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随着人民币贬值趋势的缓解,有色金属“内强外弱”的走势有望结束,后市可能出现双双下行的走势。而对于后市人民币走势,正常情况下会相对稳定,但是由于在当前复杂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失控的风险。
一、人民币贬值的缘由
1、经济增长疲软,出口下滑明显
中国进出口同比
2、央行稳定人民币汇率成本太高,由此顺势退出干预
7月末外汇储备下降425亿美元至36513亿美元。而此前的二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减年400亿美元,连续四个季度下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已经累计减少3455亿美元。笔者认为,中国外汇储备连续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央行实施外汇干预措施,以美元购买人民币,稳定本币汇率。
3、央行对人民币中间价报价制度的改革和纠偏
实际操作上,在8月11日之前,人民币中间价报价不是由市场决定,和市场交易的价格有很大的偏差。本次人民币中间价的调整,从本质上讲还是央行根据市场普遍存在的贬值预期,放弃前期维持人民币汇率高估的政策,将人民币汇率向均衡水平的修正。
此外,这次“8.11”汇改“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意味着今后人民币汇率定价将更加具有连贯性,更加贴近市场变化,更加遵循国际市场的交易惯例,更加有效地反应市场需求,为未来人民币汇率适应国际交易机制打下基础。人民币汇率将参考包括美元汇率在内的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化。
4、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二、人民币汇率后市可能的演变路径
1、正常情况下波动受控
按照官方解释,此轮人民币中间价调整一方面在于人民币高估,而人民币中间价并没有反应市场贬值的趋势,因此需要调降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另一方面,人民币此前的报价有失公允,与市场由偏差,因此“811”汇率事件意味着汇率市场化进程加快。
2、可能存在的风险:汇率贬值失控风险
特别是当前中国股市还处于救市状态,市场去杠杆会加速资金外流。从利差角度来看,去年一直到今年年初中国1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以上,美国几乎是零利率,中美利差超过3%,即便人民币贬3%在国内持有有息资产是有利可图的。现在几乎逆转了,2015年8中国1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2%-2.3%,而美国1年期国债利率上升到0.4%,中美利差只有2%左右,意味着如果人民币汇率贬值超3%的话持有美国有息资产将更加有利可图,更何况在套息交易中美元贷款还需要加20-200个几点的费用,因此我们预计利差的大幅收敛会引发套息交易大规模清盘,资产价格面临重估。
最重要的是汇率问题可能最终传导至利率问题。从传导路径来看,资金外流是第一步,稍后就是实际利率上升,接着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最后传导至银行系统,从而有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三、对有色金属走势的影响
人民币贬值引发有色金属进口均衡比价的上升,为了修复比价,国内金属表现为上涨,而国际市场,由于美元升值和人民币贬值,这意味着人民币购买力的下降,从而使得中国对金属需求面临下行的风险,从而国际有色金属价格出现大幅的下跌。
在进口均衡比较修复之后,引领金属品走势的则是供求关系。一方面,中国进口成本增加,使得国内企业利润面临萎缩,原因在于进口成本的增加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难以向下游转嫁;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贬值引发套息交易和融资交易彻底消失,从而庞大的融资性商品面临在国内抛售的风险,从而增加供应压力。
目前国内金属基本面可以通过显性库存和升贴水初步衡量。7月至今全球铜显性库存拐头向上,至8月7日升至49.9万吨,其中LME铜库存上升最为明显,从7月初的32万吨升至35万吨,而上期所铜库存从7月初的10万吨升至11.4万吨,但是离4月的24万吨依旧偏低。与此同时,COMEX铜库存也从20万吨升至32万吨。
8月LME铝库存继续下降,截止8月13日降至336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31.4%。而上期所铝库存明显上升,截止8月7日升至321177万吨,为2014年9月5日以来最高水平。
铅锌方面:国内外铅库存同步持续下降,其中LME铅库存在8月份有所回升,从5月的16万吨升至8月13日的20.4万吨。而上期所铅库存下降最为剧烈,从年初的5万吨左右下降至8月7日的1.4万吨。LME锌库存持续下降,而上期所锌库存在今年明显回升。截止8月13日,LME锌库存下降至46万吨,去年同期为72.5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26%。而上期所锌库存从年初的8万吨左右升至8月7日的17万吨。
总结,人民币汇率加大波动也引发有色金属价格波动率上升,在比价关系修复的情况下,有色金属呈现“内强外弱”格局。然而,由于人民币贬值代表资金外流,实体经济可能面临沉重的下行压力,因此人民币贬值引发价格重估,但最终的结果并不是向上而是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