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礼: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赵世洪:河北省廊坊市委书记
孙沛城:河北保监局局长
刘继利: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魏善庄村党支部书记
策划人———
李力:本报产经新闻部副主任
周延礼:现在全国上下都特别关心农业保护体系的建设,就是农业风险如何解决的问题。今天这个访谈的主题紧扣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再结合前不久发生的低温冰雪灾害,我觉得更有一种特殊的意义。经济日报《对话》这个栏目,为我们提供了宣传保险、介绍保险的好机会,我代表保监会衷心感谢经济日报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农业保险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广大参保农民从中受益,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等风险的能力
周延礼: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保险业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整体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9万亿元,是2002年的4.5倍。目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比2002年增加68家。5年来,保险业累计赔款与给付6800多亿元,在31个省、区、市累计为5000万人次进城务工农民提供保险保障,同时,有14个省、区、市的114个县(市)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保险业服务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为人民群众未来的养老和健康积累准备金已达1.9万亿元,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保险业逐步成为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
同时,保险业在探索发展“三农”保险中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经逐步探索、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农险业务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53.33亿元,是历史上最高的,提供风险保障1126亿元。二是农险的服务领域逐步拓宽。2007年,启动了农业保险的试点工作,除主要的粮食作物保险外,还开展了林木、油菜、烟叶等特色的险种。同时,能繁母猪保险发展迅速。三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农作物保险试点稳步推进。2007年,中央财政给予保费补贴的6省(区)主要农作物承保面积1.5亿亩,占试点地区播种面积的41%,提供保险保障344亿元,签单保费25.36亿元,实现了中央财政政策支持目标。四是农业保险功能和作用逐步发挥。2007年,农业保险在应对东北地区的旱灾,东部地区的台风,洪涝灾害,以及2008年南部的雨雪冰冻灾害当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赵世洪:廊坊市位于河北省的中部,地处北京和天津之间,是“大北京经济圈”的核心地带,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一颗明珠”。一直以来,廊坊市委、市政府把“三农”保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点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动“三农”保险工作走向深入,为全市农业经济稳健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廊坊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能够走在河北省前列,保险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保险机构围绕广大农民不同层次的保险需求,努力寻找商业保险与政策的结合点,积极做好理赔等服务工作
周延礼:这几年,保险业按照“先起步、后完善,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探索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试点。
一方面,稳步探索保险公司与政府联办、为政府代办以及保险公司自营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试点。如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开办了以棉花为主的农业保险,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内推行农业保险,形成了政府主导、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区域统保、风险基金为后盾的发展模式;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淮安市政府签订联办共保协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水稻、三麦(大麦、小麦、荞麦)、养鱼和农民意外伤害等保险试点;浙江10家商业保险公司组建“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实行“单独建账、独立核算、盈利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核算制度。同时依托农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对风险较小的单一农产品进行“农户自愿缴费、财政适当补助、合作共享、自负盈亏、自我管理”的互助合作保险探索;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四川资阳、内江等地分别开展奶牛和生猪保险试点,并逐渐扩大业务范围。
