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彼得林奇,巴菲特一样,比尔米勒也是异乎寻常的勤奋。比尔米勒每周工作7天,除了读书和工作之外没有其他爱好。甚至现场观看比赛时,两次击球之间,他还在阅读研究报告。所以,赚不到钱,找不到牛股,我们首先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太懒了。
邓小平的“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告诉我们,他也是实用主义者。他和毛泽东一样都是能打破教条主义的天才人物。所以,我们需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条主义,因为教条是最害人的。
科技股和传统行业确实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对这些差异缺乏深刻的认知,那么投资时很容易犯下大错。科技股可能存在报酬递增的情况,而传统行业都是报酬递减的。
那么,有哪些因素导致科技股是报酬递增而不是报酬递减的呢?书中主要介绍了三个,成本优势,网络效应,习惯养成。所以,很多时候,科技股的先发优势特别明显,而传统制造业的先发优势很多时候不是很明显。书中也介绍了,先发优势很多时候和技术的优劣无关,仅仅是因为某些看起来无足轻重的小事,会给予某个技术最初的采用优势,导致这个技术更早的改进,吸引更多的潜在采用者,如此这般滚雪球。这种小事情,意外事件,偶发事件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的情况,被称作“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的存在提醒我们,科技股有时候是受过程支配的。行业和公司在快速变化,这个变化的演化过程导致了最终结果的差异,博弈论等传统工具不一定适用,进化论反而可能更有用。
书中提到了比尔米勒的一些投资案例,对我们学习投资股票非常有价值。毕竟理论是死的,读再多理论都可能像赵括一样纸上谈兵。而案例才是鲜活的。我主要列举最有价值的两个案例,
比尔米勒投资的科技股很多都是具有价值投资属性的。所以,科技股并不是完全无法用价值投资理论研究分析的。比尔米勒本质上依然是一个价值投资大师。
比尔米勒在2008年金融危机摔了一个大跟头,抄底银行股损失惨重,从此他的神话不再。他最大的思维缺陷就是对黑天鹅风险或者说塔勒布的反脆弱性认知不深。我们从书中可以发现,比尔米勒早就隐藏了这个思维缺陷。比尔米勒长期看好金融股的商业模式。1990年代,他就在银行股上大赚特赚。
2000年,比尔米勒注意到短期利率下降,银行的存贷利差将扩大,认为金融股将会飙升。于是他又开始投资金融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