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和朋友聊一家企业,朋友忽然提到最近踩了个小雷,浩通科技半年报公告计提资产减值导致上半年利润大幅不及预期。
资产减值,这是个财务话题,我自然有兴趣。特别是上市不久的企业,有一种情况,IPO期间为保住增长、保证过会有时会用力过猛,代价是不干净的东西只能藏在资产里,上市以后,用后续增长消化,消化不了就洗个澡,搞搞资产减值,这家是不是这个情?毕竟2021年才上市,勾起了我的兴趣。
朋友看我有兴趣就介绍,浩通科技是一家做贵金属回收的企业,简单说就是石化行业催化剂里多用铂、钯、铑、银等贵金属作催化剂,贵金属稀有价高,回收用过催化剂里面的贵金属就是一门生意,浩通科技主业就是做这个贵金属回收,目前主要客户就是石化行业,上市融资准备进军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的贵金属回收业务,产能建设中。
贵金属回收业务,我有些经验,当年我在PCB工厂当财务经理时,出售废料是很大一块副业,PCB在电镀等生产环节会产生含有金、铜等金属的废液废渣,这些废弃物中含的金属,都会按照化验含量和市价再打个折扣出售给回收公司。听起来,浩通科技业务也类似,我国缺乏铂、钯、铑储量,因而回收工业废料中的贵金属是国家鼓励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浩通科技2023年年报扣非净利润2466万较上年同期7256万下降66%。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资产减值,根据半年报和减值公告。
公司2023年半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共76,106,717.24元,计提项目明细如下:
2023年上半年计提资产减值7611万元,其中大头是存货跌价准备7179万。期初存货余额是8.35亿,其中库存商品6.69亿,这部分库存商品计提跌价准备0.72亿,占期初余额的10.8%。
公司解释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公司业务规模显著增长、经营品种不断丰富,公司增持了部分贵金属作为周转材料,且近期部分贵金属价格跌幅较大。
从公司解释,两个原因,第一是业务扩张存货增加,潜台词是业务做得多,自然存货多,第二贵金属价格下跌,潜台词是贵金属价格波动导致存货减值。我们一个一个来,先看看业务规模与存货之间的匹配关系。
收入与存货
浩通科技2021年创业板上市,2017-2020年是申报期业绩呈现快速增长,收入从2017年3.51亿增加到2021年的22.37亿,4年涨了6.4倍,扣非净利润从2017年的0.31亿增长到2021年的2.36亿,4年涨了7.6倍。上市后第一年2022年,收入25.69亿,比上年涨了14.8%,扣非净利润却比上年下降44.1%。2023年上半年收入仅9.23亿,比上年同期下降46.13%,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66%。
感觉不好,对吧。
上市前高歌猛进,上市后就萎了。可能是业务遇到瓶颈、或者大环境不好、也可能是上市用力过猛,都有可能。
再看一下收入与存货的关系。我们从营运资金WC入手。
营运资金WC=应收预付存货合同资产-应付账款-预收-合同负债
一元收入需要WC=营运资金WC/销售收入
看起来一元收入需要WC,似乎并没有特别异常。不过留意到,从2018年开始,每年都需要投入增量WC,说明,生意做得越大,浩通科技商业模式是需要增量营运资金投入。
导致营运资金增加的原因是存货增加,不过从存货/销售收入额,以及存货周转天数看,似乎并不严重,是同比例增加,这是不是公司所称业务扩张存货增加的逻辑?不急,还有一个东西没看,就是分类销售,只要公司不是单一业务,这个指标一定要看一下,很多时候我们能从分类收入的构成变化中发现公司商业模式的秘密。
魔鬼就藏在细节之中。
浩通科技三个业务,贵金属回收、新材料和贵金属贸易,新材料贡献可以忽略不计,核心业务贵金属回收在2021年冲顶到13.23亿后,居然在上市后第一年几乎腰斩,我们之前从总体销售收入得出的印象完全被扭曲,直观感觉,核心业务大滑坡,收入不下滑全靠贸易撑台面。
贸易业务流水大,撑住了收入的台子,但是毛利率很低2022年只有1.79%,毛利贡献占比只有15%,这也就回答了为何2022年扣非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是主业出了问题。
实际上,浩通科技的贵金属回收业务是一个大客户业务,从大客户那里拿回废料加工后再将贵金属卖给大客户,因而表现为客户供应商集中,2022年报,前5供应商占45%,前5客户占65%。我看招股书是有印象,他们在解释业绩增长的时候,会解释这是因为拿下那几个客户新增了那几个项目,所以收入涨了。
2022年报中,贵金属回收的量也是大幅下降,销售量下降40%,则应该是贵金属回收业务下滑的关键原因,价格下降可能也有影响。
在我的理解中,这种项目既然是大项目大客户,不容易拿,有门槛,但是一旦进去就有长期合作的锁定效应,那么,为何2022年回收业务会断崖式的下滑?业务量大幅下降,存货却大幅上升,那么增加的存货是贸易存货还是贵金属回收业务的存货?
