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如何做好销售工作

沟通从心开始,第一步就是学会倾听,在销售中,80%成交要靠耳朵完成,仅有20%靠嘴巴来讲解,我们一起看看作为一个新手要注意什么吧!

1、80%的成交靠耳朵完成

(1)倾听客户需求。

(2)改进产品和服务。

(3)掌握客户的满意度。

销售人员首先应该扮演好听众,而后才是演说家。

2、学会倾听客户的谈话

(1)让客户把话说完,不要打断对方。

(2)努力去体察客户的感情。

(4)要注意反馈。聆听客户的谈话要注意客户的反馈,及时验证自己是否已经了解客户的意思。

(5)不必介意客户谈话时的语言和动作特点。注意放在客户谈话的内容上。

(6)要注意语言以外的表达手段。

(8)避免出现沉默的情况。

认真倾听,是增进你与客户信任的催化剂。学会倾听客户谈话的销售人员,会真正走进客户的心理,因此能够在双方之间建立信任和默契。

3、听懂“价格太贵”的潜台词

(1)“潜台词”之一:价格比别人高,难以做决定。

(2)“潜台词”之二:我对你不了解,风险太大,再考虑考虑。

(3)“潜台词”之三:你说的这些不是我真正关心的。

4、透过言谈识透客户的心机

(1)对他人评头品足的人-嫉妒心比较重。

(2)说话暧昧的人-喜欢迎合他人。

(3)话家常的人-想跟你套近乎。

(4)避开某个话题的人-内心潜藏着其它目的。

(5)论断别人的人-比较有心机。销售人员不要过于听信客户的这种论断,而要善于分析其中的玄机,不能影响销售。

(6)恶意指责别人的人-有强烈的支配欲。

(7)见风使舵的人-非常容易变脸。

(8)爱发牢骚的人-心眼小,不能装下更多的事。不大可不必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只需要按原计划行动即可。

(9)诉诸传统的人-思想保守。

5、“说话”泄露客户的信息

在生意场上,销售人员必须打起12分的精神,从客户的每句话中找到有价值的情报。

(1)在正式的场合发言中,客户一开始就清喉咙。表明他有点紧张。

(2)说话时不断清喉咙,改变声调的人,可能还有某些焦虑。

(3)有的清嗓子,是因为他对问题还是迟疑不决,需要继续考虑。

(4)故意清喉咙则是对别人的警告,表达一种不满的情绪。

(5)口哨声有时是一种潇洒或处之泰然的表示。说明客户胸有成竹,表现出了十足的信心。对此销售人员要想好对策,避免陷入对方的圈套中。

(6)内心不诚实的人,说话声音支支吾吾,这是心虚的表现。

(7)内心卑鄙的客户,心怀鬼胎,因此声音阴阳怪气,非常刺耳。

(8)内心清顺的客户,言谈清凉平和。

(9)有叛逆企图的人,说话时常有几分愧色。

(10)财大气粗的人,言辞上会有过激之声。

(11)污蔑他人的人闪烁其词,丧失操守的人言谈吞吞吐吐。

(12)浮躁的人喋喋不休。

6、声音诠释客户内心的一种表情

销售人员不能只注重表面的言辞,而要听懂客户的画外音,才能拿捏客户的心理。

(1)内心平静,声音也就心平气和。

(2)内心清顺时,就会清凉和畅的声音。

(3)速度快的人,大都能言善辩。

(4)速度慢的人,则较为木讷。

人外在的声音随着内心世界变化而变化,所以说:“心气之争,则声变是也。”

7、透过语态看出客户的性格

(1)善于使用恭敬用语的客户。多圆滑和世故。

(2)多使用礼貌语的客户。心胸比较开阔,有一定的包容力。

(3)说话简洁的客户。性格豪爽、开朗、大方。

(4)说话拖拖拉拉废话连篇的客户。责任心不强。

(5)说话习惯用方言的客户。感情丰富而特别重感情。

(6)善于劝慰他人的客户。才思敏捷。

(7)在谈话中好为人师的客户。喜欢卖弄,要走进他们的内心,根本的一点事满足他们好为人师的心理。

(8)肆意诬蔑他人的客户。心胸比较狭窄,在接触的过程中,你一定要善于掩盖自己的才干,展露自己的普通的一面,从而避免引起对方的猜忌。

(9)说话尖酸刻薄的用户。这种人时常会遭到周围人的厌恶。

“态度决定一切”,语态决定一个人的性格,也决定了客户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销售人员,进而赢得大单。

8、口头语展示客户的心理

(1)“我个人的想法是···”“是不是···”“能不能···”和蔼可亲,能做到客观理智,冷静分析,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

