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行业深度:市场空间供需分析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

铜,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金属,其优良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使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铜这种金属的消费需求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铁和铝,展现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和需求。

围绕铜行业,下面我们从其基本性质入手,了解其特点、铜矿资源,并对该行业产业链情况及应用领域进行分析,对市场空间进行预测,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对近些年的铜价进行复盘并结合实际对铜价趋势进行预测,方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行业。

01

概述

1.铜

铜,元素符号Cu,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29,密度8.92g/cm3,熔点1083.4±0.2℃,沸点2567℃,呈紫红色。其质稍硬,极坚韧,耐磨损,有很好的延展性、较好导热性、导电性和耐腐蚀能力。

铜及其合金在干燥的空气里很稳定,但在潮湿的空气里其表面会生成一层绿色的碱式碳酸铜Cu(OH)CO,俗称铜绿。由于铜在自然界储量非常丰富,性能优良,且加工方便,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机械制造、建筑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

2.铜矿石

铜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自然界中的铜多数以化合物即铜矿物存在,铜矿物与其他矿物聚合成铜矿石,开采出来的铜矿石,经过选矿而成为含铜品位较高的铜精矿。

3.铜矿资源

世界铜矿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衡。根据USGS,截至2023年末,全球铜矿资源储量约为10亿吨,静态储采比约为45年。铜矿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其中铜矿资源储量位列全球前五的国家分别为智利(1.9亿吨,占比19%)、秘鲁(1.2亿吨,占比12%)、澳大利亚(1.0亿吨,占比10%)、俄罗斯、(0.8亿吨,占比8%)、刚果(金)(0.8亿吨,占比8%)。2023年全球铜资源储量排名前十位国家的铜储量合计为7.72亿吨,占比77.2%。

全球铜矿生产较为集中,资源优势国是主产地。根据ICSG,2023年全球铜矿产能为2824.7万吨,同比增长4.5%;铜矿产量为2206.3万吨,同比增长0.6%;产能利用率为78.1%。从产量分布来看,智利和秘鲁两国是最主要的铜矿生产国,2023年智利/秘鲁铜矿产量分别为525/248万吨,分别占全球铜矿产量的23.8%/11.2%,两国合计占比为35.0%。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我国对于全球铜矿开发做出了突出贡献。非洲国家的铜矿产量出现显著增长,其中,刚果(金)产量跃居世界第三位,占全球总产量的11.4%。

02

产业链概述

完整的铜产业链主要包括采选、冶炼、加工和终端消费四个环节。采选环节是指铜矿石经过破碎、磨矿、浮选等处理,最终得到含有较高纯度铜的铜精矿的过程;冶炼环节是通过熔炼、电解、脱氧等过程将铜精矿中的杂质进一步去除,从而得到高纯度的精炼铜,该环节包括粗炼和精炼两个步骤,粗炼的产物为阳极铜,精炼的产物为电解铜;加工环节是指通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将精炼铜加工成各种铜材,如铜线、铜棒、铜管、铜板带、铜箔等;最后,各种铜材再经过进一步深加工变成产品进入终端消费领域。

1.开采

2.冶炼

铜冶炼工艺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火法冶炼和湿法冶炼。火法冶炼是通过熔炼、吹炼、火法精炼、电解精炼等加工环节形成电解铜,适用于硫化铜精矿,设备和工艺流程较湿法冶炼复杂,但产出电解铜品质较高;湿法冶炼通过浸出、萃取、电积等环节形成电解铜,适用于氧化铜精矿,产出铜杂质相对较高,且精矿中贵金属较难回收。火法炼铜是当今生产铜的主要方法,占铜产量的80%-90%。

3.加工

铜加工是用金属塑性变形方法将电解铜加工成板材、带材、箔材、管材、棒材、型材和线材,塑性加工方法很多,性能差异较大,最主要的方法是轧制、挤压和拉伸,也可采用锻造、深冲、旋压及其他加工工艺。

4.终端消费

铜终端需求领域较多,既涵盖汽车制造及交通运输等制造业领域,也包括电力建设、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还涉及消费类电子电器等居民消费领域以及投资避险等金融投资领域。

03

应用领域及市场空间

1.铜应用广泛,电力是核心需求领域

铜以导电、导热、耐磨、易铸造、机械性能好、易制成合金等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工业、机械制造、运输、建筑、电子信息、能源、军事等各领域。根据ICSG,2023年全球精炼铜消费量为2701.3万吨,同比增长4.6%。各地区消费量来看,中国是全球铜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占比超过50%。根据智利国家铜业委员会数据,2022年中国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的57.4%,其次是美国/德国/日本/印度等,消费量前十名的国家和地区占比为84.1%。

根据ICA,2021年全球精炼铜消费结构中,电网/建筑/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交通运输/其他领域占比分别为44%/20%/14%/12%/10%。根据SMM,2023年中国精炼铜消费量为1522万吨,同比增长4.5%;其中,电力/家电/交通运输/建筑/机械电子/其他领域精铜消费量占比分别为46.3%/13.9%/12.7%/8.1%/8.3%/10.7%。

铜在电力领域主要应用于电力输送和电机制造环节,铜凭借其良好的导电性,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汇流排、变压器和联接器等;在电机制造环节,具备高导电和高强度特性的铜合金应用于电机中的定子、转子和轴头等。同时,通讯电缆、住宅电气线路等均需要使用大量的铜。

