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说自己的投资目标就是每年的业绩回报比标普高5个点。
A股的主动基金,在牛市的时候超过大盘是普遍现象,在熊市时跑输大盘也是普遍现象。
牛市超额收益比较多的,多是成长风格基金;而成长风格在熊市的时候,基本上会跑输大盘;名流朱少醒、谢治宇、杜猛概莫能外;
那些在熊市跑赢大盘的,在牛市的时候往往超额收益比较少,所谓价值风格;曹名长、丘栋荣亦如是;
前者牛市爽、熊市难受,后者牛市不爽、熊市不难受。
那么,能否找到在牛市中能冲善打、超额收益多,在熊市中抗跌能挡、回撤损失少的基金呢?在牛市中爽,在熊市中也爽,或者起码能做到“不难受”?
一、筛选条件
从结果入手,简单来说就是在牛市中超额收益高,在熊市中也能大幅跑赢大盘。
按照这个思路,设定筛选条件:
1、在牛市中能获得超额收益的。
这个条件比较难设定。
我的想法是,如果在熊市中能跑赢大盘、在牛市中超额收益较大的话,年化收益相对也会比较高;并且可以平衡在熊市条件合牛市条件中稍作平衡。
因此,按照年化收益来设定筛选条件:
(1)2年年化收益,大于20%;
(2)3年年化收益,大于25%;
(3)5年年化收益,大于20%;
之所以将3年年化收益提高到25%,是因为2019、2020连续两年的牛市,三年年化收益普遍高于2年、5年年化。
2、先找熊市中跑赢大盘的。
我把2016、2018、2021-现在,定义为熊市。
》设定的条件为:
(4)2018年度回撤,小于沪深300(-25.31%)
(5)2021年度涨幅,大于10%(沪深300为-5.20%)
(6)2022年1-5月18日回撤,小于-10%(沪深300为-19.20%)
3、附件条件
(7)若A/C份额同时入选,只选A份额;
(8)若基金经理入选在管基金多于一只,则只选一只;
(9)基金经理管理入选基金超过5年;
4、参考条件
(10)2016年度回撤,小于沪深300(-11.28%)
在实际操作中,通过一次性设定今年来、一年年化、二年年化、三年年化、五年年化条件进行筛选;
再将筛选出来的主动基金,再按照2016、2018年的条件手动剔除;
最后,考虑附加条件要求再次筛选。
参考条件只做参考,不影响入选。
二、筛选结果
1、根据上面的筛选条件,共找出6只“抗跌能打、穿越牛熊、持有舒适”的主动型基金。
一眼望去,这6只基金只有杜洋的工银战略转型股票A是“大厂”的,其它5只都是“中小厂”的基金。
2、“抗跌能打、穿越牛熊、持有舒适”基金年度业绩与沪深300指数PK
由于是按照年化筛选,因此有个别年份跑输沪深300指数。比如:
财通动量价值,分别在2016、2017年跑输沪深300;
华宝资源优选,在2019年跑输沪深300;
华商新趋势,在2017年跑输沪深300;
全部跑赢沪深300指数的,只有工银战略转型和安信优势增长2只基金。
3、“抗跌能打、穿越牛熊、持有舒适”基金的年化业绩回报与超额收益
(1)年化业绩回报
在筛选的时候,由于条件限制,采用“近一年”≥0的条件来替代“2021年度业绩大于10%”的,这个条件实际上更苛刻,因为今年跌幅更大。所以选出的6只抗跌基金,2021年的业绩除安信优势增长是10%以外,其它均大于20%。
(2)超额回报
选出来的6只基金,在2021年结构化市场、且大盘下跌的情形下,超额收益几乎普遍超过大牛市的2019年。今年来的超额收益也普遍大于10%。
4、投资组合与资产配置
(1)投资组合
持仓比例普遍较高,财通价值动量最低,接近80%(79.44%),前海开源核心超过90%,达到93.10%;
四只基金的持仓集中度比较高,前十大股票,最高的前海开源核心达到81.52%;两只基金持仓比较分散,华商新趋势只有32.49%;
(2)行业配置
华宝资源和前海开源核心资源的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均只重仓两个行业。华宝资源制造业持仓51.54%,前海开源核心资源采掘业持仓61.83%。
而华商新趋势和安信优势增长则持仓行业分散,前者有8个行业持仓、后者7个行业。
从10个行业大类来看,多数基金在制造业、采掘业重仓。
(3)前十大持仓股票
前十大持仓看,普遍“偏科”严重,均只重仓一两个行业。
虽然从名称上看“前海开源沪港深核心资源”投资标的是沪、港、深三地市场的股票,但从前十大看,无一港股;不仅如此,前十大均为有色金属,且其中6大为黄金,几乎囊括了上市的黄金股。
工银战略转型的前十大中有8只为金融地产;
财通价值动量的前十大中有8只为农业股;
华宝资源则是“有色+能源”组合,前十大持仓有色5只、能源4只;
