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特刊:超百篇研究汇编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特刊:超百篇研究汇编

brainnews编辑部

杏仁核科技服务平台

将在09月21日09:00直播

预约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专题会议

视频号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

2021-2022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特刊:研究汇编200篇

2020-2021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特刊:百篇研究汇编

推荐Brainnews旗下聚焦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报道的公众号:

brainnew神内神外

35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欢迎加入

全国ADPD学术讨论群

brainnews_15

-留言:ADPD研究群-

Brainnews

22.CellRep+AgingCell:曹流团队揭示调控阿尔茨海默症的表观遗传新机制

23.Cell:颠覆传统!从头骨就可看出阿尔茨海默病?新技术发现了神经炎症的“报警器”

24.Science:人类为何易患阿尔茨海默病?问题或在这种长链非编码RNA

25.MolPsychiatry:脓毒症加重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机制,从外周到中枢

26.NatNeurosci:收藏!一类特殊阿尔茨海默病的珍贵神经影像资源(PET/MRI数据集)

27.NatNeurosci:外周CD8+T细胞加剧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

28.NatMed:发现一种更好的阿尔茨海默病中tau缠结病理学的生物标志物,助力AD的诊断

29.CellMetabolism:打破阿尔茨海默病恶性循环!间断禁食有巨大潜力

30.Science:杨小鲁团队报道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新疗法——提升TRIM11,抑制tau聚集

31.SCISIGNAL:复旦大学那德课题组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新机制

32.Immunity:厦大陈小芬/钟力团队发现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突触丢失和记忆障碍的新策略

33.Brain:南方医张璐/张琳团队报道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新靶点——Cdc42

35.Nature:髓鞘缺陷促进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淀粉样斑块沉积

36.NatureMedicine:预测阿尔茨海默病风险,血液中这个指标很关键

37.Cell子刊:最新研究表明模仿禁食饮食周期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

38.Cell:小胶质细胞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加剧、神经病理加重和认知缺陷的新机制

39.Neuron:莫玮团队揭示小胶质细胞通过Piezo1感知纤维化Aβ硬度限制阿尔茨海默病进程

40.NatRevNeurol最新综述: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基因-环境互作—表观遗传学的新兴作用

41.Cell近期第二篇:聚焦小胶质细胞中SYK依赖和非依赖途径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

42.NEJM重磅发布:Lecanemab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三期临床实验结果

43.Nature:复旦脑转院袁鹏等发现损害阿尔茨海默症中神经网络功能的新机制及潜在靶点

44.Neuron:阿尔茨海默病新进展!中科院陈椰林团队发现微小差异可以带来巨大致病风险

45.NatNeurosci最新研究:Tau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介导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弹性

其他精彩汇总

1,Nature:胶质细胞的转录组变化与特定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

AD患者硬膜内活化小胶质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棕色为标记蛋白P2RY12标记的小胶质细胞,红色为TREM2转录本激活)

阅读链接:Nature:胶质细胞的转录组变化与特定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

2,NatAging:阿尔兹海默症新诊疗指标

阅读链接:NatAging:阿尔兹海默症新诊疗指标

3,Nature:阿尔兹海默病大脑血管中Medin与Aβ共沉积

Medin淀粉样蛋白聚集体存在于几乎所有超过50岁的人类血管系统中,也是目前已知的最普遍的淀粉样蛋白。虽然medin淀粉样蛋白在老年人群中如此常见,但是它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是否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仍然不清楚。

阅读链接:Nature:阿尔兹海默病大脑血管中Medin与Aβ共沉积

4,近红外AIE探针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体内诊疗

阅读链接:近红外AIE探针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体内诊疗

5,Cell:新发现!刺激大脑中的这个分子,就能对抗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

小胶质细胞中的缺失导致5xFAD小鼠的Aβ负担增加和斑块成分的改变Syk

阅读链接:Cell:新发现!刺激大脑中的这个分子,就能对抗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

6,Phenomics:上海大学蒋皆恢教授团队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左传涛教授团队发现性别影响阿尔兹海默病脑内tau蛋白沉积

PVC后的平均图像

性别是人类表型组研究中的核心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性别在大脑的发育和衰老,以及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展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近日,上海大学蒋皆恢教授团队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左传涛教授团队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根据ATN诊断框架,利用Alzheimer’sDiseaseNeuroimagingInitiative(ADNI)和华山医院多中心数据,对Aβ阳性(A+)受试者进行交叉验证分析,证明性别差异会影响A+受试者中的脑内tau蛋白沉积。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强调了性别在AD疾病异质性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将有助于未来AD领域“精准医疗”的发展。

阅读链接:Phenomics:上海大学蒋皆恢教授团队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左传涛教授团队发现性别影响阿尔兹海默病脑内tau蛋白沉积

7,我国科学家揭晓凝集素导致阿尔兹海默症的机制

Aβ依赖CLU沉积在凋亡细胞表面,从而形成神经斑块

阅读链接:我国科学家揭晓凝集素导致阿尔兹海默症的机制

8,Brain: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新靶点!这种蛋白是清除大脑垃圾的关键?

