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货币转型与人民币在俄罗斯经济中的使用

(二)俄罗斯经济“元化”的风险问题

(三)以货币篮子特别是“金砖国家货币”平衡人民币的影响

二、俄罗斯经济中人民币使用的现状与特点

(一)人民币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的使用

中俄贸易本币结算经历了长期过程,到2022年年初占到了双边贸易额的25%。俄乌冲突以及随之而来的西方制裁极大地推动了中俄贸易的本币结算,到2023年11月这一数值已经升至95%。这其中,人民币的使用以更快速度增长。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披露,2023年上半年俄中贸易额的75%是以人民币结算的。人民币不仅在中俄双边贸易结算中占据绝对优势,而且也被用于俄罗斯与第三国的结算。到2023年7月,俄罗斯与第三国贸易的25%已经由人民币结算。

由于人民币在双边贸易以及俄罗斯对第三国贸易结算中的扩大使用,其在俄罗斯整体对外贸易结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俄罗斯央行的数据,人民币在俄罗斯外贸核算中的份额从2022年年初的0.5%~4%跃升至2023年3月占出口的16%和进口的23%,而到了4月,这两项数据分别增长到了23%和31%。

根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的数据,得益于人民币在俄罗斯外贸中的广泛使用,俄罗斯贸易结算货币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型,美元等西方国家的“有毒货币”退出了主导货币地位,在出口中的占比从2022年年初的85%下降至2023年7月的28%,在进口中的占比也从67%下降到31%。相反,友好国家的货币和卢布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到2023年7月,它们在出口和进口结算中的总份额分别达到了72%和69%。在经济发展部官员看来,卢布和友好国家货币在俄外贸中的作用还将继续增长。

在“友好货币”中,最重要的是人民币,因此也很容易认为“去美元化”正在被“元化”取代。但事实上,在人民币结算大幅提升的同时,卢布也显著提升了自己的地位。特别是2022年5月天然气贸易卢布结算令颁布后,当年年底卢布在出口结算中的使用就超过了欧元,与美元大体相当。当下,卢布已成为俄出口结算的主要货币,其份额在俄乌冲突后增加了两倍多,超过了40%,远超人民币和“有毒货币”的份额(二者各占1/4左右)。虽然人民币在俄罗斯进口中的份额要比在出口中的更大,但远非主导角色,而是与“有毒货币”和卢布的份额相当(各占1/3左右)。此外,截至2023年7月,在俄罗斯与印度、土耳其、阿联酋等国的贸易中,采用这些国家的货币进行结算的份额也达到了5%~15%。

总而言之,俄乌冲突爆发后,人民币在俄罗斯贸易结算中的地位确实有了大幅提升,甚至超越了双边贸易本币结算,开始部分执行锚货币功能,但与垄断地位或主导货币意义上的“元化”仍相距甚远。事实上,人民币只在双边贸易中扮演主导地位,而在俄罗斯一般贸易中,人民币与卢布和“有毒货币”大体上仍是三分天下的格局;并且,卢布化进程同样显著,卢布在俄罗斯出口中已经升至主要货币地位。当然,如果与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接受度相比(2023年9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为3.71%,排名保持在第五位),俄罗斯贸易结算中人民币的使用程度的确令人印象深刻。

(二)人民币纳入俄罗斯国际储备和主权基金的情况

2015年11月中旬,就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1月底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前夕,俄央行宣布已将人民币列入用于投资黄金和外汇储备的货币清单,但在不久的将来它不打算购买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并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人民币在俄储备资产中将保持微不足道的份额,仅具象征意义。2016年人民币在俄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仅有0.1%(约3.4亿美元),而当年人民币在全球央行的储备货币占比为1.07%。

2021年下半年,俄罗斯央行加大了“去美元化”的力度,将1/3的美元储备转换成人民币。到2022年年初,美元储备占比从16.4%下降到10.9%,减少了290亿美元,人民币储备占比则从13.1%升至17.1%,增加了281亿美元。欧元比重也从32.3%增长到33.9%,增加了187亿美元。黄金则下降至21.5%。也就是说,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在俄罗斯超过50%的国际储备被冻结之前,“去美元化”战略导致人民币在俄罗斯国际储备中的占比超过了美元,而俄罗斯的国际储备还远远没有“元化”,因为欧元的占比仍远超人民币,黄金也占据优势,并且所有的西方货币(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瑞士法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元)一共占到了60%。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央行停止披露这些数据,但俄罗斯财政部表示,会增加人民币的份额。

