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地理篇第一课甘肃的地貌地形和地势特殊地貌地质灾害岭南山地陇南山地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为秦岭的西延部分,是我国阶梯地形的过渡带。该地区地理范围为渭河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区域,是全省平地最少的地区。陇南山地地势西高东低,起伏较大,大小山头相连不断,海拔从东部的1500米上升到西部的3500米左右,西南部有许多高山峡谷。该地区由北向南可分为:北秦岭、徽成盆地和南秦岭。北秦岭北秦岭为徽成盆地以北至渭河上游谷地间山地的总称,范围较广,山川形势的差别也较大,海拔一般为21004500米。徽成盆地徽成盆地包括两当县、徽县和成县的部分地区,是介于南秦岭和北秦岭间经断裂而成的一个狭长的山间盆地,
2、东西长100千米,南北宽十余千米。盆地内多丘陵、低山,气候温和、河流众多、雨水充足、耕地广布,是甘肃省主要的暖温带作物产区。南秦岭南秦岭山势东段地形平缓,西段山高坡陡,谷深流急,海拔为20004500米。该地区山峦重叠,河谷深邃,河流水量丰沛,水资源丰富,干热谷地局部可种植茶树、油橄榄等。南秦岭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有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陇东和陇西黄土高原陇东黄土高原陇东黄土高原是盆地型高原,海拔高度为8001800米,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陇东黄土高原的黄土层非常厚,经过长期的流水侵蚀,形成了很多黄土丘陵和高度相对均匀的黄土塬、黄土坪。陇东黄土高原南部的地面比较平坦,黄土塬保存较好
3、。黄土塬顶部面积大而平坦,土壤肥沃,非常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所以陇东地区是全省重要的粮仓。陇西黄土高原陇西黄土高原位于六盘山和祁连山脉东麓之间,大部分海拔在11002600米之间。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未能形成广阔的黄土塬,最大的塬为会宁的白草原,但其平坦广袤程度比董志塬逊色得多。河流经过处常形成峡谷与盆地相间的地形,这一特点在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区更为突出。甘南高原位于甘肃省西南部,陇南山地以西,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一隅,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全省地势最高的高山、高原交错区。甘南高原分布着许多面积宽广的草滩,这些草滩分布在低岗岭谷之间,腐殖层厚,土地肥沃,是典型的草甸高原牧场。这里是本省
4、最重要的牧区,为河曲马、欧拉羊等优良畜种产地。河西走廊是历史上重要的交通要道,因地势平坦而狭长,形似走廊,位于黄河以西而得名,“古丝绸之路”和“第二亚欧大陆桥”都经过这里。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交界,位于祁连山以北,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以南,呈东南西北走向,长达1000多千米,宽由几千米到百余千米不等,广阔之处可与平原相比。整个走廊地势平坦,道路交通条件较好;丰富的高山冰雪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为发展灌溉农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河西走廊物产丰富,是甘肃省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祁连山地是亚洲中部著名的高大山系之一,西起阿尔金山东端,东至乌鞘岭,东西长9001000千米,绵亘于青藏高原东北边
5、缘,并成为甘肃与青海的自然分界线。祁连山地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组成了一副色彩斑斓的立体画面。祁连山区的农业主要限于东部的湟水和大通河中下游谷地及北坡的山麓地带。山麓地带的草场辽阔,宜于发展畜牧业,并有大片水源涵养林,有多种药用和其他经济植物,还有不少珍贵动物,如甘肃马鹿、蓝马鸡、血雉、林麝等。河西走廊以北地带这块东西长1000多千米,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多为岩石裸露的石质荒漠与中低山地,这里靠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高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具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沙漠区内散布有固定
6、、半固定和流动沙丘,高度多在60米以内;其中敦煌境内的沙丘最为高大,最高可达100米。戈壁、沙漠中异常干旱,又缺水源,植被稀少,只有少量旱生植物生长。气候温差大,夏季白天最高气温可达40,凌晨即下降到10左右;冬季,白天可高达20,夜晚即下降到20左右。花岗岩地貌花岗岩是由地下深处炽热的岩浆上升失热冷凝而形成的岩石,后在各种外力的作用下形成花岗岩地貌。花岗岩质地坚硬,多构成山地的核心,经过地表流水的不断侵蚀、风化成奇特的造型地貌。甘肃的花岗岩主要分布在西秦岭,以海拔2500米以下的中、低山为主。天水市的石门山、会宁县的铁木山等,几乎全部或大部分为花岗岩所组成。特殊地貌岩溶地貌岩溶地貌是指可溶
7、性岩石(多为石灰岩)经地表水或地下水流的侵蚀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甘肃陇南山区的可溶性岩石分布广泛,是省内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如南秦岭的徽县三滩自然风景区内就分布有较多的岩溶。特殊地貌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指由红色碎屑岩(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在风化、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或峰林状的地貌特征。张掖丹霞地貌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印迹,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它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风景区,集广东丹霞的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险、美,还有彩丘地貌的色彩斑斓于一体。该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