AQP4X蛋白(红色)在大脑毛细血管周围的分布

蛋白合成机制在合成水通道蛋白4(AQP4)时会发生通读错误,合成一种更长的水通道蛋白4(AQP4X)。AQP4X蛋白处于调节大脑废物排泄的理想位置。研究发现了两种能够提高AQP4基因通读的化合物。其中芹菜素(apigenin)是一种在芹菜、洋葱等蔬菜中发现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而sulphaquinoxaline是一种兽医用的抗生素。在小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中,使用这两种药物都让动物能够更快地清除β淀粉样蛋白。

阅读链接:

Brain: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新靶点!这种蛋白是清除大脑垃圾的关键?

APOE4是载脂蛋白E基因的一种变体,它具有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强烈风险,会导致血脑屏障出现问题。近日,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JournalofExperimental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新研究,发现APOE4首先导致血脑屏障细胞出现问题,然后引发突触出现问题,最终导致行为缺陷和认知功能障碍。该研究揭示了APOE4基因导致脑损伤的多种机制,也指出了未来治疗可以靶向的几种潜在通路。

10,JCI|孙苏亚/徐楠杰合作发现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早期非Aβ依赖的神经元内钙失衡机制

阿尔兹海默病(AD),是最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AD的发病机制与神经元内钙稳态失衡有关。前期研究认为淀粉样蛋白(Aβ)参与调控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然而一些无Aβ沉积的AD患者和小鼠神经元钙失衡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孙苏亚课题组和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与生理学系徐楠杰课题组合作在The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杂志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早老蛋白突变小鼠模型(PS1-M46V)深入探讨了无Aβ产生条件下钙超载诱发AD发生的病理机制,发现早期AD进程中miR-339-5p的异常下调能够导致其靶向蛋白Neuronatin(Nnat)的累积,进而引发神经元内钙稳态失衡和突触丢失。

阅读链接:JCI|孙苏亚/徐楠杰合作发现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早期非Aβ依赖的神经元内钙失衡机制

11,NatureMedicine:使用抗衰老疗法清除大脑衰老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阅读连接:NatureMedicine:使用抗衰老疗法清除大脑衰老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12,AnnalsofNeurology: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失智的新病因

近日,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失智的情况下,一种被称为铁死亡(Ferroptosis)的细胞死亡形式破坏了小胶质细胞。研究人员发现,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失智的患者大脑白质中的小胶质细胞会变性,小胶质细胞本身会因清除富含铁的髓鞘质而被破坏。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免疫荧光技术,以确定铁毒性导致脑内小胶质细胞变性,这可能是因为髓磷脂碎片本身富含铁。变性的小胶质细胞的级联效应似乎是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失智患者认知能力下降的一种机制。

阅读链接:AnnalsofNeurology: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失智的新病因

13,PNAS:阿尔茨海默症新曙光——新型小环肽小鼠实验惊喜早诊与预防疾病发展前景看好

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错误折叠为可溶的中间产物oligomers,逐渐聚集成更大的大分子结构,即原纤维和斑块。因为血脑屏障限制了蛋白质和抗体的渗透,大多数抗体不能充分到达大脑也影响了药物发挥作用。近日,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小型非生物性、可药用的环肽,在动物模型中被证明在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前阶段、和防止斑块聚集和疾病发展方面有令人惊喜的效果,且能够穿透血脑屏障、没有免疫原性。

阅读链接:PNAS:阿尔茨海默症新曙光——新型小环肽小鼠实验惊喜早诊与预防疾病发展前景看好

14,ScienceAdvances:炎症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新线索

近日,来自来自圣安东尼奥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中,病毒感染时的炎症触发因素会升高。阿尔茨海默病和PSP的特征是一种名为tau蛋白的有毒沉积。研究发现,tau蛋白诱导的“跳跃基因”(jumpinggenes)——它们可以重新定位或复制到基因组的其他位置——形成双链RNA。这种异常RNA模拟了病毒感染中也存在的炎症触发因素。研究人员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死后的脑组织中,以及在tau蛋白病的小鼠和果蝇模型的大脑中检测到双链RNA的积累,该研究提供了关于它们除了跳跃能力之外如何驱动疾病进程的新见解。

阅读链接:ScienceAdvances:炎症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新线索

15,别只关心抑郁,淡漠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最费钱的合并症

根据最近的估计,2015年全球痴呆症的成本为8180亿美元,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35%。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非正式护理成本,与迷你精神状态检查(MMSE)测量的轻度痴呆症患者相比,进展期痴呆症患者的成本增加。近日一项发表在Alzheimer's&Dementia上关于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症(DAT)社会成本决定因素的研究列出了几项研究的成本预测因素。结果显示,平均而言,每月总费用为3070欧元,其中2711欧元为护理人员的费用,359欧元为患者的费用。淡漠评价量表增加一分,总费用就会增加4.1%。在轻度到中度的DAT中,淡漠是总费用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对淡漠的有效治疗可能与DAT的总费用减少有关。