电源投资加速释放,电网投资维持较高水平,电力用铜量有望保持增长。2023年,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9675亿元,同比增长30.1%;电网工程完成投资5275亿元,同比增长5.4%;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20GW,同比增长13.7%;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09GW,同比增长55.2%;风电装机容量约441GW,同比增长20.7%。

算力产业高速发展,催化电力用铜增长。根据PrecedenceResearch,2022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为2054亿美元,2025年将提高至2863亿美元,CAGR为11.7%。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普及,数字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算力是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算力体系、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转需要大量电力支撑。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创建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全球的普遍共识,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快速发展。2023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216.02GW,同比增长147.1%;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390GW,同比增长69.6%。根据CPIA,2024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达到190(保守)/220(乐观)GW,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达到390(保守)/430(乐观)GW。根据IEA,2024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预计达到17.5-20.3GW,陆上风电新增装机量预计达到101.5-118.3GW。

铜在光伏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1)光伏用铜带:太阳能重要的导电导热原材料,用于制作太阳能集热器板芯、太阳能电池的互联条和汇流带。2)连接光伏组件、逆变器和并网开关之间的电缆;3)组件MC4接头、光伏逆变器输出接线端子,并网开关的接线端子。根据WoodMac,光伏装机耗铜量约为0.5万吨/GW。我们以2024-2026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分别为410/441/477GW测算,2024-2026年全球光伏领域用铜量分别为205/221/239万吨,同比增加10/16/18万吨。

风力发电主要用铜环节为发电机、变压器、电缆、齿轮箱和塔筒电缆等。其中,陆上风机通过集电器电缆相连至变电站后,再连接到电气和输电网;海上风机通过集电器电缆相连至海上升压站后,通过配电电缆连接至地面变压站,再到输电网络。根据WoodMac、Mysteel,陆上风电装机耗铜量约为0.54万吨/GW,海上风电装机耗铜量约为1.53万吨/GW。我们以2024-2026年全球新增陆上风电装机量分别为110/120/125GW、新增海上风电装机量分别为19/23/32GW测算,则2024-2026年全球风电领域用铜量分别为88.3/100.6/116.4万吨,分别同比增加11.7/12.3/15.8万吨。

2.新能源汽车催化交运领域用铜增长

铜在汽车领域中主要应用于汽车零部件、散热器、制动系统管路、液压装置、齿轮、轴承、刹车摩擦片、配电和电力系统、垫圈以及各种接头、配件和饰件等。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电池、电动机、高压高速连接器等对铜提出了更多的需求,新能源汽车用铜量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全方位增加。根据ICSG,传统汽车单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车单车用铜量分别为23kg、40kg、60kg和83kg。新能源汽车用铜量为传统汽车的3-4倍。

世界各国加速汽车电动化转型,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欧盟通过严苛的碳排放法规以及补贴政策驱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并要求从2035年开始在欧盟境内停止销售新燃油;美国实施价值3690亿美元的《通胀削减法案》,用于重点支持电动车、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给予新能源汽车7500美元/辆税收抵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达到20%以上。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958.7万辆,同比增长35.83%;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量为670.4万辆,同比增长22.63%,插混汽车产量为287.7万辆,同比增长81.17%。根据CleanTechnica、iFinD,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46万辆,同比增长35.75%。

假设2024-2026年全球汽车销量分别为9045/9090/9136万辆,其中,纯电动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32/1600/2000万辆,插混新能源汽车为470/517/556万辆,传统汽车销量为7343/6973/6580万辆;以传统汽车/纯电动/插混汽车单车用铜量分别为23/60/83kg测算,2024-2026年全球汽车领域用铜量分别为375/408/434万吨,分别同比增加33/32/26万吨。

3.其他交通运输领域

(1)铁路用铜

铁路机车方面,2023年,全国铁路机车产量1151辆,同比下降18.7%。近年来,动车组产量趋于稳定,从长期来看,中国铁路网络建设仍将朝着完善化发展,动车组将朝着智能化、轻量化发展,将不断突破性能新高度,单辆车的耗铜量有望增加。根据ICSG,传统列车单辆铜使用量为2-4吨,而高速列车单辆铜使用量约为2-4吨。

(2)船舶用铜

船舶方面,2020-2022年受疫情原因影响,全球航运受到不同程度打击;随着疫情结束后海内外进出口贸易环境持续改善,海运市场不断发展,航运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2023年全球新造船市场需求活跃,船企新接订单大增,平均生产保障系数(手持订单量/近3年造船完工量平均值)达到3.5年,部分企业排产到2028年。我国船舶制造行业持续发力,2023年全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

4.传统领域铜需求保持韧性

(1)建筑领域

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又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在建筑行业主要应用于1)房屋的建设环节,即小区红线外供配电工程、小区内部供配电、消防和景观工程,涉及电线电缆变压器等铺设、建筑铜水管、散热器、燃气管等;2)房屋竣工后室内装修涉及的布电线用铜需求等。

2024年1-2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1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5%;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942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7%;房屋竣工面积1.0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2%。2024年初,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等出台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提出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房企融资政策进一步优化,有利于房企完成项目竣工。供需两端政策进一步放松,打通从销售到新开工再到竣工的产业链,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筑底企稳,促进建筑领域用铜量修复。