另一方面,创新组织形式,推动专业化发展。2004年以来,在上海、吉林、黑龙江分别批设了3家不同经营模式的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以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的增量发展推动农业保险的整体发展,为市场增添新活力。自成立以来,3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在发展农业保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开展种养两业及农村建房等农业保险,政策性险种的范围和数量逐步扩大,并建立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基金,对种养两业保险实行超赔补偿。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坚持“专业性公司、商业性运作、综合性经营和代办政策性业务”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大农险”发展道路,通过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带动农户参加农业保险,以县为单位开展大宗农作物的统保,同时与农业经营管理部门、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等深入开展合作,为农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农业保险服务。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实行公司统一经营为主导、保险社互助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公司统一经营种、养业分保业务和防灾减灾业务,保险社具体办理农险业务,自留保费50%,其余向公司分保。
刘继利:去年7月份的时候,我们那儿下了冰雹,我们赶紧向保险公司报了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大兴分公司用半个多小时就赶到了现场。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保险公司有一位女同志,挽着裤腿光着脚在地里勘察,我说为什么这么做?她说为了不再让老百姓受损失,穿着鞋勘察对瓜秧有影响,我们村里的老百姓很感动。从这件事上说明,保险业的服务确实做得很到位。
赵世洪:刚才刘继利同志讲了一个非常朴实、平凡但是又非常生动感人的故事,这是保险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动体现。廊坊市开展的能繁母猪、奶牛保险,油料作物及棉花、小麦收获期综合保险,塑料大棚、农村变压器保险等险种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去年以来,共承保能繁母猪118109头,承担风险保障11810.9万元,赔付171.19万元,为稳定生猪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为农村小额贷款资金发放提供了有力的风险保障,目前共承保5554人,提供了3.31亿元的保险保障。
在开展农村所需的财产保险、养老和人身意外保险、医疗保险等业务的同时,保险业也积极探索其他涉农保险试点
周延礼:目前,我国保险业开办的“三农”保险主要有:为种植业、养殖业发展提供服务的农业保险,为农民财产提供保障的家财险、农机险等,为农民人身提供保障的养老险、健康险、意外伤害险等。开办的各类“三农”保险险种达160余种。2007年,“三农”保险已覆盖到各省、区、市。
一是发展农村简易人身保险。为农民专门开发缴费起点低、投保手续简便、保障相对较高的具有意外身故和养老保障双重功能的简易人身保险。二是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是发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四是发展外出务工农民保险。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保险业通过多种方式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旅途安全、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伤残等小额保险服务。五是组织推动农村计划生育保险试点。2007年8月,计划生育保险在天津、河北等12个省、区、市全面推开。全国605个县市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提供包括养老、意外、母婴健康、独生子女教育等一揽子保险服务,累计410万户家庭得到保险保障。
同时,保险业也积极探索其他涉农保险试点:一是发展小额信贷保险。二是利用小额保险方式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三是为农民的基本生活设施提供保险。2007年,在24个省、区、市开展了农房保险,累计承保1800万户,赔款2亿元。在25个省、区、市开展了农机具保险,累计承保农机具296万台,赔款3.8亿元。
孙沛城:从我们河北保险业的情况看,近几年,河北的保险业发展是很快的,保险业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原来河北保险业的发展主要是靠车辆,主要一个险种是机动车辆保险。但是这些年这种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保险业务积极向“三农”方向倾斜,拓展了保险的服务面,农村人身保险、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这3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让农民享受保险服务,既是我们保险业的义务,也是政府推动的结果。
几年来,河北保险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指标在全国位次靠前。目前已有36家保险主体进入河北市场,保费收入从2000年的56.5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32.25亿元,年均增长28.87%,增速位居全国前列。承担风险总额由2000年底的5000多亿元发展到现在的3.7万亿元,承保额扩大6倍多。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2000年为20亿元,2007年达到102.40亿元,2000年以来累计达331.53亿元。保险业总资产从2000年底的85.81亿元增长到2007年底的632.01亿元,增长了6.37倍。保险从业人员近20万人,每年为社会提供2万多个就业岗位。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保险业在今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积极开展理赔服务,有效保障了灾区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这次灾害中,农业保险的报案率和最终赔款占总损失比例明显偏低。与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相比,保险赔偿占比远远落后于全球30%以上的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农业保险覆盖面还不宽,局限于中央财政补贴项目。其中:种植业只限于6个试点省、区的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5类作物,养殖业只限于能繁母猪;农房倒塌、损坏176.2万间,只有浙江、福建等地的1.41万间获得了保险赔款,其余只能靠自筹资金或政府救济。