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国家福利基金(NWF)的组成,在俄乌冲突后已经进行了重构。2022年10月俄财政部已剔除了欧元、日元和英镑,并将最高限额配给了人民币,达60%,黄金是40%。此前人民币和黄金的份额分别为30%和20%,欧元为40%,英镑和日元为5%。

俄罗斯财政部部长谢尔盖·西卢阿诺夫提出的新预算规则规定,流向国家福利基金的多余资金可以兑换成人民币。因此,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在俄罗斯市场上的地位将继续增强。事实上,俄罗斯已成为人民币储备的最大持有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截至2022年末,至少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储备规模为2984亿美元,占比2.69%,在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名第五。俄罗斯主权储备中的人民币份额远远超出全球平均份额,并且,即便仍按17.1%比重计算,截至2023年11月10日,在总国际储备5761亿美元中约有1000亿美元为人民币储备,约占全球人民币储备的1/3。而在2021年年中,俄罗斯的人民币储备只占当时世界所有央行人民币储备价值的1/4。

(三)人民币在俄罗斯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

直到2022年2月,莫斯科交易所的人民币交易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占比仅为0.32%,而美元头寸占据绝对主导地位(87.6%),欧元为11.9%。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情况发生了剧烈变化。2022年8月俄罗斯外汇市场中人民币交易占比已经升至26%(4月仅6%),美元下降到43%(4月为58%),欧元下降到23%(4月为32%)。到2022年年底,莫斯科交易所的人民币交易量增加了41倍。

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消息,到2023年9月,俄罗斯卢布/人民币货币对的平均交易额接近每天2000亿卢布,自2022年初以来增加了100多倍。莫斯科证券交易所人民币债务工具的发行量显著增加,现在共流通55个发行证券,规模超过800亿元。2023年9月在俄罗斯国内外汇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卢布对其他货币交易(包括现金交易、远期合同和外汇掉期交易)总量中,人民币、欧元和美元的占比分别为:43.8%、18.2%和36.9%。人民币在俄罗斯市场上的交易份额远远高于在全球货币市场上的份额(约7%)。

三、人民币在俄罗斯扩大使用的原因

上述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俄乌冲突爆发后,人民币在俄罗斯的使用急剧扩大,甚至在主权基金、双边贸易本币结算和外汇交易中成为主要货币,而美元和欧元等西方国家“有毒货币”则大幅让渡了市场。因此,很容易得出结论,西方金融制裁和俄罗斯的“去美元化”战略是所谓“俄罗斯经济元化”的主要原因。但事实是,从一开始,俄罗斯的货币转型战略就很明确,“去美元化”并不意味着选择“元化”,而是要加强卢布地位,并且通过强化黄金和贵金属乃至金砖国家货币篮子等措施,来取代美元等“有毒货币”的主导地位。因此,与其说人民币的扩大使用是地缘政治战略选择的结果,不如说是俄罗斯在与西方对抗的背景下货币“被迫转型”的自然结果。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与中国的经济实力以及俄罗斯经济加速“向东转”的内生需求有关,而这些进程早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就已经在持续进行了。

(一)人民币得以在当下的俄罗斯经济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根本上源于中国的经济实力

决定一国货币国际接受度的最根本因素,是该国的经济实力。中国经济持续的高增长、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以及稳定的政治和社会形势,都强有力地支撑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中国人民银行构建的货币国际化综合指数显示,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从2017年第一季度的2平稳上升至2021年末的2.98,增长了50%。2022年末,这一指数为3.16,较2021年上升了5.9%。2023年第一季度末,这一指数升至3.26,同比上升10.2%。