(2)家电领域

家电领域用铜的类型既包括通用铜材,如接插元件、开关等,也包括专用铜材,主要应用于冰箱和空调等家电,如空调用内螺纹铜管和外翅片铜管、微波炉磁控管、电冰箱散热管等。

根据产业在线,2023年全国家用空调/冰箱冰柜分别实现销量1.71/1.25亿台,分别同比增长11.2%/12.2%;其中,内销量分别为9960/5949万台,分别同比增长13.8%/3.1%;出口量分别为7084/6504万台,分别同比增长7.8%/22.1%。2024年1-2月,家用空调销量2864万台,同比增长17.7%;2024年3月排产计划值为2243万台,较2023年3月销量增长21.6%。出口方面来看,2024年以来,欧洲受红海影响,订单提前锁定出货,拉美、中东、东南亚市场需求增长明显,海外补库需求下出口市场保持增长。

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出台,促进家电领域用铜量增长。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指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其中,报废汽车回收量增加约一倍,废旧家电回收量增长30%;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有望提振家电市场消费增长,进而促进家电领域用铜量增长。

(3)机械电子领域

1)电子:压延铜箔是集成电路和印制电路板(PCB)的重要原材料,PCB作为现代各类电子设备中的关键电子元器件,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5G通讯、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控制和数据存储等领域。2)机械:铜在机械领域中主要应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部件,如轴承、齿轮、联轴器等。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有望回暖,制造业机械电子领域用铜量有望修复。2023Q4全球PC/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同比增长0.3%/8.6%,环比2023Q3提高9.3/8.3pct。

根据测算,预计2024-2026年全球铜需求量分别为2742/2817/2892万吨,同比增加40/75/75万吨;其中,电力领域铜需求量分别为1291/1324/1363万吨,同比增加27/33/39万吨;交通领域铜需求量分别为375/408/434万吨,同比增加33/32/26万吨;家电领域铜需求量分别为380/388/395万吨,机械电子领域铜需求量分别为230/232/235万吨。

04

供给需求分析

1.供给:铜矿进口及精炼铜出口增速收窄

铜精矿TC价格从去年年底的62.2美元/干吨大幅下降至6.30美元/干吨,CSPT小组成员呼吁联合减产,以缓解铜精矿现货加工费不断下跌的困境,冶炼预计将受到很大影响,同时矿端供应此前相对宽裕的预期也在发生改变。2024年1月,据ICSG统计,全球再生精炼铜产量39万吨,原生精炼铜产量198万吨,合计产量237.4万吨,同比增加4.7%。截至2024年2月,中国精炼铜产量累计221.5万吨,同比增加10.7%。

2.需求:电力、新能源领域用铜表现较好

铜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主要包括电力电子、家用电器、建筑材料、汽车等。2023年我国终端行业耗铜量1536万吨,同比增速5.5%。下游需求最高的领域是电力(46.7%),其次是家电(13.8%)、交通运输(12.6%)、机械电子(8.3%)和建筑(8.0%)。

电力领域用铜表现良好,电源和电网完成投资均同比增长。2024年1-2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761亿元,同比增长8.3%;电网工程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累计值为327亿元,累计同比增加2.3%。考虑到社会能源需求渐增,且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政策推动基建工程建设,预计未来电网建设将表现良好,对未来长期铜材消费有较好拉动作用。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增,对铜消费拉动明显。2024年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2万辆和40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和11.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25万辆和1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29.4%,市场占有率达30.0%。

家电产销回暖。2024年1月,家用空调生产1705万台,同比增加63.65%;销售1632万台,同比增加58.2%,其中,内销732万台,同比增加62.6%;出口899万台,同比增加50.6%。2024年1-2月,冰箱累计产量实现1374万台,同比增加12.8%;洗衣机累计产量实现1623万台,同比增加18.5%。

房地产恢复迹象不明显。2024年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842亿元,同比下降9%;房地产累计新开工面积942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7%。

从铜终端产品的整体数据来看,电源电网工程投资涨幅依然可观,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依然保持高速发展趋势,对铜消费有较好的带动作用。

3.库存:仍处于五年内低位,支撑铜价

从季节性角度分析,LME和COMEX的铜库存较近五年相比维持在较低水平,低库存对铜价形成支撑。截止至2024年3月29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阴极铜库存为290228吨,较上一周增加5138吨;截止至2024年3月28日,LME铜库存为112475吨,较上一交易日减少625吨,注销仓单占比为13.07%;COMEX铜库存为30059吨,较上一交易日减少445吨。

05

价格复盘

1.2003-2007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带动铜价大幅上涨

2.2008-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拖累大宗商品价格,中国“四万亿”驱动价格反转

3.2011-2015年:行业产能大幅扩张,供给过剩带动铜价下移

我国“四万亿”财政刺激政策叠加高铜价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2015年期间我国冶炼铜产能新增约448万吨,带动全球铜产量由1821万吨增长至2284万吨,产能和产量迅速扩张的同时,美联储收紧流动性,铜价进入下行周期。

4.2016-2017年:全球央行注入流动性,刺激经济回暖

为改善经济低迷局面,全球央行在2016年注入了流动性,随后特朗普政府又在2017年向国内经济实施财政刺激措施,中国房地产市场回暖叠加供给侧改革推动铜、钢铁、煤炭等商品价格走出底部,铜价由2016年1月的4325美元/吨逐步恢复至2017年12月的7219美元/吨。

