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一次的更新,复查并重审了该规范以提高其使用量,技术革新导致了使用的变化。变化范围较大并且没有做标记。
目录
1.范围(3)
2.引用文件(3)
2.1ASTM出版物(3)
2.2定义(3)
3.技术要求(8)
3.1温度传感器(8)
3.2仪表(见表3,4,和表5)(12)
3.3热处理设备:(16)
3.4系统精度测试(SATs)(18)
3.5炉温均匀性测试(TUS)(23)
3.6实验室炉子(33)
3.7记录(33)
3.8取舍(33)
4.质量保证条款(33)
4.1检验职责(33)
5.交货准备(42)
6.接收(42)
7.拒收(42)
8.注释(43)
图1负载传感器的使用和重新校检(13)
图2不同类型炉子的炉温均匀性范围(16)
图3仪表类型要求(17)
图4每个区域最少传感器支数(18)
图5固定的SAT传感器与在500℉(260℃)以上温度测试的传感器的允许组合(19)
图6系统精度测试(SAT)计算的实例(21)
表1传感器和传感器校检(34)
表2热电偶和补偿导线(35)
表3使用仪器及校准(36)
表4炉子记录图表的确定要求(38)
表5记录器打印图表及速度(38)
表6零件所用炉子分类、仪表类型以及SAT校验周期(39)
表7原材料炉所用炉子分类、仪表类型以及SAT校验周期(40)
表8零件所用炉子分类、仪表类型以及和TUS校验周期(41)
表9原材料炉所用炉子分类、仪表类型和TUS校验周期(41)
表10校验或试验间隔延长的容许值(42)
表11TUS传感器数量要求(42)
附录A:E版与D版变更内容说明(42)
1.范围
1.1本规范涵盖了热处理过程中用到的热处理设备的高温测量要求,包括温度传感器,仪器仪表,热处理设备,系统精度测试和温度均匀性测量。这些对于确保零部件或原材料的热处理符合适用规范要求是很有必要的。
1.2本规范不适用于加热或中间热处理,除非在材料或工程规范中具体引用了该标准。
1.3本规范适用于在3.6条定义范围的实验室炉子。
2.适用文件
下列对采购订单的日期有影响的文件在一定范围内成为了本规范的一部分的,除非引用文件注明了发布日期,否则供应商可以参照引用文件随后的修订版本,文件的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2.1ASTM出版物
ASTME29用实验数据中的有效数字来确认是否符合规范的规程
ASTME207利用与相似电动势-温度特性的参考热电偶对比的结果,对单支热电偶
材料进行热电动势的测试
ASTME220利用比较技术对热电偶进行校准
ASTME230标准化热电偶的标准规范和温度-电动势(EF)对照表
ASTME608金属皮绝缘,廉金属热电偶标准规格
ASTME1129热电偶连接器标准规范
ASTMMNL7数据的表示和解析质量评估图
ASTMMNL12温度测量中热电偶的使用
2.2定义
AMS中使用的术语在ARP1917标准及下文中定义:
2.2.1“精确度”:测量过程中测试仪表读数经标准修正后的最大偏差。
2.2.2“廉金属热电偶”:主要由廉金属和他们的合金构成的热电偶,廉金属热电偶包括E、J、K、N和T型热电偶。
2.2.3“双月检”:在本文件的上下文中表示平均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检定。
2.2.4“双周检”:在本文件的上下文中表示平均每两周进行一次检定。
2.2.6“连续加热炉”:包含产品从装料区到卸料区一整个连续传输过程的加热炉。
2.2.7“控制仪表”:将仪表与传感器连接,用于控制温度过程的一种仪器(包括淬火槽和冷却装置)。仪表可以进行/也可以不进行温度记录。
2.2.8“控制传感器”连接在加热炉上需要或无需记录温度的温度控制传感器。
2.2.9“控制区域或加热炉控制区域”将热处理设备的工作区域分成若干个区,每个区域采用单独的传感器/仪表来控制温度的输入或温度的输出,加热炉的每个控制区都可独立控制。
2.2.10“液体浴槽温度控制器”用于液体加热炉的温度控制器,指正常情况下液面以下的温度。
2.2.11“修正系数”依据最新的计量标准,增加或扣除于传感器、仪表或一定的组合系统显示的温度读数以获取真实温度的一个数值,但使用组合系统时,传感器和仪表的修正系数通常被单独保存,并根据代数法进行相加。
2.2.12“数据采集系统”类似电子记录的自动收集和存储数据过程的仪表组。
2.2.13“不灵敏区”温度变化时仪表不能显示温度变大和变小的区域。
2.2.14“偏差”记录过程中实际测量温度与真实温度的差值。
2.2.15“数字仪器”测量过程中采用数字显示的仪表,典型事例有,数字显示的机械记录仪,数字指示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