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报告一览100+2023全国冶金固废及尾矿技术交流大会

冶金固废及尾矿是我国主要的大宗固废,年排放超过二十亿吨,约占我国工业固废总排放量的60%。如何实现规模化、资源化利用,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责任重大。

往届大会概览滑动查看更多

01

组织机构

联合主办单位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

协办单位

安徽成弘建新材料有限公司

莱歇研磨机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碳理达固废处置(山东)有限公司

山东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河北省固废建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固废利用与低碳建材研究中心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大有色固废技术研究院

山东省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创新中心

02

会议内容

本次大会主要围绕钢铁冶金固废、电解锰渣、赤泥等冶金固废和尾矿的全组分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理论基础研究、产品、工艺、装备、标准、产业化等全产业链内容开展深入交流和探讨。为交流内容更有深度和针对性,大会以全体会议+分论坛会议的形式召开,按照固废类别分成钢铁冶金固废论坛、尾矿论坛、电解锰渣论坛、赤泥四个论坛。

专家报告汇总如下

(排名不分先后)

钢铁冶金固废专题论坛

1、钢渣基沥青路面全固废再生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吴少鹏教授

2、气体流态化磁网筛分磁选机及钢渣粉的高效分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侯新凯教授

3、多种工艺及多个产地钢渣特性及其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叶家元教授级高工

4、钢渣分相熟料专利应用推广

——武汉理工大学沈卫国教授

5、碱激发镁渣胶凝材料稳定性调控及其功能化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张娜副教授

6、钢铁制造流程节能降碳的几项关键技术

——华北理工大学张玉柱教授

7、钢渣余热回收及资源化全利用新技术研发

——山西大学廖洪强教授

8、多元固废制备土壤改良剂及人造土壤技术研发及应用

——山西大学范远副教授

9、未来钢渣多效高质化利用方法评估分析

——重庆大学吴君军副教授

10、大宗固废中劲8要素一揽子解决方案

——浙江中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朱国云总经理

11、热诱导钢渣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与提升机制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谢君副研究员

12、工业固废/冶炼尾渣中铂族和稀贵金属的生物沥浸-循环富集回收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辛宝平教授

13、回转窑处置钢铁企业含锌固废的技术改进和应用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金永龙教授级高工

14、冶金渣高值化综合利用创新技术

——迁安威盛固废环保实业有限公司王玉峰总经理

15、低熟料水泥钢渣微粉稳定钢渣半刚性基层的研发与工程应用

——广西路建集团交建公司范萌萌技术中心负责人

16、钢渣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功能性应用

——长安大学材料学院刘佳楠博士

17、多元固废超细复合矿物掺合料活性提升技术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中智建新材料科学研究院高桂波教授级高工

18、含铁废液/废固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高国副教授

19、含钛高炉渣整体增值利用技术基础研究

——东北大学程功金特聘副教授

20、钢渣高效、环保铁回收技术及钢渣超细微粉低成本、规模化生产技术及应用

——山东山科固废资源循环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赵爱新院长

21、广西典型冶金固废道路材料化研究与应用

——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焦晓东博士

22、钢渣作为公路工程筑路材料的性能研究

——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曹东伟研究员

23、沙钢转底炉处理冶金尘泥生产实践

——沙钢集团姚海威研究员

24、双碳背景下大宗固废高值高效资源化利用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有机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成铭钊高工

25、《混凝土和砂浆用超细钢渣粉》标准及应用介绍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固废研究中心廖述聪高工

26、烧结烟气脱硫产物资源化利用新工艺的开发及装备集成

——包钢集团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王继平主任

27、低碳固废基胶凝材料的性能研究及其在道路工程中应用

——首钢技术研究院杜惠惠博士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固废研究中心李端乐博士/高工

29、钢渣碳化制备建筑材料进展

——北京科技大学李佳洁副教授

30、CO2矿化制备钢渣基固碳材料

——青岛理工大学高嵩教授

31、固废基低碳胶凝材料混凝土研究与应用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固废研究中心汪坤博士/高工

32、双碳”战略下的碳化研究与设备

——北京耐尔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张卉伊董事长

33、钢渣中有价元素回收及其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林路教授级高工

34、钢渣细碎首选设备——惯性圆锥破碎机

——矿冶科技集团北京凯特破碎机有限公司唐威教授级高工

尾矿专题论坛

1、多固废协同促进尾矿废石大规模跨区域综合利用和碳中和进程

——北京科技大学倪文教授

2、超导耦合尾矿高纯二氧化硅低碳绿色制备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李素芹教授

3、尾矿建材化利用测评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黄天勇教授级高工

4、固废基胶凝材料在矿山充填的应用及尾矿的资源利用

——中国新型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陈贤树教授级高工

5、尾矿机制砂在线粒度粒形监测分析及其应用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袁鹏高工

6、大掺量铁尾砂道路基层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湖北科创奇纳米科技有限公司黄菁华高工

