行业认可,与韩国三星机电、VIVO公司、富世华、保来得等各领域知名制造商构建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压缩巴斯夫等传统依靠品牌效应的企业的市场份额。

4.5.5研发投入占比稳定,投入总额高速增长

公司深耕超细金属粉末领域多年,具有行业领先的研发能力,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羰基金属粉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有14项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先后参与制定了《微米级羰基铁粉》等6项国家标准。同时,公司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江西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自2018年以来,公司研发投入占比稳定高于行业均值,并随营收总额的增加而快速递增,2018年研发投入为898.04万元,至2021年已增长为2245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5.7%,增速可观。研发人员工作环境、研发仪器设备的投入及研发实验室等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优化。公司重视人才储备和高质量研发团队建设。公司研发人员数量稳定维持在66人左右,故而随着研发投入及营业收入的增幅,人均薪酬水平和团队质量上升明显,2017至2021年研发人员总薪酬从205.24万元上升至882.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4%,2019-2021年研发人员人均薪酬复合增长率达12%。递增式的员工待遇使得公司人才留用率更大,同时也更能吸引到行业内的优质研发人员,为公司维持行业领先的研发优势提供了人才条件。

4.5.6扩建项目投产在即,下游需求充分兑现

为应对高速增长的下游需求,公司通过募投及自有资金计划实施的扩建项目包括6000吨羰基铁粉增量及4000吨高性能超细金属及合金粉末增量(包括高性能粉芯用软磁粉末2000吨,金属注射成型粉末1400吨,喷涂、激光熔喷用粉末500吨,3D打印粉末100吨)。根据公司2022年半年报披露,其中羰基铁粉项目将于2022年底启动一期投产,原产能3500吨,一期新增产能3000吨;高性能超细金属及合金粉末项目已逐步转固,将根据市场需求的节奏逐步放量,为未来的高速增长打下基础。

THE END
1.泸州耐高温石棉密封垫片厂家批发「质量放心」2024排名一览总结:在选择泸州耐高温石棉密封垫片厂家时,消费者可参考以上排名,结合自身需求和厂家实力进行选择。相信在这份排名的指导下,您将找到心仪的密封垫片供应商,为您的设备提供可靠的密封保障。 廊坊美博密封材料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广安镇东马村,生产销售:耐高温石棉密封垫片、金属缠绕垫、高强石墨复合垫、橡胶垫https://www.chinabidding.com.cn/cgzx/Article-meibomf-253849.html
2.行业动态1季度下游主体市场盘面大概是这样的,钢铁产量1-3月份仍处高位,1-3月份水泥产量同比下降11.8%,但基数仍然很大,10种有色金属1-3月份产量1945万吨,同比增长7 %,化工电力、机械铸造、铁合金冶炼、电池材料与固废处理等行业用耐火材料需求总体上都处于高位。协会判断,1季度耐火材料下游市场的总需求相对稳定,耐火材料的产https://www.acri.org.cn/industryNews/details?id=1&num=20&newListID=35662
3.高温浓硫酸用何金属材料?汇聚亿万工业人高温浓硫酸搅拌釜可以使用以下金属材料:1. 不锈钢(如316L、904L等):不锈钢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https://bbs.hc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40360&mobile=2
4.濮耐高温材料有限公司怎么样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PRCO)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是一个集科研、生产、销售、经营、管理为一体的知名企业,是目前国内耐火材料行业综合实力*强、产品品种*齐全、*具活力的企业,具有整体承包冶金行业整线全部耐材的能力。 濮耐集团前身濮阳耐火材料厂成立于1988年3月,2002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https://m.jobui.com/company/251408/
5.巴彦淖尔高温玻璃棉板/贴面玻璃棉卷毡多少钱2024今日+排名一览巴彦淖尔高温玻璃棉板/贴面玻璃棉卷毡多少钱2024今日+排名一览 玻璃棉属于玻璃纤维的一类 玻璃棉是通过熔融玻璃纤维化制成棉的一种材料。玻璃的化学成分是无机纤维。它具有良好的成型,较的堆积密度,导热,隔热,吸音,耐腐蚀和稳定的化学功能。 玻璃棉由离心玻璃棉毡制成,是欧文斯科宁(OC)独的利离心制造的产品,用于使https://m.51sole.com/b2b/sides300511490.html
6.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全文 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 2024 年 3 月 30 日 1 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全文 2023 年年度报告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 https://www.szse.cn/api/disc/info/download?id=dbf0b175-ccfb-4b32-90b6-3918999b4009
7.Carbontech2021在这里,看见碳时代!齐聚全球力量,共‘碳’材料未来!Carbontech专注于推动碳材料行业高质量发展,始终秉持产学研融合,搭建碳材料行业交流平台载体,积极促进人才、技术及项目的合作交流与对接。 Carbontech2021将于11月18日开启新起点,大会将诚邀碳材料领域专家400位+,带来极具时效性和参考价值的碳材料相关主题报告和分享,涵盖金刚石、培育钻石、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51468.html
8.资本热捧的碳化硅和氮化镓究竟是个啥?更耐高温 SiC的禁带宽度3.23ev,相应的本征温度可高达800摄氏度,承受的温度相对Si更高;SiC材料拥有3.7W/cm/K的热导率,而硅材料的热导率仅有1.5W/cm/K,更高的热导率可以带来功率密度的显著提升,同时散热系统的设计更简单,或者直接采用自然冷却。 SiC产业链:欧美占据关键位置 https://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419039.html
9.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所)考研招生简章第一,精品教育”的教育理念,培养质量位居同学科前列。1997年获准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予博士及硕士学位。在2003年、2006年全国一级学科质量评估中,金属所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综合排名均列全国 第二,在201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设立于1989年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https://www.ibudding.cn/a/118492
10.20242024-2030年中国金属密封件制造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金属密封件作为机械设备中的关键零部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医疗设备等领域。近年来,随着高端装备制造的快速发展,对金属密封件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如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和https://www.cir.cn/R_JiXieDianZi/80/JinShuMiFengJianZhiZaoWeiLaiFaZhanQuShiYuCe.html
11.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保研条件31 纳米及非晶态(涂层)材料制备(全日制)32 抗辐射材料(全日制)33 多孔金属及其复合材料(全日制)34 航空航天用新型硅化物超高温结构材料 (全日制)35 磁性伸缩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全日制)36 高强度钛合金的组织结构及性能研究(全日制)37 极端条件下金属材料失效行为研究(全日制)38 新型耐高温、耐腐蚀多孔材料 (全日制)http://www.okaoyan.com/kaoyanshop/ustb/cailiaokex/73887_13.html
12.二氧化硅陶瓷(精选十篇)氧化锆陶瓷具有金属和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性、高强度、 高韧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光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军工、机械工程、通讯、电子,汽车、冶金、 能源、化工、生物等领域。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投入巨资研究氧化锆陶瓷的生产技术。我国从90年代开始进行氧化锆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0lfwvb.html
13.耐高温的金属材料有哪些全国比较多Cr-Mo钢系是常用的耐高温材料,典型代表是12Cr1MoV还有高速钢也是耐高温材料,典型代表是W18CrMoNbhttps://www.1633.com/ask/187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