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的应用和发展现状

杨润红,陈允轩,陈庚,陈梅倩,李国岫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

1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燃料电池实际上是一个化学反应器[5],它把燃料同氧化剂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它没有传统发电装置上的原动机驱动发电装置,也没有直接的燃烧过程。燃料和氧化剂从外部不断输入,它就能不断地输出电能。它的反应物通常是氢和氧等燃料,它的副产品一般是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燃料电池的工作不只靠电池本身,还需要燃料和氧化剂供应及反应产物排放等子系统与电池堆一起构成完整的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多种燃料,包括氢气、碳、一氧化碳以及比较轻的碳氢化合物,氧化剂通常使用纯氧或空气。它的基本原理相当于电解反应的逆向反应,即水的合成反应。燃料及氧化剂在电池的阴极和阳极上借助催化剂的作用,电离成离子,由于离子能够通过二电极中间的电解质在电极间迁移,在阴电极、阳电极间形成电压。当电极同外部负载构成回路时,就可向外供电(发电)。图1是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图[6]。

2燃料电池的发展简史、分类及各自特性

1839年,WilliamGrove提出了氢和氧反应可以发电的原理,并发明了第一个燃料电池。他把封有铂电极的玻璃管浸入稀硫酸中,电解产生氢和氧,连接外部装置,氢和氧就发生电池反应,产生电流。

1896年,W.W.Jacques提出了用煤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但由于无法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

1897年,W.Nernst用氧化钇和氧化锆的混合物作为电解质,制作成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1900年,E.Baur研究小组发明了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此后,I.Taitelbaum等人就此进行了一些拓展性的研究。

1902年,J.H.Reid等人先后开始研究碱质型燃料电池(AFC)。

1906年,F.Haber等人用一个两面覆盖铂或金的玻璃圆片作为电解质,与供气的管子相连,做出了固体聚合物燃料电池(SPFC)的雏形。

1952年,英国学者F.T.Bacon在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出具有实用性的培根电池并获得专利。它的研制思路是避免采用贵金属并设法获得尽可能高的输出功率。采用双层孔径烧结镍做电极,氢氧化钾水溶液做电解质,以纯氢和纯氧为燃料及氧化剂。副产物是纯水。培根电池是燃料电池由实验走向实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燃料电池[7]。

20世纪60年代以来,燃料电池进入了广泛的实用性开发阶段。按所使用的电解质的不同,燃料电池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8]:

2.1碱性燃料电池(alkalinefuelcell简称AFC)

这种电池是以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为电解质,电解液渗透于多孔而惰性的基质隔膜材料中,导电离子为OH-,使用的电催化剂主要是贵金属(如铂、钯、金、银等)和过渡金属(如镍、钴、锰等)或者由它们组成的合金。电池的工作温度一般在60℃~90℃范围。它设计简单,但不耐CO2,所以原则上它必须采用纯氢和纯氧做为燃料。

2.2磷酸盐燃料电池(phosphoricacidfuelcell简称PAFC)

这种电池一般以Pt/C为电极基材,电解质为吸附于SiC上的85%的磷酸溶液,工作温度范围在150℃~200℃,其主要优点是产生热量高,产生CO的量少。缺点是电导率较低且有漏液问题。

2.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exchangemembranefuelcell简称PEMFC)

这种电池以磺酸型质子交换膜为固体电解质,无电解质腐蚀问题,能量转换效率高,无污染,室温下快速启动。

2.4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oltencarbonatefuelcell简称MCFC)

2.5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oxidefuelcell简称SOFC)

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是按电池工作温度对电池进行分类[9],可分为:低温燃料电池(工作温度一般低于100℃),它包括碱性燃料电池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温燃料电池(工作温度一般在100℃~300℃),它包括培根型碱性燃料电池和磷酸型燃料电池;高温燃料电池(工作温度在600℃~1000℃),它包括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表1是各种类型燃料电池的结构特性[10-13]。

