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光催化剂;刚果红;电子-空穴;铁酸铋
1Bi1-xYxFeO3光催化剂的表征
1.1不同Y掺杂量BFO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
图1为不同Y掺杂量的BFO样品的FT-IR谱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500℃下煅烧2h的所有样品的红外谱图均相似,在550cm-1和440cm-1处有明显的属于FeO6八面体中的Fe-O和Bi-O键的2个吸收峰。与萨特勒标准红外光栅光谱集对照发现,特征峰的位置和形状并不是完全相同,表明此次合成的样品是有杂质的,与上述的XRD分析结果一致。综上所述,Y掺杂量的增加引起晶粒尺寸减小、比表面积增加、吸收峰发生蓝移等[3]。图1不同含量Y掺杂BFO的红外光谱图
摘要:针对某化工企业先后出现的耐硫宽温变换催化剂快速中毒失活现象,通过对失活催化剂进行检测分析认为是氯含量高引起。经过排查,推断为原料煤中有机注浆材料中的有机氯导致催化剂中毒,并建议通过减少有机注浆材料用量、加强原料煤筛选、加强工艺水检测、加强管理等手段进行应对。
关键词:变换催化剂;中毒;氯
1分析原因
问题出现后,该企业多次更换部分催化剂并试用了不同厂家的同类催化剂,均出现了催化剂快速中毒的现象。在排除了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因素后,该企业对中毒催化剂进行了分析化验。化验结果表明,中毒催化剂中的氯含量为1.56%,远远超出了正常值(10×10-6),其他组分含量正常。氯有未成键孤对电子,并有很大的电子亲和力,易与金属离子反应,造成催化剂活性组分流失、孔道阻塞或结构破坏,导致催化剂中毒。氯还具有很高的迁移性,常随工艺气向下游迁移,造成催化剂全床层性中毒。在实际生产中,氯引起的“累积效应”常造成各种催化剂中毒据此推断,该公司的变换催化剂失活是由于系统中的氯含量过高。
纳米材料(又称超细微粒、超细粉未)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过渡区域的一种典型系统,其结构既不同于体块材料,也不同于单个的原子。其特殊的结构层次使它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拥有一系列新颖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众多领域特别是在光、电、磁、催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
1.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纳米微粒作为催化剂应用较多的是半导体光催化剂,特别是在有机物制备方面。分散在溶液中的每一个半导体颗粒,可近似地看成是一个短路的微型电池,用能量大于半导体能隙的光照射半导体分散系时,半导体纳米粒子吸收光产生——空穴对。在电场作用下,电子与空穴分离,分别迁移到粒子表面的不同位置,与溶液中相似的组分进行氧化和还原反应。
[关键字]:小学生个性化习作引导
新课标倡导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引导是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催化剂,,有效的引导可以促发学生个性化习作,教师可以在校内活动中引导、在班级交流中引导、在师生谈话中引导、在媒体观看中引导、在事件反思中引导、在多元评价中引导、在作品展示中引导。
新课标指出摘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和人交流”,并“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新课标对写作的“评价建议”中指出摘要:“应重视对写作过程、方法、情感和态度的评价,是否有写作的喜好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这些要求的主要精神,就是倡导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根据新课标精神,我们要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开放课堂教学内容,提倡课外练笔,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走进生活。教师可从校内活动、班级交流、师生谈话、媒体观看、事件反思、多元评价、作品展示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争议、思索,从而张扬个性,乐于表达,写出富有个性化的习作。
(一)在校内活动中引导
学校、班级中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教师也会让学生在活动之后写写日记。可是学生写出来的日记却以“流水账”为多,效果欠理想。难道说学生参加的活动是同样的,写出的作文也必然是同样的吗?当然不是,教师若能细心引导,活动日记也可以写得千变万化、有声有色。因为,就同一件事来说,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搞大扫除。在活动过程中,笔者抓住契机,在三三两两的学生之间巡回,有意识地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摘要:“你觉得现在我们大扫除的情形像什么?”“你是班里唱歌最好的,现在唱支什么歌最合适?”“咦,你刷的地面不如小芳多呀,怎么办?”“这个活动什么地方让你觉得最开心?”再布置几个性格外向、敢说敢问的学生充当小记者,而性格内向、平时写作也一般的学生充当记录员,对平行班的同学进行了有关此活动的即兴采访。后来交上来的习作中,作文个性便丰富了,有的学生把搞大扫除比作一场攻坚战,有的把自己比作“南泥湾开荒者”,达观的学生在习作中更多地描写自己愉快的心情,争强好胜的人则为了擦的窗户不如别人的干净而耿耿于怀。平时写作一般的学生因为经历了一次采访,从他人处得到启发,也写得比较灵活。
[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后管理内容增值服务和监控
风险投资后管理包括了除现金投入外的其他一系列投入(Fried和Hisrich,1995),Tyebjee和Bruno(1984)将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内容归纳为4个方面:帮助招募关键员工、帮助制定战略计划、帮助筹集追加资本、帮助组织兼并收购或公开上市等。随着风险投资实践的发展,国内外一些学者在Tyebjee和Bruno的基础上对风险投资后管理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综述
