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全球最大稀有金属交易所的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近日陷入兑付危机。(汇商注:搞笑的是,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声称造成兑付危机是一些外国势力纠结国内一些机构恶意做空中国稀有金属市场)
7月15日,泛亚有色交易所公告称,交易所委托受托交易商近日出现资金赎回困难,部分受托资金出现了集中赎回情况。交易所作出了限制委托了结数量,部分品种暂停委托受托业务等措施。
网易财经援引市场人士指出,泛亚交易所如果出现崩盘,将对稀有金属现货市场带来冲击性影响。
据泛亚有色官方网站介绍,其已上市铟、锗、钴、钨、铋、镓、锑、硒、碲、钒、稀土镝、稀土铽等14个稀有稀土金属品种,其中,铟、锗等7个品种的交易量、交割量、库存量为全球第一,尤其是稀有金属铟的库存量达到了全球的95%。
泛亚有色交易模式是通过挂牌实物交易方式为稀有金属企业提供购销和融资服务,投资者大多是以100%稀有稀土金属货物资产质押,此次危机事件如果情况继续恶化,各品种产业链上供给端的抛压风险增大。
如果本次事件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最终结果为负面,那么大批的库存将成为供给端的施压因子,尤其是钨、铟、锗、钴,这些金属的库存大约占全年我国年产量的20%以上。其中铟占比大,目前全球90%以上的铟在泛亚平台上成交,交易所现在铟库存量超过3600吨,接近中国6-8年的产量,全球5年的产量。如果局面失控,将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此前,已有关于泛亚有色交易所资金链断裂问题的消息传出,称其涉及全国20个省份,22万投资者,总金额达400亿元。
据网易财经,今年上半年,有自称对泛亚模式调研近三年的分析人士公开质疑泛亚有色交易所为“旁氏骗局”。
对此,泛亚有色在15日的公告中回应称:
今年以来,一些外国势力纠结国内一些机构恶意做空中国稀有金属市场,甚至在一些贴吧,微博恶意中伤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非法集资、庞氏骗局、资金链断裂的行为,企图在投资者中造成恐慌从而打倒泛亚,让泛亚四年来替国家收储的稀有金属低价流向市场,以白菜价收购中国稀有金属,低价洗劫中国稀有金属。
那么,为何泛亚有色陷入赎回危机?该交易所为何被指布下庞氏骗局?其采取了怎样的运营模式?这一切究竟是如何步步演进的呢?
赎回危机
根据网易财经的报道,泛亚有色出现兑付危机的是其推出的资金受托业务理财产品“日金宝”。
泛亚有色对日金宝是这样介绍的:
日金宝的业务原理是:购货方预定货物,支付货物押金。但是交易所实行全款全货制度,购货方在预定货物时,需要委托资金受托方垫付全部货款,并为委托方代持货物。
并且,购货委托方需要给资金受托方支付受托日金进行资金垫付补偿,因此将资金受托业务称作为“日金宝”,
通过“日金宝”用户只需要把资金配比到受托资金里不仅能拿到“投资收益”,而且和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相比收益更高。
凤凰财经imoney用图表展现了这种业务模式:
然而,《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投资者之一——来自辽宁的高女士的话报道称:
4月底的时候,我们所有投入泛亚交易所的资金都不能取现,一直到现在还没有解决。泛亚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法,资金继续留在泛亚交易所,锁定两年后提取。第二种方法是将资金转移到泛融,投入P2P或者其他产品。两种方式都不能立即取出本金。
泛亚有色在15日的公告中也提及了流动性问题,称按照有关部门监管要求,交易所执行T+5交易制度,取消卖出申报业务,使客户资产管理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被破坏。
此外,按照省市清整办的整改要求,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于2015年1月正式取消了卖出申报的交易模式。原本400多亿客户资产中,50%是具有180天封闭期的结构化资产,另外50%为流动资产,其中还有20%以上的风险处置金,风险体系比较完备。卖出申报取消后,400多亿客户资产变为100%可流动资产,流动性风险难以管理。今年4月以后,股市火爆,投资者跑步进入股市,触发了踩踏。
庞氏骗局?
“没有永远单边上涨的市场。”网易财经援引市场人士观点指出,泛亚有色的模式对接投资人14%左右的年化收益,且没有交割模式,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交易所,在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风险。
“日金宝”等理财产品的业务模式的关键在于吸引资金流入,而其最大影响因素,是市场对稀有金属的投资需求。
网易财经报道称,上述市场人士质疑泛亚有色,称为了维持上述业务模式,泛亚有色“需要维持泛亚铟价高于市场25%-30%;维持泛亚铟价每年增长20%左右。”
要维持现货金属价格上涨,就需要掌握稀有金属的定价权。
网易财经援引市场人士观点报道称,近几年,铟的现货市场价格维持上涨,较大程度受泛亚价格的影响,实际上泛亚的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价格。
这一点可以从不同网站的现货报价上体现出来。
生意社和上海有色网监控的大宗商品数据均显示,近三个月,铟的现货价格出现大幅下滑。而泛亚有色的软件系统显示,铟价在近三个月仍呈现波动上涨态势。另外,从2013年4月起,泛亚有色推出的铟指数价格整体呈上涨态势。
泛亚有色的铟库存也远高于中国铟出口量和消费量。泛亚有色称,通过商业收储,铟库存目前已达3600吨。而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铟出口量为22吨。另据安泰科报告,2014年全国精铟产量在460吨左右,消费总量预计在8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