俄罗斯经济部长直言,俄罗斯在对外贸易中倚重人民币,包括俄罗斯与第三国的贸易也借助于人民币进行结算,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中国的经济规模和货币的可兑换性”决定的。“它毕竟是领先的储备货币之一,并且,鉴于俄罗斯经济的需求,我们仍然需要储备货币,我们仍然需要对冲货币风险”。

两国贸易本币结算的发展历史也证明,人民币被接受,主要取决于降低交易成本的内生驱动以及中国经济实力地位的持续提升。两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边贸发展中就受制于硬通货的缺乏,因此很早就提出了本币结算任务。只不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俄企在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到2009年上半年,中俄边贸结算中美元结算占85.1%,卢布结算占14.8%,人民币结算仅占0.1%。2009年以后,中国经济快速崛起,而俄罗斯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中俄货币竞争才开始向人民币倾斜。以黑龙江省为例,到2013年,结算币种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逆转,人民币结算份额超过了卢布。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货币在中俄贸易本币结算中占据优势,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事实上,俄罗斯也秉持卢布国际化战略,并且自2006年7月宣布卢布完全可兑换后,俄政府大力推动其贸易伙伴在双边贸易中用卢布进行能源贸易结算,形成对人民币的竞争局面。但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前双边贸易结算中人民币占比就稳步提升并超越了卢布,说明双方有内在的效率需求,同时,经济实力也在货币竞争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人民币在俄罗斯的扩大使用,既是人民币国际化长期进程的结果,又是中俄两国长期金融合作的成果

我国曾长期奉行资本管制政策,不允许资本项下的人民币资金自由流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我国在货币领域的自由化进程也在稳步推进。因此,人民币在境外的扩大使用,也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一致。特别是2016年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以及与国外央行的货币互换协定,有力地支撑并推动了人民币在国外的接受度。根据2023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使用》报告,截至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已开展了38种双边货币互换(包括与香港、韩国、欧洲央行、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的专家们发现,俄罗斯在和那些与中国人民银行有活跃的货币互换关系的国家(例如蒙古国、塔吉克斯坦)的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平均增加了4个百分点。他们解释说,这种货币互换有利于这些国家的出口商使用从俄罗斯进口商那里收到的人民币。

(三)人民币使用的迅猛增长是俄罗斯为规避金融制裁的“被迫转型”,是在卢布和黄金等方案失败后的唯一选项

俄罗斯经济的“元化”进程远非主动的战略抉择,而是没有替代选择之下的无奈之举。

首先,有必要摆脱“有毒货币”。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西方国家冻结了俄罗斯央行储存于西方国家的一半外汇资产,这迫使俄罗斯去寻找非西方货币作为储备资产。此外,俄罗斯主要银行被踢出了SWIFT系统,卢布的转账被禁止,也迫使俄罗斯的公司需要采用迂回方式进行货币转账。以前俄罗斯有数百家银行在外贸业务中可以使用所有世界货币,而现在使用英镑、日元和瑞士法郎进行交易几乎是不可能的。通过SWIFT系统进行美元和欧元支付很困难,全国只有三家银行在进行这种支付业务。因此,在选择替代货币时,在流动性和汇率稳定性之外,更主要的是需要考虑地缘政治的安全性。

俄罗斯“自由金融全球投资公司”的首席分析师纳塔利娅·米尔恰科娃指出,俄罗斯“缺乏体面的替代品”来取代美元结算,只有人民币有可能帮助俄罗斯摆脱美元。“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企业只是被迫转向人民币支付。”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行长格尔曼·格列夫认为,俄罗斯将用人民币来逐渐替代美元,这是因为“别无选择”,但是,“这种替代将不会是完全的”。俄罗斯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承认,对俄罗斯来说非常重要的是,储备中的人民币的存在使俄央行能够在必要时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确保金融稳定。此外,人民币储备不仅能带来收入,而且最重要的是它要与该国货币交易的结构相对应。“在人民币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解决黄金外汇储备面临的所有问题。因此,没有多样化(即增加其他友好货币资产——作者注)的计划。”