5.2018-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及中国国内金融去杠杆导致铜需求下移

2018年2季度开始,中美贸易摩擦、美联储持续加息致美元指数走强以及中国国内金融去杠杆等导致市场对全球经济放缓担忧加大,我国商品需求持续降低带动铜需求下滑,对铜价造成拖累。

6.2020-2021年:疫情影响铜价先抑后扬

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从中国开始各国经济活动停摆,全球股票及大宗商品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跌,精炼铜价格于2020年3月跌至4700美元/吨,较2019年高点下跌24%;随之各国为稳定经济民生采取了各种措施,经济逐渐复苏带动铜价V型反弹。2021年平均铜价达9294美元/吨,创历史新高。

7.2022-2023:美联储激进加息压制大宗商品

2022年至2023年,铜价呈现急跌慢涨后震荡的局面。2022年年初,受经济复苏和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叠加持续的地缘政治风险和能源危机继续推高通胀水平,铜价在历史高位震荡上行,伦铜在3月份创出10425美元/吨的历史新高;此后,国内疫情反复对消费市场带来“点刹”,加之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国央行在高通胀压力下开启激进加息,美元美债持续走高,铜价在美元指数的压制下于年中快速大幅回落,跌至7104美元/吨,较高点跌幅32%;进入四季度后,在国内防疫政策优化和美联储加息放缓预期的支撑下,市场情绪得到修复,叠加库存低位等因素,铜价企稳回升。进入2023年,美联储紧缩影响边际缓和,铜价波动回归基本面,中国稳增长发力,铜价开启在8000-9000美元/吨区间震荡行情。从年度平均价格来看,2022年平均铜价为8786美元/吨,同比跌幅5.5%,2023年在铜矿供给面偏松而宏观因素压制力度减轻的局面下,铜价仍维持高位震荡。

06

铜价趋势预测

1.24年供需紧平衡,25-26年供需缺口放大

预计2024-2026年全球精炼铜供给量分别为2741/2807/2873万吨,需求量分别为2742/2817/2892万吨,供需缺口分别为-0.7/-10.3/-19.6万吨,2024年全球精炼铜供需维持紧平衡,2025-2026年供需缺口持续放大。

2.金融与商品属性共振,铜价有望迎来主升浪

中美政策分化使得铜价表现可能异于前两轮。回顾2020年至今铜价走势。随着疫后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央行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及疫情影响逐渐弱化带来的经济复苏预期,铜价持续上涨,至2021年5月达到反弹以来高点。但由于中国采取更严厉的防控措施,2022年4月开铜价开启新一轮下跌。2022年11月中国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后,铜价出现一轮快速反弹。随后在美联储大幅加息的压制下,铜价再度回落。往后看,由于中美经济复苏节奏错位,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或逐步迎来拐点,而中国为了巩固经济复苏基础,更多稳增长的刺激性政策有望陆续出台,国内外政策共振,有望使得铜价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进入降息周期后价格重心继续上移。2023年来,受美联储持续加息以及风险事件扰动,国际铜价年初冲高开始震荡回落,高点逐渐下移。但受到低库存状况以及国内稳增长政策影响,下方亦有较强支撑。国内铜价由于人民币贬值提振,整体呈现高位震荡,表现强于国际铜价。

2024年以美联储为代表的主要海外经济体央行将重启降息以提振经济,对铜价抑制逐渐弱化。从供需角度看,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趋势下,以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领域耗铜将提供增量;供给端来看,2024年受社区问题、天气及水资源等问题对铜供应扰动不断,同时资源品位下降、长期矿产资本开支不足对中长期对供给形成约束。以上因素叠加,预计2024年铜价中枢继续上移。

截至2024/3/27,LME3个月铜价8806美元/吨,较年初提高3.1%;SHFE铜价7.21万元/吨,较年初提高4.5%;LME铜库存11.3万吨,较年初下降31.7%;SHFE铜库存28.5万吨,较年初增加25.2万吨;后续随着铜冶炼厂集中检修减产逐步落地,沪铜库存有望去化,赋予铜价更大的向上弹性。

07

1.紫金矿业

紫金矿业是我国矿产企业龙头,目前在我国15个省(区)和海外15个国家拥有重要矿业投资项目,铜、金资源自主勘探比例超过46%,锌铅自主勘探比例超过80%。公司主营的铜、金、锌等矿种资源量和储量均为中国领先、世界前十位。截至2022年底,公司铜资源量达7,372万吨,黄金资源量达3,117吨,锌(铅)资源量达1,118万吨,银资源量达1.46万吨,矿产资源优势明显。紫金矿业核心铜矿为刚果(金)卡莫阿铜矿(45%权益)、中国巨龙铜业(50.1%权益)、塞尔维亚丘卡卢-佩吉铜(金)矿(100%权益),2023年公司全年铜产量101万吨,同比+11.0%。

从业务收入及毛利占比来看,矿产铜是公司最主要的毛利贡献点,其次是矿产金和矿产锌。2022年矿产铜、金、锌收入占比(考虑贸易)分别为13.4%、8.3%、2.3%,毛利占比分别为50.7%、25.3%和7.2%。

