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称《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开学已半月有余,西安市中小学在手机管理上有哪些举措?对手机管理,学生和家长反响如何?日前,华商报记者走访了一些中小学校,一起来看各校都有哪些花式大招吧。
学校作法:
1、使用金属探测仪检查只允许携带无法上网的功能机
记者随机走访一些中学生,部分学生表示支持学校禁带手机做法,有的学生则希望学校应限制使用手机,而非禁带手机。
记者从西安市第三中学处了解到,三中一直以来对学生的手机管理有严格要求,杜绝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每年在新生入学教育时,都会就学校系列规章制度进行专项教育,对学生每日常规、手机管理进行规范。并通过家长会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取得家长的理解配合。多年来,学校加强严格管理,取得良好效果。三中平常不定期开展手机、危险刀具等的安全检查,一经发现进行批评教育。
2、一些中学设手机保管箱,实施学生自主管理
为应对少数学生带手机,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西安市第六中学南校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设置了手机保管箱。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副校长杜莉介绍,2018年3月,学校便对手机实施管理,制定了手机管理办法。在二十六中,每个班级都有手机管理员和手机保管箱,学校会定期培训手机管理员。确实需要使用手机的学生可向学校提出申请,家长签字后由政教处统一备案管理。对于私自携带手机的学生,学校有权没收手机一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周接夏表示,2018年3月起,学校便对手机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学校给每间教室后面配备了手机柜,学生到校后自己把手机放入手机柜、上锁,放学时再取出带回。在紧急情况下,学生课间可以取手机联系家长。
二十六中高一学生胡紫潇告诉记者:“每天早上进教室时会把手机放入管理箱,大家基本上比较自觉,已经形成了课前交手机的习惯。同学之间还互相监督呢。”
学校监管:
1、扩大手机管理范围,包括所有娱乐和上网功能的电子类产品
开学以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让学生和家长充分参与,讨论、制定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手机及娱乐型电子产品管理办法》,规定全体学生原则上不得携带手机及娱乐型电子产品进入学校。
2、学校将手机管理纳入教育惩戒
采访中,一些学校负责人表示,学校将手机管理与教育惩戒相结合,要求学生签订承诺书,有的将手机管理条例纳入了学校的教育惩戒细则中。
西安交大附中对校园内学生手机及娱乐型电子产品实行严格管控,将其纳入班级量化、学生个人行为规范、诚信档案、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内容,并作为评先争优、升学等考核依据。
陕西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学校中学部德育主任张艳艳告诉记者,家长特别支持并配合学校严格管理手机,中学部有近千名学生,但目前写了承诺书、签了协议的只有3名学生。半个月过去了,这项制度执行得比较好,目前没有发现偷偷携带手机入校的。
张艳艳指出,禁止带手机后,个别学生出现了情绪问题,班主任和导师及时介入安抚学生,“学生想带手机的原因有:互相间攀比,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沟通联系,娱乐减压,还有的学生是因为安全感不足”。
教育专家:在执行的细节上要因地制宜
有些学生为了能把手机带进校园,耍起了小聪明,西安某中学一名初二学生说,学校使用金属探测仪不定期检查学生,但还是有同学悄悄把手机藏到了鞋里带进学校。
教育专家、西安交大韩城学校总校长刘鹏表示,在严格手机管理的大环境下,有两点值得我们思考。一、信息化潮流势不可挡,我国中小学生的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真正能够利用好电脑、网络获取、整合及应用信息的能力偏差。绝对不能因为拒绝手机进校园而发展为拒绝信息化与课程整合,拒绝提高学生运用信息化的能力。二、在执行的细节上要因地制宜,比如说,教育部要求不能用手机布置作业,但在实践中,通过即时通讯软件把作业发给家长和学生,提高了效率,“如果简单让学生用笔和纸来抄黑板上的作业,很显然效率低下,甚至小学低段的孩子,都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决不能因噎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