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现在有不少专家都用“通缩”来形容现在的经济周期。主要表现为失业率上升、物价下降,消费者购买力增强但购买意愿下降。
而且,最近人民币处于一个贬值的状态,美元兑人民币从年初的6.7元已经涨到了7.29元,涨幅高达8.8%,2022年初到现在涨幅高达15%。
对于这样的现象,专门投资美国科技股的木头姐指出了问题的关键,如果人民币贬值,进口商品变贵,国内的物价也应该随之上涨,可是国内的物价不仅没有上涨,PPI反而发生了下跌,原因也许是因为需求端疲软造成的。
PPI在下跌,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创了2022年以来新高
贵金属,能源,还有极个别农产品这一年都涨的很快,在南华商品中占有比较高的比重。比如铁矿石自2022年7月15日低位以来已经上涨了71.99%,豆二已经涨了62.78%,燃油已经涨了38.52%;同期下跌的则主要是一些农产品,南华生猪下跌了42.03%,晚籼稻下跌了13.6%。
可以发现,上涨的都是一些国内缺乏定价权的商品。比如贵金属产量比较稳定,在人民币贬值,海外供给锁紧的双重压力下,价格抬升,而燃油受到OPEC石油出口国限制产量,豆二则是因为大豆在美国限制中国进口的清单上。国内消费能力疲软,如果对这些商品有定价权,只会降价。
我们自己有定价权的商品,比如生猪和晚籼稻,是日常比较重要的消费品。生猪受到猪周期影响,能繁母猪库存较高,价格迎来下行;而水稻则是库存比较足,特别是高档水稻需求疲软,引来了一波价格的下跌。
人民币贬值和黄金的表现
其实不是黄金涨,是黄金相对人民币在涨。人民币贬值的幅度过大,导致了在国际市场上黄金只涨了6.44%情况下,前面我们知道人民币对美元今年以来贬值8.8%。6.44%+8.8%=15.24%,而国内金只涨了13.58%,也就是相对于人民币贬值幅度,国内金其实还涨少了。
直接投资商品的商品基金
按照证监会下面的分类,直接投资于商品现货或期货的可以被分类为商品基金。目前的基金投资的品种有黄金、上海金、有色金属、豆粕期货等。
有色金属ETF这只基金跟踪的指数是上海期货交易所有色金属指数,基金最新的规模为2.91亿元。
因期货的保证金合约交易制度,基金只有大概10%的仓位用于投资有色金属期货合约,大部分的仓位仅仅只保留现金。目的是为了保持整个持仓的收益率与上海期货交易所有色金属指数保持一致。
有色金属近几年走势非常不错,近三年年化收益14.07%,最大回撤29.43%。
豆粕ETF基金跟踪的指数是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期货价格指数,基金最新的规模为11.63亿。基金主要投资于豆粕期货主力合约,基金大概只有10%不到的仓位用于购买期货合约,剩余的资金作为现金保留。控制整个持仓的收益率与豆粕期货价格指数走势一致。
这几年受到疫情、美国、巴西大豆库存大幅减少的影响,豆粕涨的一直都不错。这只基金近三年年化收益率高达28.35%,最大回撤18.02%。
该基金短期涨幅过大,国内大豆库存充足,9、10月份又是美豆集中上市的季节,建议投资者回避。
国投白银LOF这只基金主要用来投资的对象是白银期货主力合约,除了35%左右的仓位投资于合约,基金还会进行一些主动管理优化收益,最新数据显示有47.18%的仓位投资于债券。
商品股票基金
首先可以来看国泰煤炭中证ETF这只基金,基金跟踪的指数是中证煤炭指数,指数内的成分股都是涉及煤炭开采,煤炭加工等业务的上市公司。因此当焦煤焦炭价格上涨的时候,这些上市公司的估值也会有所改善。
国泰中证煤炭这只基金近三年收益率117.67%,近三年最大回撤32.97%。从基金的组合看,相当于一只满仓煤炭股票的行业指数型基金。
这只基金于2015年6月18日成立,近三年年化收益率39.53%。原油最近涨的很快,这只基金近三年年化回报39.53%,最大回撤31.4%。进行原油投资选择这只基金是不错的选择。
结论:
今年以来商品市场的上涨出人意料,主要是由国内的充沛流动性和人民币贬值导致。房市、股市都有可能受上述两因素刺激而企稳走升,阶段性的,商品市场也可能受这两个市场流动性挤压出现短暂回调,但这两市场回升同样有利于商品市场需求回暖。
再考虑到国内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下跌而出台货币刺激措施是长期趋势,人民币贬值,长期看好定价权在海外商品价格的长期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