阅读链接:别只关心抑郁,淡漠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最费钱的合并症

16,Theranostics:抑制miR-331-3p和miR-9-5p可通过增强自噬改善阿尔茨海默病

AD进展中miR-331-3p和miR-9-5p调控的Aβ消除示意图

microRNA(miRNA)被证明在AD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miRNA在AD过程中的作用对预防AD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自噬功能障碍会导致Aβ和tau蛋白在AD患者大脑中积累,从而促进AD的进展。近期一篇研究发现,在AD过程中,miRNA的双相表达可以动态调节自噬活性。靶向miR-331-3p和miR-9-5p可以改善AD小鼠的记忆丧失和行动能力下降。自噬途径在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起着核心作用,因此调节和改善神经细胞内的自噬可能是治疗AD的曙光。

阅读连接:Theranostics:抑制miR-331-3p和miR-9-5p可通过增强自噬改善阿尔茨海默病

17,Immunity:磷脂酶C-γ2的遗传变异会改变小胶质细胞的表型和功能

阅读连接:Immunity:磷脂酶C-γ2的遗传变异会改变小胶质细胞的表型和功能

18,Brain:基于tau蛋白的生物标志物追踪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阅读链接:Brain:基于tau蛋白的生物标志物追踪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19,BMCMedicine:我国科研团队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新致病基因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团队报道了阿尔茨海默病(AD)一种新的候选致病基因突变ZDHHC21p.T209S,这是中国人首次发现的除三大已知致病基因之外的新致病基因,对AD致病机制和药物开发具有重大意义。该研究在一个AD家系中鉴定出ZDHHC21基因的一个变异位点(C.9A>T,p.T209S)并预测有很强的致病性。该家系所有的AD患者均携带此突变,而未患AD的家庭成员均未携带,表明符合疾病共分离。该研究还发现棕榈酰基转移酶抑制剂可减轻神经元对兴奋性毒性的敏感性,从而逆转突触功能损伤。ZDHHC21特异性底物的异常棕榈酰化是驱动AD的新机制,可能成为未来AD治疗的潜在靶点。

阅读链接:BMCMedicine:我国科研团队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新致病基因

这是第一项发现玻璃体液生物标志物与确诊的CTE之间存在联系的研究。该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支持玻璃体液生物标志物在AD和CTE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中的潜在作用。

21,Cells:肝-脑轴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重要性

22,对体液生物标志物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诊断作用的思考

阅读链接:对体液生物标志物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诊断作用的思考

23,iScience:它平时不起眼,却可能默默帮你抵御阿尔茨海默病

miRNA-132水平与小胶质细胞的炎症水平有关,从而影响大脑组织健康

近期,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微小RNA分子(miRNA)对大脑中的细胞功能有重要作用,并且有望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靶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miRNA表达谱经常出现混乱,其中miRNA-132会显著减少。这些丢失的miRNA似乎并非巧合,因为之前一些研究发现,重新提升miRNA-132的水平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记忆力,并促使大脑细胞新生。研究人员人为地操控了小鼠体内的miRNA-132水平,并收集实验小鼠大脑中不同的细胞类型,并进行RNA测序。结果发现miRNA-132在小胶质细胞中发挥了关键作用,miRNA-132的水平越低,小胶质细胞的炎症水平就越高。这种异常的细胞炎症状态可能会导致周围的健康细胞死亡,推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阅读链接:iScience:它平时不起眼,却可能默默帮你抵御阿尔茨海默病

24,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肠道细菌的改变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征兆

阅读链接: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肠道细菌的改变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征兆

25,Nature:绝缘不良的神经细胞促进老年阿尔茨海默病

小胶质细胞(黄色),清除了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大脑中的淀粉样斑块(左)。髓鞘损伤“分散了小胶质细胞的注意力”或让小胶质细胞不堪重负,因此不能对淀粉样斑块做出适当的反应(右)

阅读链接:Nature:绝缘不良的神经细胞促进老年阿尔茨海默病

26.NatCellBiol:岳振宇团队揭示小胶质细胞自噬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

阅读连接:NatCellBiol:岳振宇团队揭示小胶质细胞自噬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

27.Alzheimer's&Dementia:血管损伤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诱因

近日,西达赛奈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眼部血管异常是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些变化与大脑的变化相对应,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研究者比较了24名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人类供者、10名轻度认知障碍(MCI)的供者和27名认知正常的供者采集的视网膜血管,发现了迄今为止阿尔茨海默病的最早迹象之一:血-视网膜屏障(BRB)的破坏,这里紧密连接的细胞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视网膜组织。

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该屏障的缺口高达70%,这意味着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并进入视网膜组织。此外,该研究还观察到Aβ40的蛋白质沉积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视网膜动脉中,使动脉硬化,扰乱血液流动,阻止动脉清除视网膜中的有害物质。

Alzheimer's&Dementia:血管损伤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诱因

28,Genes&Diseases:我国学者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新型致病基因突变——上海APP突变

