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发展研究

关键词:“双碳”目标;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碳排放;产业链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产业经济学)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我国能源重大问题深化研究”。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双碳”目标,即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双碳”目标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担之责,也是新时代我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双碳”目标的提出将引致中国经济系统根本性变革,即从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型到能源经济系统的革命性变革[2]。这对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元素、提出了新要求,对我国从有色金属大国迈向有色金属强国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拟在阐述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双碳”目标下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就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如何适应“双碳”目标新要求提出对策建议。

一、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经历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与此相适应,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也进入了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尤其是最近两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尚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

(一)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现状

1.有色金属产量突破6000万吨,部分产品仍保持较快增长。

如图1所示,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产量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网的数据整理可知,“十三五”期间,我国有10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3.92%。从品种来看,铜、铅、钛增长速度较为突出,年均分别增长4.71%、10.8%和20.32%,铝、锡、锑增速与平均水平持平,锌、镍、镁、汞增速则低于10种有色金属产量平均增速。特别是由于汞开采会对周边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我国近年来逐步限制汞产量增速。

图12015—2020年中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增长情况

2020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第一季度发展面临停工停产短暂冲击,从第二季度起逐渐恢复并快速增长。2020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首次突破6000万吨,达到6168万吨,同比增长5.5%[3]。另据统计,2021年1—10月,10种有色金属产量5376万吨,同比增长7%。其中,精炼铜、原铝、铅、锌产量分别为862万吨、3237万吨、596万吨、54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4%、6.5%、13.3%、3.2%,继续保持相对快速增长态势[4]。

2.有色金属价格“V型”反转,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在于2020年4月跌至谷底,但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回暖,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多数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呈现逐月上涨态势。2020年,铜、铝全年现货均价分别为48752元/吨、14193元/吨,同比分别增长2.1%、1.7%;铅、锌全年现货均价分别为14770元/吨、18496元/吨,分别下降11.3%、9.7%,但降幅同比分别收窄1.7个、3.8个百分点[3]。2021年,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延续了这种“V型”反转、逐月上涨的走势。据统计,10月铜、铝、铅、锌现货均价分别为72449元/吨、22423元/吨、15405元/吨、24838元/吨,同比分别上涨40.2%、50.7%、5.6%、25%;1—10月,铜、铝、铅、锌现货均价分别为68105元/吨、18884元/吨、15267元/吨、22391元/吨,同比分别上涨43.1%、36.6%、3.4%、24.8%[4]。

表1显示的是“十三五”时期以来有色金属工业利润变化。从表1来看,有色金属产品价格的上涨,带来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明显好转。多年来,由于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有色金属企业经济效益不甚乐观。2018年和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利润总额整体回落,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1833.2亿元,与2019年同比下降了3.59%,延续行业效益下滑走势。但是,2021年1—10月,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利润达到3081.6亿元,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表12016年至2021年(1—10月)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利润变化

3.固定资产投资多个年份负增长,近期有所反弹。

从图2可以看到2016—2020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随着近年来有色金属产能饱和,环保限产措施进一步实施,以及海外投资项目的转移,“十三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呈稳中趋降的态势,年均下降2.6%。从年份来看,2016年、2017年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6228.03亿元、5770.0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30%、7.35%;2018年和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小幅回升;2020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回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902.33亿元,同比下降1.0%。从行业来看,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幅度相对较快,2018年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8%,冶炼及压延加工领域投资同比增长3.2%,2020年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4%。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十分重视从源头控制供给过度扩张,对金属冶炼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投资亦有所减少,而在技术研发、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投资快速增加,有助于推进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

图22016—2020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

在有色金属产品价格上涨和企业经济效益好转的情况下,2021年以来,有色金属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反弹。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2021年1—10月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增长7.9%,但与此同时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仍呈负增长,为-3.4%。

4.进出口贸易由冷转暖,但贸易逆差持续。

我国已经是“世界工厂”,受资源稀缺的影响,多年来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国存在贸易逆差的主要领域之一。据统计,2019年,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1739亿美元,其中进口额1440亿美元,出口额298亿美元,贸易逆差1242亿美元[7]。2020年,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1427亿美元,其中,进口额1167亿美元,出口额260亿美元,贸易逆差907亿美元[3]。

