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铸造-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具有形状、尺寸和性能金属零件毛坯的成型方法
1、利用金属型凝固特点
与砂型相比较,金属型的导热性能要高得多,能获得很大的温度梯度,使铸件冷却。因此,在金属型铸造中,不仅共晶合金,甚至结晶温度间隔较宽的合金,也能密实的铸件。同时,金属型冷却,可使铸件晶粒细化,减轻或有色合金铸件的针孔。用金属型成形较小的薄壁铸件时,金属液凝固很快,许多情况下,几乎在浇注完毕时,铸件的凝固也同时完成。对大而壁薄的铸件,为了充满型腔,获得轮廓清晰的铸件,要有较高的金属型温度和浇注温度。同时,还在型腔表面喷刷隔热涂料。此外,提高浇注温度能铸件的补缩条件,因为这样能使金属液容易进入已被型壁冷却的下层金属中。采用底注式时,要求金属液有高的温度,以提高充型能力;但浇注温度也不能太高,因为温度太高时,会增大铸件的收缩量,降低力学性能。金属型铸造中,铸件产生裂纹的可能性比砂型要大得多,因为金属型和金属芯没有退让性,阻碍铸件收缩。另外,铸件凝固不均匀也是产生裂纹的重要原因。
2、控制金属型工作温度
金属型在喷涂料及浇注之前,要均匀地加热到工作温度或接近工作温度,并且在工作过程中要保持选定的温度范围,这样才能内部质量和外形尺寸稳定的铸件。确定金属型的工作温度时,选择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
1)金属型温度过低时,浇入型腔的液态金属会降低流动性,使铸件容易产生冷隔、浇不足、裂纹、气孔和轮廓不清晰等缺陷;型腔表面受到液态金属的强烈加热,型壁内外温差大,金属型容易开裂损坏;冷的金属型上往往凝结有水汽,浇入液态金属时会引起喷溅或爆炸;有些会破坏顺序凝固的条件,这时单靠涂料调整是不行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