阿尔茨海默病可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EOAD)和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LOAD),前者只占阿尔茨海默病的不足1%,但具有家族遗传特征,通常与APP、PSEN1和PSEN2这三个基因突变有关。近日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一种新发现的“ShanghaiAPP”突变,与LOAD有关。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刚教授、复旦大学药学院付伟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张振涛教授等在一位70多岁出现记忆力衰退的典型的LOAD患者身上发现了一种新突变,其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存在E674Q突变(APP蛋白第674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研究团队将这一突变命名为ShanghaiAPP突变,并进一步证实了其广泛存在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而这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标志。

阅读链接:Genes&Diseases:我国学者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新型致病基因突变——上海APP突变

29,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福音!FDA批准创新疗法,有望改善患者和家人生活质量

激越是阿尔茨海默患者最常见神经心理学症状之一,出现在大约50%的患者中,包括多种不同行为,比如踱步、打手势、脏话、喊叫、推搡和打人,对患者和家人的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近日,美国FDA宣布,批准大塚制药和灵北联合开发的Rexulti(brexpiprazole)扩展适应症,治疗由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痴呆所导致的激越症状。新闻稿指出,这是FDA首次批准用于此适应症的治疗选择。Brexpiprazole在2015年被美国FDA批准,作为辅助疗法,治疗重度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它由Otsuka发现,由Otsuka和灵北共同开发。它的作用机制可能包括拮抗去甲肾上腺素α-1B/2C受体和血清素5-HT2A受体,以及部分激活血清素5-HT1A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

阅读链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福音!FDA批准创新疗法,有望改善患者和家人生活质量

30,BMCBiology:深度睡眠可以减轻阿尔茨海默病的记忆丧失

深度睡眠(DeepSleep),也被称为非快速眼动慢波睡眠,可以作为一种“认知储备因素”,可以增强大脑对β-淀粉样蛋白(Aβ)的抵抗力,而Aβ与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症引起的记忆丧失有关。近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深度慢波睡眠可以作为一种保护因素,防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记忆能力下降,这为帮助减轻痴呆症患者面临的一些最具破坏性的后果带来了潜在的新方法。

阅读链接:BMCBiology:深度睡眠可以减轻阿尔茨海默病的记忆丧失

31,Nature:阿尔茨海默病未来疗法的突破和挑战有哪些?

为了寻找有效的AD治疗方法,科学家们进行了长期的不懈努力。近日,一篇关于AD的新闻特稿回顾了近年来AD新型疗法开发领域的起起落落。现有的几种假说,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研发方向,其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是研究的重要焦点。在过去的几年里,针对这些靶点的新型疗法陆续涌现,但由于疗效、副作用和其他挑战,它们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

此外,AD领域创新治疗方式不断涌现,特别是以基因治疗、替代疗法为代表的创新方法为未来的AD治疗提供了无限可能。从既往的经验看,AD治疗或许需要采取多元化的策略,比起单一疗法的“单打独斗”,多种疗法联合治疗的策略收效更佳。

Nature:阿尔茨海默病未来疗法的突破和挑战有哪些?

32,NatureMedicine:第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基因沉默”药物显示出希望

阅读连接:NatureMedicine:第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基因沉默”药物显示出希望

33,PNAS:一种新肽可能具有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力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5(Cdk5)基因编码一种被称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的酶。大多数其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参与控制细胞分裂,但Cdk5不是。相反,Cdk5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有助于调节突触功能。近日,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用P35来阻止Cdk5的过度活跃时,大脑中的神经退行性变和DNA损伤显著减少。当P35与Cdk5结合时,这种酶的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其磷酸化,在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中,P35被切割成一个更小的蛋白质,称为P25,它也可以与Cdk5结合,但其半衰期比P35更长。P25还允许Cdk5磷酸化其通常靶蛋白以外的分子,包括tau蛋白。转基因小鼠表达P25会发展成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病变。研究团队采用一种不同的方法来靶向P25,使用肽而不是小分子。用肽处理导致Cdk5活性适度降低。肽不抑制正常的Cdk5-P35复合体,也不影响其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此外,肽治疗还对另一种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产生了显著改善。

阅读链接:PNAS:一种新肽可能具有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力

34,阻止甚至逆转阿尔茨海默病?Science子刊研究发现新靶点

补体级联反应能够抵御机体的感染。然而近年来,他们发现了该系统在大脑中的新作用——帮助削弱脑细胞或突触之间的连接,以及在生命早期塑造神经系统。他们还发现该通路在成人大脑中的失调会导致在阿尔茨海默病和精神分裂症等病症中看到的细胞损伤和细胞死亡。近日,Broad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了成人大脑中的首个补体系统调节因子Nptx2。Nptx2的缺失使补体级联反应失控,加剧突触破坏。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中,研究人员通过提高Nptx2水平或阻断细胞中的补体蛋白可以克服这些影响,这表明针对补体系统的治疗策略可以阻止甚至逆转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脑细胞的损伤。