从较为确定的未来项目增量来看,紫金矿业有至少30万吨铜矿项目待投产,南方铜业有21万吨铜矿项目待投产,自由港有13万吨铜矿项目待投产,紫金矿业未来增量更为庞大。

相较同行,紫金矿业的收购成本较低。为保持成本具备竞争力,紫金矿业利用自身逆周期投资的能力持续并购优质资产,2015-2016年在铜价持续下跌时购买科卢韦齐铜矿和卡莫阿铜矿,2019-2020年在铜价回升前夕收购Timok铜矿和巨龙铜矿,几次并购均彰显了公司魄力(优秀的专家团队及管理团队)与实力(强劲的现金流),为资产升值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作为全球前5大、我国最大的铜矿供应商,紫金矿业无论在资源规模、资本开支、成长性、盈利稳定性等方面均具备绝对优势,通过对标海外铜矿龙头,发现其合理市值远被低估。

2.洛阳钼业

全球布局的综合性矿业巨头。公司前身成立于1969年,2004年和2014年进行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民营控股的股份制公司,2007年和2012年分别完成港股和A股上市,上市后公司开启海内外资产并购,资源储量及产量迅速扩张。当前公司形成了“矿山+贸易”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钨、钴、铌、钼生产商和重要的铜生产商,亦是巴西领先的磷肥生产商,同时公司基本金属贸易业务位居全球前三。公司提出五年发展目标,完成战略第二步“上台阶”的目标,初步进入全球一流矿业公司行列:实现年产铜金属80-100万吨、钴金属9-10万吨、钼金属2.5-3.0万吨、铌金属超1万吨。

逐步形成多样化、全球化资产布局。公司目前已经形成铜钴、钨钼、铌磷以及金属贸易四大业务板块,业务分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和欧洲。

引入宁德时代,提升能源金属产业链布局的战略协同效应。公司第一大股东为鸿商集团,其直接持股比例为24.69%,实控人为于泳。2022年10月洛阳矿业上层控股股东洛阳国宏以持有公司的24.68%股份对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四川时代增资,增资完成后四川时代直接控股洛阳矿业100%股权从而间接取得公司24.68%股权,此次增资完成后有望进一步提升宁德时代与公司在能源金属领域布局的战略协同。

“矿山采掘业务+贸易业务”双轮驱动。近年公司由单一的钨钼板块逐渐发展至铜钴、钨钼、铌磷及贸易四大板块,业务逐步多元化。铜钴业务是盈利贡献的主力军,2023年钼钨板块毛利占比为21%、铌磷板块占比为9%、铜钴板块占比为68%,随着TFM混合矿、KFM项目的投产运行,预计铜钴板块业务毛利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公司矿山业务盈利能力较强。2023年公司矿山业务整体毛利率为40.50%,较2022年整体下降1.12pcts。具体来看:铜钴板块毛利率为45.30%,较22年下降1.52pcts,主要系权益金摊销影响;铌磷板块毛利率由38.03%→24.39%,主要原因为铌、磷肥价格大幅走弱;钼钨板块毛利率为43.56%,同比增加1.28pcts。

铜钴资源丰富,产能加速扩张。公司拥有刚果(金)TFM和KFM两大优质铜钴矿,合计拥有铜资源量3464万吨,钴资源量525万吨,随着TFM混合矿以及KFM项目的投产,公司形成铜产能54万吨以上+钴产能6.7万吨,2023年公司刚果金铜产量39.40万吨,同比增长54.94%,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钴生产商和领先的铜生产商,未来5年计划将铜产量提升至80-100万吨、钴金属9-10万吨。

公司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铜生产商。公司铜资源量约3464万吨,随着TFM混合矿以及KFM项目的投产,铜产能合计达到54万吨以上,成功将资源优势逐渐转变为产量优势,预计24年铜产量52-57万吨,已经居于全球前列。

3.金诚信

金诚信是一家集有色金属矿山、黑色金属矿山及化工矿山工程建设与采矿运营管理、矿山设计与技术研发等业务为一体的专业性管理服务企业。公司前身金诚信有限于2008年1月成立,2010年8月通过增资和现金收购方式完成了对金诚信集团的资产重组,承继了金诚信集团全部采矿运营管理和矿山工程建设业务。金诚信集团自1997年成立起,一直从事采矿运营管理和矿山工程建设等业务,优势之一是利用先进的无轨设备施工斜坡道和平巷工程,其中大断面斜坡道施工速度在行业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曾多次刷新全国施工纪录。截至2023年年底,金诚信主营业务包括以矿山工程设、采矿运营管理、矿山设计与技术研发在内的矿山开发服务业务,并不断在矿山产业链上下游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形成了集矿山开发服务、矿山机械设备制造等业务一体化的矿山综合服务能力,服务对象为大中型非煤类地下固体矿山,涉及矿山资源品种主要包括铜、铅、锌、铁、镍、钴、金、银、磷等。

战略上,公司坚持高举高打,按照“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市场策略,以“实力业主、知名矿山”为目标市场导向,经过多年市场开发,形成了以央企、地方国企、上市公司、国际知名矿业公司为代表的稳定客户群,包括江西铜业、金川集团、中国有色、开磷集团、驰宏锌锗、云南铜业、海南矿业、西部矿业、北方矿业、紫金矿业、老挝开元、Ivanhoe、Vedanta、EMR、ShalkiyaZinc等。合作项目也由点及面、不断深入。公司与中国有色在海外的合作已由赞比亚Chambishi项目延伸至印度尼西亚Dairi铅锌矿项目;与紫金矿业的合作也由刚果(金)Kamoa项目延伸至塞尔维亚Timok铜金矿项目、塞尔维亚Bor铜金矿项目、塞尔维亚丘卡卢-佩吉铜金矿项目;与金川集团的合作也由国内项目逐步拓展至刚果(金)Musonoi铜钴矿项目、Kinsenda铜矿项目;公司与Ivanhoe在刚果(金)Kamoa铜矿上的良好合作也延续到了资源项目股权投资领域,于2019年参股了Ivanhoe旗下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Cordoba矿业,从而间接参股其下属的SanMatias铜金银矿项目,2023年公司又将进一步在SanMatias铜金银矿项目公司层面直接持股50%。