Barney等(1996)发现风险投资家为被投资企业提供的帮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管理建议,包括提供有效的财务建议,提供合理化的经营建议、提供合理化的管理建议等;另一类是运营帮助,包括为被投资企业介绍客户、介绍供应商、帮助被投资企业招募员工等。
1气相生长纳米炭纤维概述
炭纤维是一种主要以sp2杂化形成的一维结构炭材料。根据其合成方式和直径不同可分为:有机前躯体炭纤维(PAN基、粘胶丝基、沥青基炭纤维)、气相生长炭纤维(Vapor-growncarbonfiber简称VGCF)、气相生长纳米炭纤维(Vapor-growncarbonnanofiber简称VGCNF)、炭纳米管(carbonnanotube简称CNT),如图1所示。自从1991年Iijima[1]发现纳米炭管以来,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而引起科学家们的广泛兴趣,同时也促进了气相生长炭纤维在纳米尺度上即气相生长纳米炭纤维的研究。
气相生长纳米炭纤维一般以过渡族金属Fe、Co、Ni及其合金为催化剂,以低碳烃化合物为碳源,氢气为载气,在873K~1473K下生成的一种纳米尺度炭纤维。它与一般气相生长炭纤维(VGCF)所不同的是,纳米炭纤维除了具有普通VGCF的特性如低密度、高比模量、高比强度、高导电等性能外,还具有缺陷数量非常少、比表面积大、导电性能好、结构致密等优点,可望用于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锂离子二次电池阳极材料、双电层电容器电极、高效吸附剂、分离剂、结构增强材料等。Tibbetts[2]在研究了VGCF的物理特性以后,发现小直径气相生长炭纤维的强度比大直径的强度要大。
Endo[3]用透射电镜观察到气相生长法热解生成的炭纳米管和电弧法生成的炭纳米管的结构完全相同。所有这些,都使气相生长纳米炭纤维的研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另外,从图1的直径分布来看,纳米炭纤维处于普通气相生长炭纤维和纳米炭管之间,这决定了纳米炭纤维的结构和性能处于普通炭纤维和纳米炭管的过渡状态,因而,研究普通炭纤维、纳米炭纤维、纳米炭管的结构和性能的差异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2气相生长纳米炭纤维的制备方法与影响因素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技术开始涌现在人们的面前。在精细化工中,催化加氢技术的应用效果极为显著,被广泛地应用到我国的化工行业中,其主要使用的是负载型催化剂。该类型的催化剂活性比较高,会对一些金属负载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催化剂在实际的使用中通常会受到各类外力条件的限制和约束。主要就精细化工中催化加氢技术进行较为详尽的论述,探究其技术的应用要点,使该技术可以在精细化工中展现出其自身最大的效用。
关键词:催化加氢技术;精细化工;催化剂
1加氢催化剂
2催化加氢技术的运用
2.1氨基酚。氨基苯的制作主要是将硝基苯放置到稀硫酸当中,让其通过介质的效用产生重排反应,进而得到氨基酚,其所选用的催化剂主要是5%Pt/C。需要对贵金属与硝基苯的质量比进行调控,让其比值始终为(0.0005~0.0050)∶1。控制好其使用的温度,让其温度始终保持在80℃左右。压力控制在11~12MPa,最后利用过氧化氢处理,10%的稀硫酸为介质进行反应。2.2催化加氢制备。2,2-二氯氢化偶氮苯2-二氯化偶氮苯采用0.8%Pd/C的催化剂,以甲苯为溶剂,在反应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助催化剂,将邻硝基氯化苯在0.6MPa、55~75℃下,加氢3h。以上做法是宋东明化学家提出的方法,而美国申请专利最早使用方法是在碱性条件下邻硝基氯化苯液相加氢制备2,2-二氯氢化偶氮苯,为固-液-气三相反应。主催化剂为0.5%~1%Pd/C或Pt/C,贵金属与硝基物重量比为(0.0002~0.0010)∶1。2.3催化加氢制备邻氯苯胺。邻硝基苯加氢还原生成邻氯苯胺,主催化剂为0.8%Pd/C,贵金属与硝基氯苯质量比为(0.0001~0.0005)∶1。助催化剂为亚磷酸钠,在甲苯为溶剂,温度控制在60~80℃,氢气压力为0.6~2MPa。制得的纯度可以达到99.7%,收率达到92%。与传统相比,大大减少了三废的生产。
刘华的实验结果表明VGCF的强度随着直径的减小而急剧增大[4]。Tibbetts[2]在研究VGCF的物理特性时,也预测小直径的VGCF要比大直径的VGCF强度要大得多。由于VGCF的直径主要是由催化剂颗粒的大小来决定的[5],因此大批量生产VGCNF的关键问题是催化剂颗粒的细化。
摘要: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协同净化技术是一项全新的处理技术,具有能耗低,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在处理VOCs、氮氧化物、机动车尾气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实际应用还很不成熟,需要加大力量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净化技术将在废气治理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体;协同作用;大气污染控制
Abstract:Asanewprocesstechnology,Catalysis-assistednon-thermalplasmatechniquehasitsadvantages,suchaslessenergyconsumption,higherremovalefficiency,etc.ThetechniqueintreatingVOCs,NOxandengineoff-gaseshavelargedevelopmentprospects.Becauseoftheimmaturepracticalapplication,itneedtoincreaseeffortstoconductmorein-depththeoreticalandpracticalresearch.Catalysis-assistednon-thermalplasmatechniquewillbeabletoplaytheimportantroleinthetreatmentofwastegases.
Keywords:non-thermalplasma;synergisticeffect;airpollutioncontrol
目前,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低浓度有害气态污染物(如SO2、NOx、VOCs、H2S等)广泛地产生于能源转化、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过程中。国际条例加强了对这些有害废气的限制。传统的治理方法如液体吸收法、活性炭吸附法、焚烧和催化氧化等已很难达到国际排放标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