8、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第六名。特殊地貌雅丹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陡峭的土丘”,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地貌的成因是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而裂开,风沙流沿着这些裂隙吹蚀、磨蚀,致使裂隙越来越大,最终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我国的雅丹地貌面积约为2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罗布泊周围。特殊地貌地震甘肃省处在我国两大地震带“河西走廊地震带”和“南北地震带”上,是我国地震活动较为频繁的省(区)之一,地震发生频次高、强度大。据统计,甘肃历史上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的次数居全国第6位。地质灾害滑坡滑坡在甘肃全
9、省山区普遍存在,特别是黄土高原山区和陇南山地一带。黄土高原山区的地表起伏大,地面植被稀少,加之黄土疏松、黏性差和湿陷性的特点,很容易发生土质滑坡或坍塌。陇南山地山势陡峭,且多褶皱、断裂带,一旦遇到暴雨,在重力的作用下极易形成石质山体滑坡。除此之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经济的发展,人们大量开挖山体,扰乱了山体的自然平衡,也易造成滑坡现象。地质灾害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给社会经济
12、水量(约630毫米)的一半。全省各地年降水量为36.6734.9毫米,分布特点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气候分区气候分区旱灾干旱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是影响甘肃经济建设的主要气象灾害。全省旱灾发生频繁,有“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的说法。旱灾常发生于春种和出苗前后时节,夏初和盛夏也常出现,对农作物的危害极大,轻则大幅减产,重则颗粒无收,甚至会造成饮水困难。主要气象灾害冰雹冰雹是甘肃省仅次于干旱的气象灾害。甘肃省主要雹源区均与高大山脉,地势高、地形复杂的地区相对应,冰雹路径基本呈西北
13、东南走向。冰雹日数总的分布特征是高原和山区多,河谷、盆地和沙漠少。冰雹一般发生在411月份,58月份最为集中,祁连山东段和甘南高原的年均降雹日为516天,灾害影响以岷县、宕昌县、临潭县、临夏回族自治州等地较为严重。主要气象灾害沙尘暴甘肃省河西地区是我国沙尘暴的源地和频发区之一。河西走廊处于塔克拉玛干、巴丹吉林、腾格里等沙漠戈壁包围之中,自然形成的沙土源非常丰富;过度垦荒和过度放牧,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特别是春季,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干土层厚,植被尚未形成,地表裸露,加之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了沙尘暴的频繁发生。加大对生态的保护和建设力度,推进退耕还牧、退牧还草、退耕还草、圈养牲畜、种树种草等防治
15、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险、美,还有彩丘地貌的色彩斑斓于一体。该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第六名。特殊地貌雅丹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陡峭的土丘”,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地貌的成因是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而裂开,风沙流沿着这些裂隙吹蚀、磨蚀,致使裂隙越来越大,最终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我国的雅丹地貌面积约为2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罗布泊周围。特殊地貌地震甘肃省处在我国两大地震带“河西走廊地震带”和“南北地震带”上,是我国地震活动较为频繁的省(区)之一,地震
16、发生频次高、强度大。据统计,甘肃历史上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的次数居全国第6位。地质灾害滑坡滑坡在甘肃全省山区普遍存在,特别是黄土高原山区和陇南山地一带。黄土高原山区的地表起伏大,地面植被稀少,加之黄土疏松、黏性差和湿陷性的特点,很容易发生土质滑坡或坍塌。陇南山地山势陡峭,且多褶皱、断裂带,一旦遇到暴雨,在重力的作用下极易形成石质山体滑坡。除此之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经济的发展,人们大量开挖山体,扰乱了山体的自然平衡,也易造成滑坡现象。地质灾害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及流
17、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甘肃省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陇南山区。地质灾害自然地理篇第三课甘肃丰富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甘肃省总土地面积约为42.58万平方千米,但山地多,平地少,除沙漠、戈壁、沼泽、石山裸岩、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难以直接利用的土地外,可用于生产建设的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0.11%。全省草地面积分布较广,占土地资源总面积的33.34%,是中国主要的牧业基地之一。全省耕地、林地比重小,耕地面积居全国第11位,人均耕地面积为2.66亩,居全国第