华商新趋势前十大持仓,有色6只;
四只基金均持有$紫金矿业(SH601899)$,其中三只是第一大重仓。
筛选时就设定了任职五年以上的条件。
是为了保证业绩的统一性和持续性,期望这些以前考试成绩出色“好学生”,在后面的考试中成绩依然出色。
六位基金经理中,杜洋、金梓才、周海栋稍有“名气”,其他三位则比较低调。竟然没有一位人尽皆知的大佬出现。
三、4只落选的“沧海遗珠”同样是“抗跌能打、穿越牛熊、持有舒适”基金
1、四只落选的优秀基金
初筛有12只基金入选,其中有2只C类剔除。另外四只“沧海遗珠”如下表。
2、四只基金年化业绩回报均符合“抗跌能打、穿越牛熊、持有舒适”的要求
(1)年度业绩回报及超额收益
四只基金在2017年度业绩回报均跑输沪深300;(易方达成立于2017年1月,业绩不足一年)
工银国家战略2018年度收益及易方达供给改革2019年度收益低于沪深300;
其余基金和年份均跑赢沪深300。
四只基金2021年度和今年以来的业绩出色。
(2)年化业绩及累计业绩回报
》年化业绩回报
》累计业绩回报
3、四只基金落选的原因
(1)易方达供给改革混合:基金经理杨宗昌任职3年27天不符合要求
(2)工银国家战略股票:熊市(2018年)跑输沪深300,及基金经理陈小鹭任职3年171天不符合要求;
(3)国投瑞银瑞源灵活配置:基金经理綦缚鹏1年312天不符合要求;
(4)华商优势行业:基金经理周海栋管理的另一只华商新趋势优选混合已经入选。
一、工银战略转型股票:五年年化回报30%是如何炼成的?
工银战略转型股票A现任基金经理杜洋,从基金成立即为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已经管理7年41天!五年年化30%的回报均由现任基金经理杜洋一人创造!
工银战略转型股票A成立于2015年2月16日,正是牛市初期。
基金成立之初以稳健起步:
开始建仓的“3-4月主要投资低估值蓝筹,如钢铁、银行、保险等,获取稳定收益。”
当5月份大盘迅速上涨后,“5月组合调整方向,配置投向符合本基金契约要求的转型公司,重点仓位配置在能源互联网、医药、民参军等几个方向,5月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
而随着上证指数在2015年6月12日达到顶峰后的迅速回落,也让“初入基金经理职场”的杜洋措手不及。
在基金净值增长率短暂达到54.70%后半个月即跌到7.95%。杜洋的第一份定期报告(2015年2季报)就跑输业绩基准:
“本报告期本基金净值增长率为7.95%,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1.92%。”杜洋在报告中反省到:“6月中旬以来没有及时调整配置结构,收益回吐较为明显。”
报告显示,基金在2季度已经迅速完成建仓,权益投资达到86.26%。
“没有及时调整配置结构”的后果就是噩梦继续,“本基金净值跟随市场出现比较大幅的回撤,尤其是7月上旬受损较为严重”。
数据显示,在6-7月份的市场大跌中,期间最大回撤为52.62%。(6月12日净值1.5470和7月8日净值0.7730)
在此情况下,杜洋“在三季度市场震荡下行的过程中,本基金逐步降低组合弹性,买入金融、地产、汽车、电力等高股息率品种,减持高估值成长股,在8月的下跌中体现出一定抗跌性。”
即便如此,该基金在三季度“期本基金净值增长率为-28.99%,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3.37%。”仍然跑输业绩基准。
到了四季度,“本基金10月初大幅提高成长股配置比例,在反弹中取得了超越基准的收益,11月中旬以来增配了银行、券商、汽车、电力为代表的蓝筹股,但是由于12月涨幅较大的以地产、保险、医药为主,因此收益并不是十分理想。”
四季度总算“扳回一局”:“本基金净值增长率为27.43%,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5.54%。”
2015年全年净值增长率0.80%。虽然跑输业绩基准,但是保住了本金。
杜洋在2015年年报(他的第一份年报)中总结到“2015年在资本市场历史上必将留下浓墨重彩,3-5月的暴涨,6-8月的暴跌,9-11月的反弹,12月的保险举牌、万宝之争,市场波动剧烈,以沪深300为代表的蓝筹股整体涨幅较小,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涨幅巨大,市场风格分化明显,从市值占比、涨幅、估值等多方面看,资本市场已经比较大幅度的反映了未来经济转型的预期。”
