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争格局来看,容百科技这些年来继续保持第一,但与第二和第三的差距缩小,杉杉能源、巴莫科技、当升等企业紧随其后,三元材料前五名的市场份额非常接近。排名前十的制造商大多是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资金实力相对较强。预计未来三年,三元材料的竞争将加剧,市场集中度将上升。
容百科技
容百科技成立于2014年,于2019年7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上市。公司主要产品包括NCM811、NCM622、NCM523、NCA等。是首批实现NCM811量产的正极材料制造商之一,其NCM811正极材料产品的技术水平和量产规模均属于第一梯队。其主要客户包括CATL、比亚迪、CALB、LG化学、天津力申等。
业绩:公司定位于专注于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和前驱体。公司实现三元正极材料年销量2.6万吨,同比增长约15.5%,其中核心产品NCM811销量同比增长一倍。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7.95亿元,同比下降9.43%,其中三元材料销售额35.1亿元。
产能:随着全球订单的不断增长,公司下半年在湖北、贵州和韩国三个制造基地正式启动新一轮产能扩张,有效供应下游客户。预计2021将达到10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后续新增产能主要针对NCA、单晶NCM811、超高镍NCM811等升级产品,产品竞争力更强。
总市值:329亿
杉杉企业
杉杉能源正极材料主要是三元材料,锂钴和锂锰,三元正极材料主要为NCM523和NCM622。杉杉能源母公司杉杉股份近日宣布,计划将杉杉能源51%的股权转让给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交易完成后,杉杉能源的股东将变更为巴斯夫持有其51%的股权,永祥投资持有其49%的股权,杉杉能量将变更为中外合资公司。
业绩:2020年三元材料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正极材料年销售额30048吨,同比增长38.44%,正极材料主营业务收入384871.28万元,同比增长4.75%,其中三元材料销量32亿元,其余为钴酸锂产品。
产能:杉杉能源在长沙、宁乡、宁夏拥有三个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年总产能6万吨。公司还启动了长沙高新区年产10万吨正极材料项目规划。年产5000吨的高镍三元材料生产线目前正在建设中。
总市值:383亿(杉杉股份)
巴莫科技
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8月,是华友控股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9789万元,净资产17亿元。截至目前,该公司的年生产能力为5.5万吨。
他们的主要产品是NCM622、NCM811、NCA等。他们的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力神、三星和LG等。2019年至2020年,巴莫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0.43亿元、41.52亿元、净利润9988.33万元、1893.262万元,扣非后净利润8301.81万元、16947.9万元,2020年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当升科技
当升科技于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其三元材料量产产品包括NCM523、NCM622和NCM811。其主要客户包括三星SDI、LG化学、SKI和比亚迪等。
业绩: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8331.72万元,同比增长39.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48.99万元,同比增长284.12%。年产品销量2.4万吨,同比增长58%。公司加强与国际大客户的战略合作,加快开拓海外高端市场。国际客户的出货量占比近70%。
产能:2020年,公司多元化材料有效产能2.2万吨,在建产能1万吨,2020年产能利用率98.1%。随着高端产能的释放,预计公司的6系列和8系列高镍产品出货量占比将继续提高。
总市值:290亿
厦门钨业
厦门钨业的主营业务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锂钴酸、镍钴锰三元材料等。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优势,该公司在世界各地扩大了许多知名的锂电池客户。
在3C锂电池领域,他们的主要客户是ATL、LGC、欣旺达等全球知名电池企业。他们的产品广泛应用于下游、中高端3C电子产品中。在动力锂电池领域,主要客户有松下、比亚迪、宁德时代等。
性能:在电池材料方面。由于去年钴原材料价格下跌,需要消化期初的高库存,2020年主要原材料钴价格相对稳定,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公司钴酸锂产销及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2020年,公司电池材料业务(包括锂阳极材料和储氢合金业务)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约82.19亿元,同比增长约14.62%。利润总额约2.78亿元,较上年增长约123.21%。2020年三元材料业务收入为17亿元人民币。
产能:海沧基地年产1万吨车用三元材料已投产;海景基地年产2万吨汽车材料产业化项目正在土建施工阶段;年产6000吨的三明高能长寿三元材料项目二期已建成投产。年产2万吨的宁德正极材料生产线项目已投产。
总市值:288亿
天力能源
天力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3月,注册资本9148万元,是一家专业从事锂三元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它也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前体和成品三元材料的供应商之一。公司主要生产基地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和安徽省淮北市,总面积15万平方米。
公司年产能2万吨,多年来在小功率锂电池三元材料应用领域排名第一。2019年,公司产值超过11亿元,利税近1亿元。与2018年相比,可抵扣净利润增长超过100%。20213月,该公司目前已在创业板上市。
业绩: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21.56%,主要客户为横店东磁、骆驼、苏州星恒、浙江天能、鹏辉能源等。
总市值:57亿
海创科技
海创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于锂三元材料及前体的研发企业。
近年来,公司发展迅速,核心团队年轻化,多年来业绩快速增长。2020年,公司三元材料的收入约为11亿元人民币。产能方面,公司现有产能约2.5万吨,计划未来三年实现5万吨正极材料产能和5万吨前驱体产能。
科恒股份
江门市科恒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340)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智能设备和稀土功能材料研发、生产、制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新能源汽车、便携式电子产品、照明和催化剂、,以及该行业的其他领域。目前,其拥有20多家全资子公司和参股控股公司,在江门、清远、深圳、株洲和溧阳拥有5个生产基地。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6.5亿元,同比下降10.5%,降幅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归母净利润为7.4亿元,上年同期为3043.3万元,未能保持盈利状态。2020年,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收入11亿元,毛利率-0.65%。
总市值:32亿
格林美
格林美是“有限资源、无限循环”产业理念的提出者,也是中国城市矿业的先驱。在过去20年里,公司通过开采城市矿山和开发新能源材料,建立再生循环模式和清洁能源材料模式,实现了促进碳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
从废电池回收技术入手,攻克电子垃圾处理、资源回收报废汽车全绿色技术和三元动力电池材料世界技术难题,如“核”技术、格林美突破解决中国废电池,电子废物和废旧汽车在典型的绿色废物资源化处理和回收利用中的关键技术难点,构建世界先进的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钴钨稀有金属资源化回收价值链、电子废物和废塑料回收价值链等资源化回收模式和新能源循环模式。
公司在湖北、湖南、广东、江西、河南、天津、江苏、浙江、山西、内蒙古、福建等11个省、直辖市建设了16个垃圾回收和新能源材料园区。绿色回收发展足迹覆盖中国,跨越3000公里,与中国近5亿人建立了废物回收合作关系。年报显示,2020年格林美三元材料的销售额为10亿元人民币。
总市值:390亿
振华新材
贵州振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C)旗下唯一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控股股东为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业绩:2020年,振华新材三元材料销售额为8.9亿元人民币。公司三元材料产品主要为NCM523,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目前已在科创版上市。
生产能力:公司阴极材料生产能力为3.7万吨,其中三元生产能力为3.5万吨,2021总生产能力将达到5.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