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虽然线下零售艰难,但是依旧有很多企业逆势开店,因为这个时候如果有实力,还是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完成新的布局,实现逆势飞扬。
一般来说今年开店的企业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主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拥有较好的利润;公司现金流比较稳健,拥有一定的现金储备;在私域流量上具有较好的积淀,并且已经初步形成私域流量的激活能力;管理团队比较健康,懂零售,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当然有的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有资本投资、有合伙人增资等,这一类比较少,但是还是有的。
什么样的产品在线下销售具有优势呢?我们列出5个维度:强刚需产品>次刚需产品,高频产品>低频产品,产品复杂产品>简单标准品,线下主导产品>线上主导产品,现实需求产品>趋势类产品,下面为您详细分析:
1、刚需产品>次刚需产品
什么叫刚需产品,就是对于特定人群来说是一种必需的刚性的需求的产品,比如现在的手机,就是刚需,绝大多数人都离不开手机,因为手机已经融入生活。一般刚需,指的是非必需品,比如艺术摆件,收入水平稳健的时候就可以多一些这样的需求,收入不稳定就可以减少这类需求,没有也不会影响生活。
刚需与次刚需有时候会转换,比如口罩,在非疫情期间并不是广大用户的刚性需求,但是疫情期间就变成了刚性需求,这就是随着大环境的转换的类别。
弄清楚需求的类别,对于选品很重要,因为刚需产品,如果属于广泛的人群需求,即使有线上竞争,线下实体店也可以做,因为巨大的规模有分散效应,实体店承载着一种对外扩散的能力。
所以一般零售店建议做大众型的刚需产品,如果是小众刚需,就需要有厂商的特殊保护,当然你要有那种类型人群的一定积累,才有机会获得这样特殊的支持,小众刚需供应链非常重要。
2、高频产品>低频产品
高频产品有很多,比如手机的移动电源、数据线都是高频使用的,虽然这类产品竞争激烈,但依旧有销售,就是这个道理。想看高频产品去一些便利店、量贩式超市就能发现很多。
当然不是说低频产品就不能在店面销售,一般来说低频产品如果客单价比较高、毛利率也高于一般产品,就会有有一定的市场机会,这就是小家电产品一般来说比数码类产品毛利率高的原因,这类产品同时更新换代会比较慢,市场节奏容易掌控。
另外,随着网络的越来越发达,高频产品在线销售越来越普遍,价格竞争也成为一个高频产品的一个特点,如果采购这类产品,一定要注意厂商的价格控制能力。
3、产品复杂产品>简单标准品
一个产品是不是复杂,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看普及程度,如果普及度很高,即使复杂,但是用户已经熟练掌握,那这个时候对于店面体验就要求没那么高了,比如手机,就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产品,但现在高端大气的体验店能卖,一般的集合店也可以销售。
产品复杂度,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无人机,一般来说操作比较复杂,但是对于无人机发烧友来说就很简单,所以一般发烧友我们认为零售店应该去积极争取,但需要给予一些价格支持,因为他们很容易去不同的渠道用更实惠的价格购买他们想要的产品。
4、线下主导产品>线上主导产品
有些产品是以线下销售为主导,有些则以线上销售为主导。因为现在线上零售总额占社会零售总额也就是20%多一些,整体上依旧是线下规模大。但是不同的品类,却有不同的占比,比如主机类,线下占比就大一些,但是一些标准的智能类产品,线上就大一些,尤其是300元以内的产品。
目前线上很多平台主推高性价比产品,比如很多直播平台销售都是百元左右的产品,这类产品具有高频消费、高性价比、高冲动性购买的三高特征,所以线下销售这类产品的几率就会减少,并且利润空间也会有比较大的压缩。
但是现在没有办法寻找到一个只做线下,丝毫不做线上的产品,就连以前不做网络的销售的奢侈品都在线开卖了。所以我们要找那些能够相对控制好价格体系的厂商,完全控制好也不大现实超市创业行业分析,因为现在通道太多,并不是那么容易控制的。
实体零售店能不能销售线上主导产品呢?当然能,并且实体店面还是要做一些,因为这类产品具有较高的点名率,你不去销售,就失去一部分用户,是有点不合算的,所以即使利润低一些,还是要根据自己店面需要做一部分,让店面购买率提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