阅读链接:阻止甚至逆转阿尔茨海默病?Science子刊研究发现新靶点

35,Nature子刊:在你睡觉时,脉动的血管会清洗大脑,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病防治

在我们睡觉时,大脑会被清洗,这种清洗是将有害废物从大脑中清除的过程。大脑不断产生废物,如果堆积过多,就会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而这种“洗脑”过程在睡眠期间比在清醒时效率更高,但其中的原因尚不清楚。近日,奥斯陆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Communicatuions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当我们睡觉时,大脑中的血管会以特定的模式收缩和扩张,这可能是清除大脑有害废物的关键机制之一。他们使用生物力学计算机建模和模拟,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的扩张和收缩以及周围通道的同时变化对大脑中液体的流动和物质运输确实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一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治疗甚至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方法,也有助于制定更有效地将药物递送到大脑的策略。

阅读链接:Nature子刊:在你睡觉时,脉动的血管会清洗大脑,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病防治

36,Nature子刊:黄亚东团队揭示去除神经元APOE4,可缓解阿尔茨海默病

阅读链接:Nature子刊:黄亚东团队揭示去除神经元APOE4,可缓解阿尔茨海默病

37,AgeingResearchReviews:阿尔茨海默病中的蛋白质稳态缺陷

NMDAR介导的LTP诱导途径

细胞内蛋白质的稳态或蛋白质的平衡对于神经元的功能和大脑的学习记忆等过程至关重要。蛋白质稳态的失调在突触功能障碍和记忆障碍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近日一篇研究探讨了AD中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的分子途径,以及纠正这些缺陷的潜在药理学方法。作者专注于特定的分子途径控制脑蛋白的稳态,包括mTOR通路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和参与蛋白质降解的自噬、应激激活通路,即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和综合应激反应(ISR)。最后,作者讨论了最近的证据,表明旨在恢复蛋白质稳态的方法可以保护AD小鼠模型中的突触和挽救记忆缺陷。

阅读链接:AgeingResearchReviews:阿尔茨海默病中的蛋白质稳态缺陷

38,姚永刚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遗传易感性研究中取得系列新进展

阅读链接:姚永刚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遗传易感性研究中取得系列新进展

39,AJCN:果糖可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

阅读连接:AJCN:果糖可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

40,Phenomics:我国科学家发布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蛋白PET分子影像临床应用国际专家共识

阅读链接:Phenomics:我国科学家发布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蛋白PET分子影像临床应用国际专家共识

41,FDA批准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可减缓认知能力下降,但副作用引争议

近日,FDA批准了一款阿尔茨海默病新药——lecanemab,旨在减缓轻度和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费用为每年26500美元,这一价格远低于FDA批准的上一款阿尔茨海默病药物aducanumab的每年5.6万美元的价格。

lecanemab同样由卫材和渤健合作开发,该药物的获批上市,基于2022年11月29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这项针对近1800名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药物能使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速度减慢27%。但临床试验结果中的不良反应引发争议,接受改药物治疗17.3%的患者出现了脑出血(安慰剂对照组为9%),12.6%的患者出现了脑肿胀(安慰剂对照组为1.7%)。但FDA还是批准了该药物上市。

FDA批准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可减缓认知能力下降,但副作用引争议

42,NatureGenetics:发现新的阿尔茨海默病基因

近日,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失智症研究所的际团队对来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健康人的32,000个遗传密码进行了比较,在ATP8B4和ABCA1基因中发现了罕见的破坏性基因突变,这可能会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研究人员还在另一个基因DAM10中发现了遗传变异的证据。

这些发现将我们引向大脑中非常具体的处理过程,包括大脑免疫系统的差异以及大脑处理胆固醇的方式。这些差异会影响大脑功能,并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

阅读链接:NatureGenetics:发现新的阿尔茨海默病基因

43,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阿尔茨海默病为何会损害大脑某些部位

阅读链接: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阿尔茨海默病为何会损害大脑某些部位

44,ScientificReports:挖鼻孔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风险

小鼠大脑内的肺炎衣原体(绿色),周围是β-淀粉样蛋白(红色)

肺炎衣原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呼吸道病原体,是导致肺炎的重要病原体。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存在肺炎衣原体DNA,甚至检测到活的肺炎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与晚发型痴呆症之间的关联越来越明显。近日,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研究,发现对小鼠鼻粘膜接种肺炎衣原体,可在72小时内感染嗅觉神经、三叉神经、嗅球和大脑。在接种后7天和28天,肺炎衣原体的感染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关键通路调控紊乱,导致β-淀粉样蛋白积累。此外,肺炎衣原体能够感染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胶质细胞。研究结果表明,介于鼻腔和大脑之间的神经构成了肺炎衣原体快速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途径,挖鼻孔和拔鼻毛会伤害鼻粘膜,从而增加这些细菌进入大脑的数量。