3应用及国内外研发现状[14-20]

3.1AFC

在已开发的燃料电池中碱性燃料电池是最早获得实际应用的。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飞船和航天飞机等轨道飞行器都采用这类燃料电池作为搭载电源,实际飞行结果表明电池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一些新材料的应用及工艺的不断改进,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性能得到完善,比如工作温度、工作压力、电流密度提高,比质量(单位功率的质量)显著减小等。

碱性氢氧燃料电池除成功应用于空间技术外,也进行了其他用途的开发。美国UTC公司曾试制过60kW、80kW的深水探查船用电源及30kW深海潜水救助艇用的电源,德国西门子公司曾试制过100kW的潜水艇动力电源,但都在样机试用以后终止开发,未投入正式使用。比利时Elenco公司及美国UCC公司也都进行过将碱性氢空气燃料电池用于电动车动力电源的开发,日本的富士电机公司曾在月光计划资助下开发过kW级的应急用碱性燃料电池。目前,此类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已非常成熟并已经在航天飞行及潜艇中成功应用。国内已研制出200W氨一空气的碱性燃料电池系统,制成了1kW,10kW,20kW的碱性燃料电池。

碱性燃料电池在地面应用的最大缺点是对燃料纯度要求太高而且不能使用含C、CO2及CO的燃料气,使用空气也必须脱除空气中的CO2,从而限制了这类电池在地面上的应用。

3.2PAFC

该型电池技术成熟,目前这类电池在城市发电,供气及其他工业项目上广为试用。如在宾馆、医院、办公楼、工厂等地方用PAFC来进行辅助供电、供热。还有一种采用生物气体的PAFC体系已被开发出来,而在废弃物质的处理方面,含有甲烷的沼气或其他有机气体已经被利用。大规模利用生物沼气的PAFC可望在将来应用于垃圾回收领域,解决一大社会难题。

美国是最早发展PAFC电站技术的国家,而日本是PAFC电站技术发展最快的国家,PAFC在日本已进入产业化阶段。日本是开发燃料电池积极而热情的国家,近年来成果尤为显著,特别是在PAFC商业化方面已与美国并驾齐驱。目前,日本的制造商在电力公司,煤气公司的通力合作之下,已经可以生产50kW,100kW,200kW,1000kW,5000kW,11MW等各种规格的PAFC电站。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丹麦、瑞典、芬兰等9个国家22家公司于1989年9月11日成立的欧洲燃料电源集团(EFCG)也与美国和日本的公司在这一领域展开竞争。事实上,到目前为止,美日两国的公司已经销售了数以百计的磷酸型燃料电池,正在试验的则为数更多,可以说,PAFC的基础研究工作已经结束。商品化阶段已经开始,正在向工业化迈进。

3.3PEMFC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氟磺酸型或非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为固体电解质,能量转换效率高,无污染,可在室温下快速启动,特别适合用做动力电源。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就将PEMFC电池用于双子星座航天飞机。

它又是电动车的最佳驱动电源,受到美国、德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政府及国际汽车业巨头如德国奔驰公司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等企业的支持,发展势头非常强劲。1993年,加拿大Ballard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燃料电池公共汽车。1999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和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分别研制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汽车工业的介入是推动PEMFC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

总部位于加拿大温哥华的BalardPowerSystem公司被公认为是世界开发、生产和营销零排放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的领先者。国内从事PEMFC研究的单位主要有中科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北京世纪富源公司,北京绿能公司,上海神力公司等。目前,我国已具备研制50kW以上,可用于电动汽车的燃料电池动力模块的能力。