18、6位。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甘肃省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省份,人均水资源量1077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的1/2,耕地亩均水资源量378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全省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大致为:夏秋两季较多,春冬两季较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甘肃省虽然水资源匮乏,但水能资源却较为丰富。境内黄河、白龙江等水系水量充沛,落差集中,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724.15万千瓦,发展水电建设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省资源开发程度,即平均开发利用率为14.1%,其中黄河流域为20.2%,长江流域为9.3%,内陆河流域为0.9%。全省现有大中型水电站29座,黄河上游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水电站和碧口水电站的水力总蕴
19、藏量占全省的37.4%,位列全国第一。省内还有遍及各地的小水电站。目前甘肃全省年发电量为130多亿度,除满足本省需要外,还通过不同等级的输电线路为西北、西南诸省提供电力。水资源动物资源甘肃境内共有野生动物650多种,其中,两栖动物24种,爬行动物57种,鸟类441种,哺乳动物137种。这些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文县、康县、成县、天水市、两当县等地。文县让水河、丹堡一带,已被列为全国第十三号自然保护区,这里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麝、猞猁等世界珍贵动物,并有人工饲养的梅花鹿、马鹿、麝等。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稀有珍贵动物有90多种,其中属一类保护的24种,二类保护的24种,三类保护的4011种。
20、生物资源植物资源林地甘肃省是一个少林省区,据2014年甘肃省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全省林地面积为1042.65万公顷,森林面积为507.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1.28%。甘肃主要林区分布在白龙江、洮河、小陇山、祁连山、子午岭、康南、关山、大夏河、西秦岭、马山等处。森林主要树种有冷杉、云杉、栎类、杨类及华山松、桦类等。在全省活立木(林地中生长着的林木)蓄积资源中,冷杉占52.9%,云杉占11.7%,栎类占26.9%,杨类、华山松、桦类只占8.5%。植物资源植物资源草场甘肃省的草场主要分布在甘南草原、祁连山地、西秦岭、马啣山、哈思山、关山等地,这些地方海拔一般为24004200米,气候高
21、寒阴湿,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牧草生长季节短、枯草期长。甘南草场以水草丰茂著称,素有“亚洲第一草场”的美称。植物资源植物资源野生植物甘肃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可以分为7大类:油料植物有100多种,如文冠果(木瓜)、苍耳、沙蒿等;纤维和造纸原料植物约近百种,如罗布麻、浪麻、龙须草等;淀粉及酿造类植物有20多种,如橡子、沙枣、蕨根等;野生化工原料及栓皮类有20多种,如栓皮栎、猫屎瓜、槐等;野生果类100多种,如中华猕猴桃、樱桃、山葡萄、枇杷等;野生药材951种,有大黄、当归、甘草、红黄芪、锁阳等;特种食用植物10多种,其中比较名贵的野生植物有发菜、蕨菜、木耳、蕨麻等。甘
22、肃是我国主要的药材产区之一,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包括野生),居全国第二位。全省主要经营的药材有450种,特别是“岷当归”“纹党”,产量大、质量好,是闻名中外的出口药材。植物资源矿产资源甘肃省地质条件复杂,是我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矿业开发已成为甘肃的重要经济支柱。截至2014年年底,甘肃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19种(含亚矿种为180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77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65%。在查明矿产资源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1种(含亚矿种为36种),非金属矿产37种(含亚矿种为69种),水气矿产2种。据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2014),在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中,甘肃
23、省列全国第1位的矿产有10种,前5位的有38种,前10位的有71种。另外,甘肃有亚洲最大的卡林型金矿阳山金矿,阳山金矿累计探获黄金资源量308吨,据估算,阳山金矿已探明的黄金资源量潜在的经济价值达500亿。甘肃的主要优势矿产为:煤矿、铁矿、铜矿、铅矿、锌矿、镍矿、钴矿、铂族、金矿、钨矿、锑矿、凹凸棒石、石膏、熔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等,具有储量较为丰富、矿石质量好、分布较集中、外部建设条件好等特点。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甘肃省能源种类较多,除煤炭、石油、天然气外,还有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其中,石油可采储量为6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为31.57亿立方米,集中分布在河西玉门和陇东长庆两油区。甘肃风
24、能资源丰富,总储量为2.37亿千瓦,风力资源居全国第5位,可利用和季节可利用区的面积为17.66万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省内部分山口地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酒泉市是中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境内的瓜州县被称为“世界风库”,玉门市被称为“风口”。此外,甘肃是中国太阳能最丰富的三个区域之一,各地年太阳总辐射值大约为48006400兆焦/立方米,按现有利用水平测算,河西西部、甘南西南部的可开发资源量约为520万吨标准煤/年。能源资源自然地理篇第四课甘肃的河流、湖泊与湿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黄河干流内陆河流域湖泊与湿地甘肃省内的长江流域地处本省南部,水源充足,境内流程3484.66