如果回顾更长时期两国经济交往历史可以发现,俄罗斯对于人民币的需求源自双边贸易。为避免使用高昂的硬通货,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双方就提出了本币结算任务。随着中俄之间经济合作的加深,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加速崛起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政策,推动了俄罗斯对人民币的内生需求及其持续提升。此外,俄罗斯出于地缘政治安全的考虑,自2014年后大力推动去美元化进程,也成为人民币进入俄罗斯金融市场的促进因素。但毫无疑问,俄乌冲突的爆发以及西方对强力制裁措施,使人民币在俄罗斯的存在迅猛增长。

四、人民币在俄罗斯扩大使用的影响

俄乌冲突背景下人民币在俄罗斯的扩大使用,为俄罗斯经济在制裁压力下保持基本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俄罗斯经济“元化”问题被频繁提及,也折射出俄精英对于人民币依赖伴生风险的担心。随着俄罗斯市场上人民币资金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金融领域也不得不面对一些新问题。

对于中国而言,因在俄乌冲突事件上奉行了中立立场和不参与单边制裁,为本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占据西方企业撤离的市场空间创造了条件,人民币也顺势扩大了在俄罗斯经济中的存在。但与此同时,这一进程也引发了新的问题。

(一)俄罗斯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不足问题

人民币流动性缺乏也限制了投资机会,这也是迄今为止俄罗斯市场上的人民币主要用于公司的进出口业务和国际储备这两个领域,而公司和居民采用人民币作为投资工具的比重微不足道的根本原因。在俄居民的全部资金中,人民币占比不足1%,在企业的资金中占比为6.2%(2023年6月)。整体而言,俄罗斯企业和居民对于“有毒”货币更为信任。在俄罗斯银行的公司账户中,“不友好”货币在外币余额中的份额已从2023年年初的76%大幅下降,但到6月初仍占外币存款总额的58%。居民个人也仍然更喜欢美元和欧元,并继续用它们来进行储蓄,美元和欧元存款的占比仍接近90%。根据FrankRG的调查,大多数富裕的俄罗斯人仍然以美元(55%的受访者)和欧元(33%的受访者)的形式保持外币储蓄,只有25%的受访者持有中国货币。因此,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的一年里,中国货币的普及率显著增加,但还没有取代美元和欧元作为储蓄货币。

(二)俄罗斯离岸市场上的人民币回流与人民币汇率定价问题

(三)二级制裁的风险

我国反对单边制裁,坚持与俄开展“正常的”贸易往来,但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收紧对制裁实施的监管,甚至对未被制裁的俄公司对外经贸活动和人民币转账业务也采取惩罚措施,为我国金融机构参与俄罗斯金融市场和我国企业的全球经营带来了额外的风险。

据俄罗斯知名财经媒体“俄罗斯商业咨询”(РБК)报道,自2023年6月13日起,在俄罗斯的中国银行不再执行向欧盟、瑞士、英国、美国银行(包括这些国家银行的外国分支机构)的人民币付款。此前,为数不多的西方经纪公司继续与俄罗斯客户合作,但不接受卢布转账。在多家俄罗斯银行遭受制裁并被切断与SWIFT的联系后,俄罗斯客户与西方公司的资金转账遇到了困难。为此,一些俄罗斯银行通过中国银行作为代理人为这些客户提供人民币转账服务。因此,中国银行的限制措施使俄罗斯公司与西方公司(或在西方国家银行开设账户的公司)的商业活动和商品或服务的支付变得更加困难。中国银行拒绝人民币转账的决定与欧盟和美国对中国银行进行二级制裁或其他限制的风险有关,这些风险可能会威胁到它们关闭自己在美国和欧洲银行的代理账户。而且,中国银行遭到的限制并非个例,而是“友好国家”银行限制俄罗斯实体运营的全球趋势的一部分。仅在最近几个月,就有阿联酋,哈萨克斯坦和其他国家的银行实施了类似的限制。中国银行是国际银行体系的一部分,需要与包括美元和欧元在内的外币进行交易,即使需要保持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和对俄罗斯客户的忠诚,也不能、更不会完全忽视西方的制裁。