PEMFC的研究涉及到电化学、机械设计、物理学、计算机模拟等各个方面。目前制约PEMFC发展的问题有很多,主要是解决催化剂的中毒问题和提高其活性,保证电解质膜的成型能力及机械强度以及密封的问题。目前国内有很多单位都在对催化剂做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华南理工大学的廖世军采用Si-Mo酸共沉积制备催化剂,所得催化剂比E-TEK公司的催化活性要高,用他们自己制备的催化剂组装的DMFC的电压为0.38V,电流大约在几十个mA.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张向军等采用浸演还原法,进行浸演—还原—干燥的步骤,改变了C的表面官能团从而得到了高担载量高分散性的PVC催化剂,有效减少了催化剂用量,优化了催化剂层的结构,降低了催化剂的制备成本。北京交通大学的朱红等采用原位还原法制得了PVC催化剂。

3.4MCFC

美国是从事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最早和技术高度发展的国家之一,美国对熔融碳酸盐电池的开发重点在大容量的MW级机组的开发,从事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单位为煤气技术研究所(IGT),该所已于1987年组建了M—C动力公司和能量研究所(ERC),这两个单位现在均具有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电站的生产能力。日本从1981年开始研究发展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技术,在完成1kW,10kW,30kW和100kW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系统的试验后,于1988年由23家公司成立了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研究协会,目的是发展1000kW的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分散电站。1993年,大连化物所由所长基金资助10万元开展了MCFC研究,1994年中科院将MCFC列为院重点项目,投资50万元加以支持,目前大连化物所已完成LiAlO2隔膜材料的制备,小电池设计及评价装置的建立。单电池性能已达到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正准备开展百W级MCFC装置的研制。

研究表明,成本和寿命是影响MCFC的主要障碍,阴极溶解、阳极蠕变、高温腐蚀和电解质损失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研制新的电极材料,改进密封技术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研究关键。

3.5SOFC

美国对SOFC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1年8月更又投资5亿美元进行SOFC的研制开发。目前美国国内进行该项目的单位主要有西屋动力公司,霍尼韦尔公司,Delphi自动系统公司等几家。作为日本“月光计划”的一部分,日本国内的三菱重工业公司在这一方面发展迅速,计划2010年将SOFC推入实用化水平。国内SOFC的主要研制单位有大连化物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吉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北京化冶所等单位。目前我国已具备了研制数kW级SOFC发电系统的能力。

SOFC在高温下工作也给其带来一系列材料、密封和结构上的问题,如电极的烧结,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界面化学扩散以及热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之间的匹配和双极板材料的稳定性等,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SOFC的发展,成为其技术突破的关键方面。

总的来说,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一些欧洲国家介入燃料电池的研发较多,特别是美国和日本是研究投入较多的国家,开发应用也处于世界前列。对燃料电池的研究,我国也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在燃料电池的基本理论研究方面,我们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不太大,但在结构优化、材料应用,关键部件的设计与生产方面有一定差距。

1997年,国家科委批准将“燃料电池技术”列为国家“九五”计划中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之一。1999年国家电力总公司成立了燃料电池课题组,并于1999年3月召开了中国燃料电池电站技术路线研讨会。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863”计划和国家科委等的支持下,国内参与燃料电池研究的单位主要集中在中科院系统和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冶金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从事了MCFC、SOFC和PEMFC燃料电池的基础性研究。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并开发出多种功率等级的PEMFC。近年来,随着研究机构和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我国对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原材料及半成品制造的公司开始出现,相信我国的燃料电池研究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4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展望

随着人类能源和生存环境的问题日益严峻,积极发展高效无污染的能源成为日益迫切的课题,燃料电池作为21世纪的绿色能源,它的高效无污染的突出优点是其它发电方式所无法比拟的[21-23]:

1)污染小:火电站排出烟气、汽车排出尾气中的SO2和NOx等污染物污染了环境,更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它的反应产物是水,与传统的火力发电相比较,它减少了粉煤灰造成的大气污染;同时,由于它自身不需要用水冷却,可以减少传统发电带来的废热污染;

2)噪音低:燃料电池发电时噪声很小,实验表明,距离40kW磷酸燃料电池电站4.6m的噪声水平是60dB,而4.5MW和11MW的大功率磷酸燃料电池电站的噪声水平已经达到不高于55dB的水平;