25、千米,流域面积为3.85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72.47亿立方米。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共27条。长江流域分嘉陵江和汉江两个水系。白龙江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河流,是我国西部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与秦岭、淮河同为中国地理上的重要分界线。白龙江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与四川若尔盖县交界的郎木寺,流经甘南州的迭部县、舟曲县,陇南市的宕昌县、武都区、文县等县,在四川广元市汇入嘉陵江。河道全长552.1千米,流域面积为3.18万平方千米。甘肃境内流程475千米,流域面积2.09万平方千米。白龙江白龙江流域山峦起伏,江河纵横,上游属岷山山脉,中游属秦岭山系。白龙江沿岸的开阔区域不多,大部
26、分地区都是高坡陡崖,居民绝大多数散居在河谷或半山坡上,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艰苦,也正因如此,该流域民风淳朴,方言也有一定的特色。白龙江流域的工业不甚发达,上游地区以畜牧、林业为主,中下游地区以农业为主。流域灌溉以完善灌溉工程配套建设、推广节水技术为主,已建的碧口水库等水库枢纽能解决部分灌溉与供水需求,后期建设的苗家坝等水源工程,进一步满足了灌溉及供水要求。西汉水西汉水,又名犀牛江、浊水,为嘉陵江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南部齐寿山,流经甘肃省天水市、西和县、礼县、成县、康县及陕西略阳等县,在陕西省略阳焦家沟注入嘉陵江,全长212千米,流域面积9659平方千米。甘肃境内流程205.6千米
28、厉河及直接入干流的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及泾河五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除上述5个水系的干流外,还包括各水系的一、二级支流31条。我省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27.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25.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6亿立方米。入境水资源量239.6亿立方米,出境水资源量341.1亿立方米。黄河流域黄河干流黄河干流玛曲段从青海省的久治县入境,由西向东流至文保滩后向北流,因受西倾山的阻挡又朝西流去,在玛曲境内180度的大转弯,又流回青海省,形成了一个状如“U”形弯曲,成为九曲黄河十八弯的第一弯。积石关至黑山峡段即黄河兰州段区间,干流由青海循化县横穿积石山入境,经临
29、夏、永靖,兰州,白银,从靖远县黑山峡出境。黄河干流在我省内长度913千米,其中上段433千米,下段480千米,黄河流域面积14.32万平方千米,黄河兰州段平均年径流量312.6亿立方米(兰州水文站)。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44.9亿立方米。黄河流域洮河洮河在甘肃省境内中部偏南,是黄河水系的一级支流,甘肃省第三大河。在黄河各支流中,洮河年水量仅次于渭河,居第二位。洮河发源于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倾山东麓,在甘肃省碌曲县境西部的西倾山东麓流入甘肃境内,于甘肃省永靖县汇入黄河,全长673千米,流域面积2.55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河流径流量48.26亿立方米(红旗水文站)。自产水资源总量47.2亿立
30、方米。洮河干流自源头由西向东流至岷县后受阻,急转弯改向北偏西流,形如一横卧的“L”字形。黄河流域洮河根据自然特点,洮河干流可分为三段:岷县西寨以上为上游,河道长384千米,河谷开阔,地势平缓,两岸草原广布,水流稳定,水清见底,河道割切侵蚀微弱;西寨至临洮县的海甸峡为中游,河道长148千米,因受地质构造影响,褶皱严重,河道弯曲多峡谷,两岸分布森林、草原,植被良好,水源涵养能力强,含沙量低,河道水流逐渐加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海甸峡以下为下游,河道长141千米,谷宽滩多,两岸为黄土丘陵,植被较少,水土流失较严重。黄河流域湟水湟水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的包呼图山,在兰州市
31、红古区进入甘肃省,流经兰州市的红古区至达川汇入黄河。湟水水系河流主要有湟水干流和支流大通河两条河流。湟水干流全长374千米,省内干流长73千米,流域面积3.29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6.2亿立方米(民和水文站),自产水资源总量0.166亿立方米。两岸汇入的较大支流有40余条,除大通河外,多与干流呈垂直关系。黄河流域湟水湟水流域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人口、耕地分布不均,各地水资源利用的差别较大。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青、甘两省都提出了调引大通河水的规划设想,如甘肃省的“引大入秦”“引硫济金”等工程。黄河流域渭河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今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
33、夜温差大的特点,每年的无霜期为120220天。黄河流域泾河泾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即黄河二级支流,发源于宁夏泾源县六盘山东麓老龙潭,东流经甘肃省平凉、泾川、宁县、正宁等县,于杨家坪进入陕西长武县,再经政平、亭口、彬县、泾阳等县,于高陵县陈家滩注入渭河。泾河全长455千米,流域面积约为4.54万平方千米。甘肃境内长177千米,流域面积为3.09万平方千米。泾河流经陇东黄土高原的沟壑区,该区域植被稀疏、多暴雨,因此,泾河常以洪水猛、泥沙多著称。黄河流域泾河泾河流域水利开发很早,早在公元前246年就开凿了郑国渠,引泾水灌溉关中平原;上游平凉、泾川等地也远自唐代就已开始兴修水利。现在上、中游已修筑水库,
34、下游也扩建了泾惠渠灌溉工程,增加了灌溉面积。泾河流域的耕地占全流域总面积的近1/3,是西北地区著名的粮仓,素有“陇东粮仓”之称的董志塬就在此处。流域内还蕴藏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我国第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就在此处。黄河流域甘肃省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含苏干湖区的哈尔腾河等)3个水系,年径流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独立出山的河流15条。自产水资源总量56.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7亿立方米。入境水资源量14.1亿立方米,出境水资源量7.3亿立方米。这些河流的流程短,上游水量大、水流急,下游河谷浅、水量小、河床多变,但水量较稳定,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大部分河流源头出自祁连山