阅读链接:ScientificReports:挖鼻孔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风

45,新理论认为,阿尔茨海默病本质上并非大脑疾病,而是自身免疫疾病

目前,全球约有5000万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病因复杂,科学界至今仍未破译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具体机制,主流观点认为病因是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沉积造成神经元大量死亡。近日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Alzheimer's&Dementia:TranslationalResearch&ClinicalInterventions期刊发表论文,提出了一个新理论:阿尔茨海默病本质上并非大脑疾病,而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大脑内的自身免疫疾病。

研究人员认为,Aβ不是一种异常产生的蛋白质,而是一种正常存在的,是大脑免疫系统的一部分。由于构成细菌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和大脑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具有高度相似性,Aβ无法区分谁是入侵细菌谁是大脑细胞,从而导致了对大脑细胞的错误攻击。这种错误攻击导致大脑细胞功能的慢性进行性丧失,最终导致痴呆症。

阅读链接:新理论认为,阿尔茨海默病本质上并非大脑疾病,而是自身免疫疾病

46,速递|具减少脑萎缩潜力!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临床2期积极结果公布

Alzheon近日宣布其在研药品ALZ-801(valiltramiprosate)于临床2期生物标志物试验中的最新积极结果。数据显示ALZ-801可改善早期阿尔茨海默(AD)病患血浆中磷酸化tau蛋白(P-tau181)含量、减少脑萎缩情形并改善记忆功能。新闻稿表示,这是目前首个具有减少脑萎缩效果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ALZ-801是一款在研口服小分子药物,为高牛磺酸(homotaurine)前体药物,ALZ-801在3期临床使用剂量下可抑制具神经毒性的淀粉样蛋白寡聚体形成,具有改变阿尔茨海默病疾病进程的潜力。ALZ-801于2017年获得美国FDA的快速通道资格。除了此次所公布的临床2期生物标志试验之外,另有一项临床3期试验正在进行中,用以检验ALZ-801在带有APOE4/4纯合子的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阅读链接:速递|具减少脑萎缩潜力!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临床2期积极结果公布

47,AgingCell:端粒长痴呆晚!50万样本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揭示,“长寿开关“端粒长度或可预测老年痴呆症的发展

端粒长度与认知功能和脑成像衍生表型的关联

阅读连接:AgingCell:端粒长痴呆晚!50万样本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揭示,“长寿开关“端粒长度或可预测老年痴呆症的发展

48,Small:一种活性氧响应的靶向纳米清除剂促进线粒体自噬治疗阿尔茨海默症

近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王子华副研究员和胡志远研究员团队制备了一种ROS响应的聚合物纳米载体P@NB,内部负载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纳米载体表面修饰Beclin1多肽和Ang2多肽。通过恢复自噬通量加速Aβ降解并减轻过度炎症反应,从而改善AD小鼠的认知障碍。该研究表明,通过协同作用诱导自噬/线粒体自噬,使线粒体功能障碍正常化是一种有前途的AD治疗策略。

阅读链接:Small:一种活性氧响应的靶向纳米清除剂促进线粒体自噬治疗阿尔茨海默症

49,揭开老年痴呆症起源之谜:朊病毒在人类大脑中的复制才是罪魁祸首?

sCJDMM1、MM2和VV2朊病毒的相对保护因子

朊病毒(Prion)是一类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它可以形成淀粉样原纤维的聚集体。事实上,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朊病毒并不是病毒,甚至不是一种生物,而只是一类不含核酸而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具感染性的因子。朊病毒形成的蛋白聚集体是导致哺乳动物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罪魁祸首。近日,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研究人员在PLOSPathogens期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解析人类朊病毒株的结构,首次发现了人类朊病毒在大脑中复制的表面特征。这项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设计一种阻止人类朊病毒疾病的策略,并最终将新的方法应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

阅读链接:揭开老年痴呆症起源之谜:朊病毒在人类大脑中的复制才是罪魁祸首?

50,高压氧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近日,来自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成功地通过高压氧疗法(HBOT)恢复了脑外伤。这是科学界首次证明非药物治疗在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发展的核心生物学过程方面是有效的。

采用高压氧治疗的特定方案,老年患者的脑血流(CBF)改善/增加了16-23%,缓解了血管功能障碍和淀粉样蛋白负担。这一突破性研究结果发表在Aging杂志上。

阅读链接:高压氧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51,PNAS:携带DR4等位基因似乎可以降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近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大约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携带的等位基因DR4似乎可以帮助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研究小组结合了从欧洲、东亚、中东、南美和北美等许多国家收集的数十个医学和基因数据库,对比了携带DR4的人和没有携带DR4的人患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和发病年龄,发现携带DR4的人患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的风险降低了大约10%。

阅读连接:PNAS:携带DR4等位基因似乎可以降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52,Neuron:多运动,预防痴呆症!“运动激素”能清除有害蛋白,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症状

