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超硬材料及制品、产业链、市场规模、超硬刀具、出口量
一、超硬材料及制品行业概述
二、超硬材料及制品行业产业链
从产业链来看,超硬材料及制品行业上游是指石墨、六方氮化硼、触媒、叶腊石粉、白云石粉等原材料。中游是指超硬材料及制品的生产制造,在这一环节,企业需要具备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以确保超硬材料及制品的性能和质量。目前,中国超硬材料及制品的制备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部分企业的产品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下游是指行业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机械、冶金、地质、石油、煤炭等。
三、超硬材料及制品行业发展现状
超硬材料,以其卓越的硬度、耐磨性和热稳定性,在切削工具、磨具磨料、地质勘探、半导体加工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制造业升级、科技创新加速以及新材料产业的蓬勃发展,超硬材料行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3.29%外,2017-2023年中国超硬材料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处于上升趋势,2023年行业市场规模约50亿元,同比上升7.02%。
超硬刀具是指以天然或人造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作为关键工作部位、由超硬材料部分起加工作用的工具。目前,工业超硬刀具材料主要分为人造金刚石和人造立方氮化硼两类。超硬刀具具有高硬度、高耐磨耐热性、良好的导热性、工艺性以及较低的摩擦系数的特点。随着近年来“以车代磨”“以铣代磨”“高速切削”等加工新概念的出现,超硬刀具在我国刀具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市场规模稳定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超硬刀具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53.62亿元增长到58.01亿元,估计2023年我国超硬刀具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3.12亿元左右。
我国超硬材料及制品行业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此之前,金刚石锯片等超硬材料及制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八十年代全国各地兴起了大批以生产小直径金刚石锯片为主的生产企业,九十年代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我国超硬材料及制品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完整工业体系,包括配套的原材料供应体系、设备供应体系、辅助材料体系和市场体系,已经能够生产出基本满足各行业发展所需的超硬材料及制品,每年还有大量产品出口,尤其在中低端产品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据统计,2024年1月至6月,我国超硬材料及其制品出口8.19万吨,同比上涨11.33%;出口额10.18亿美元,同比下跌1.90%;出口单价12.42美元/千克,同比下跌11.89%。从商品分类来看,11产品出口量上升、2产品出口量下降;10产品出口额上升、3产品出口额下降。
四、超硬材料及制品行业竞争格局
黄河旋风是全球质量最稳定的、品种最齐全的超硬材料制造商,全国超硬材料行业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工业金刚石、培育钻石、砂轮、刀具、钻头、锯片等,主要应用于金刚石工具制造、珠宝首饰、陶瓷加工、勘探开采等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凭借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优异的产品质量获得了客户和市场的认可,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在国内企业中位居前列,形成了较强的品牌效应。从企业经营业绩来看,2019年-2023年黄河旋风营业收入整体处于下降趋势,2023年降至15.75亿元;归母净利润虽有升有降,但也处于下降状态,2023年亏损7.98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主营业务超硬材料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低迷,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4.51%至3.28亿元;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下降568.59%。
五、超硬材料及制品行业发展趋势
国家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复合超硬材料及制品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金刚石与立方氮化硼复合而成的超硬材料制品,相较于传统磨料磨具,展现出结合强度高、成型优异及使用寿命长久的独特优势。随着中高速、高速乃至超精密切割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磨料工具逐渐力不从心,难以满足现代生产的高标准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内机械加工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工业4.0、国家智能制造战略等政策的深入实施,进一步推动了“以CBN(立方氮化硼)替代刚玉系列,以金刚石(DIAMOND)替代碳化硅(C)”的行业变革趋势。
《2025-2031年中国超硬材料及制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共九章,包含2025-2031年中国超硬材料及制品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超硬材料及制品企业投资战略与客户策略分析,研究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