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色金属的强势行情引起了许多投资者的注意。
从近三个月涨跌幅前十的板块数据来看,有色金属板块以26.08%的涨幅高居榜首,即使是今年以来也有16.60%的收益表现。
这一波波行情的起伏,无疑给投资者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但实际上,有色金属是由多个细分方向共同构成的,各个方向的内部走势和影响行情因素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进行投资前,我们有必要将其拆分清楚,以对有色板块的投资机会和风险有更细致的认识。
从定义上来看,有色金属是除了铁、锰、铬(黑色金属)之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
黑色金属尽管在总产量中占据95%的份额,但它并非我们今天的讨论重点,因为这类金属大多用于冶炼钢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那么紧密的联系。相反,有色金属虽然只占总产量的5%,但用途更加广泛、多样。
有色金属中,主要可以主要分成三类:贵金属、工业金属以及稀有金属,它们的核心行情驱动因素分别为:
工业金属:有比较强的周期性,行情驱动因素主要在于供需关系是否出现超预期变化;
稀有金属:体量较小,但也是许多高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短期由供需错配驱动,而中长期则会从高端技术发展中受益。
由于不同细分行业的应用场景、驱动因素以及供需关系有所差异,这也一定程度上使得今年的有色金属行情出现更明显的的分化趋势。
从整体走势来看:
3月以来,贵金属和工业金属均开启了显著胜过大盘的上涨行情,而稀有金属直到3月底才开始跟随发力。
4月份有色金属板块整体都出现了调整。
5月一来,贵金属和工业金属再度发力,持续上涨,而稀有金属表现平平,略逊于大盘。
从行业涨跌幅来看,在有色金属的三级行业中,1月底以来黄金领涨54.7%,而铜、铝、铅锌这几种主要工业金属也都有超过25%的涨幅。
不过,稀有金属的内部分化比较大,大部分细分类别都是正收益,但锂下跌近20%,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稀有金属指数的整体涨幅。
事实上,有色金属领涨各行业并非首次出现。回顾2021年6月下旬至8月底,市场也曾见证过类似的行情。
历史有色金属领涨时二级行业净值表现
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
②此外,其他稀有金属和工业金属的上涨,也主要是受国内政策的推动和需求的提升所影响。
③在这一时期,由于国际格局没有出现明显动荡,贵金属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并未显著增加,因此价格变化不大。
而今年的有色金属行情则主要由贵金属和工业金属所带动,具体来看:
①贵金属,尤其是黄金的上涨,主要是由于经济、金融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市场对避险资产的需求,关于传导的具体逻辑,大家可以看下《黄金近期急涨,现在还应上车吗?》这篇,这里就不赘述了。
②工业金属则是由于前几年供给扩张较慢导致的供求不对等,加之海外生产的复苏拉动了需求,这两者的共振效应下推动了价格的上涨。
通过对比这两段行情,我们可以发现,尽管表面上都呈现出有色金属领涨的现象,但实际上两轮行情的细分资产表现和驱动因素有着显著的差异。
2021年中是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和锂供需紧张推动了稀有金属上涨,而近期则是由避险需求和供给受限的贵金属及工业金属所驱动。
像这种对细分行业和驱动因素的深入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识别出弹性更强的投资品种,还能在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时,更清晰地理解背后的动因。
这正是广发基金投顾团队在做基金筛选时,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细分行业的深入分析,为大家挖掘出更多具有增长潜力和投资价值的基金,并根据每一轮市场行情的变化和各细分行业的表现,及时调整组合投资策略,力争抓住波动背后的投资机会。
部分金属的供需信息
因为一般直接参与期货交易会对投资者的门槛要求较高,所以通过公募基金来间接参与,也是比较省心且方便的。
需要注意,有色金属、中证有色这种指数它们的行情会受到所有的二级行业的影响,驱动因素会稍微复杂一些,如果是考虑更纯粹的细分成分股,可以看看类似工业有色、稀土产业这种行业指数,驱动因素相对更直接。
当然,也可以直接选择将有色金属和商品ETF纳入投资标的范围的投顾组合,这类组合除了能捕捉到有色金属的行情机会外,还具有专业团队管理、综合资产配置、灵活策略调整、持仓透明度高等优势,相对更省心~
但需要提示下,有色金属板块整体的波动性相对较大,会受到供需变化、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市场情绪、地缘政治因素、技术进步等多维度因素的影响。
所以大家一定要留意风险,可以考虑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设置止损点、定投等策略,去降低板块本身波动带来的风险。
风险提示:广发基金本着勤勉尽责、诚实守信、投资者利益优先的原则开展基金投顾业务,但并不保证各投顾组合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参与基金投顾业务,存在本金亏损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基金投顾业务项下各投资组合策略的业绩仅代表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的业绩表现,为其他投资者创造的收益也不构成业务表现的保证。因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存在因基金投顾机构的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投资前请认真阅读投顾协议、策略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充分了解投顾业务详情及风险特征,选择适合自身的组合策略,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