35、,北流和西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戈壁之中。内陆河流域石羊河水系石羊河古名谷水,发源于祁连山脉东段的大雪山,是甘肃省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之一。石羊河全长300多千米,流域面积4.07万平方千米。全水系自东而西,主要支流有大景河、古浪河、黄羊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及西大河等。河系以雨水补给为主,兼有冰雪融水成分。石羊河上游祁连山区降水丰富,有大量的冰川和残留林木,是河水源补给地。中游流经走廊平地,形成武威和永昌等绿洲,灌溉农业发达。下游是民勤绿洲。全流域建有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15座,其中以大靖峡、黄羊河、南营、西马湖、红崖山及金川峡等水库规模较大。内陆河流域黑河水系黑河是我国河西走廊三大
36、内陆河流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中段,流域南以祁连山为界,北至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居延海,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相接壤,东与石羊河流域相邻,西与疏勒河流域相接。黑河干流全长约956千米(从祁连山发源地到尾闾居延海的长度),甘肃境内413千米,流域面积5.94万平方千米。流域范围涉及青海、甘肃、内蒙古自治区三省(自治区)。黑河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游的张掖地区农牧业开发历史悠久,且地处古丝绸之路和今日亚欧大陆桥的要地;下游的额济纳旗边境线长507千米,居延三角洲地带的额济纳绿洲,既是阻挡风沙侵袭、保护生态的天然屏障,也是当地人民繁衍生息、国防科研和边防建设的重要依托。
37、内陆河流域疏勒河水系疏勒河干流发源于祁连山脉的疏勒南山东段纳嘎尔当,河流出山后流经我省的肃北县、玉门市及瓜州县,注入双塔堡水库,下游水量只能引灌到西湖农场,已无余水下泄。疏勒河流域干流总长945千米,甘肃境内河长583千米,流域面积16.99万平方千米。上游祁连山区降水较丰,冰川面积达850平方千米,多高山草地,为良好牧场;中、下游地势低平,玉门镇、安西、敦煌和赤金花海诸绿洲的灌溉农业发展迅速。全流域已建成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5座,其中双塔堡、党河及亦金峡水库较大。内陆河流域文县天池文县天池位于陇南市文县以北约100千米处的崇山峻岭之中。由于远古时期的地壳活动,致使地壳断裂,洋汤河河道被堵截
38、,于是在海拔高度为2400余米的天魏山上,便汇成了状如葫芦的一湖碧水文县天池。文县天池有9道大湾和108个小湾,方圆20千米,水深97米,水域面积80公顷。湖水经由堰下五指洞渗出,泻入天池脚下的洋汤河。天池风光优美,景色如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为文县八景之一。湖泊与湿地临潭冶海冶海位于临潭县八角乡与冶力关乡交界处,湖面海拔2610米,水深1550米,湖水总面积为1.2平方千米。民间传说明代开国大将常遇春西征时曾在此湖饮马,故又名“常爷池”。冶海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淡水湖,位于山顶的峡谷中,水源从八角乡石门河注入,无出口,有地下暗流从冶力关乡北部山腰涌出。湖水呈深绿色,清澄如镜,水位大旱不减,
39、大涝不溢,湖边浅水处有小鲵(当地称娃娃鱼)栖息,别无其他水生动物。湖泊与湿地碌曲尕海尕海为甘南第一大淡水湖,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块重要湿地,湖面海拔3470米。尕海湖汇集了琼木旦曲、翁尼曲、多木旦曲等山丘的流水,经周科河外泄,最终在碌曲以西注入洮河。尕海湖周围发育了大片沼泽和若干小湖,周边区域是亚洲最好的草场之一,盛产冬虫夏草,被誉为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尕海湖水草丰茂,许多南迁北返的珍稀鸟类在此落脚和繁殖,黑颈鹤、灰鹤、天鹅等珍禽遍布湖边草滩。1982年,尕海被评为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1998年,尕海与则岔石林一起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泊与湿地首曲湿地甘肃省的湿地主要分布在黄河首曲、河
40、西走廊疏勒河下游和黑河中游,其中以黄河首曲湿地最具代表性。黄河自玛曲县进入甘南,在阿尼玛卿山南麓东流于甘、川两省间,回绕至其北麓,又向西北流至青海省内,形成了久负盛名的“天下黄河第一湾”,即黄河首曲。由于玛曲境内地势平坦,草原植被良好,雨量充沛,地表水丰富,黄河在此处平均补充的水量占黄河出玛曲境水量的45%,因此成为黄河的一大“天然蓄水池”。为了保护玛曲地区的高原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甘肃省黄河首曲湿地在201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泊与湿地人文地理篇第五课政区地理行政区划甘肃省行政中心兰州市兰州新区嘉峪关市张掖市武威市酒泉市天水市白银市金昌市定西市陇南市平凉市庆阳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
41、族自治州甘肃省共设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武威、庆阳、平凉、张掖、酒泉、定西、陇南12个地级市,临夏、甘南2个自治州;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17个市辖区。行政区划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兰州甘肃省省级行政中心,古称“金城”,是甘肃省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科教中心。兰州是西北地区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国西部战区陆军司令部所在地,中国18个铁路局之一的兰州铁路局的本部。兰州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作为黄河穿城而过的唯一省会城市,也是丝绸之路与唐蕃古道的锁钥之地,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甘肃省行政中心兰州市地理气候兰州市位于北纬3603