公司通过以“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为主的高举高打策略,一方面,以优质的矿山工程建设服务获得矿山业主的认可,进而承接后期的采矿运营管理业务,深度绑定头部矿企;另一方面,矿服作为类舶来品、公司作为后发者,在和头部矿企合作的过程中,深刻理解行业know-how、丰富项目经验,能够顺应和契合产业发展趋势方向,抢占先机、战略布局。

4.西部矿业

公司是中国第二大铅锌精矿生产商、第五大铜精矿生产商,主要从事铜、铅、锌、铁、镍、钒、钼等基本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的采选冶、贸易等业务,以及黄金、白银等稀贵金属和硫精矿等产品的生产及销售。

2001年4月,青海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7月,公司在上交所成功上市。2007年以来,公司确定了“立足青海、巩固四川、发展内蒙、挺进西藏”的发展思路,在锡铁山找到新矿藏的同时,收购内蒙古获各琦铜矿,获得四川呷村银多金属矿、西藏王龙铜矿等多个矿山的探采权,提出了以“矿山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资源开发战路,引领公司向多个地区挺进,成为青海省率先走出去的企业之一。

2007年8月,收购玉龙铜业17%的股权,持股比例提升至58%;2008年12月,受让西部矿业集团所持内蒙古双利矿业有限公司50%的股权;2009年4月,收购中间沟-断层沟探矿权;2012年12月,收购西豫金属34.39%的股权,持股比例提升至85.39%;2017年4月和5月,分别收购青海湘和49%股权及青海铜业34%股权;2018年完成了对会东大梁、哈密博伦、肃北博伦、格尔木西钢、野马泉及它温查汉西股权的收购;2019年9月,收购新疆瑞伦80%股权;2021年3月,收购西部镁业91.4%股权;2022年3月,收购东台锂资源27%股份;2023年5月,对全资子公司青海铜业增资7亿元,青海铜业对其控股子公司同鑫化工同步增资7亿元,持股比例上升为94.94%。

截至2023年报,公司全资持有或控股并经营十五座矿山,其中,有色金属矿山6座、铁及铁多金属矿山8座、盐湖矿山1座。公司主要产品有铅精矿、锌精矿、铜精矿、铁精粉、球团等。公司大宗原料的供应采取长单合同与短单合同相结合的方式锁定规模和基价;产品以自营形式组织生产;销售模式为直销。除生产、销售自营产品外,还进行铜、铅、锌、铝、镍等有色金属贸易及期货套期保值业务。

从公司营业收入及毛利结构来看,公司绝大部分收入来自铜类产品(铜精矿、电解铜等),2023年占营收比重达到66.6%;贡献56.2%的毛利。

5.铜陵有色

铜陵有色是铜箔行业的龙头企业,是目前国内产业链最为完整的综合性铜业生产企业之一,主要从事铜矿勘探、采选、冶炼和深加工等业务,生产有铜精矿、阴极铜、HVLP铜箔、锂电池铜箔、铜板带、黄金、白银、硫酸、硫精砂等多种产品。其在铜矿采选、铜冶炼及铜箔加工等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是国内主要阴极铜生产企业和内资最大的铜箔生产企业。公司于2019年跻身世界500强,2022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400位。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安徽省国资委。公司的控股股东是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其持有公司47.26%的股权,实际控制人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目前公司旗下有超过30家直接、间接控股子公司及联营公司。其中,子公司安徽铜冠铜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创业板挂牌上市,其主要从事于各类高精度铜箔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业务,主要产品按应用领域可分为标准铜箔和锂电池铜箔,是国内电子铜箔领域领军企业之一。

公司深耕铜业三十余年,打造全产业链企业。1992-1996年,公司建立并完成上市。铜陵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1994年安徽铜都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向控股股东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定向增资扩股,集团公司以金昌冶炼厂经营性资产认购全部股份。1996年公司在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是中国最早上市发行股票的铜业企业,股票简称“铜都铜业”。

阴极铜产量整体稳中向好。公司拥有包含铜采选、冶炼、深加工、贸易业务一体化产业链。在铜矿勘探、采选业务领域,公司拥有安庆铜矿、冬瓜山铜矿、天马山矿业等矿产资源,2022年生产自产铜精矿含铜5.16万吨。在铜冶炼、深加工业务领域,阴极铜产量稳步上升,2022年阴极铜产量162.87万吨,铜加工材产量39.09万吨。

副产品产量整体稳定。在铜产品冶炼过程中,公司还生产硫酸、硫精矿、铁精矿、黄金、白银等副产品。2022年公司实现黄金产量18.84吨、白银产量512.50吨、铁精矿产量35.68万吨、硫精矿产量52.38万吨、硫酸产量495.38万吨。此外,公司重要副产品销量稳步增加,其中硫酸销量497.51万吨,同比增长1.86%,黄金销量18.48吨,同比增长15.54%。

