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加工企业大量回收过期蜂蜜,进行再生产,再销售。
由“过期蜂蜜门”发酵引发的处理结果陆续公布:
北京同仁堂蜂业遭罚款1408.82661万元,被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且五年内不得申请;
市场监管总局(原质检总局)撤销北京同仁堂中国质量奖称号,收回证书和奖杯;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1
百年老字号如今竟是“黑榜”常客
北京同仁堂,创立于1669年,到今年整350年,本来可以过个“大寿”的。
由我国著名演员陈宝国主演的电视剧《大宅门》是以同仁堂的历史背景为原型的一部电视剧,其中有一段故事,陈宝国饰演剧中百年老字号药铺百草厅的当家人白景琦。
白景琦的儿子白敬业看一款药已经供不应求,为求快、省钱,偷工减料,险些酿成大错,白景琦知道后,一方面生气,而另一方面,想的不是怎么去瞒下这件事,其实以他药行行会会长的身份,要把这件事压下去,很容易。
但是,白景琦依然决定,召集行会内的所有同行出席,当众烧毁价值7万两白银的不合格药。
在白敬业眼里,他是为了省钱生料省工,结果好心被当成驴肝肺。但是在白景琦口中,这是“
一档子见不得人的事”。
2009年和2011年,同仁堂旗下公司生产的血燕两次被查出亚硝酸盐超标,其中2011年超标300多倍,不合格率达到了100%;
2012年1月,同仁堂清火片被查出不合格;
2012年4月牛黄解毒片生产日期早产;
2013年1月,北京同仁堂总统牌破壁蜂花粉片被爆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甘露醇,长期服用或致肾衰;
2013年4月子公司产地黄抽检不合格;
2013年5月同仁堂健体五补丸汞超标5倍;
2013年5月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朱砂超标。
……
2016年,同仁堂“阿胶造假”,本应用驴皮熬制的阿胶检测出猪和牛的DNA;山东、四川等多个省市抽检发现同仁堂的翻白草、加味左金丸、熟地黄、(熟)骨碎补等产品不合格,同仁堂在山东淄博的药店因销售劣药被处罚;
2017年一年,同仁堂旗下企业10次登上“黑榜”。据报道,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公布了22份不合格中药饮片名单,涉及同仁堂旗有4家企业,其中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上“黑榜”次数高达7次;
2018年底,国家食药监总局又发通告,北京同仁堂等企业生产的63批次甘草(甘草片)被曝不合格。
单就蜂蜜来说,“过期蜂蜜门”就不是第一次。
2016年,“同仁堂”品牌某批次的一款麦卢卡蜂蜜曾被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测出糖浆,疑似造假。
2
企业大了,有些东西就不管不顾了
从1992年成立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到1997年股票上市,再到现在,同仁堂(集团)已形成6个二级集团、3个院、5个直属子公司的主体架构,先后荣获了中国质量奖、北京市政府质量管理奖。
旗下还有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三大上市平台。每年,同仁堂可以实现超过百亿元的营收,超过10亿元的净利。
而近十几年来,同仁堂一直在尝试传统中药领域之外的多元化转型。
除了蜂蜜,2001年,同仁堂还和香港华美集团合资设立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试水药妆;2005年,与香港同兴集团合资成立同仁堂化妆品有限公司,进军日化药妆。
另外有数据显示,近20年,北京同仁堂共开发新产品679个;其中药品176个,保健食品92个,食品288个,化妆品123个,后三项合计占新开发产品的74.07%。
这足以说明,同仁堂在医药方面的投入远远不足。医药技术日新月异,仅仅依靠过去的古方、秘方,已经很难满足患者需求了。
现在同仁堂最受认可的药品大都是前人的“创新”,比如“乌鸡白凤丸”,是同仁堂第九代传人在清代的“发明”。
现在的同仁堂,越来越不同仁堂了。
3
没有质量,老字号也没有未来
与《大宅门》中白景琦当中烧毁价值7万两引自的药不同,现在的同仁堂在事发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甩锅。
同仁堂是应该爱惜羽毛,但却不是为了保护资本市场的利益,采取一些不接地气的做法。
过期蜂蜜事件只是一个小小的导火索,却让同仁堂狠狠地摔了一跤,为什么?
老字号赖以生存的法宝就在于质量,没有一以贯之的质量控制体系,就不会有老字号的口碑和声誉。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南极人保暖内衣,可以说它是一个品类的开创者,但是在后来的发展中,为了快速扩张,让赚钱变得简单,南极人开始卖吊牌,自己不生产,也基本不存在品控环节。
现在的南极人,早已从当年的“名牌”变成地摊货。
反观很多国外的一些老字号,完全采用委托加工的生产方式,却依然享誉世界,为什么?
就是因为品控。
数据显示,我国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共有1128家,分布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然而这1000多家老字号却普遍经营状况不佳,有关老字号衰落的声音近年来不绝于耳。
同仁堂是经营得很不错的,但是,它的百年光环正在变得暗淡。在现代医学蓬勃发展的时代,吃老本就是死路一条,终将成为令后世之人惋惜的反面教材。
最后,刀哥想说:
同仁堂的“中国质量奖”被收回,归根结底不在于打了谁的脸,而是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终将酿成大患。
老字号对于消费者而言,是金字招牌!
没有产品质量,老字号不光会被新人拉下马,更加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