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种有色金属与十种有色金属去汞增硅——有色金属品种与总量统计的历史回溯和启示
有色金属(NonferrousMetals)是指元素周期表中除铁、铬、锰三种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元素的统称。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统计,则用于反映有色金属产业整体生产与规模情况。现阶段,随着元素周期表7个周期118个元素,其中金属元素共99个(含准金属)地填满,以及我国成为世界有色金属生产第一大国,有色金属种类和十种有色金属统计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经国家统计局批准,自2023年起,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统计中增列工业硅,取消汞。新十种有色金属包括:铜、铝、铅、锌、镍、锡、锑、镁、钛、硅,标志着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征程上又迈出了一步。
有色金属已发现96种
有色金属总产量概念的第一次使用
有色金属总产量概念的调整
有色金属种类繁多,不同品种间产业规模及应用领域千差万别。“有色金属总产量”概念的提出,就在于采用单一、简化的指标,概括性地反映有色金属产业整体发展情况。因而,不论总产量指标含有多少个金属品种,只要能充分体现有色金属产业生产与发展概貌,满足“有色金属总产量”概念提出的初衷即可。也正是因为如此,“14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的概念自1962年正式使用后,又经历了多次调整。据从事有色金属统计研究工作几十年,曾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信息统计部主任王华俊梳理,我国还使用过“铜、铝、铅、锌、镍、锡、锑、汞”8种有色金属概念。而“铜、铝、铅、锌、镍、锡、锑、镁、钛、汞”十种有色金属概念正式形成于1978年。并且至1986年,十种有色金属概念主要在行业内部的计划与统计中使用,自1986年起至2022年,在全国计划与统计部门中广泛使用。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统计去汞增硅
2022年,我国14种有色金属(1960年统计口径)总产量6793.6万吨,较1960年增长14293.2%。其中,除金属汞产量同比下降75.5%以外,其余13种有色金属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大幅增长。2022年14种有色金属产量较1960年增长情况如图3所示。
因此,将原有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中的汞去掉,增列工业硅,十分必要;也是反映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高速发展成绩的客观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