5)易于建设:燃料电池具有组装式结构,不需要很多辅机和设施。由于电池的输出功率由单电池性能、电池面积和单电池数目决定,因而燃料电池电站的设计和制造也是相当方便的。

6)能量转化效率高: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全世界对能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目前,绝大多数的能量需求要通过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来满足,在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中,储存于燃料中的化学能必须转变成热能后才能被转变成机械能或电能,受卡诺循环及材料性能的限制,在机端所获得效率只有33%~35%。而燃料电池是直接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不经过热机过程,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因而转化效率特高。目前,汽轮机或柴油机的效率最大值仅为40%~50%.当用热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时,其效率仅为35%~40%;而燃料电池理论上能量转化率在90%以上,在实际应用中,其综合利用效率亦可达70%以上。

燃料电池良好的环境特性使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军事、高可靠性的后备电源、分散式发电装置和未来的汽车动力电源等市场。不同种类的燃料电池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和发展前景。例如:PEFC因其启动快,无泄漏的突出优点,可望在家庭供电、供热和电动车电源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MCFC和SOFC适合中大容量发电装置,并有可能同燃气轮机发电装置或汽轮机发电装置组成高效发电装置。

尽管燃料电池的市场前景十分诱人,但是仍有一些目前尚未解决的不利因素制约着它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如原材料成本、电极组装工艺、燃料的贮存和运输等。

5结束语

参考文献:

[1]GroveWR.Onvoltaicseriesandthecombinnationofgas-esbyplatinum[J].PhilMag,1839(14):127-130.

[2]孟黎青.燃料电池的历史和现状[J].电力学报,2002,17(2).

[3]FEDUSKAW.Laenberg[J].J.PowerSources,1983,10(1):89.

[4]吴忻.燃料电池及其发展概况[J].动力工程,2001,21(2):1172-1175.

[5]曹云萍.燃料电池发展概况[J].化工时刊,2002(12).

[6]陈彬剑,方肇洪.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J].节能与环保,2004(8).

[7]储海虹,屠一锋,曹洋.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J].电池工业,2003,8(5):229-237.

[8]李杨,魏敦松,潘卫国.燃料电池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J].能源技术,2001,22(4):158-160.

[9]祁生鲁.应用电化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10]衣宝廉.燃料电池现状与未来[J].能源杂志,1998,22(5):216-230.

[11]吴承伟,张伟.国外燃料电池研究动向[J].能源工程,2003(2):2-5.

[12]贺华,赵景联.燃料电池的开发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1,19(3):205-208.

[13]ApplebyAJ,FoulkesFR.FuelCellHandbook[M].Newyork:VanNostrandReinhold,1989.

[14]张胜涛,温彦.燃料电池发展及其应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25(3):60-64.

[15]朱新坚.中国燃料电池技术现状与展望[J].电池,2004,34(3).

[16]隋静,黄红良,陈红雨.我国燃料电池的研发现状[J].电源技术,2004,28(2).

[17]刘建国,孙公权.燃料电池概述[J].物理学与新能源材料专题,2004(2).

[18]熊一权.燃料电池的开发概况及发展前景[J].节能,2002(11).

[19]毕道治.中国燃料电池的发展[J].电源技术,2000(2).

[20]彭茂公.燃料电池研究开发的现状与必要性[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2,16(3).

[21]BaentschF.Liberalization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forfuelcells[J].PowerSources,2000(86):84-89.

[22]衣宝廉.燃料电池的原理、技术状态与展望[J].电池工业,2003,8(1):16-22.

[23]邹学权,刘毅,武建军.新世纪的清洁能源——燃料电池[J].江苏环境科技,2003,16(1):40-42.