经过了2015年的大涨大跌和2016年1季度的熔断历练之后,杜洋迅速成长;
从被动调仓换股,到被市场牵着走;到找准方向主动调仓换股,是凤凰涅槃式的质的飞跃。
从配置角度看,整个年度围绕供给侧改革受益股去做结构化配置;从行业轮动看,从一季度主动降低成长股仓位,到四季度再次择优配置成长股;
这些主动管理措施,跟2015年-2016年1季度的匆忙应对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从年报中对2017年组合的计划,已经依稀看出杜洋“战略布局”的影子。
所以2018年,是杜洋的投资框架完成之年。
他的兼顾宏观与选股的综合性投资框架,可以用以下三点来表述:
(1)自上而下选择行业,定位组合、动态管理;
(3)精准前瞻布局,获取组合持续超额收益;
(5)从2019到现在,两次验证精准超前布局,获得持续超额收益,炼成五年年化30%佳话
二、华商新趋势优选
(一)“华商新趋势优选(166031)”基本资料
1、基金类型的变化:
该基金成立于2012年9月6日。基金成立时并非混合型基金,而是一只分级基金,并且是一只追踪中证500指数的指数型的分级基金,叫“华商中证500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并于2015年5月7日发布转型公告,由分级基金转为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
2、基金经理的变化:
可以简单地做下区分,该基金转型前(分级)和基金转型后(灵活配置)。
现任基金经理周海栋,是从基金转型为灵活配置基金后(2015年5月14日),开始担任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并任职至今。
周海栋截至目前任职7年12天,累计业绩回报255.89%。
3、基金份额和净资产的变化:
基金份额从周海栋任职后的第一个季报(2015年6月30日)56824009.62份,到2022年一季报的328196151.14份,份额增长477.57%。
基金净资产从(2015年6月30日)128120386.42元,到2022年一季报的2696354735.65元,净资产增长2004.55%。
4、基金评级的变化
海通3年评级连续10个季度五星级、海通5年评级连续6个季度五星级;
Wind3年评级连续10个季度四星以上(8个五星、2个四星)、Wind5年评级连续6个季度五星级;
(二)“华商新趋势优选(166031)”业绩变化
1、阶段性表现:
基金近一年(YTD)的业绩大幅跑赢业绩基准和沪深300;
(该基金的业绩基准:沪深300指数65%+国债指数35%)
基金在近一年(包括今年以来)的业绩是考核基金“抗跌性”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2022年,很多“扛过”2018、2016年的知名基金经理,在2022年市场快速下跌过程中都“沉沙折戟”,跑不过大盘,尤其是投资人(包括本人在内)一直推崇的顶流、名流,有的是“盘子大”所累,有的则是不擅长控制回撤。
2、牛熊行情表现
行情划分标准:
牛市标准:牛市区间内,20、60、120均线大多数情况下成为多头排列,120日均线斜率需要基本为正,走势明显向上。
熊市标准:熊市区间内,20、60、120均线大多数情况下成为空头排列,120日均线斜率需要基本为负,走势明显向下。
(以Wind全A指数的20、60和120日均线为趋势参考;)
华商新趋势在牛市能够获取巨大的超额收益,在熊市表现也比较好;但是在震荡市中表现差于大盘(沪深300)
3、动态回撤情况
最大回撤略强于大盘。
(三)“华商新趋势优选(166031)”资产配置的变化
1、行业配置变化
目前行业配置比较分散,Wind一级行业中的11个行业均有配置;而在2019年之前则配置非常集中。
在2018年年报显示,基金只配置了5个一级行业,占全部股票市值的99.98%。
在2021年年报显示,基金配置了11个一级行业。
但行业配置并不均衡,材料和能源两个行业已经占股票配置的68.59%
2、持仓集中度变化
持仓集中度变化非常明显,从2017年中报(2017年6月30日)前十大股票占比58.19%,到2022年一季报前十大股票占比32.49%。按季报几乎一路下滑。从持仓呈集中风格变为持仓呈分散风格。
目前,前十大持仓股票明细:
3、持仓风格变化
如果说,上图直观的话,下面的表格,从数据上看,对这种变化感受会更深:
从以“小盘成长”为主,到近两个季度配置为0。
风格切换果断:小盘成长→→小盘价值
