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位变化分析
江西省有色金属行业从规模上来看,在全国的地位并不突出,但是最近两年江西省有色金属行业扩张的速度加快,其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在全国的比例迅速上升,截至2007年11月,江西省资产占全国的比例为5.66%,销售收入比例所占比重达到7.29%,较上一年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利润比重只有7.08%,与2006年相比反而降低了两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江西省大型企业的成本上升,利润出现负增长。
图1江西省有色行业在全国中地位变化
从企业数量来看,2007年全省只有三家大型企业,但是这三家大型企业的资产占全省有色行业总资产的66.7%,说明江西省有色金属行业集中度较高,大型企业占有主导地位。下表反映了2007年江西省有色行业的经营状况,小型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迅速,分别为146.49%和55.86%,相比之下,大型企业的销售收入只增加了63.74%,利润反而减少了8.82%。从销售利润率来看,由于小型企业无法控制成本,导致其销售利润率只有1.32%,而大型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达到了11.76%。
表12007年江西省有色行业企业类型状况
企业类型
销售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
利润总额(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减(亿元)
资金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
江西省
1159.93
94.00
68.08
-2.82
29.38
5.87
大型
485.74
63.74
57.15
-8.82
30.76
11.76
中型
76.01
29.82
3.03
31.08
16.67
3.99
小型
598.18
146.49
7.90
55.86
30.10
1.32
由于利润的减少,2007年江西省的有色企业的销售毛利率、销售利润率以及资产报酬率三个指标较2006年均有大幅下降,其中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利润率只有8.07%和5.87%,是四年来的最低水平,甚至低于全国水平。而资产报酬率略高于全国水平。
2007年,全省有色企业的亏损比例20.8%,比2006年提高了近四个百分点;负债率也从2006年的51.91%上升至53.6%;利息保障倍数比2006年有大幅度的降低,综合来看,江西省2007年的偿债能力要低于2006年。但通过横向比较,我们认为江西省有色行业的偿债能力要优于全国水平。
从发展能力的四个指标来看,虽然资产增长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的要高于2006年,但利润总额不增反降,表明江西省在行业规模扩张的代价却是利润的减少,这样的扩张不具有可持续性,对行业的长期发展有负面影响。
营运能力的四个指标表明,江西省有色企业正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营运能力在不断增强,高达30.94的产成品周转率和4.5的流动资产周转率表明企业的存货压力较小,资金运用能力强。
表22004~2007年江西省有色行业运行状况
2007年11月全国
2007年11月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盈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10.47
8.07
17.53
14.85
11.93
销售利润率
6.04
11.84
7.50
6.05
资产报酬率
11.41
13.59
21.27
11.63
8.65
偿债能力
负债率
61.18
53.60
51.91
51.53
57.97
亏损面
17.48
20.80
16.85
15.15
11.61
利息保障倍数
6.74
9.44
15.50
7.60
4.49
发展能力
应收帐款增长率
23.74
56.03
85.98
60.23
26.89
利润总额增长率
26.57
190.11
79.70
192.61
资产增长率
26.98
49.90
46.15
20.87
18.05
销售收入增长率
40.34
78.96
39.01
53.37
营运能力
应收帐款周转率
17.78
17.00
14.07
14.19
14.72
产成品周转率
21.49
30.94
15.93
21.52
28.08
流动资产周转率
3.27
4.50
3.47
2.92
2.50
有色金属工业是江西重点培育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是该省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产业。根据《江西省有色金属工业“十一五”规划》,江西省将以大企业、大项目、新技术为重点,主攻铜工业,大力发展钨、稀土、钽铌工业,积极开拓其它有色金属产业,把江西建设成全国最大、世界一流的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离子型稀土生产研发基地和贸易中心、钽铌及其深加工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一是按照“大规模、高水平、新机制”的要求,全力支持江铜集团公司实施资源优化配置战略和“走出去”战略,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整合全省的铜、金、硫、铅锌等资源,并在省外、国外入股、收购、开发铜资源,在稳步扩大铜冶炼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铜冶炼与加工、贵金属提取与加工、稀散金属提取与加工、硫化工等四大领域,继续巩固江铜集团在全国铜工业的领头羊地位,向世界一流公司迈进。到“十一五”末期,江铜集团的铜冶炼能力达到80万吨,铜综合加工能力达到56万吨。二是支持江钨集团公司,江钨集团有限公司强化管理、选准方向、加大投入,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在加强新技术自主创新同时,适时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升全省钨工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强化核心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围绕构筑产业集聚和项目集群效应的优势,重点支持构成全省有色金属工业骨架和支撑的重大项目,支持延伸产业链、引发产业集聚的关键项目,着力提高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集约化水平,加强产业配套能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加快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铜、离子型稀土、钨、钽铌等四大产业集群,促进江西有色金属工业集聚式发展。
一是坚持积极引进、自主创新的科技策略,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应用产品,重点发展终端高附加值的新材料、新产品。尤其对铜、稀土、钨、钽铌等稀缺资源,不能只形成简单的初级产品输出。二是加强宏观调控,适度控制钨、稀土矿产品生产规模和钨中间制品投资规模。“十一五”期间,继续贯彻执行国家对钨、稀土矿产品总量控制要求,不支持、不鼓励无技术创新的钨中间产品和普通稀土分离项目。
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全省有色企业尤其是核心龙头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切实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高效环保应用等方面的技术研究,提高全行业技术水平。在铜工业方面,重点开展提高自产铜精矿品位及选矿和冶炼回收技术、硫化矿浸出—萃取—电积工业化生产技术、尾矿综合利用系列工艺技术、高砷和高杂物料处理新工艺、新型铜材和合金材料开发等研究。在钨工业方面,开展超细粉体材料、新型硬质合金及工具研究。在稀土工业方面,推广离子型稀土原地浸出工艺并研究对各种不同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新技术,开展高纯稀土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研究。
一是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做好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的同时,建议设立省,市,重点企业地质矿产勘探基金,加大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力度。二是积极引进国外或社会资金参与省内经济建设急需的铜等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三是加快富家坞、武山、城门山铜矿建设,稳步提高铜精矿自给率,使年产铜精矿的铜金属含量“十一五”末期达到20万吨。四是加大伴生资源的回收和尾沙二次资源的开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