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作出部署,提出“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随后,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了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具体任务。
1、60亿部闲置手机潜在价值等待开发
2023年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2.89亿部,同比增长6.5%。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数据显示,从新生出厂到废弃闲置,一部手机的平均寿命在1.9年左右,我国平均每年产生的6亿至7亿部废旧手机中,回收处理量约为2亿至3亿部。随着手机更新周期逐渐缩短,手机的报废量越来越大。根据行业数据测算,“十四五”时期,我国手机闲置总量将达到60亿部,二手手机潜藏价值超过6000亿元。
我国每年废旧手机产量惊人,高达6亿至7亿部,这些被废弃的电子设备如何才能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十四五”期间,我国预计将有高达60亿部的手机闲置,其中蕴含的潜在价值更是超过了惊人的6000亿元。
2023年,国内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累计达到2.89亿部,同比增长了6.5%。然而,手机更新换代的周期正日益缩短,导致废旧手机的数量逐年攀升。这些废旧手机的流向何处?又该如何进行合理利用?
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秘书长于可利介绍,废旧手机的循环利用主要分为三个途径。首先,状况较好的手机经过维修和翻新后,会重新进入二手市场流通;其次,对于损坏较为严重的手机,会进行整机拆解,其中的芯片和电子元器件可用于维修再利用;最后,对于部分老旧手机,由于其零部件和元器件难以完整利用,会进行拆解破碎后进行材料化回收,提炼出其中的再生材料和稀贵金属。
废旧手机的循环利用不仅有助于激发更多换新需求,还能促进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在各大卖场,消费者可以享受到一站式“以旧换新”服务,根据旧手机的机型和使用年限,可以在购买新手机时获得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的抵扣优惠。这种服务模式在京东等电商平台尤为盛行,甚至实现了跨品类的以旧换新服务,让闲置的废旧手机、电脑、家电等电子产品都能发挥出它们的剩余价值。
然而,尽管废旧手机的循环利用价值巨大,但我国目前的回收利用率却仍然偏低。据于可利介绍,目前我国约有一半的废旧手机被闲置留存,仅有20%得到再利用,而进入正规回收渠道的废旧手机仅占30%。这其中,消费者渠道回收的比例更是偏小。这主要是由于消费者对数据信息安全的担忧以及价格等标准体系的不完善所导致的。
2、一部手机配件含超60种元素材料
一般来说,手机的平均使用寿命在3至5年。可是对于不少追求“新款”体验的用户来说,手机的寿命可能随着下一款新产品的出现就结束了。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估算,目前1部手机的平均寿命在2.2年左右。当手机达到使用寿命,或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时,就会被淘汰,变成废旧手机。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绿色低碳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废旧手机回收利用成为循环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部手机配件含有超过60种元素材料,包含多种贵金属与稀有金属,手机材料还有占比达40%—50%的塑料等,都可以回收再利用。
“废旧手机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矿产’。”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永刚说,“据估算,每吨废旧手机可以提炼约200克黄金、2200克白银、100千克铜以及可再生材料等各类资源。”
但是,废旧手机中也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废旧手机中的汞、铅、镉等重金属如果进入土壤、地下水中,在生态系统中累积,会带来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所长刘建国说。
总体来看,废旧手机的资源价值和环境风险并存。在经过规范化、现代化的处理后,可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导致污染物泄漏,产生负面影响。
3、新回收模式不断涌现
虽然起步较晚,但我国废旧手机回收利用产业正进入发展机遇期。目前,我国废旧手机新型回收渠道主要有3种:一是生产商回收,如国内一些手机厂商开展的“以旧换新”活动;二是销售平台回收,如一些电商平台提供的废旧手机报价和回收服务;三是企业回收,如一些企业通过自建平台、与生产商合作等方式回收废旧手机。
各具特色的回收模式不断涌现,使废旧手机“标准化回收”体系日益健全。例如,一些手机回收平台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线下门店、上门、邮寄、自助回收机等多种回收模式;一些手机厂商还通过建立完整的产品回收体系,保障手机回收的规范化、专业化、透明化。
而对于有手机回收需求的用户来说,废旧手机的隐私保护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家住北京的马女士每次收拾房间时,最让她头疼的都是废旧手机。“不是我‘恋旧’,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处理它们,扔了、卖了都觉得不安全,只能放在家里‘吃灰’。”
废旧手机回收循环利用提质增效是一个各方共同努力的过程。只有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建设、技术进步、标准完善、绿色理念推广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推动废旧手机市场稳健发展,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