42、,东经10340,依黄河而建,南北群山环抱。由于南北两山夹峙地形的影响,市区东西狭长,约30千米,南北最窄处仅5千米左右,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平均海拔15301580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3,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46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年平均降水量327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甘肃省行政中心兰州市行政区划兰州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5个区,永登、榆中、皋兰3个县,以及国家级兰州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3085万平方千米。201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并明确提出,要
43、把建设兰州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并于2020年致力将兰州发展为西北地区现代化大都市。甘肃省行政中心兰州市人口民族根据甘肃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361.62万。兰州是多民族融合、聚居的地区,共有汉、回、满、藏、东乡、裕固等多个民族。甘肃省行政中心兰州市物产资源矿产资源兰州境内已探明各类矿床、矿点156处,主要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等35个矿种,极具经济开发价值。水电资源兰州水力资源丰富,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上游干流段可建25座大中型水电站,现已建成刘家峡、八盘峡、盐锅峡等水电站。城市特产兰州是闻名全国的“瓜
44、果城”,盛产白兰瓜、黄河蜜瓜、软儿梨、白凤桃等瓜果,素有“看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之说。此外,兰州的百合、黑瓜子、玫瑰、水烟等土特产也蜚声中外。旅游兰州背倚甘、青、藏,面向陕、宁、蒙,连接川、黔、滇广大地区。丝路民族风情旅游带、世界屋脊探险旅游带、西南奇山秀水民族风情旅游带汇聚于此。依托地理优势和交通便利,兰州的旅游资源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城市内有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土司衙门鲁土司衙门,“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陇右第一名山”兴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吐鲁沟、石佛沟、徐家山等,“母亲河”的象征黄河母亲雕塑,还有“陇上十三陵”明肃王墓群等。甘肃省行政中心兰州市甘肃省行政中心兰州市交通运输兰州是西陇
45、海兰新经济带的支点,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东中部地区联系西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陇海线、兰新线、青兰线、包兰线四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是西北地区第二大的货运站和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集配箱转运中心,具有“座中四连”的独特位置,辐射甘、宁、青等省区。兰州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重要节点,截至2013年,兰州至西宁、银川等周边城市的7条高速公路已全面建成通车。兰州中川机场是甘肃省的枢纽机场,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改扩建的第一座西部地区机场。兰州中川机场目前为西北地区主干机场之一,2015年旅客吞吐量达到800万人次。甘肃省行政中心兰州市工业重地兰州是黄河上游的重要工业城市,现已形
46、成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能源电力、生物医药、建材为主体,与西北资源开发相配套、分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甘肃省行政中心兰州市科教发展兰州是著名的科教文化城,全市拥有以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为代表的科研开发机构近700家,以重离子加速器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以兰州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30所,两院院士28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30万人,人才密度和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在文化事业上,兰州坚持“文化兰州”建设,推出了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龙源等精品杰作,其中大梦敦煌被评为2004年国家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此外,兰州太平鼓气势磅礴,享有“天下第一鼓”
47、的美称。甘肃省行政中心兰州市商贸流通兰州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和著名的“茶马互市”,现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多层次、规范化的市场体系建设日益完善,流通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对活跃,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格局初步形成,辐射面达西部8个省区。商贸流通业整体水平得到提升,超市和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甘肃省行政中心兰州市军事自秦北逐戎狄,收复河南之地,同时筑起一道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以来,兰州一直是中原王朝防守西北的军事重镇。为了彻底消除汉王朝北部的强敌匈奴,汉武帝连续用兵,最终在河西走廊大破匈奴,打开通往西域的道路。西汉当时的金城郡治金