4、估值水平变化
随着持仓风格的变化,从成长型向价值型转变,近一年持股的估值水平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同类平均。
2021年年报,前十大重仓股平均市盈率14.28,同类平均37.10;2022年一季报继续降低,前十大重仓股平均市盈率13.32,同类平均28.77.
5、仓位变化
对于“灵活配置”的混合型基金,很少有象华商新趋势这样稳定持仓在80%以上,几乎可以与股票型基金(强制持仓80%以上)比肩。
只有在个别时段低于70%。
(四)基金经理周海栋
任职期间获奖5次,其中3座金牛奖。
在偏股型基金经理中,周海栋随然业绩表现出色,但比较低调。定期报告中的“小作文”惜墨如金,文字很少,先摘录一段2021年年报对2022年市场的看法:
“展望2022年,国内货币与财政政策环境对增长较为有利,但力度和持续性仍不明朗,地产的尾部风险仍存,经济很可能呈现逐步企稳的节奏。国际环境也呈现较大的不确定性,海外疫情、货币与增长环境并不明朗,尤其货币环境的紧缩预期较为明显。总体来看,2022年市场面临较大的挑战,稳增长方向面临力度和持续性的疑问,成长方向由于估值较高,面临货币环境变化的考验。本基金仍将保持较高的周期及价值方向持仓,包括有色、煤炭、银行等,为了兼顾组合稳定,成长方向也还有一定配置,主要是计算机、绿电运营等。”
这已经是他的长篇大论了。
1、管理规模
周海栋目前管理6只基金,管理规模95.60亿元。
管理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周海栋目前的管理规模看,规模对其业绩的影响尚未构成。对喜欢和信任他的投资者来讲应该是一个福音。
2、基金换手率
虽然周海栋的投资风格在发生变化、管理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似乎换手率并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
3、获奖记录
中国证券报的“金牛基金”奖,是公募基金公认的最高奖项。
周海栋三次获得金牛奖。
4、在管基金风险回报分析(1年)
5、综合评价
周海栋风格:持仓较分散,净值波动较小;偏好价值(大盘股/小盘股)股,以及盈利能力中且估值水平低的股票。
三、前海核心资源
(一)“前海核心资源(003304)”的基本资料
1、“前海核心资源(003304)”成立于2016年10月17日,截至2022年6月30日(二季报),合并A/C类份额的基金总规模为5.67亿元。
该基金为灵活配置型混合基金,可以通过“港股通”配置港股。
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30%
2、“前海核心资源(003304)”的股票投资策略
(以下内容摘自《招募说明书》)
本基金所称“核心资源”是指能够被企业占有和利用,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进而给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的稀缺资源以及生产或经营条件。以核心资源为主题,本基金将重点配置拥有上述核心资源开发、经营或使用权的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
具体而言,本基金将重点筛选出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上市公司所发行的股票:
1)沪港深市场中拥有耕地、林木资源、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经营权的上市公司;
2)沪港深市场中拥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资源开发经营权并将上述自然资源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种植养殖或捕捞的优势企业中的上市公司;
3)沪港深市场中拥有煤炭、综合性油气、油气勘探生产、油气炼制营销等资源的上市公司;
4)沪港深市场中拥有旅游胜地、文物古迹等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资源的上市公司;
5)沪港深市场中拥有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建材用地、工业用地(非自用)开发经营权的上市公司;