THE END
1.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的有哪些优缺点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的有哪些优缺点 贵金属催化剂的起燃温度低,活性高,但在较高的温度下易烧结,因升华而导致活性组份流失,使活性降低,而且贵金属资源有限,价格昂贵,所以无法大规模使用。但其在低温时的催化活性是其他催化剂不能比的,所以现在还用于催化燃烧的起燃阶段。https://www.chem17.com/tech_news/detail/2185811.html
2.导电烟气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优点:过渡金属氧化物如锰、铜和铁的氧化物催化剂成本相对较低,抗硫中毒能力较强,适合高温烟气处理。 缺点:在低温条件下的活性较低,对烟气中水分敏感,可能会影响催化效率。 碳基催化剂 优点:碳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可作为贵金属催化剂的替代品。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3245447/article/details/142693820
3.第3分会场:碳基催化材料与碳催化过程成功实现了“铠甲催化剂”在强酸、强碱、高温等苛刻条件下的催化体系(燃料电池、电解水、电解硫化氢、二氧化碳转化等)中高活性和高稳定性地运行,为苛刻条件下高稳定性和高活性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途径。基于这一概念,开发出整体式非贵金属“铠甲催化剂”,并将其应用到电解水中,解决了电解水中非贵金属催化剂活性低https://www.csp.org.cn/meeting/9thCarbonCatalysis/a2586.html
4.天津大学巩金龙教授团队:jian金属促进缺陷态氧化钛包覆层催化PDH各种策略(包括掺杂、气体处理、晶面和晶相工程以及有机金属化学)已被用于设计新的催化剂,但这些催化剂的一个普遍缺点是固有活性较低。在 PDH 反应条件下,它们也会因还原重组、烧结或碳沉积而失活。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由两种典型的活性 PDH 组分组成(如贵金属和氧化物),或许是一种有效方法,但贵金属的使用可能限制其http://www.desktop-sem.com/News-138634.html
5.催化顶刊合集:JouleAngewAFMAEMCEJNanoEnergyACB等为此,本文选择Co、Fe、Ni作为活性三维过渡金属元素,Mo、W作为钝化金属元素,Te作为非金属元素,设计开发了活性和稳定性平衡的非贵金属OER电催化剂。 其中,理论和实验预测这种协同的非贵金属多金属体系在酸性电解质中具有热力学稳定和活性,并且Te元素具有最丰富的电子态和广泛的配位数,有利于增强玻璃成型能力(GFA),https://www.v-suan.com/index.php/2023/10/01/7b2db574a3/
6.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球磨法制备及其催化CO氧化性能研究目前,CO氧化使用最多的催化剂为铜系和贵金属催化剂,然而合成这些催化剂大多数在溶液条件下进行。溶液合成法一般存在环境污染、耗时、操作过程复杂等缺点,同时它还要求催化剂的前驱体要具有一定的溶解性,这极大地限制了前驱体的选择。针对该研究领域存在的这些缺点,本论文采用球磨合成技术实现了多孔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以及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8148687.nh.html
7.北京大学:贵金属单原子材料的水分解催化研究进展北京大学郭少军教授团队总结了具有优异性能的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在电化学水分解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http://m.xincailiao.com/news/app_detail.aspx?id=603003&ptype=1
8.《贵金属废催化剂利用处置技术规范》.docx《贵金属废催化剂利用处置技术规范》(意见征集稿)编制说明《贵金属废催化剂利用处置技术规范》编制组二〇二二年九月 目录一、工作简况 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18年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专项“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评估与分类管控技术”项目(项目编号为2018YFC1902800)中设立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68837482.html
9.Soc.Rev.综述:非贵金属双功能ORR/OER电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非贵金属基双功能OER/ORR电催化剂的设计原理和功能成分,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这类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具体地说,单组分和复合双功能电催化剂都有各自的优点,在电催化剂体系的基础上强调了本征活性调节和活性位点的整合(图 1)。双功能电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可以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曲线记录到的ORR活性(E1/2http://www.sztspi.com/archives/214349.html