48、城县控制通往河湟和河西走廊的两条大道,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咽喉。唐朝时期,西藏的吐蕃势力强大,兰州除支援西域外,也承担起防范吐蕃的使命。北宋大臣穆衍曾就边疆问题提出过不弃兰州议:“兰(兰州)弃则熙(熙州,今临洮)危,熙弃则关中震。唐自失河湟,西边一有不顺,则警及京都。”清朝后期,陕甘分治,兰州不仅成为甘肃政治、军事中心,在陕甘总督府从西安移驻兰州之后,更成为西北的政治、军事中心。民国时期,兰州城是甘肃省的省会。“五马”掌控西北之后,“青马”马步芳与“宁马”马鸿逵曾为谁进兰州城担任西北军政长官展开过争夺。兰州战役成为解放西北的最后一次大战役。兰州战役的胜利使西北国民党军队损失大半,战力锐减,为西北全
49、境解放扫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直到今天,兰州的军事地位亦非常突出。以前的兰州军区司令部,如今的西部战区司令部就坐落在兰州城内。甘肃省行政中心兰州市兰州新区是甘肃省下辖的国家级新区,是国务院确定建设的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基地、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是中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地处兰州、西宁、银川3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距兰州市区38.5千米、西宁198千米、银川420千米。规划面积806平方千米,辖永登、皋兰两县五镇一乡,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
50、的重要窗口和门户。兰州新区区位优势明显,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兰州新区交通便利,连霍高速、京藏高速及中川机场构成了立体综合的交通网络体系。兰州新区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兰州新区由于连贯新欧亚大陆桥和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成为我国面向中西亚、中东欧国家开放的桥梁和纽带。甘肃省兰州市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兰州新区开发建设,举全省、全市之力支持新区发展,计划通过510年的努力,把兰州新区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集聚区,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扩展区,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目前,已经有包括
51、中石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吉利汽车、三一重工在内的多家国内外大型企业落户新区。兰州新区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西连石油城玉门市,南倚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并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北枕色如铸铜的黑山,并与酒泉金塔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内蒙古额济纳旗相邻。嘉峪关市下辖长城区、镜铁区、雄关区和峪泉、文殊、新城3个镇,人口23.19万,面积3000平方千米。1958年,随着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嘉峪关市已形成了以冶金工业为主,化工、电力、建材、机械、轻纺、食品为辅的工业体系,从而逐步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同时,嘉峪关市也是西北地区最
52、大的铜铁联合企业基地,有“西北钢城”之称。嘉峪关市嘉峪关地处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又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素有“天下第一雄关”“边陲锁钥”之称。嘉峪关交通便利,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四通八达。机场距嘉峪关市仅12千米,兰新、甘新铁路横贯市区,可直达乌鲁木齐、兰州、北京、上海等国内城市,还可直达莫斯科等欧洲城市。国家高速公路G30公路、国道312线横贯全境,东至兰州,西达乌鲁木齐,北通内蒙古,南到青海。嘉峪关市张掖因“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其东北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毗邻青海省,西北接
53、酒泉市,东临金昌市、武威市。张掖市下辖甘州区,民乐、临泽、高台、山丹4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口119.95万,面积40874平方千米。张掖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金属及非金属矿产有煤、石膏、黏土、砖石、铜、铁、锌、钨等30多种,累计储量居全省之首。张掖市张掖地势平坦,有黑河水灌溉,土壤肥沃,物产丰饶,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油菜、胡麻等农作物,并以乌江米最为有名。张掖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历史悠久,有大佛寺、马蹄寺、西来寺、土塔、镇远楼等古代建筑;有黑水国遗址、汉墓群、古城墙、长城烽燧等历史古迹;还有甘泉公园、沙漠公园、黑河山庄、大野口自然风景区等自然景观。此外,红西路军浴血奋战的高台
54、烈士陵园、山丹军马场也是十分著名的景区。张掖市东过武威通兰州,西经酒泉达新疆,南越祁连山到青海,北越戈壁到内蒙古,是处在东西南北十字路口上的交通枢纽。兰新铁路,国家高速公路G30,国道227线、312线贯通全境,省道、县乡公路纵横交织。张掖市武威因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而得名,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东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南邻兰州市,东南与白银市、西南与青海省相邻,西部为金昌市与张掖市。武威下辖凉州区和民勤、古浪、天祝藏族自治县3县,人口181.51万,面积33249平方千米。武威市矿产资源丰富,全区已发现矿产9大类31种,约占全省已发现矿产的23%,钛铁矿
