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中特估”概念越发成为全市场焦点,数据显示,中字头板块今年涨幅25.65%。近期随着证券股、银行股、保险股等大金融板块连番交替走强突破新高,指数一度被中字头带动上攻到了3400点。同时“中特估”行情引爆基金市场,“中特估”基金发行节奏紧凑。
1
“中特估”是什么?
“中特估”全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中特估”概念主要以央企、国企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上市公司为主,涉及通信、计算机、建筑、能源、电力、军工、银行等板块,多为具有强现金流、高分红、低估值特点的价值蓝筹股。
2023年以来,“中特估”概念叠加数字经济建设、人工智能赋能、一带一路十周年、能源格局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通信、建筑、能源、大金融等轮番暴涨,近期股市领涨榜里总会有中字头股票,比如中国移动、中国银行等。
火热的“中特估”行情传导到了基金市场,据国金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偏股主动型基金2022年年报前十大重仓股股票池中,“中特估”概念占偏股主动型基金持有股票市值比例仅有1.18%,而2023年一季报披露的持仓中,“中特估”概念占偏股主动型基金持有股票市值比例提高到4.19%,“中特估”概念股在偏股主动型基金的持仓中,占比明显提高。
2
“中特估”基金有哪些?
1.指数基金:
“中特估”主题的被动指数基金不少,今年以来也有不少基金公司持续新发,这类基金一般含有“国企”“央企”等字样,另外一些红利指数的中特估属性也很强。以下展示今年以来业绩排名前列的指数基金。
表:部分“中特估”概念指数基金
5月15日,广发、招商、汇添富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同时公告,基金5月15日至19日正式发售。
2.主动管理基金
符合“中特估”概念的股票最明显的就是中字头,还有其他的一些“国企”等。这些企业有一个主要特点,那就是“高分红”,因此除了直接从基金名称去甄别“中特估基金”,也可以围绕“国企”、“高分红”、“红利”三个要素去看基金的具体持仓。例如景顺长城国企价值基金、招商国企改革、国联安红利混合,以及工银创新动力股票、华泰柏瑞新金融地产混合等名字中并不含有“中特估”关键字的基金等。
以下整理部分市场主流认知的“中特估”概念主动管理基金:
表:部分“中特估”概念主动管理基金
观察发现,以上主动管理型基金规模整体不大,平均为10亿,仅有4只在10亿以上,规模最大的是交银国企改革灵活配置混合A(519756),最新规模为72.37亿。同时,由于具体的跟踪标的不同,主动管理型基金收益参差明显,首尾差超过40%。
银河智联混合(519644)
观察历史持仓发现,2022年四季度开始银河智联混合增加了软件服务、信息技术的配置比例,也就是“信创”概念,而且还是中字头。银河智联抓住了AIGC概念和“中特估”两波热点,年初至今已经取得30.85%的收益率,在同类产品中一骑绝尘。
图:银河智联混合2023年以来收益率走势
图:银河智联混合最新前十大重仓股
招商国企改革主题混合(001403)
文仲阳管理的招商国企改革(001403)今年以来收益在市场上近60支国央企主题基金中排名前列,累计收益为16.85%。
招商国企改革持仓以低估值,大蓝筹为主。基金经理文仲阳在近期的公开调研中表示:二季度会选择相对有更好护城河的公司,如电信运营商,既有“中特估”概念,又有AI数据库逻辑;出版,估值便宜且成长性强,在过去沉淀了很多2D内容,未来AI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价值。能源,资源类的也有布局,把握未来估值提升以及资产负债表优化带来的机会。
图:招商国企改革最新前十大重仓股
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混合(260112)
基金经理鲍无可,深度价值,目前在管产品规模超百亿,持仓长期以能源、银行、通信、建筑等低估值红利板块为主,景顺长城能源基建(260112)持仓基本也都是目前市场主流的国企央企基金,一季报显示新进有色个股。
鲍无可2014年6月接手景顺长城能源基建,从2019年到2022年,连续5年取得正收益。
图: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混合自然年度历史业绩
但作为一只与能源、基建挂钩的基金,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混合存在一定的风格漂移,近几年行业配置分散在公用事业、通信、传媒、医药等领域。从重仓股的行业配置来看,截至2022年底,通信、传媒仓位近50%。最新发布的一季度报显示,中国电信消失在前十大,通信、传媒等板块仓位降至33%,超配了有色金属板块。
图: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混合最新前十大重仓股
图: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混合行业配置对比
英大国企改革(001678)
英大国企改革(001678)作为2022年的股基冠军,因为押中了煤炭行情业绩“拔地而起”,今年以来更是备受瞩目。2022年年初该基金规模还不足1亿,2022年底就蹿升至4.2亿,最新季报显示规模已飙升至34.69亿,2023年以来累计收益8.36%。
图:英大国企改革最新前十大重仓股
大成国企改革(002258)
大成国企改革(002258)近三年业绩表现翻倍,截至5月12日近三年累计收益为130.37%。基金经理韩创2021年5月开始独立管理该基金,目前任职累计收益超50%。2021年三季度大成国企改革灵活配置取得39%收益,基金规模从2021年6月底的1亿出头蹿升至9月底的近17亿。
图:大成国企改革灵活配置季度规模变化
在韩创接手之前,食品饮料、医药生物一直是前两大重仓板块,合计占股票市值比超60%,而其管理之后基础化工、有色取而代之成为超配板块,占比超60%。
图:大成国企改革灵活历史行业配置
图:大成国企改革最新前十大重仓股
交银国企改革(519756)
交银国企改革(519756)是目前“中特估”概念股中规模排名前列的基金,交银国企改革是投资受益于国企改革红利的上市公司,但前十大持仓仅有3家国企,该基金持仓相对分散,最新的前十大重仓股占基金净值比不到40%。
图:交银国企改革最新前十大重仓股
图:交银国企改革历史持股集中度
3
对“中特估”报以什么态度?
“中特估”概念火爆,5月8日开始“中特估”概念开始出现大幅回调,部分投资者开始摇摆,市场开始出现分歧。
有基金经理直言,“中特估”龙头在连续涨停后已出现短期泡沫化。尽管从估值的角度而言,许多市场参与者可以给出许多个继续买入“中特估”的理由,但当一只“章总特估”龙头股在两三个交易日内涨幅就达20%甚至30%,这意味资金参与方的短期泡沫化,而过高的交易拥挤度意味着风险。
但更多观点认为,在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的潮流变化中,中特估是非常重要的投资方向,从现金流、经营效率、利润转化率等指标来看,中特估的估值重估仍在持续。华泰柏瑞基金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总监莫倩表示,在核心资产增速回落背景之下,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的潮流一直在变化,“中特估”是积极变化中非常重要的投资方向。
大成国企改革灵活配置混合的基金经理韩创也表示:
博时基金基金经理赵云阳表示:
至于是否要“上车”,诺安基金也提醒投资者,对于“中特估”的投资并非简单的一股脑买大盘蓝筹就行了,除了需要兼顾价值与成长,还要寻找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从自己的投资预期和风险承受能力出发,不盲目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