运动有助于减轻AD症状的结论逐渐成为共识,这时,揭示其中的具体机制就成了科学家们的下一个目标。鸢尾素可以调节脂肪组织中的糖脂代谢,并通过加速白色脂肪组织的褐变,增加能量消耗。后续研究发现,这种激素以及其前体蛋白FNDC5存在于人类和小鼠的脑部,尤其是对于记忆存储至关重要的海马区。近日,来自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团队与Spiegelman教授等合作,发现鸢尾素抑制ERK-STAT3信号通路,通过整合素αV/β5受体促进脑啡肽酶调控的β-淀粉样蛋白清除,从而有助于缓解AD的症状。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运动产生的鸢尾素缓解AD病理的细胞与分子机制。

阅读链接:Neuron:多运动,预防痴呆症!“运动激素”能清除有害蛋白,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症状

53,NatureImmunology:大脑中的特化T细胞减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近日,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免疫细胞亚群,它似乎可以减缓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积累,以及参与这一过程的关键蛋白质。研究发现,积累另一种称为CD8+T细胞的免疫细胞亚型,通过与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来减缓这一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反过来,这种相互作用对限制β-淀粉样蛋白负担和保持疾病小鼠模型的记忆能力很重要。该研究首次证明了CD8+T细胞亚群可以保护阿尔茨海默病的小鼠模型,确定了T细胞蛋白CXCR6对CD8+T细胞在大脑中的积累和功能的核心重要性。

阅读连接:NatureImmunology:大脑中的特化T细胞减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54,CellStemCell:小胶质细胞替代疗法可有效恢复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细胞功能

AD的家族发病是由于阿尔茨海默病前体蛋白(APP)水解加工突变引起的,导致APP裂解产物β淀粉样蛋白过量产生,这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阿尔茨海默的诊断标准。小胶质细胞TREM2的突变会导致细胞功能失调,引发早发性神经退行性综合症。恢复小胶质细胞功能并增强小胶质细胞功能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治疗策略。近日,来自斯坦福大学的MariusWernig团队发现利用小胶质替代法可以有效恢复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的小胶质细胞功能。研究表明Trem2突变小鼠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中,全身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替代小鼠小胶质细胞,并恢复小胶质细胞功能。这也表明高效小胶质替代是未来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行选择。

阅读连接:CellStemCell:小胶质细胞替代疗法可有效恢复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细胞功能

55,JEthnopharmacol:清心开窍方通过PI3K/Akt/GSK3β通路在体内外降低阿尔茨海默病Tau过度磷酸化

近日一篇研究从QKF水提物中鉴定出295种化学成分。QKF可提高APP/PS1小鼠的空间认知、学习和记忆能力,并对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体外和体内实验表明,通过PI3K/Akt/GSK3β通路降低AD中Tau过度磷酸化对AD有疗效。

JEthnopharmacol:清心开窍方通过PI3K/Akt/GSK3β通路在体内外降低阿尔茨海默病Tau过度磷酸化

56,PNAS:为什么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对大脑腐蚀的防御能力下降

阅读连接:PNAS:为什么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对大脑腐蚀的防御能力下降

57,JAMAOphthalmology:眼部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吗?

阅读链接:JAMAOphthalmology:眼部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吗?

58,Science新闻调查:临床试验的第二例死亡对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性抗体提出了质疑

近期一份未发表的病例报告显示,一名接受了某种被认为具有潜质的阿尔茨海默症抗体疗法的临床试验志愿者最近死于脑部大出血;与该大出血有关的药物名为Lecanemab。这是公开的与这种抗体有关的第二例死亡案例,它加深了人们对Lecanemab安全性的质疑,以及它如果最终获得监管机构批准,其使用范围应有多广的问题。该女性临床试验志愿者发生中风并接受了一种溶栓性血液稀释剂(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或tPA)的治疗,而tPA即刻导致了出血。结果发现,她还患有脑血管淀粉样病变(CAA),即该病患者的脑血管壁中的平滑肌逐渐被淀粉样沉积所取代。据CAA专家披露,Lecanemab的标靶是淀粉样蛋白,因此用Lecanemab可能会令该女性的血管变得薄弱而引发出血。

阅读链接:Science新闻调查:临床试验的第二例死亡对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性抗体提出了质疑

59,Cell子刊:退化的神经元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部炎症的根源

阅读链接:Cell子刊:退化的神经元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部炎症的根源

60,PLOSONE:40Hz感官刺激的小型研究证实了安全性,表明对阿尔茨海默病有益

PLOSONE:40Hz感官刺激的小型研究证实了安全性,表明对阿尔茨海默病有益

本期编辑:brainnews编辑部

如有遗漏和错误,请留言指出,非常感谢!

brainnews

1321篇原创内容

brainnews认知心理

brainnews旗下,专注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前沿报道和科研热点

33篇原创内容

收录于合集#阿尔茨海默病

12个

上一篇Brain:南方医张璐/张琳团队报道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新靶点——Cdc42

