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专题-“纸黄金”数字货币为何全面溃败
期货从业资格号:F3008762
一、数字货币市场变幻
二、美联储紧缩拉爆资产泡沫
如上所述,把数字货币看做风险资产比看做避险资产更为合适,我们在2021年1月份的专题报告《数字货币的技术基础与价格影响因素》中明确提出“乱世黄金盛世比特币”的观点。数字货币诞生初衷是对抗央行法币体系,因此具有避险需求的一面;但由于数字货币波动性非常高,这使得它在经济景气期会受到货币流动性和顺周期交易热情的更大影响,因此表现出明显的风险资产特征。2020年3月份至2021年10月份,美联储超级宽松周期持续吹大包括数字货币在内的各类资产价格泡沫;而2021年11月初,在美联储宣布开始缩减QE、美联储货币政策进入(边际)紧缩周期之后,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强势上涨,比特币和美国股市持续调整,可以说美联储等欧美央行紧缩是数字货币全面溃败的最大推手。
三、私人数字货币生态环境变化
一方面,数字货币适应当今数字时代的发展潮流,具有降低交易成本、便于跨境资本流动等优点,这是私人数字货币得以快速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私人数字货币兴起的初衷是对抗法币体系,因此又给金融系统带来多方面风险:1、私人数字货币的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等特点,使得监管机构难以监测数字货币流向和跨境流动,私人数字货币因此便利了贩毒和洗钱等非法活动,并且导致金融系统性风险上升;2、私人数字货币依靠技术手段保证信用,因此存在滥用技术和过度依赖技术的风险,私人数字货币的随意创设或毁灭带来主权国家货币流动性风险。
因此,在2017年私人数字货币市场快速发展之后,主权国家通过加强监管私人数字货币和研发央行数字货币两个途径来改变私人数字货币的生态环境。一方面,为了控制私人数字货币市场发展所带来的风险,全球监管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加强对私人数字货币的监管,但不同国家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态度和监管方式又有较大区别。根据陈伟光和明元鹏的《数字货币:从国家监管到全球治理》,以代表性国家为例。美国和英国将私人数字货币视为非法定数字货币,允许发行和交易,由货币当局和金融监管机构对数字货币进行多头监管;日本和德国将私人数字货币作为合法支付手段,积极支持其发展,由单一金融监管机构对数字货币进行集中监管;中国和俄罗斯对私人数字货币严加监管,中国原则上禁止私人数字货币市场的一切活动。另外,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对私人数字货币市场交易活动开征税收。
以上分析表明,随着私人数字货币市场的快速发展壮大,私人数字货币为金融体系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也逐渐被认识到,政府当局不可能对这种可能带来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市场放任自流。随着私人数字货币市场的监管强化和央行数字货币的稳步推进,私人数字货币生态环境正在被深刻改变,这将对私人数字货币市场的发展和数字货币价格趋势产生重大影响。我们预计私人数字货币对抗法币体系的传统色彩将被削弱,私人数字货币只有想方设法融入法币体系(被招安)才有光明的发展前景;稳定币在私人数字货币市场中所占比重将趋于上升,而非稳定币的私人数字货币市场很可能面临一场激烈的洗牌过程,最终只有少数几种能获得立足之地。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数字货币价格波动性将会有所下降,但缺乏历史底蕴和价值信仰使得数字货币的资产属性始终偏向于风险资产。
四、数字货币与黄金的关系再探讨
黄金的避险魅力不仅来自于对抗法币体系,毕竟各大央行放水时所有金融资产都会获得流动性溢价;黄金的避险作用主要体现于抗通货膨胀、抗经济衰退和对冲突发性地缘政治风险。在经济体进入滞涨阶段时,股票和债券都表现不佳;由于黄金的实物属性和有限供应,这时候黄金往往表现良好,从而在资产配置中获得相应位置。在战争等地缘政治事件突发时,股票首先遭到巨大冲击,主权信用也处于危险之中,本币汇率往往趋于贬值;由于大宗商品全球定价,这时候实物黄金就可以发挥对冲地缘政治风险的作用。反过来看数字货币,只有在央行货币政策宽松期因其有限供给特性而获得巨大的流动性溢价,在对抗经济衰退和地缘政治风险方面都丝毫起不到作用,因此数字货币并不是避险资产,它只是一种对央行宽松和经济繁荣反应更为激烈的风险资产,将数字货币称为“纸黄金”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风险提示:
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投资者据此做出投资决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