尽管通过其他友好国家代理行或者增加代理支付环节,俄罗斯依然能够建立与西方公司之间的经营联系,中国银行停止人民币转账这一举动不会给俄罗斯带来实质影响,但毕竟更多的代理环节会增加交易成本。此外,人民币的跨境转账其实也是其可兑换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这方面的限制当然也不利于俄罗斯企业和居民对于人民币的使用。因此,中国银行暂停从俄罗斯向西方转账人民币业务的案例显示,在西方制裁的背景下,中俄金融合作的空间同样受到限制。我国金融企业因担心自己在西方市场的经营遭受“二级制裁”而不得不对开展俄罗斯业务有所顾忌。

五、结语

本文研究显示,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人民币迅速扩大了在俄罗斯经济中的使用,并推动了俄罗斯的货币转型——被俄罗斯称为“有毒货币”的美元和欧元等在支付、储备和交易中的主导地位让位于“友好货币”。但“俄罗斯经济元化”的说法因其概念不清容易引发误导。现实是,人民币只在俄主权财富基金中挤出了全部西方货币,成为唯一的外汇资产,最符合“以人民币完全取代美元”的含义。与此同时要注意到,人民币在主权财富基金只占六成,剩下的四成由黄金占据。双边贸易领域的“元化”程度也较高,人民币占据绝对优势(3/4),不仅超越了传统锚货币美元,而且也完胜卢布。在国际储备中,俄乌冲突前人民币份额少于黄金,“有毒货币”占六成,即便战后增加人民币资产,但鉴于美元和欧元在全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元不可能被完全挤出。在俄罗斯的整体外贸中,人民币发挥着越来越多的锚货币职能,但其份额与“有毒货币”大体相当。卢布则在出口中更大程度上替代了美元,成为俄出口主导货币。总而言之,人民币扩大使用主要体现在强制性高的主权领域以及俄贸易商的强制货币转型,而在居民和一般企业的存款和资产配置中的地位仍微不足道,说明俄罗斯一般经济主体对于传统国际货币更加信任。

观察俄罗斯的货币转型战略导向(去美元化、巩固卢布的天然气核算战略、支付货币多样化并力推货币篮子)以及中俄双边长期经济金融合作的历史可以发现,俄乌冲突背景下人民币扩大使用的根本原因是其拥有中国经济实力支撑的货币竞争优势。当然,包括“卢布化”在内其他选项不可行也决定了俄罗斯不得不进行有利于人民币的“货币转型”。

从影响上看,人民币不仅是一种去美元化的工具,还为俄罗斯提供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在地缘政治震荡期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特别是对俄罗斯国家储备资产的多元化、安全化,进而对俄罗斯经济在高压制裁下保持基本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近期尚无意放开资本账户让人民币自由进出国境,这决定了人民币在俄罗斯作为资产保值增值和投资工具的可能性有限。另一方面,随着俄罗斯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池扩大,其反向作用于我国国内汇率形成乃至金融稳定的风险也将增加。同时,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制裁本身也给中俄金融和经济合作设置了诸多限制。所以,俄罗斯的“去美元化”不可能是完全的“元化”,人民币在俄罗斯的扩大使用也不会威胁美元在国际货币领域的主导地位。(作者:曲文轶华东师范大学欧亚研究院院长)