2021年以来,我国有色金属产品出口形势好转,2021年1—10月,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454.7万吨,同比增长14.3%,出口额152.5亿美元,同比增长44.2%;部分矿产品进口量有增有减,但进口额却快速上升,比如,1—10月铜精矿进口1916.5万吨,同比增长6.3%,进口额462.5亿美元,同比增长60.3%;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442.9万吨,同比下降21%,进口额4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7.1%[4]。

(二)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偏低。

在我国快速工业化进程中,有色金属资源高强度开发、快速消耗,使得部分资源储量增速跟不上消耗速度,储量下降较快,部分生产基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甚至面临枯竭,只能高度依赖国外进口的原材料。比如,2018年我国铜对外依存度高达70%,铝土矿对外依存度达44%,铅矿对外依存度达27%,锌矿对外依存度达14%[12]。随着近年来主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出口国税收调整环保标准趋严,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进口难度加大、进口成本上升。

2.实体企业经营尚存困难。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能源、融资等要素成本不断上涨,环保监管趋严和环保税费上升,有色金属企业经营比较困难。2020年4月以来,随着有色金属价格“V型”反转,有色金属企业经营状况趋于好转,但仍存在一定的经营困难。首先,从亏损面来看,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亏损面仍然高企(1)。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提供的月度统计数据计算,2021年10月末,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亏损企业数322个,比上年同期减少33个,亏损面为26.86%,高于采矿业亏损面平均水平;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亏损企业数1522个,比上年同期减少358个,亏损面为19.55%,与企业和制造业亏损面平均水平持平。其次,从亏损金额和亏损率来看,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仍在上升且居高不下。2021年1—10月,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累计为6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9%,亏损率为15.30%,比上年同期上升0.63个百分点。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亏损额上升速度显著高于企业平均水平,其亏损率均高于企业和采矿业的平均水平。

1亏损面=某行业亏损企业数/某行业企业总数;亏损率=某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某行业利润总额。此处行业指的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指的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在有色金属产品价格高起的2021年,仍有不少有色金属企业处于亏损的边缘,一方面说明较长时期的经济低迷和“脱实向虚”给有色金属企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另一方面也是有色金属工业仍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所致。

3.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长期以来,发达经济体占据着有色金属工业技术水平的制高点,在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出口方面掌握话语权,而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高端产品生产能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亟待加强。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主要集中于局部的工程技术创新,缺乏产业系统性创新;主要集中于从产品到工艺再到基础研究的逆向突破,缺乏原始创新和基础领域的创新,如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创新;主要依靠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引进、模仿,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如大飞机用铝合金板带和型材、航空紧固件用的钛合金丝材以及数控硬质合金等仍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供给能力不足。

4.绿色低碳发展推进有差距。

二、“双碳”目标下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的机遇

1.“双碳”目标将催生出一批新需求。

在推进“双碳”目标背景下,新的需求增长点逐渐浮现。首先,有色金属工业将在清洁能源的生产、存储和应用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光伏、风电、多站融合变电站建设、输配电网扩建、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需求将拉动铜、铝、镍、白银等有色金属产品的长期增长,提振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其次,随着全球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5G、电子消费、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的发展能够带动对铜、铝、钴、镍、锂等有色金属的需求,消费韧性足;最后,轻量化趋势正在逐渐强化铝对其他材料的需求替代,铝具有轻质、节能、可循环利用等优良性能,扩大对轻量金属如铝的应用,积极推进“以铝代钢”“以铝代木”“以铝节铜”“以铝代塑”,加快铝制轻量化车身、铝制家居、铝制导体材料等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引领扩大铝的应用和消费。

2.“双碳”目标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实施,有助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有色金属工业去产能和产业重组。作为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有色金属工业的产能扩张将受到碳排放的限制,这样有助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能置换,化解重点行业的产能过剩风险,防止新增低端落后产能,产业内技术水平更高、设备更先进的优质企业将占据竞争优势,促进行业内整体发展质量提高。

随着碳减排的深入推进实施,有色冶金流程将得以重构,跨界融合发展成为一种趋势。“从学科上讲,有色来自冶金,冶金来自化工。本是同源的有色、钢铁、化工三大产业,科技方面存在很多相通性”[14]。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是有色金属、钢铁、化工等产业突破各自的传统界面,实现流程再造,实现融合发展,形成跨行业的复合型企业或联合型企业。