在这次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的过程中,保险业干部职工用实际行动当好了普及保险知识、提高社会风险和保险意识的宣传员,广大人民群众也从保险业的理赔服务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投保带来的好处。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如果能够充分运用保险这种风险转移手段,地方经济在这次灾害中的损失就会小得多。这种局面对促进保险业发展、更好地发挥保险业的作用都是十分有利的。下一步,我们需要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一要努力开发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农业保险产品。认真研究农业保险的发展规律,结合我国实际,开发满足不同地域、不同风险类型、不同群体的农业保险产品。二要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保险业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合作,帮助人民群众提高风险意识和增强防范风险技能。三要继续积极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农业容易遭受巨灾风险损失,大面积旱灾、水灾在我国各地的发生率都比较高。因此,要积极稳妥地在较大范围内推行农业保险。
刘继利:说到这次低温冰雪灾害,我们老百姓都知道,保险业为南方受灾地区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支持,帮灾民办了很多实事。就拿我们村去年7月份发生的冰雹灾害来说吧,我们村有200多户村民种植西瓜,冰雹发生后,保险公司按每亩700元的保费及时发到了参保户手中。我觉得他们这样做,一是补偿了损失,二是为全村的下一步生产提供了资金。
保险业与农村银行、邮政、农信社等机构紧密合作,积极服务“三农”,努力实现共赢
赵世洪:目前,廊坊正处于黄金发展时期,根据全市对“三农”保险的需要,我想提几点建议:第一,建议保险业针对廊坊市“畜牧、蔬菜、林果花木”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开发适合本地特色的农业保险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二,建议保险业多开发适应农民购买力和保障需要的小额保险产品,为广大农民提供适合县域消费、保费低廉、保障适度的养老、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第三,建议保险业以专业化组织和龙头企业为载体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保险服务,积极服务县域产业集群的壮大。第四,建议保险业积极发挥保险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保障作用,如积极支持被征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等。
大力促进农业保险发展,当务之急要致力于服务农业和粮食生产
赵世洪:从廊坊的实践来说,农村保险业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比如说,很多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其实完全可以采取一种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支持了保险业的发展,更重要的一方面,会使政策目标、政策意图得到更好的实现。因为什么呢?政府部门去推动的话,会带来许多成本,在推进过程中还要出现一些新的风险。通过保险机制,通过商业化、半商业化的运作,我觉得会有效地降低成本,有效地帮助农民管理这些风险。农业面临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等多重风险,这里面可以有很多方面、环节需要保险,比如对种植业、养殖业的保险,对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的保险。还有,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使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也应当积极发展农民人身保险,如养老、医疗、计划生育保险等等。同时,农民转型到市民进行身份转换,农民进城务工实现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涉及到的风险也需要保险发挥作用,等等。
周延礼:2008年,保监会将按照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会议的部署,把促进农业保险发展、服务农业和粮食生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重点抓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切实抓好保费补贴政策的落实,努力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落实中央财政保费补贴政策,以水稻、玉米、小麦、棉花、油料作物、能繁母猪和奶牛保险为重点,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粮油、牲畜主产区的全覆盖。同时,能繁母猪实现“应保尽保”。增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推动生猪保险、蛋鸡保险、经济作物保险、农房保险、农机保险、规模化养殖户及龙头企业保险等业务发展,延伸保险服务。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多种形式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积极发挥地方财政补贴的政策支持作用,为地方特色经济作物提供保险服务。
第二,推进农业保险创新,全面构建农业风险保障体系。指导保险公司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责任,原则上将所有自然风险、病虫害、疫病和意外事故损失均纳入赔偿范围。要在有条件的地区,研究开发保价格、保收入的保险产品。鼓励、指导保险公司开发涉农贷款的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协助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开发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协助化解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各种风险。
第四,加强沟通和宣传,为农业保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加强与农业和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主动宣传农险的功能和作用,鼓励和引导农民运用保险解决因灾返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同时,让农民充分了解国家支农惠农的保险政策,加强和改善保险发展外部环境,真正把政策性支持落实好,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