公司现有5个冶炼公司:金冠铜业、金通铜业、金隆铜业、铜冠冶化和张家港联合铜业。其中,金冠铜业和铜冠冶化是公司的分公司,金通铜业(50%)、金隆铜业(61.4%)和张家港联合铜业(85%)均为公司的部分控股子公司。通过布局五大冶炼厂,公司形成阴极铜、阳极泥、硫酸、硫酸镍、黄金、白银等冶炼产品,截至目前,公司5个冶炼基地阴极铜(又称精炼铜或精铜)产能168万吨,在建20万吨阴极铜产能、10万吨阳极铜产能、硫酸449.32万吨、黄金16吨、白银580吨、阳极板32万吨。若包含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项目,公司合计硫酸产能为619.32万吨。

6.北方铜业

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铜业”或“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铜生产企业,同时也是山西省唯一从事铜业务的省属国企。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集勘探、采选、冶炼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铜金属选冶为公司主业。公司主营业务铜金属开采、选矿、冶炼及销售等,主要产品为阴极铜、金锭、银锭,副产品为硫酸、海绵金、海绵钯等。拥有一座自有矿山为铜矿峪矿,一家冶炼厂为垣曲冶炼厂。其中,铜矿峪矿为国内非煤系统地下开采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矿山。截至2022年底,铜矿峪矿保有矿石资源量22461.56万吨,铜金属量136.25万吨,平均品位0.61%。铜矿峪矿自然崩落法采矿工艺国际先进,出矿效率高、开采成本低,是唯一一种在开采成本上可以和露天采矿相媲美的地下采矿方法,目前具备900万吨/年的矿石采选能力。按现有采选能力和可采储量,预计可再服务30余年。垣曲冶炼厂应用当前世界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首选工艺—“富氧底吹熔池熔炼工艺”,对原料适应性广,节能环保,铜冶炼综合能耗低于国家标准,金属回收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有冶炼规模下,矿山原料自给率近30%。

矿产铜精矿与外购铜原料生产相结合。除自有矿山外,为释放冶炼产能,公司根据情况采购部分杂铜及粗铜作为补充。主要分为进口铜精矿和国内铜精矿、粗铜及冰铜等。进口铜精矿由公司与国际贸易商在参照LME铜金属市场价格基础上,按照TC/RC的方式确定采购价格;国内铜精矿、粗铜及冰铜的采购价格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当月阴极铜结算价加权平均价的基础上,由双方协商确定。

阴极铜贡献主要营收和毛利。公司采矿所得铜矿石,经选矿产出铜精矿后供冶炼使用,最终主要产品为阴极铜。此外,在铜冶炼过程中,伴生产出金、银等贵金属及硫酸。

面对国内外经济新形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公司锚定产业转型和数字转型主攻方向,努力扩大资源储备,做强铜冶炼,做优铜加工,聚焦铜基新材料研发应用。制定“上游强链、中游补链、下游延链”规划,以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7.中矿资源

中矿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创立之初主要从事于境内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服务,2003年起公司开始从事境外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服务,2014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

地勘起家,上市后成功切入锂电新材料和铯铷为主的稀有轻金属优质赛道。上市以来公司于2018年收购了传承自上世纪中国三大锂盐基地之一江西锂厂的东鹏新材,增加稀有轻金属业务;2019年公司收购Cabot公司特殊流体事业部,实现铯铷盐业务一体化;同年新建2.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及碳酸锂生产线项目;2022年1月收购Bikita矿山,继续完善上游锂和铷铯资源布局;2022年通过非公开发行的方式投资建设3.5万吨锂盐项目、Bikita120万吨改扩建项目以及200万吨新建选矿项目;2023年3月董事会批准建设加拿大Tanco项目100万吨采选项目;2023年3月以自有资金将募投改扩建项目规模提升至200万吨;2023年7月津巴布韦两个200万吨项目成功投产。