3.“双碳”目标倒逼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升级。

(二)新的挑战

1.对传统能源使用技术路线的颠覆。

2.生产过程减排问题更加凸显。

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除能源使用环节产生碳排放外,在生产过程中也产生大量的碳排放,而要在后者领域减少和排除碳排放,难度可能更大。比如,电解铝生产时,在原铝熔炼过程中发生阳极效应(AE),并排放温室气体PFCs(全氟化碳),仅2014年全国电解铝生产过程排放PFCs就相当于154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专家们分析了电解铝行业惰性电极、湿法阴极、多极槽技术等10项尚待商业化的创新节能降碳技术,其中碳热还原氧化铝、高岭土碳热还原等工艺相比传统电解铝工艺能够节能20%~40%。总的来看,这些前瞻性技术都具有较大减排潜力,但大多仍处在技术研发或示范阶段,并且需要与其他技术整合或与工艺革新融合应用才能实现最大效果[20]。如何开发利用低成本乃至负成本减排技术,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3.有色金属工业能源使用和碳排放的成本上升。

有色金属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集中在铝、铜、铅、锌等金属的冶炼环节,冶炼环节的碳排放量约占有色金属工业总排放量的80%,其原因在于有色金属的冶炼主要采取火法冶金和电冶金的方式直接或间接消耗化石能源,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对环境影响较大。“双碳”目标要求推进传统化石能源碳减排及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提高新能源发电的电量,将不可避免增加终端电价上涨的压力,导致整个行业能源使用成本的上升。

随着国家碳排放交易权或碳税制度的施行,部分有色金属企业还需要购买碳排放指标,或为超额碳排放缴纳碳税,这无疑加重了有色金属企业的成本负担。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就《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碳交易市场正在扩容,除电力行业外,有色金属、钢铁等行业也有望纳入碳交易范畴,参与主体持续扩大。尽管初期有免费配额的发放机制,但随着日后有偿分配比例的逐步提高,这些都不可避免地会增加有色金属工业碳排放的经济成本。

三、对策建议

(一)夯实矿产资源供应基础,提高矿产资源供应和全产业链安全水平

矿产资源是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基础,保障矿产资源的供应可以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入手。从供给角度而言,要积极开源,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国内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在全球矿业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要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领域合作,充分发挥各方在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互补优势,强化外部供给。同时,加大城市矿产开发力度。城市矿产与日渐枯竭的原生矿相比,储量大、品位高,是提高我国矿产资源供给和产业量安全水平的重要保障。此外,要积极推进有色金属勘查、采选领域的技术创新,扩大资源开发区域。从需求角度来看,要引导减量消费,加强节流。首先,要加强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规划管控,防止盲目开发、无序开发、过度开发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生态破坏。其次,要积极在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领域寻求技术突破,推进矿产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开发减量循环替代技术,发展循环生产、绿色生产,提高矿产资源生产率,使单位矿产资源发挥更大效益。最后,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有色金属产能向产业链高端迈进,促使高端产品生产不仅附加值高,对资源的消耗也更低。

(二)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需结构

(三)多措并举,降低实体企业发展成本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制造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实施更加灵活适度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利用好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付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引导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小微企业。降低有色金属企业的用能、人工、土地等要素成本以及制度性交易成本。以电力为例,积极推动电力市场化交易,加快放开煤电机组参与电力直接交易,鼓励支持环保高效特别是超低排放机组通过电力直接交易和科学调度多发电。进一步降低有色金属物流成本,其中包括优化部分路段差异化收费、分时段差异化收费;对于纳入国家和省级专项规划、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的物流项目,在建设用地指标方面予以重点保障。进一步推进降成本政策落细落实,各部门要协同共治,做到高效协同、精准施策,切实减少各种报表和申报,使有色企业切实享受到减负红利。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使成本在充分的竞争环境下自然降低,从而长远提高企业盈利和运行效率。

(四)创新发展,提升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发挥各方力量分工协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有色金属行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创新发展。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采取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形式,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要围绕节能降碳、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布局前瞻性、战略性项目,特别是颠覆性技术。认真梳理行业的“卡脖子”技术,推动原创性、颠覆性和关键性技术攻关,集中优势力量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提升有色金属工业竞争优势。通过高效的研发资金支持、鼓励创新的优惠政策、高效的专利审查等促进有色金属企业创新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有色金属行业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采矿技术、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