6)沪港深市场中从事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上市公司。根据申银万国行业分类,符合上述条件的上市公司,集中分布于农林牧渔、采掘、钢铁、有色金属、旅游、房地产、电气设备、公用事业等行业。
在个股选择上,本基金将根据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特点,综合考虑公司质地和业绩弹性等因素,寻找基本面健康、业绩向上弹性较大、估值有优势的公司进行投资。在公司质地方面,选择治理结构优良、竞争优势强、管理水平高、资产负债表健康的公司;在业绩弹性方面,重点考虑盈利能力相对产能利用率、价格、成本弹性较大的公司;在估值方面,综合考虑市净率、市销率、EV/EBITDA、重置价值、市盈率等估值指标,选择估值具有较好安全边际的公司。
(3)港股通标的股票投资策略
前海核心资源(003304)基金的投资策略清晰地说明该基金是一只“主题基金”,主要投资于上述文字中定义的“核心资源”。基金成立5年多来,业绩表现可圈可点,堪称优秀;可以说,完全是得益于这个“核心资源”主题。
(二)前海核心资源(003304)成立以来的业绩表现
1、净值增长率
基金自2016年成立以来累计净值3.054(8月15日),也就是净值增长率为205.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涨幅为29.8%,沪深300指数27.69%。
2、年度表现
基金年度业绩表现平稳,特点明显。
2019-2020年的大牛市业绩表现并不突出,中规中矩;2020年跑赢沪深300、2019年跑输沪深300;而在熊市的2018年、结构化市场的2021年表现非常突出,大幅跑赢沪深300;2018年的回撤只有10.89%;2021年度业绩在2025只同类产品中排名66,跑赢97%的同类。
3、年化业绩
前海核心资源(003304)基金成立接近6年,年化业绩达到21.43%;近三年年化业绩32.60%、近五年年化业绩24.31%;而同期的业绩基准和沪深300指数均不足5%。
基金短期业绩同样出色,今年来净值增长10.20%,1月、3月、6月均为正增长;
4、胜率
基金经过22个完整的季度,16个季度正收益,6个季度负收益。季度胜率高达72.73%。
基金季度最大回撤8.99%,季度最大涨幅28.41%。
5、特殊行情的表现
6、动态回撤
基金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24.27%,持续天数339天;期间沪深300指数的最大回撤为-34.84%,持续天数554天;
(三)前海核心资源(003304)的行业配置
基金成立以来的行业配置,是这只基金最有“个性”的地方,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配置方式,也可能就是这只基金成立六年来能够取得优秀业绩的“法宝”吧。
如下图所示。
基金成立以来的行业配置变化泾渭分明,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10.17-2017.12.31主要配置金融行业股票
基金成立时,正是熊市的尾部;2017年是典型的结构化小牛市,大蓝筹、大白马的天下。在这个阶段,包括基金建仓,投资比较谨慎,将超过半数的资金配置在了金融行业。
2016年年报:银行38.69%;非银金融29.32%;食品饮料5.15%;
2017年年报:银行33.80%,非银金融23.83%;食品饮料11.97%;
2016年四季度和2017年一季度,基金成立后的建仓期;这两个季度的前十大持仓均为金融股票:银行(7家)和保险(3家);金融股占100%
2017年二季度前十大持仓:8家银行,及两桶油;金融股占80%
2017年三季度前十大持仓:7家银行,1家证券,合计8家金融股,及茅台和伊利;金融股占80%;
2017年四季度前十大持仓:7家银行,将证券换成了中国建筑,及茅台和伊利;金融股占70%;
第二阶段:2018年行业配置,可以“无所适从”来形容
2018年一季度的配置仍延续了2017年四季度的配置,基本没有变化。
但是二/三季度,我们看下表。基金配置的股票不足10只,二季度末4只,三季度末只有3只,期间发生了什么?
查看2018年二季报/三季报,发现这几只仅存的“配置”是“流通受限”股票,其余能卖的全都卖了;二季度四只股票停牌,三季度山东钢铁能卖也赶紧卖了。
实际上基金在二季度、三季度是“股票清仓”,没有配置!