55、、石墨矿属于国内特大型矿产。武威是甘肃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和瓜菜基地,农副产品分布广、品种多、品质优,是中国葡萄酒的发祥地,也是世界白耗牛的唯一产地。围绕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武威形成了以酿造、轻化、亚麻纺织、食品加工、造纸、医药等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武威市武威市民俗风情浓郁,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故乡。这里不仅有铜奔马的出土地雷台汉墓,还有研究西夏文化历史的“活字典”西夏碑、气势恢宏的“陇右学官之冠”武威文庙、中国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西藏纳入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凉州白塔寺等历史古迹和文物珍品。此外,还有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风景秀丽的天祝“小三峡”等自然景观。武威市自古
56、就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地处河西走廊东大门,位于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中心地带,兰新、干武铁路和国家高速公路G30、国道312线贯穿全境,省道和地方道路相互交织,是河西走廊最繁华的商贸流通集散地。武威市酒泉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河西走廊西端,东接张掖,南毗青海,西邻新疆,北接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酒泉现辖玉门、敦煌2市,肃州区和金塔、瓜州2县,肃北蒙古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人口109.59万,面积189997平方千米。酒泉市矿藏种类多、储量大。酒泉也是全国开发最早的石油工业基地。酒泉在全区已建成商品粮棉基地、瓜果蔬菜基地、畜牧业基地和玉米繁种基地,是全国三大对外瓜菜制种基地之一。酒
57、泉的边塞文化、敦煌文化和航天科技享誉海内外,境内遗存大量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胜迹。敦煌莫高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西汉胜迹、月牙泉、阳关、万里长城遗址等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酒泉交通便利,兰新铁路、国家高速公路G30、国道312线横贯东西,国道215线通达南北,干线公路与县乡公路相配套的公路网覆盖全城。境内的敦煌机场、嘉峪关机场均与全国各大城市通航。酒泉市天水市因“天河注水”的传说而得名,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上游,北与平凉市相邻,西与定西市、南与陇南市相接,东与陕西省相邻,是甘肃省的东大门、陇东南商贸中心。天水市下辖秦州、麦积2区和清水、秦安、甘谷、武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5县
58、,人口326.25万,面积14392平方千米。天水境内矿藏有铅、锌、金、钼、铜等非金属矿20多种,金属矿10多种,钼矿储量全国少有。境内有粮食作物10多种,经济作物达20多种。区域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市林木多达25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30%。天水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制造业优势明显,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形成了以电子、电器、机械、轻工、建材为主导,食品、化工、冶金等门类齐全的地方工业体系,被誉为“西北电器电子城”,是全国六大电器生产基地之一。天水市天水风光秀丽,人文荟萃,气候温和,景色兼有南秀北雄的特色。境内的麦积山石窟荟萃了从公元4世纪到19世纪的塑像7800余尊、壁画1000多平方
59、米,被誉为“东方雕塑馆”。此外,邓宝珊将军纪念馆、武山革命斗争纪念馆、伏羲庙、玉泉观、南郭寺、卦台山、水帘洞、李广墓、姜维墓等景点星罗棋布。天水位于陇海线上,从兰州东行的列车都经过天水。如今,从天水乘火车可直达乌鲁木齐、西宁、兰州、西安、郑州、青岛、成都、北京等地。此外,国家高速公路G30,国道310线、316线贯通全境,可直达省内外多个地区。天水市金昌市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脉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北、东与民勤县相连,东南与武威市相靠,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相接,西南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搭界,西与张掖市山丹、民乐县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毗邻。金昌市下辖金川区和永昌县,人口46.
60、41万,面积9593平方千米。金昌市有世界著名的多金属共生大型硫化铜镍矿,镍产量居亚洲第一位,是中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被称为祖国的“镍都”。悠久的历史给金昌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文物古迹繁多。2015年,金昌市被中央文明委评选为全国文明城市,是甘肃省唯一一座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金昌市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兰新铁路、国家高速公路G30、国道312线横贯全市东西。金昌市白银市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地区,东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东南与平凉市相连,西南与定西、西与兰州市、西北与武威市相接,北面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白银市下辖白银、平川2区和靖远、会宁、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