(六)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充分发挥我国有色金属企业在冶炼技术、装备、管理及资本优势,积极向资源、能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有色金属工业“走出去”,通过联合开发、购买矿权、企业并购、项目投资等方式加强国际产能合作。要以赞比亚、刚果(金)、秘鲁等地区铜资源,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几内亚、牙买加等地区铝土矿资源,印度尼西亚、缅甸、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区红土镍矿为重点,有序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产业园区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境外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增强境外资源保障能力[22]。

推动有色金属工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既要解决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对匮乏和有色金属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更要注重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要用绿色、低碳、可持续理念引领有色金属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坚持走绿色低碳的合作发展之路,着力打造优质产能绿色品牌,重点推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有色领域示范性产能合作项目,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积极参与制定全球有色金属行业标准和行业规则,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及定价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3(03).

[2]郭朝先.2060年碳中和引致中国经济系统根本性变革[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64-77.

[10]段绍甫.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地位与全球矿业开发格局变化趋势[J].中国有色金属,2021(8):58-61.

[11]胡长平.对疫情后主要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思考——梳理2001年~2018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数据体会[J].中国有色金属,2020(6):40-45.

[12]许礼刚,关景文,徐美娟.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有色金属产业合作模式与保障措施[J].黄金科学技术,2020(2):195-202.

[15]郭朝先,程国江.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回顾与转型升级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1(6):5-13.

[17][18][21]王吉位.“十四五”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思路和重点[J].资源再生,2021(7):10-12.

[20]清华大学.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减缓气候变化[R].北京:清华大学,2020.

[22]康义.新时代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有色金属,2020(12):26-29.

郭朝先.“双碳”目标下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2(01):135-143.