10.科普电解水制氢催化剂有哪些?核心提示:过渡金属催化剂具有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结构组成多样等优势,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目前,电解水制氢的催化剂主要分为贵金属、过渡金属和非金属三类。其中贵金属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但由于其储量和价格问题,无法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因此,目前的研究目标是尽量降低催化剂中贵金属的载量。过渡金属催化剂具有https://www.ne21.com/news/show-187357.html
11.铱催化剂回收:铱催化剂废料回收方法和技术铱(Iridium,Ir)是一种稀有的贵金属元素,具有极高的抗腐蚀性、高熔点和优异的催化性能。因此,铱催化剂在石油、化工、环保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铱的稀缺和昂贵,铱催化剂的回收和再利用成为了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以下几种方法和技术在铱催化剂回收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https://www.zcjt88.com/liaoyizhehuishou/1351.html
12.新技术让催化剂寿命大幅提高!电解水制氢催化剂有哪些?先前,由于依赖稀有且昂贵的金属如铱作为催化剂,PEM水电解技术的广泛应用受到了限制。Nakamura团队的创新绕过了这一障碍,他们开发的地球丰富金属催化剂不仅成本更低,而且更加可持续,为大规模生产氢气提供了可行路径。这对于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存储和运输,特别是在与PEM燃料电池结合应用于交通和电力领域,具有革命性的潜力。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46923.html
13.酸性环境下析氧反应Ir,Ru贵金属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1000-0518. 230129 酸性环境下析氧反应 Ir,Ru 贵金属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钱音男 石钏张卫 罗兆艳* (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深圳 518000) 摘要 水电解法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氢气的最有效,最环保的方法之一.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槽对 可再生能源的储存和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与碱性电解水相比,具有设计紧凑,http://yyhx.ciac.jl.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18175
14.铂合金催化剂制备方程式(铂合金催化剂制备方程式怎么写)平泽回收常用的工业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各自的有缺点及适用场合是什么? 铂催化脱氢的原理? 含钯催化剂都用在什么生产中? 催化剂钯和铂的区别? 化学元素Pt可以作为催化剂的机理是什么啊?急~~? 贵金属催化剂的用途? 用到催化剂的化学方程式? 双氧水分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催化剂二氧化锰),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变三氧化硫https://www.pzgjs.com/70716.html
15.基于晶体缺陷工程的低能耗低成本有机合成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基于氧化钨纳米晶体缺陷工程的光催化有氧偶联技术原理图示及性能 现今有机化工体系中绝大部分催化反应是基于贵金属催化剂的使用,并且是依靠石油、煤炭的燃烧所驱动的,存在高催化剂材料成本、高能耗等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例如,与众多有机环氧化、碳氢化合物氧化、醇类氧化及有氧偶联反应相关的氧分子活化过程,通常http://news.ustc.edu.cn/info/1048/31689.htm
16.S异质结与非贵金属助催化剂协同提升ZnO/CdS/MoS2光催化产氢性能该文报道了一种新型三元ZnO/CdS/MoS2 异质结,其中ZnO,CdS,MoS2三者具有六方晶系结构,有助于形成紧密接触的异质界面,从而促进电子、空穴的转移速率,提高CdS的光催化活性,加之,S异质结与非贵金属助催化剂的协同作用,有效地抑制电子-空穴对的复合,进一步提高了CdS的光催化析氢性能。 https://www.nayuansu.com/read/3904.html
17.生物质制氢研究9篇(全文)甘油水蒸汽重整的催化剂主要活性组分可分为贵金属和非贵金属2类。 3.1.1 贵金属 贵金属催化剂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好、抗积炭能力强等优点,所以贵金属催化剂应用于甘油水蒸汽重整制氢比较早,其中以Pt、Ru、Ir的活性和稳定性最好。 a)Pt金属 Pt催化剂反应条件温和,活性和选择性较高,被广泛应用于加氢、脱氢、重整https://www.99xueshu.com/w/ikeykl4z3e6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