7、新一代尾矿固废综合利用新型干粉砂浆生产制备技术及设备介绍

——青岛海州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于恩海总经理

8、铁尾矿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张广田高工

9、金属尾矿的环境矿物学属性及其在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

——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崔兴兰教授级高工

10、江西省大宗固废建材化利用研究与应用

——江西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鲁亚高级工程师

11、全固废低碳混凝土在雄安地区的工业化生产应用

——河北奥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于新亚高级工程师

12、超细尾砂活化改性协同制备自胶结充填料技术研究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温震江博士

13、多固废协同与矿山充填材料低碳发展

——北京科技大学张思奇副教授

14、尾矿整体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实践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郑永超教授级高工

15、铁尾矿砂大宗量结构化利用关键技术

——安徽工业大学于峰教授

16、矿山尾砂高浓度高强度先进低碳充填技术

——湖南大学吴振军教授

17、尾矿全尾砂梯级综合利用方案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尹韶宁工程师

18、承德地区尾矿中有价组分综合利用研究

——华北理工大学赵礼兵教授

19、矿山与冶炼行业大宗固废高值资源化与绿色低碳应用

——湖南大学解修强副教授

20、全尾砂膏体充填搅拌制备技术发展现状与挑战

——河南理工大学杨柳华副教授

21、尾矿资源化整体利用与高值化新材料技术解析

——中国地质科学院尾矿利用技术中心张金青教授级高工

22、固废在建材行业资源化利用

——安徽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刘品德实验中心主任

23、中国砖瓦尾矿综合利用的技术优势与应用发展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周炫秘书长

24、高硅铝固废制备地聚合物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包申旭教授

25、工业固废颗粒级配与活性协同优化制备低碳水泥混凝土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孟翔工程师

电解锰渣专题论坛

1、电解锰渣无害化与胶结充填协同技术

——武汉大学侯浩波教授

2、低温热活化法处理电解锰渣研究及其应用

——桂林理工大学刘荣进教授

3、电解锰渣湿法免烧无害化及资源化关键技术

——贵州大学王海峰教授

4、电解锰渣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

——中南民族大学杜冬云研究员

5、电解锰渣建材资源化应用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

——重庆大学王智教授

6、气态膜分离技术在电解锰渣渗滤液脱氨领域的过程研究和工业化应用

——天津大学秦英杰教授

7、冶金渣(电解锰渣)的综合利用研究

——北方民族大学韩凤兰教授

8、电解锰渣基环境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香港理工大学蓝际荣研究员

9、球磨高效选择性活化电解锰渣特征组分与资源化利用

——武汉轻工大学董祎挈博士/讲师

10、电解锰渣基地质聚合物系列材料的制备研究

——中南民族大学李佳副教授

11、电解锰渣蒸汽无害化处置及在建材中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

——贵州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高遇事副部长

12、电解锰渣自胶结膏体充填材料性能研究

——三峡大学黄绪泉副教授

13、恩菲电解锰渣协同高值资源化处理技术介绍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代文彬博士

14、电解锰渣的有价组分回收及残渣制备环境材料研究

——武汉轻工大学李徐立讲师

15、电解锰渣全元素资源化利用研究

——中南大学崔葵馨讲师

16、电解锰渣处理与利用技术行业研究与应用进展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王鑫工程师

赤泥专题论坛

1、多源固废协同赤泥制备绿色土木功能材料方法、装备与应用关键技术

——山东大学李召峰教授

2、赤泥规模化利用制备负碳建材新技术及产业化

——河南理工大学管学茂教授

3、“固废+”资源循环经济的思考

——东北大学张廷安教授

4、微生物强化多固废协同调控赤泥碱性及堆场生态修复

——中南大学朱锋副教授

5、熔分赤泥制备无机纤维理论与实践

——华北理工大学龙跃教授

6、赤泥海绵砖生产与工程应用

——山东理工大学乐红志教授

7、赤泥制备还原铁粉关键技术及反应机理研究

——安徽工业大学李灿华教授

8、赤泥基地聚物类胶凝材料组成设计与制备关键技术

——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张健副研究员

9、低成本全消纳:梯次浸提赤泥有价金属制备功能微纳米氧化物及其在废水处理等领域应用

——曲阜师范大学朱万诚教授

10、赤泥多元素协同高值利用关键技术

——山西大学郭彦霞教授

11、赤泥与煤矸石协同利用合成磁性沸石:制备、转化与应用

——山西大学燕可洲副教授

12、赤泥深度选铁技术研究和应用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红军教授级高工

13、赤泥基高铁相硅酸盐类胶凝材料制备方法与性能研究

——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中心高益凡博士

14、基于草酸浸出过程的赤泥多元素分离富集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顾汉念研究员

15、基于道路全结构的赤泥基胶凝材料应用现状与展望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王川研究员

16、赤泥处理与利用技术行业研究与应用进展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王梦宇工程师

17、大宗固废高附加值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与技术转让

——蚓道自然(山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王洪革高工

18、拜耳法赤泥的梯度分选选铁与二次尾砂的再利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崔卫华教授