2018年半年报显示,基金出现了投资者“争相出逃”式的赎回。整个上半年,没有申购、只有赎回。
A类份额从期初的4897万份,被赎回4806万份,期末只剩91万份,净值87.5万元;C类份额从期初的3619万份,被赎回3553万份,期末只剩65.5万份,净值62.33万元;
A/C类份额合计,到2018年6月30日,基金净资产规模只剩区区149.84万元!基金面临清盘的窘境!
好在第三季度,基金搬来救兵,临时救场!投资了C类份额,不用申购费!期末基金净值又增加到四千多万了。
把钱直接存在银行里,暂时度过清盘的危机,等待投资机会。
有了资金的支持,基金四季度重装上阵;
基金经理也看到了市场底部带来的投资机会,大举买入两类股票:证券公司股票和有色金属股票。
前十大股票中有6只证券股票、4只有色金属,并且是首次集中“重仓”前十大股票,前十大股票净值占比高达78.58%。
这一次的“起死回生”,似乎让基金经理吴国清“突然开悟”,找到了赚钱的手段!也正是从2018年4季度进入“有色金属”行业开始,象开了挂一样,吴国清对“有色金属”行业,尤其是黄金股,情有独钟,一发而不可收拾!
第三阶段:2019年-现在,只爱有色金属(黄金)一个行业
看下表,2019年全年99.9%都投在了有色金属行业;2020年,基金在四季度配置了相当比例(32.44%)的煤炭股票,但也只持续了一个季度;到2021年又走回了老路,重新高配有色金属!
从前十大股票配置来看,吴国清“偏爱”黄金股,大部分配置在配置在黄金股票上。
本文第一部分专门介绍了该基金的“投资策略”,里面定义了“核心资源”的定义和具体的投资方向,其中“重点筛选”的核心资源包括“金属矿产资源”、“煤炭”、“钢铁”等。
基金一直坚守招募说明书中约定的投资范围。
从各季度(2019年以来)的前十大重仓股看,基金持股非常集中,2019年二季度前十大持仓集中度高达91.12%,2020年四季度持仓集中度最低,也达到了63.72%。
2022年中报尚未发表,从公布的一季度、二季度前十大持仓来看,延续了基金一贯的风格:
(四)基金的优秀业绩,得益于有色金属行业今年的高景气度
从前海核心资源(003304)开始重仓有色金属的时点(2019年1季度),对比“申万有色”指数和基金的走势(如下图):
指数和基金的走势完全一致。
从2019年1月3日-2022年8月17日,申万有色指数增长率为130.39%,前海核心资源(003304)净值增长率为208.13%;基金尚有不小的超额收益。
而同期(从2019年1月3日-2022年8月17日)沪深300指数的涨幅只有42.01%。可见有色金属行业在这期间是高景气度的行业。
(五)基金经理吴国清
从其管理的基金看,似乎是一个“全能型”的选手。其管理的基金,既有偏股型基金,也有债券型混合基金。
偏股型基金,多为灵活配置型的主题基金,需要基金经理了解所配置的主题行业。
剔除C类份额,在管基金9只,其中7只偏股型基金,2只债券型基金。
从同类排名来看,其基金业绩整体并不出色。除了前海核心资源和前海隆鑫混合两只基金的同类排名在前1/4之外,其它排名都比较靠后。
正因为其管理的基金为不同的“主题”,所以其不同基金的仓位重合度比较低,甚至完全不同。
下表列出了基金经理在管偏股型基金的行业(申万一级)分布情况:
(只列出了配置比例大于10%的行业)
前四只基金行业配置比较集中,后三只行业配置比较分散;
前海开源核心资源混合和前海开源金银珠宝混合行业配置重合度比较高;前海开源隆鑫混合和前海开源一带一路行业配置重合度比较高;
1、那些“抗跌能打、穿越牛熊、持有舒适”的主动基金,找到它们
2、中生代基金经理的翘楚:五年年化回报30%的基金是怎样炼成的?
3、那些“抗跌能打、穿越牛熊、持有舒适”的主动基金,解析(1)
4、那些“抗跌能打、穿越牛熊、持有舒适”的主动基金,解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