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有色金属矿采选、重有色金属冶炼、皮革制造、电镀等行业为重点,大力开展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安全高效、能耗物耗低、环保达标、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好的先进生产工艺,提升行业清洁化水平。各地要切实按照《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的要求,督促涉重企业全面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确保涉重企业落实清洁生产审核确定的重金属污染减排措施。到2020年,重金属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总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专栏1重金属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工艺推广技术
——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推广采用先进装备及技术开采、破粹和干燥有色金属矿石,防止扬尘污染;推广使用共、伴生矿产资源中有价元素的分离回收技术和选矿废水(含尾矿库溢流水)循环利用技术。
——铅酸蓄电池行业:推广采用连铸连轧、连冲、拉网、压铸或者集中供铅-重力浇铸板栅制造技术,推广采用智能型全自动铅粉生产技术,推广采用内化成工艺;推广采用微孔膜复合滤料等新型织物材料的高效滤筒及其他高效除尘设备控制铅尘。
——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电镀)行业:推广采用三价铬镀铬、镀锌层钝化非六价铬转化膜等工艺技术。推广采用镀铬溶液净化回收技术。
——皮革及其制品制造业:推广采用高吸收铬鞣及其铬鞣废液资源化利用技术,鼓励企业采用无铬鞣法技术工艺;推广采用制革和毛皮加工主要工序废水循环使用集成技术。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氯碱工业推广低汞触媒技术、高效汞回收技术,无机酸(硫酸)制造行业推广生物氧化法脱砷技术。
3.深化重点行业污染综合整治。
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按照“吸尘钻孔、封闭破碎、带水作业、防尘装卸、苫盖运输、清洁路面”要求,推行生产环节无尘作业,强化矿区作业扬尘综合治理,确保无组织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加强矿区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强化废水中铊、锑等重金属污染治理,提升废水回用率,实现外排废水稳定达标,选矿废水回用不外排。推进矿区雨污分流设施建设,加快尾矿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推广重金属尾矿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建设一批尾矿综合利用重大示范项目,着力加强尾矿(尾砂)综合利用,有效缓解尾矿堆存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加强在用尾矿库应急防范设施建设,强化环境监管,提升库区防范环境风险水平。大力推动矿山企业编制和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切实加强矿区和尾矿库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行业:制定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电镀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继续实施电镀企业清洁化改造,全面推广三价铬镀铬、镀锌层钝化非六价铬转化膜等工艺技术,推广使用间歇逆流清洗等电镀清洗水减量化技术;推广采用镀铬、镀镍、镀铜溶液净化回收技术,减少重金属末端排放。加快推进粤东西北地区电镀企业污水治理设施的升级改造,实施企业在全指标达标排放基础上进行深度处理,提升废水回用率,2020年底前,废水回用率达60%以上。加强车间酸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强化无组织酸雾排放收集处理(收集率达90%以上),实现废气重金属稳定达标排放。
铅酸蓄电池制造行业:加强原料过程生产原料运输、储存和备料等过程物料扬撒的控制,原料及中间产品不宜露天堆放。加强生产线密闭化和操作机械化的改造。采取负压或加装集尘罩等措施,严格控制废气无组织排放,实现车间无组织排放收集率达90%以上。升级改造废气处理设施,推广采用微孔膜复合滤料等新型织物材料的高效滤筒及其他高效除尘设备,强化铅烟、铅尘的治理,实现稳定达标排放,提升生产废水的回用率,鼓励生产废水全部循环利用。
皮革及其制品制造业:鼓励企业采用蓝湿皮和成品革进行加工,减少生皮加工带来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大力推广高吸收铬鞣技术,鼓励企业使用无铬技术,减少生产环节铬的排放;推广铬鞣废液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末端铬排放。加快推进企业废水治理设施的提标升级改造,强化废水的分质处理,实现污染物全指标稳定达标排放。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重点加强硫铁矿焙烧制酸等涉铊典型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升级改造,强化废气和废水中铊等重金属的协同处理控制,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加强企业原料和废渣堆放存储场所的规范化建设,禁止露天堆放。
(三)狠抓重点区域,改善环境质量。
1.加强重点防控区综合整治。
深入推进重点防控区重金属污染环境综合整治,有效解决突出的重金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改善重金属环境质量。
(1)国家重点防控区
珠三角电镀区:依法关停园区(基地)外污染严重、难以治理又拒不进入定点园区(基地)的企业。加快推进电镀、皮革园区(基地)污染治理设施的升级改造和废水深度处理回用,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基地)建设配套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打造一批电镀和皮革循环经济创新示范园区(基地)。继续实施电镀和皮革加工企业的入园搬迁,推动电镀和皮革制造行业园区化、专业化发展。大力开展电镀和皮革制造行业清洁生产技术示范,培育一批行业领跑企业。
韶关乐昌市:深入实施《韶关市涉重金属行业环境综合整治方案(2015-2020年)》,以乐昌铅锌矿为重点,加强矿山采选企业废水治理设施的建设,强化选矿废水治理设施的升级改造,实现选矿废水回用不外排。加快推进矿山采选企业尾矿砂的综合利用,加强矿区和尾矿库生态修复,降低重金属污染环境风险。加快推动铅酸蓄电池行业清洁化改造,推广采用智能型全自动铅粉生产技术。加强武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构建流域上下游的联防联治体系。
清远清城区:深入实施《清远市电子废弃物污染环境整治规划(2012-2020)》,按照“取缔一批,整合一批”的思路,着力推进电子废弃物拆解企业的搬迁入园整治,加快电子废弃物拆解环保型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加强园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生态化建设水平。实施有色金属冶炼、电镀等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加强治理设施的升级改造,强化废气重金属排放控制,降低重金属排放强度。加强区域重金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整治,加快遗留重金属残渣的清理,着力推进龙塘河和长冲河的综合整治,逐步改善区域重金属环境质量。
韶关浈江区:深入实施《韶关市涉重金属行业环境综合整治方案(2015-2020年)》,加快实施韶关冶炼厂的搬迁,加强金属冶炼、冶炼废渣资源回收利用等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协同控制汞、铅、镉、砷、铊、锑等重金属的排放。加强企业无组织排放的控制与治理,实现废气重金属稳定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