19、赤泥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湖南农业大学罗琳教授

20、拜耳法赤泥高温调质制备活性玻璃体及其活性提升研究

——胡月阳盐城工学院讲师

更多精彩报告持续更新中……

03

1、企业大会发言: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及有关工艺设备、技术项目转让、招商引资等信息发布及产品推广,费用:10000元/15分钟。

2、展览:每个展位费用8000元/个(含2人参会注册费),数量有限,额满为止。

3、大会赞助费用:大会主办方设计了多种组合赞助方案,有意赞助的企业请和主办方直接联系索取赞助方案。

04

同期活动

1、“低碳之星”——2023年度中国冶金固废及尾矿处理与利用优秀企业及个人推荐活动;

2、《道路用固废基胶凝材料》行业标准及产业化应用专题座谈会,限50人;

点击按钮参加座谈会

3、尾矿规模化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交流闭门会议,限30人;

点击按钮参加闭门会议

4、全国冶金固废及尾矿处理与利用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览。

05

会议注册

点击报名

1.注册费用

会议注册:2500元/人,包括资料、餐饮、茶歇等,不含住宿费。

THE END
1.含“智”含“绿”清洁能源链加速整合作为第二届链博会六大链条之一,清洁能源链展以“源网荷储”为基础,展示清洁能源从供给到消纳的全周期产业链,聚焦能源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动态和新趋势。 能源企业重点展示了技术攻关的最新成果。双良新能科技的“银河”系列高效光伏组件产品可以满足海洋、湖泊、沙漠、冰雪等特殊应用环境。中环低碳的主营产品TOPC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9/9422.htm
2.生物氧化工艺全系统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功入选绿色技术评审专家一致认定,该技术在绿色环保、技术创新、应用推广等方面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具备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引领黄金及相关行业绿色技术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示范作用。生物氧化技术聚焦黄金冶炼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借助微生物的作用,能够高效分解处理难选冶矿石,从而使金金属的浸出率大幅提升,能耗显著降低。同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817602701704085680&wfr=spider&for=pc
3.中国黄金报数字报生物氧化工艺全系统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完成了生物氧化全系统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了CGRI生物氧化技术,包括驯化构建并应用了性能优良的高效生物氧化工程菌,创新研发菌种三级放大培养技术和氧化活性调控技术、两段生物氧化技术及氧化液有价元素分离提取工艺,研制及应用高效生物氧化反应器,并对氧化渣洗涤工艺进行优化。该技https://epaper.gold.org.cn/html/2024-12/06/content_153634_1600619.htm
4.2025年聚亿信息咨询视角:再生钨行业展望——钨资源紧缺时代尽管当前回收率低于国际水平,但随着技术进步和消费者认知的提升,再生钨的应用领域正逐步拓展,从矿用合金向更高性能产品延伸。聚亿信息咨询预测,随着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钨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再生钨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https://www.marketmonitorglobal.com.cn/news/2244/recycled-tungsten/1/12/3
5.科技创新结硕果金川集团镍钴研究设计院参与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2024年6月24日,金川集团镍钴研究设计院参与完成的“新一代绿色高效提炼稀贵金属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介绍,该项目由昆明理工大学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攻关共同完成。针对稀贵金属传统技术存在的工艺繁杂、金属收率低、辅料消耗多、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等共性问题,攻克了复https://www.ceweekly.cn/area/gansu/2024/0627/447966.html
6.和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坚持自由探索和需求导向,对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聚焦我省关键领域中的核心科学问题、新兴前沿交叉领域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和新医药、航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对于不在重点资助领域中的前https://2fwww.jxcia.com/info/1011/20608.htm
7.2023中国稀贵金属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大会随着人类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的推进,钨钼、稀土、金、银及铂族金属等稀贵金属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凸显,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稀贵金属材料因其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高度催化活性、强配位能力,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国防军工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是整个工业体系中所有类别的材料中应用面是最https://www.china-mcc.com/meet_show-199.html
8.《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发光二极管(LED)用大尺寸开盒即用蓝宝石、碳化硅等衬底、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高纯氨气、新型高效荧光粉等开发及制造技术,生产型金属有机源化学气相沉积设备(MOCVD)、氢化物气相外延(HVPE)等外延装备制造关键技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用大功率电子镇流器新技术、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机等芯片、封装关键设备制造https://www.big-bit.com/news/75611_p5.html
9.数据要素国家数据局2024年第二批“数据要素×”28个典型案例一是推动多方数据融合。依托农业农村部统计监测数据,充分利用航空航天遥感、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建立一体化农业农村大数据自动采集体系,采集汇聚土地、农作物以及技术应用情况等数据,为每块地建立“数字档案”,形成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为每个村进行“精准画像”,汇聚分析人口https://www.360doc.cn/article/23946_1141360176.html
10.豫光金铅(600531)公司经营评述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国家级绿色工厂认定,入选全国首批“废铅蓄电池跨省转移管理试点单位”,公司绿色制造体系基本构建。2024年6月24日,公司参与完成的“新一代绿色高效提炼稀贵金属技术及应用”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公司获得的第三个国家科技进步奖。https://s.askci.com/stock/businessanalysis/600531/business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