(2)经常使用流行词汇的人。随大流,喜欢浮夸,缺少个人主见和独立感。

(3)经常使用“却是如此”的人。大多是浅薄无知。

(4)“绝对”多的人。武断的性格显而易见。

(5)经常使用外来语言和外语的人。虚荣心强,爱卖弄和夸耀自己。

(6)“我早就知道了”有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

(7)“这个···”“那个···”“啊···”说话办事都比较小心谨慎。

(8)“果然”的人。多自以为是,强调个人主张。

(9)“其实”的人。表现欲望强,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10)“最后怎么样怎么样”潜在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

(11)“我····”寻找各种机会强调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12)“真的”之类强调词语的人。缺乏自信

(13)“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多专制、固执、骄横,但对自己却充满了自信。

(14)经常使用地方方言,并且底气不足,理智气壮的人。自信心强,有个性。

(15)“我要···”“我想···”“我不知道···”思想比较单纯,意气用事,情绪不是很稳定。

口头语是由于长期、高频使用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是一个人内在性格的口头体现。

9、掌握耐心倾听的三部曲

(1)抱着热情与负责的态度去倾听。好的倾听者,用耳听内容,更用心听情感。

(2)倾听时要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3)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行动胜过言语,主动倾听对方的讲话,事实上就是用一种无声的语言表达了你对他人的尊重。做一个好聆听着,我们不仅会赢得客户的赞美,更重要的是-赢得客户的心。

在销售的过程中,许多人无法留下良好的印象都是从不会或不愿倾听开始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练好“耐心倾听”这个基本功把。请牢记,不论客户来自何方,你都要用心倾听。

THE END
1.大学生决定做销售前应该明白的几件事一、销售是什么? 二、做销售好吗? 三、销售职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是什么? 四、做销售很难?做销售很简单!学习从现在开始! 展开 前言:销售是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织与其利益关系人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序——这或许是所有职业中最没有必要的定义。因为销售就强调一个字,卖!卖东西https://cv.qiaobutang.com/knowledge/articles/517d44910cf2f98856015b32
2.想赚到高薪,你为什么不应该做销售?我的一位表弟,计算机系本科毕业,在一家有国企背景的软件公司做了四年技术之后,觉得做技术没什么前途,赚不到太多钱,而他出身草根,又想立足于一线城市,听说做销售才是迅速获得高薪的职业,准备放弃技术,转行做销售。 因为笔者以前做过很长时间的销售,于是希望我给他一些面试的建议,我们有了以下的一段对话: https://www.jianshu.com/p/d6b8b32b77ed
3.干销售有前途吗?为什么很多干销售的最后都转行不做销售了?一、简单做一下自我介绍(一个好销售的基本素质) 我自己是工科背景,但是毕业从事的是it类的销售,所以相当于是跨了行业,跨了专业来做销售这件事情。 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只有22岁,相当于是一个小朋友,很多客户的孩子比我的岁数都大。 当时什么都不懂,自己就去参加华为的面试。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103/15/21618889_1109718141.shtml
4.销售好做吗–手机爱问销售好做吗本*** 举报 全部回答 C*** 2019-06-25 0 0 销售不好做,至少我不行。一般来说,公司的销售还是一个整体,并不是完全依靠推销员,比如质量,定价,策略,广告,售后,回扣政策等。但是推销员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同一家公司不同个人,业绩出入能有几倍。 市场条件也不同,做得好的也有点运气成分。你要https://m.iask.sina.com.cn/b/tV1z7QOAkPR.html
5.房地产销售好做吗?个人觉得房地产销售这个行业并不是特别的好做,但是这个行业的薪资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吸引了不少的人。http://www.loupan.com/ask/803395.html
6.教您如何做好销售员执行能力体现的是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更是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销售人员在执行计划时常常会遇到困难,这时你如果只会说“经理这个事太难了,做不了。”那么你的领导也只能说“好,那我找能够完成的人来做”。没有困难事情称不上任务,人人都可以完成的事也体现不出你的价值。 https://www.wl.gov.cn/art/2017/3/29/art_1544445_24464201.html
7.汽车销售员好不好做?汽车销售员好不好做? 汽车销售这份职业颇具挑战性。尽管销售员每日投入大量精力,但回报却不尽如人意,且销售成绩往往受市场因素影响,努力并不总是能转化为更高的销售业绩。掌握销售技巧对于提升业绩至关重要,但这些技巧往往难以捉摸,许多销售员多年摸爬滚打仍不得要领,而有些新手却能迅速掌握窍门。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413757775211966406.html
8.销售是个技术活,没想好真别乱来再能说,也很难做好销售的,因为你说的再多,不代表你说的就一定是客户想要的点,不代表你说的就一定是客户会买单的点;这需要大脑的思考、情商的判断、经验的积累等,在针对客户的实际情况与反馈,得出的结论之后才极有可能找到客户购买的点,所以脑力远远大于嘴,只要你的点是甲方需要的,言简意赅一样可以做好销售https://www.douban.com/note/75611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