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黄金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原料黄金产量为268.068吨,与2023年同期相比减产3.180吨,同比下降1.17%,其中,黄金矿产金完成209.710吨,有色副产金完成58.358吨。另外,2024年前三季度进口原料产金111.207吨,同比增长15.51%,若加上这部分进口原料产金,全国共生产黄金379.275吨,同比增长3.20%。
10月11日,据三位知情人士称,由于制造铜所用的原材料短缺,中国铜业巨头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将把新工厂的生产推迟到2025年下半年。铜陵铜业的项目是中国十多年来最大的铜冶炼厂。该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1月完工,年产能为50万吨。该项目的推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未来几年大规模铜产能扩建计划的怀疑,并挑战了长期以来人们的信念,即国有冶炼厂即使亏损也会继续生产铜。消息人士称,铜陵有色对铜精矿供应商表示,该公司未能采购足够的精矿在明年1月份开始生产。铜生产商通常在新厂投产前三个月开始储存精矿。
据铜陵有色消息,近日,公司首批出口的HVLP2等级铜箔顺利装箱发运。此次出口的铜箔产品,标志着中国内资铜箔企业首次成功将高端铜箔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与深远影响。
7月28日,中国黄金协会网站消息,2024年上半年,国内原料黄金产量为179.634吨,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产1.036吨,同比增长0.58%,其中,黄金矿产金完成141.496吨,有色副产金完成38.138吨。
据Mysteel最新了解,今日合盛官网硅云在线工业硅全部牌号下调200元/吨,华东地区送到价,553#硅报价12800元/吨,421#硅报价13300元/吨,441#硅报价13000元/吨,4405#硅报价13100元/吨,551#硅报价12900元/吨,5505#硅报价13000元/吨,5502#硅报价13200元/吨,5503#硅报价13100元/吨,553#硅(B<60ppm)报价13000元/吨,3303#硅报价13200元/吨,99%硅报价12800元/吨,98%硅报价12600元/吨,金属硅粉细硅粉报价10100元/吨,金属硅粉超细粉报价9600元/吨(各区域价格略有差异)。
据Mysteel最新了解,今日合盛官网硅云在线工业硅部分牌号下调100元/吨,华北地区送到价,553#报价下调100元/吨至12900元/吨,551#报价下调100元/吨至13000元/吨,441#报价持稳为13200元/吨,421#硅报价持稳为13400元/吨,4405#硅报价下调100元/吨至13200元/吨,3303#硅报价下调100元/吨至13300元/吨,5505#硅报价下调100元/吨至13100元/吨,新增553
#硅(B<60ppm)报价13100元/吨,金属硅粉细硅粉与金属硅粉超细粉均议价中(各区域价格略有差异)。
5月24日,据中伟股份消息,5月23日,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中心——伦敦金属交易所(简称“LME”)发布公告,印尼中伟鼎兴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DX-zwdx”牌电解镍获得LME的认证注册,正式成为LME镍交割品牌,标志着印尼生产的纯镍获得“全球通行证”,这是东南亚首个LME镍交割品牌,增强了印尼镍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中伟鼎兴是中伟股份旗下子公司与RIGQUEZAINTERNATIONALPTE.LTD公司合资成立,共同致力印尼红土镍矿的精深加工。公司于2022年9月在中伟印尼莫罗瓦利产业基地启动建设年产5万吨电解镍产线,项目于2023年6月建成投产,成为印尼首家生产纯镍的企业。
5月16日沪镍夜盘快速拉涨,主力2406合约突破15万关口,创年内新高。近期美通胀数据降温,有色金属多数走强,叠加16日新喀里多尼亚突发镍供应或受阻利多消息,沪镍时隔半年再度站上15万。
据五峰融媒体中心消息,4月17日,五峰县与佛山市新恒盈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在武汉·五峰民族工业园,签署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据了解,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规划占地面积350亩,计划总投资30亿元,由再生金属循环利用项目、配电柜项目、数码线缆项目、精密铜丝拉伸项目、线缆辅材项目组成。
4月16日工业硅市场动态:今日工业硅现货市场价格平稳,成本随原料价格下跌有预期下降,97硅供需关系良好。今日97硅市场价格在11900-12100元/吨,华东421#硅在13900-14000元/吨。期货端,今日工业硅主力合约2406,成交重心大致与昨日持平,今日有色板块情绪带动影响减弱,市场消化利空消息,基于仓单压力和终端需求弱势,盘面价格在午盘开盘后,处于持续跌势,并跌破12000一线,价格最低点下探至11950点。今日成交额小幅增加至78.57亿元,仓单总数增加1128手,市场情绪倾向于观望12和约挂牌,远月合约中09、10、11合约价差稳定在10-60元左右,套利空间收窄,基本面变动不大,内蒙古产区停炉虽有增加,但对当前供给过剩格局改观不大,终端需求尚未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