从2022年报存货构成看,构成8.35亿存货的主要是库存商品,因而无法判断这些存货是贵金属回收还是贸易,或者兼而有之,也并不清楚比例,这就是公开财务数据的特点,也就只能到这。不过,从业务上看。贵金属回收2022年大幅萎缩,贸易大幅上涨,而库存商品余额也2021年的3.81亿涨到2022年底的6.69亿,上涨了76%,显著异常,可能是业务结构变化造成,贵金属回收业务少了,贸易业务多了,我们也知道大宗商品贸易业务最容易死在存货上,2023年半年报库存商品余额增加到7.56亿,比半年前又增加了13%,接着提了0.72亿的存货跌价准备。
当我正要把存货增加和减值归因到浩通科技业务构成发生重大变化,贵金属回收业务下滑,贸易业务占比上升。朋友又发我一个资料,是一个调研记录,券商分析师与浩通科技董秘问答,其中一段解释了存货减值问题,董秘说:
从公司实际管理意图而言,周转库存作为长期资产管理,虽然承担了贵金属价格周期性波动风险,未实质规避期末存货减值的风险,但从实物角度,贵金属周转库存主要在公司经营中进行周转循环使用,并未遭受损失。因此虽未消除会计意义上的风险,但从公司管理意义而言,周转库存锁价的作用在于锁定公司经营现金流,周转库存本身的跌价损失并不影响公司实际经营。
对于周转库存的价格波动风险,公司未采取价格风险管理措施,具体原因如下:公司周转库存,核算上计入“存货”科目,但公司实际管理意图是作为长期资产管理。虽然面临贵金属价格波动风险,但从实物角度并未遭受损失,不影响公司实际经营。业务规模扩张,需承担此风险。保持这些库存是拿到市场订单的基础,必须的投资。
招股书中,浩通科技贵金属回收业务主要模式是自产直销模式,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占90%以上。
我又去看了一下行业龙头贵研铂业,体量大得多,贵研铂业2022年整体销售达到408亿,业务也复杂得多,不过即使是贵研铂业单列的贵金属回收业务,2022年销售收入也有55亿。
相比2022年浩通科技贵金属回收业务收入7.3亿,在完全不是一个体量的情况下,2022年贵研铂业年底存货余额39.82亿,其中库存商品存货也只有13.57亿,这样显得体量对比之下,浩通科技2022底存货余额8.25亿,库存商品存货余额6.69亿,显得十分夸张,当然,我从公开资料上而无法判断,他们的业务模式和产品构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会对存货数据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最后,我的印象是这样,浩通科技贵金属回收业务是一个承担贵金价格风险波动的业务,方式是通过看准时机购买贵金属库存,一方面满足客户交付需求,以承担价格波动的方式(优势)承揽业务。另一方面,前几年确实看得准,也挣了不少钱,但是未来能不能继续看得准,2023年上半年的存货减值告诉我们,这个恐怕不具有持续性,看不看得准,这是个市场判断,不容易形成持续盈利的业务核心竞争力。
由此,如果一家企业赚钱模式是建立在对市场价格的判断上,而不是建立在客户关系、产品能力、研发优势这些方面,最起码与我对于一家制造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判断相悖。
我把我的结论和朋友讨论,朋友显然不很认同。
她认为:浩通科技的存货,是贵金属储备。收购废旧贵金属的时就卖出对等的产出物贵金属,锁定期限价差。如果有对应期货品种的话,它的操作应该是开一笔空单。但国内铂系没有对应期货品种。所以随着业务规模扩大敞口越大。
我觉着她说的有道理,但是还是有几点看不清:
第一,2022年回收业务量大减,为何存货大增,
第二,比浩通大得多的贵妍相对而言存货少很多,且毛利低很多,
第三,为何它要冒这个风险,董秘说这是拿单前提,也就是获得客户的前提。所以我猜测,如果排除贸易存货风险,浩通模式与贵妍铂业有差异,很有可能是,通过持有风险资产拿单扩展客户,并通过判断价格走势赚钱,一种可能是为了增厚利润保证上市条件,恰好之前看得准、利润也不错,不过未来是否能持续看得准,不好说,或者从这个角度浩通科技业务盈利性的波动性可能较大,2023年上半年的存货减值就是一个信号。
从与朋友的讨论再次验证,面向未来的基本面解读,总是模糊的、且受到个人认知结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