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加工分析英、美、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18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100多年的贸易、利率、工资、价格等36个系列的统计数据,他在1925年发表的《经济生活中的长波》一文中提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以45~60年为周期的长期波动[2]。康德拉季耶夫认为,经济长波周期的动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原因而非外来的偶发因素。1789—1810年是世界经济第一个长波周期,上升期为25年,衰退期为35年。
表1雅各布·范·杜因对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分析[3]
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经济重新进入了恢复和增长阶段。基于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变化,1945年至今,黄金价格走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均为28年。
第一阶段是1945—197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构建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世界货币体系。黄金与美元挂钩,黄金价格长期稳定在每盎司35美元的水平。由于“特里芬两难”,美国贸易收益和美元币值难以维持。1968年,美国拒绝履行黄金兑换义务,黄金价格开始浮动。1971年,美联储拒绝向外国央行出售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黄金价格开始迅速上涨[4]。
由于1973年和2002年启动的两轮黄金价格大幅上涨的相似性,可以将1973年、2002年作为划分1945年以来黄金长波走势三个阶段的临界点。本文将1973—2001年视为黄金价格长期运行的一个完整周期。1973—2001年的28年间,黄金价格大幅波动,经历了迅猛上涨、大幅波动、相对稳定和逐步下降四个阶段,即上升期、波动期、稳定期和下降期(图1)。这种阶段划分,与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中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的划分具有一定相似性。
图11973—2001年黄金价格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被称为“上升期”,是因为凌厉的单边走势。1973—1980年,黄金价格总体上呈现单向攀升的趋势,从100美元/盎司迅速上涨到697.75美元/盎司。第二阶段被称为“波动期”,是因为黄金价格剧烈的上下波动。黄金价格从1980年的高点迅速下降,随后缓慢攀升,在1987年达到另一个高点496.25美元/盎司。第三阶段被称为“稳定期”,该阶段黄金价格总体上呈现区间小幅震荡走势,在从次高点回落后,基本维持以360美元/盎司为中枢的平台震荡。第四阶段被称为“下降期”,该阶段黄金价格总体上呈现单边下跌的趋势,从360美元/盎司逐步下跌至259.5美元/盎司,结束整个周期。在1973—2001年的黄金长波周期中,可以观察到比较强的规律性[6]。
第二,空间格局上收敛形态。整个周期呈现正弦波形态,呈现明显的收敛态势和长尾效应。整个周期的典型特征,中点前的两个阶段能量充沛、振幅巨大;中点后的两个阶段,走势较为平稳,呈现能量衰减的态势,振幅逐渐收敛。振幅最大的波动占整个周期的3/8左右,此后长期收敛的态势表现出长尾效应。同时,周期末端价格相对周期起点有所抬升,抬升幅度是整个周期最大上涨幅度的0.2倍左右。
从长周期来看,美元指数呈螺旋下降态势,自1973年至今已经完成了两轮波峰和两轮波谷。其中,1985年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164.72点[9],2001年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次高点121.02点。这两轮高点都与美联储连续加息,资金回流美国,美元币值上升有关。1980—2013年,美元指数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可以划分为两个周期。1980年美元指数启动第一轮周期,由1980年的85.32点开始连续上涨5年,1985年到达历史最高的164.72点,然后是连续3年下跌,降至1987年的85.33点,之后连续9年以85点左右为中枢进行震荡,至1996年88.12点结束本轮周期。第二轮周期启动于1997年,经过5年上涨至2001年的121.02点,然后经历3年下跌至2004年的80.87点,之后9年围绕80点左右为中枢进行震荡,至2013年的80.2点结束本轮周期。从上述两轮周期变化可以看出,两轮周期情况基本一致。从中可以看出,经典的美元指数周期为17年。其中,上升期5年,下降期为3年,震荡整理期为9年。
作为一种重要商品,黄金价格走势受到通货膨胀影响。从长周期来看,通货膨胀呈现周期性变化。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在高增长、低通胀(繁荣),高增长、高通胀(过热),低增长、高通胀(滞胀),低增长、低通胀(萧条)四个维度内循环往复。其中,过热期和滞胀期是高通货膨胀阶段。从1973—2001年黄金长波周期看,黄金大幅上涨的阶段,正处于世界经济的滞胀期。1973—1980年,多次的石油危机导致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汽车和电子计算机驱动的第四轮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正处于萧条期,经济增长乏力。由于经济停滞和通胀高企双重因素影响,黄金避险和保值需求叠加,推动黄金价格大幅上涨。而在高增长、低通胀的繁荣期,经济高速增长,黄金避险和保值需求叠加减弱。高增长、高通胀的过热期和低增长、低通胀的萧条期,黄金避险和保值需求对冲,对黄金市场影响不如滞胀期明显。
图2美国长期通货膨胀率
而在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繁荣期、复苏期后期和衰退期前期,黄金价格保持了基本稳定或下跌。如第三轮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复苏期1937—1948年,第四轮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复苏期1982—1991年和第五轮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繁荣期1991—2000年,黄金价格都是保持稳定或下跌。较为强劲的经济增长,对持有黄金资产构成了高额的机会成本和利益损失,资金从黄金市场回流实体经济或其他市场。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黄金价格的大幅上涨,通常发生在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萧条期。
4.2.1美元币值(美元指数)的影响
从美元指数的运行规律来看,以17年为一轮完整周期,包含5年的上升期、3年的下降期和9年的震荡期。上一轮美元指数长波周期在2013年结束,2014年启动了新一轮周期。从历史情况可以得知,美联储在2015年12月开始进入加息周期,2014—2016年美元指数连续3年持续上升,从2014年的80.22点上涨至2016年的102.35点。受美国国内经济影响,2016—2021年美联储实施多轮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释放出大量的美元流动性,2016—2021年美元指数连续5年围绕96点左右进行区间震荡。2022年,美联储再次启动了连续5轮的猛烈加息,美元指数开始上升,2022年9月28日已经上升到114.6点的阶段性新高。
4.2.2通货膨胀的影响
4.2.3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以往情况看,黄金价格的大幅上涨,通常发生在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萧条期。根据雅各布·范·杜因的长波周期理论对经济发展的判断,当前正处于1991年开始启动的第五轮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之中。根据周金涛在《涛动周期论》中的研究,2019年是第五轮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由衰退期向萧条期转换的过渡时期[2],2019年之后进入第五轮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萧条期。萧条期大致按7~10年计算,预计将持续到2026年至2029年。从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的未来前景看,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美元加息等多重因素对世界经济增长构成压制,经济减速压力较大,与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萧条期比较吻合。按照以往规律,在当前的第五轮康德拉季耶夫周期萧条期内,黄金价格存在较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