THE END
1.每吃一次大脑萎缩加快!这4种食物要警惕罐头脂肪新鲜肉制品详细问诊后我翻看了张教授的各项检查报告:大脑萎缩程度超出同龄人15%,认知功能明显下降。这让我不禁想起前几天参加的一场国际医学研讨会,多位神经科专家提出:饮食习惯与大脑健康息息相关。 "张教授平时都爱吃些什么?"我轻声问道。 "我爸特别嗜甜,天天离不开奶茶、蛋糕。还有他最爱的罐头食品,说方便"张教授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HM2QM60553TDUQ.html
2.最易导致脑萎缩的因素是()最易导致脑萎缩的因素是() A、颅内压升高 B、脑膜刺激征 C、脑脓肿 D、脑动脉粥样硬化 E、颈内动脉栓塞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单项选择题 在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巨噬细胞中出现的色素颗粒是() A、黑色素 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5035387.html
3.最易导致脑萎缩的因素是A.颅内压升高B.脑膜刺激征C.脑脓肿D.脑最易导致脑萎缩的因素是A.颅内压升高B.脑膜刺激征C.脑脓肿D.脑动脉粥样硬化E.颈内动脉栓塞https://www.netkao.com/shiti/828682/989634tumbl56rgp.html
4.最易导致脑萎缩的因素是()。最易导致脑萎缩的因素是()。 查看答案https://m.shangxueba.com/ask/92530159.html
5.最易导致脑萎缩的因素是()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最易导致脑萎缩的因素是()A.颅内压升高B.脑膜刺激征C.脑脓肿D.脑动脉粥样硬化E.颈内动脉栓塞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https://www.shuashuati.com/ti/e83a080e27954b23a0aea7836473823e.html?fm=bd3bb9d54fa4f6739bb483737cbe300f13
6.最易导致脑萎缩的因素是()。最易导致脑萎缩的因素是()。 会员价: ¥1.00 ¥1.0 收藏:0 购买内容 详情介绍 题目:最易导致脑萎缩的因素是()。 购买后查看全部内容http://www.yunpengjiaoyu.com/h-pd-25110.html
7.最易导致脑萎缩的因素是()。病理生理学部分考试宝最易导致脑萎缩的因素是 。;颅内压升高;脑膜刺激征;脑脓肿;脑动脉粥样硬化;E颈内动脉栓塞https://so.kaoshibao.com/detail/1197928756.html
8.题目:最易导致脑萎缩的因素是()雅宝题库交流网关键词:C.脑脓肿,class=\""f,学校:国家开放大学,解析:关注公,class=\""f,A.颅内压升高 是所有国家开放大学成人学历必备的搜题神器,今日微信公众号分享的 题目:最易导致脑萎缩的因素是( ) C.脑脓肿,class=\""f,学校:国家开放大学,解析:关注公,class=\""f,A.颅内压升高,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https://www.ybaotk.com/t-383691.html
9.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B》平时作业三39.下述肠道传染病中最易引起穿孔的是: A.肠结核病 B.伤寒肠道病变 C.阿米巴痢疾 D.细菌性痢疾 E.急性肠炎 40.下列哪种疾病最易导致肠狭窄: A.阿米巴性痢疾 B.肠伤寒 C.中毒性痢疾 D.肠结核 E.细菌性痢疾 41.绝经期妇女子宫的萎缩: A.生理性萎缩 http://www.zuoyezhijia.cn/wzz.asp?x=1345
10.脑委缩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病2.脑萎缩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脑血管长期慢性缺血,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微血管的有效血液灌注不足,脑组织处于慢性缺血、缺氧状态,脑细胞形态及功能受到影响,即形成脑萎缩。其病理变化可见脑回变平,脑沟增宽,脑室脑池扩大,脑重量减轻。多为大脑皮质萎缩。因萎缩部位和涉及范围不同又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脑萎缩,大https://tag.120ask.com/jibing/nxgb/1262394.html
11.老年人脑萎缩的发生一般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有问必答老年人脑萎缩的发生一般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陈耀胜 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问题分析:你好,脑萎缩是一种脑组织细胞相应减少而引起脑神经功能失调的疾病,脑萎缩在临床最主要的症状是痴呆,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老年痴呆症。可以控制血压,清淡饮食,可以服用扩血管药和活血化淤的药,https://3g.club.xywy.com/static/108/17978545.htm
12.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模拟147. 下列关于萎缩的描述哪项正确 A.成年人胸腺萎缩属于病理性萎缩 B.萎缩是一种生理现象 C.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属于内分泌萎缩 D.脑缺血所致的脑萎缩属于营养不良性萎缩 E.以上都不对 A B C D E 48. 自身输血的作用主要是指 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C.醛固酮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14&ex_Id=2651
13.神经内科(医学高级):痴呆试卷(2017年最新版)考试题库46、单项选择题 我国最常见引起痴呆的疾病是 A.Alzheimer病 B.Pick病 C.血管性痴呆 D.酒精性痴呆 E.脑外伤痴呆 点击查看答案 47、单项选择题 额颞痴呆的脑MRI表现为() A.局限性额叶和/(或)前颞叶萎缩 B.海马萎缩 C.小脑萎缩 D.脑干萎缩 E.枕叶萎缩 点击查看答案 48、多项选择题 下列哪些属于阿尔茨http://www.91exam.org/exam/87-1078/1078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