公司业务目前以锂电新能源原料开发与利用业务和稀有轻金属(铯、铷)资源开发与利用业务为主,固体矿产勘查业务为辅,同时还经营以矿产品贸易为主的其他业务。

THE END
1.金属有色资讯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50万注册用户,日均超过20万企业访问, 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垂直门户。 我们热诚为客户提供交易服务、安全支付、仓储物流监管、供应链融资、行业大数据及营销服务。 上海有色网致力于构建全球金属经营者社群。https://rss.smm.cn/
2.银河证券:工业有色金属行业有望触底反转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银河证券:工业有色金属行业有望触底反转 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 证券时报2024-12-05 08:19 银河证券研报指出,2022年以来工业有色金属受困于海外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持续加息与国内经济复苏较弱这两大宏观因素的抑制,行业景气度、金属价格呈现震荡下行走势。但2024年以来,此前压制工业有色金属的两大宏观逻辑均已出现了根https://xueqiu.com/9793867035/315577187
3.银河:工业有色金属有望触底反转加息降息美联储【银河表示:工业有色金属行业或迎触底反转】2022 年以来,工业有色金属因海外美联储持续加息收紧货币政策及国内复苏较弱,行业景气度和金属价格震荡下行。2024 年,海外美联储 9 月首次降息,由加息转降息。国内 9 月底政策转变,各部门出台多项扶持政策,财政部更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有望加快国内复苏,改善下游终端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KT60KS0519D4UH.html
4.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策略:东方既亮,乘势而上报告精读我们认为,加工费仍未大幅回升表明24年矿端整体短缺,但随着矿端生产恢复以及冶炼减产,矿端短缺或有缓解,25年加工费 重心有望上移,冶炼企业利润有望得到修复。 2. 能源金属:产能出清,锂镍反转在望 锂:锂价承压下行,外购原料冶炼持续亏损 2024年锂矿及锂盐产品承压下行,截至11月1日,电池级碳酸锂73850元/吨,较年初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1197326beb24efa4a41ad50935e.html
5.银河证券随着国内经济复苏与海外流动性宽松的主线逻辑不断加强演绎成强现实,工业有色金属行业有望触底反转,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 中证工业有色金属指数:中证工业有色金属主题指数选取市值较大的眾眻只业务涉及铜、铝、铅锌、稀土金属等行业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工业有色金属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有色金属http://www.hibor.org/data/144d547ee010f49e70b80893d25bd9d0.html
6.太平洋证券本周(11/25-11/29)行情表现:沪深300指数+1.32%,报3917点;上证指数+1.81%,报3326点;SW有色金属行业指数-0.61%,报4573点。在A股申万一级行业中,有色金属行业指数排名第31;在有色金属二级行业中,工业金属、小金属、能源金属、金属新材料、贵金属周涨幅分别为+4%/+3%/+1%/+1%/-2%。 基本金属:政策持续发http://www.hibor.com.cn/data/63a7c44557a0c2c43aa443c8608074eb.html
7.A股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半年报业绩回顾:盈利能力增强,行业业绩反转2024Q2行业拐点显现,A股有色金属行业业绩增速转正:国内经济的复苏与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预期的交易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开始出现正反馈,对经济与流动性敏感的黄金、铜、锌、锡等大宗商品有色金属价格在3、4月出现了跳跃式的上涨,这带动了二季度金属均价中枢的明显抬升,使黄金与工业金属企业盈利能力明显提升,板块业绩在20https://stock.stockstar.com/JC2024090900025081.shtml
8.跨年行情仍有最后一涨?消费复苏仍是大概率?这些板块获机构推荐丨【有色金属】 本周有色金属板块表现不理想,周跌2.19%。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有色金属等行业已获北上资金连续七周加仓,有色金属持股量较七周前增幅超过26%。 东亚前海证券认为,2023年“内强外弱”形势明显,国内经济回暖以及美元指数下行趋势下整体金属资产价格或将迎来上行机会。板块推荐:贵金属(黄金、白银),工业金属https://wap.eastmoney.com/a/202302192640658423.html
9.天齐锂业(09696)个股概要股票价格最新资讯行情走势面包财经研究员根据交易所近日披露的上市公司2023至2024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评价结果进行整理研究,本篇为有色金属行业篇。 近期,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披露了2023-2024年度沪市、深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结果。 根据申万一级分类,2023-2024年度,有色金属行业共有132家参与了信息披露考评,32家公司考核结果为A,占比24.2%,Bhttps://www.laohu8.com/stock/09696?page=2
10.91金属网上海白银白银价格黄金价格国内专业的金属产业综合服务商,上海白银参考价格为白银产业中下游参考定价!涵盖白银,白银价格,黄金,黄金价格,铂金,铂金价格,钯粉,铑粉,钌粉,铱粉,铟,铋,锗,镁,锂,钴,镓,及上海有色金属(铜,铝,铅,锌,锡,镍,铜价格,铝价格,铅价格,锌价格,锡价格,镍价格)等大宗原料价格服务https://m.91jinshu.com/
11.权威金属资讯门户【SHMET精选】镍&不锈钢月报 | 过剩压力延续,镍不锈钢或难有反转宏观方面,美国经济韧性显现,美联储降息2022年国内有色金属上市企业成色如何? 近日,国内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相继公布2022年公司年度报告,在新冠、上半年在降息预期升温、精矿供应暂时紧张和冶炼成本支撑下有望高位震荡;而下半年随着全球进入深度衰退,http://shmet.com/
12.有色金属概念股有哪些?有色金属板块龙头股及上市公司最新消息有色金属概念 最新新闻: 有色板块震荡拉升,章源钨业、翔鹭钨业双双涨停 11月29日下午,有色板块震荡拉升,金属钨方向领涨。章源钨业、翔鹭钨业涨停,中钨高新、厦门钨业、玉龙股份、兴业银锡涨幅靠前。http://www.yuncaijing.com/story/details/id_2499.html
13.稀土行业反转自主可控的底气需求总结:新老动力共振,稀土需求有望延续高增。 ●需求底部渐明-稀土错配反转拉开序幕。 短周期看,内外供需边际改善,价格有望延续回暖。 长周期看,新老动力共振,稀土错配反转拉开序幕。 【稀土、永磁核心概念股梳理】 ●北方稀土 公司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轻稀土产品供应商,是我国稀土行业六大稀土集团之一。公司https://www.jiuyangongshe.com/a/d01ltk3jh6
14.通胀上行中的行业百态:谁抗通胀,谁不抗通胀?因此,对于资源周期品行业来说,以PPI为主导的通胀一方面有利于企业销售净利率的改善,另一方面,需求也有望同步增长。量价齐升的推动下,资源周期品行业的盈利在通胀上行期往往都表现优异,是典型的抗通胀行业。从数据上来看,几乎在每一轮通胀上行前或阶段中,采掘、钢铁、有色金属、建材以及农林牧渔行业的ROE以及盈利增速https://www.gelonghui.com/p/462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