THE END
1.请问黄金期货交易代码是什么?黄金一手资深贺经理“微信:qhkaihu123,手机:15682035237,据此入市,风险自负。最新交易所手续费标准可详询,如:螺纹1%%https://licai.cofool.com/ask/vipqa_1894711_32356407.html
2.贵金属牌价铂金(美元)1盎司937.2531958.3031 铂金(人民币)1克217.7655223.5232 钯金(人民币)1盎司7022.3577213.1923 钯金(美元)1盎司967.6308998.365 钯金(人民币)1克224.9676232.7299 注:本页面贵金属行情报价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实际交易时的报价为准。 更新时间:30/11/2024 09:00:34https://www.icbcasia.com/hk/sc/personal/banking/rate/precious-metal-trading-prices/default.html
3.首页证券频道账户基本金属栏目工行金融市场:贵金属市场每日概览(20241203)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 2024-12-03) 周一(12月2日),国际黄金现货价格下跌0.55%,收于2638.93美元/盎司;国际白银现货价格下跌0.32%,收于30.50美元/盎司。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不确定性持续较大,市场风险较高,建议您择机调整持仓规模,注意防控风险。https://m.icbc.com.cn/page/1037372186660708352.html
4.贵金属钱包业务的交易品种为黄金,交易币种为人民币。B. 也称非现金流通,是银行转账结算引起的货币流通 C. 以企业单位和个人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为条件 D. 是当代各国货币流通的主要形式,比重越来越大 E. 与现金流通共同构成国民经济中统一的货币流通,且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2016年十一黄金假期,小张看中了一辆标价为11.8万元的轿车,经过https://www.shuashuati.com/ti/8943a3a1412a452298b3ad64bfb6a484a1.html
5.赤峰黄金:赤峰黄金2023年半年度报告(更新版)股票频道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矿山子公司的主要产品为黄金、电解铜等贵金属、有色金属。黄金的下游用户 包括黄金生产企业(生产投资金条、标准金锭) 、 https://stock.stockstar.com/SN2023082000000881.shtml
6.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再推账户贵金属新产品在成功推出账户黄金、账户白银和账户铂金等产品后,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账户贵金属业务再添新品---账户贵金属定投业务,该产品的推出为个人客户提供了更为灵活及个性化的投资方式,满足了个人客户交易及投资双重需求。 账户贵金属定投业务是指个人客户以人民币或美元为交易结算货币,依据建立的投资计划,在一定期限内按照计划https://m.cngold.org/home/xw660405.html
7.关于双向账户贵金属业务,以下表述正确的是()。关于双向账户贵金属业务,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实现做多与做空双向选择的贵金属交易工具B、具备杠杆效应的保证金交易类产品C、双向账户贵金属必须坚持客户“自主决定、共担风险”的原则D、无需对客户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https://www.shangxueba.com/jxjy/7B7E7DF7.html
8.中国建设银行账户贵金属及双向交易业务产品介绍及交易规则(8页其中,账户贵金属业务黄金品种包含AU9999和AU9995。双向交易业务黄金品种仅包含AU9999。 ?中国建设银行可根据政策法规、业务发展、客户需求等情况调整交易品种,并将提前通过中国建设银行官方网站等渠道公告,最终可交易品种以中国建设银行实际提供为准。 2.交易币种本业务交易币种包括人民币和美元等,其中美元根据外币资金性质https://m.book118.com/html/2019/1119/8030023021002064.shtm
9.中国建设银行账户贵金属及双向交易业务客户须知(二)账户贵金属业务及双向交易业务所指账户贵金属种类包含黄金(AU9999和AU9995)、白银、铂金。以人民币标价的,业务品种交易单位为“克”;以美元标价的,业务品种交易单位为“盎司”。 其中AU9999/AU9995可兑换实物金,其他账户贵金属品种不能直接进行实物交割;AU9995不能进行双向交易。客户的账户贵金属份额在账户上进行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023/16/11339912_697465425.shtml
10.银行保险信托期货黄金股吧博客等各类财经资讯及数据加密货币概念股爆发 期权行情 上交所期权 深交所期权 中金所期权行情 外汇 | 央行最新发布!M1、M2增速企稳回升 离岸人民币跌破7.20关口后 外汇市场出现抄底买盘 美国10月CPI前瞻:目标依然遥远?下月降息疑云再起 政策不确定性增加 华尔街下调美联储明年降息预期 黄金 | 现货黄金失守2600美元关口 金价高位回调约180美元https://www.eastmoney.com/
11.中国银行上海人民币交易业务总部成立10周年:书写新时代金融报国的上海总部在把握科技创新的金融发展趋势过程中,自2015年起尝试在贵金属交易领域运用量化科技手段,在2018年投产了国内贵金属量化做市报价系统后,逐步完成量化交易在人民币交易市场中的应用,实现贵金属及人民币业务的双核驱动,大大提升交易效率。2021年中国银行荣获首届彭博中国量化大赛“最佳算法奖”,领先同业成为国有商业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46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