THE END
1.钨价格钨精矿价格今日钨价格行情走势图上海有色金属网钨价行情中心为用户提供最新的钨价行情资讯,包括钨条价格、钨铁价格、黑钨精矿价格以及碳化钨价格等.让用户能够在这里更加快速、精准、深入的了解钨价行情和资讯!https://www.smm.cn/metals/wolfram
2.金属矿产分类有色金属行业要闻长江金属资讯黑色金属矿产:包括铁矿、锰矿、铬矿、钒矿、钛矿等; 有色金属矿产:包括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镍矿、钨矿、镁矿、钴矿、锡矿、铋矿、钼矿、汞矿、锑矿等; 贵金属矿产:包括金矿、银矿、铂族金属(铂、钯、铱、铑、钌、锇)等; 稀有金属矿产:包括铌矿、钽矿、铍矿、锂矿、锆矿、锶矿、铷矿、铪矿、铯矿等https://www.ccmn.cn/yszs/232134
3.有色金属冶炼废水处理方法有色金属矿山洋废水处理工艺有色金属分离废水来源特点有色金属矿山废水主要包括采矿矿井水和选矿废水,其中选矿废水约占矿山总废水的85%左右。在有色金属矿选矿中,不同类型的选矿工艺所使用的水量不同,例如浮选法用水量为4~7m3/t,重选法用水量为20~26m3/t,浮选—磁选联合工艺用水量为23~27m3/t,重选—浮选联合工艺用水量为20~https://m.sohu.com/a/803380857_121924534
4.“双碳”“双循环”下我国有色金属矿业发展新趋势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且进口来源集中。我国有色金属庞大的消费量推动了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在国内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特别是大宗矿产铜铝、新能源矿产镍钴锂以及贵金属银铂族金属等,对外依存度均超过40%。与此同时,有色金属矿进口来源国相对集中,其中钴矿https://www.tongdow.com/zixun/lv/chanyedongtai/2022-11-28-607508.html
5.有色金属(矿山部分)金属矿开采天井机械化、绿色化和智能化建设已成为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推动金属矿山开发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随着金属矿山开采逐步走向深部,高地压、高地温、高水压等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恶劣作业环境的不确定性愈发突出,给服务矿井生产的各类天井工程建设带来很大难度和挑战。全面梳理了金属矿开采天井类型,分析了https://ysku.cbpt.cnki.net/
6.未来我国的金属矿石资源走向市场又该如何?行业新闻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压延业仅实现利润365.5亿元,行业利润率仅为0.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594.9亿元,同比下降超过23%,行业利润率12.1%;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压延业实现利润2571.5亿元,同比下降近18%,行业利润率为3.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743.5亿元,同比增长近45%,行业利润率为20.5%http://www.innuox.com/news_4/1265.html
7.湖南金属矿产概况湖南省是我国生产黄金比较多的一个省,21世纪前几年,年产金4吨左右。主要产金矿山有湘西沅溪沃溪金矿,平江黄金洞金矿、以及新邵县、黔阳县、会同县等,都能生产数百公斤。 勘探资料证实,湖南省内黄金矿区主要分布于雪峰山金、锑、钨的成矿带上,其次是有色金属矿中的伴生金。在雪峰山成矿带上主要矿区有沃溪矿区,https://www.yueyang.gov.cn/gtj/31050/31059/content_765129.html
8.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产业链现状及上下游企业优势分析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2022-2029)》 一、上游分析 1.铝土矿 近几年,我国铝土矿的供应情况日益窘迫,除了环保督查、矿山整顿、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等的政策限制产量外,本身国内矿的基础条件也不理想。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铝土矿产量达7500万吨,2020年我国铝土矿https://www.360doc.cn/article/13672581_1035336177.html
9.有色金属(矿山部分)金属矿绿色高效膏体充填胶凝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 肖柏林;王建栋;阮竹恩;吴爱祥;2024年05期 v.76 1-13页[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1900K] [下载次数:335] |[网刊下载次数:0] |[引用频次:0] |[阅读次数:2] 序言 刘光生;2024年05期 v.76 4页[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265K] https://ysku.chinajournal.net.cn/
10.中国主要矿藏分布绝大多数(74%)的银矿也多伴生于有色金属矿床之中,独立成矿的比较少。我国银矿主要分布于赣、湘、桂与陕、豫、鄂等省交界地区,即秦岭山地和南岭山地地区。 我国的铂族金属矿藏,目前探明储量不多,而且大部分集中在甘肃金川的铜-镍综合矿床之中,其余则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二省。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630/17/3872310_391022426.shtml
11.有色金属矿业网长沙-第七届金属非金属矿采选实用技术与装备大会 2020第五届全国有色金属采选冶实用技术与装备大会 中标南美洲60亿矿山工程,中国铁建海外再发力! 庆祝4月11日第三届全国有色金属采选冶实用技术与装备大会学术会议圆满成功 全球铝土矿资源概况 2017年度稀土矿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下达 http://www.cnmmnet.cn/
12.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人脉圈怎么样发现5+脉有色金属矿产行业工程师/技术员,任职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办公室科员职位,常驻河南;近期有3位访问者,在脉脉形成影响力6;在至今,任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公司办公室科员职位。 职业标签 工作经历 办公室科员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 工作经历 职业标签 办公室科员 https://maimai.cn/mai/x7voz0P1b-cChmo7sya35QDN4hqS8PHQmF0a3FuelRY
13.有色金属(洋部分)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矿业杂志《有色金属(选矿部分)》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重报道最新科研成果、现场实践生产经验、选矿工艺、选矿设备、选矿药剂及业内最新动态;为有色金属行业科研与设计人员、厂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专院师生提供了权威的参考。 曾用刊名: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https://www.91xueshu.com/q-ysjsxkbf/
14.非法采矿罪的认定(4)二、 金属矿产 (一) 黑色金属矿产 1、 铁 2、 锰 3、 铬 4、 钒 5、 钛 (二) 有色金属矿产 1、 铜 2、 铅 3、 锌 4、 铝 5、 镁 6、 镍 7、 钴 8、 钨 9、 锡 10、铋 11、钼 12、锑 13、汞 (三) 贵金属矿产 1、 铂类金属(铂、钯、铑、铱、钌、锇) https://www.meipian.cn/27gx1w0m
15.有色金属网有色金属技术平台中冶有色技术网是知名有色金属科研技术服务平台,以行业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在矿产资源开发、有色冶金、材料制备加工、环保、资源循环及再生利用、固体废弃物等有色金属领域开展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学术论坛会议、产品定级、产业技术服务等服务。为有色金属行https://www.china-mcc.com/
16.国家重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无污染有色金属提取及节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先进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中国-南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联合研究中心 中国-南非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金属矿绿色开采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矿冶过程自动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https://www.bgrimm.com/kjyf/cxpt/gjzysjszljdjczx/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