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铅具有优良的耐酸碱腐蚀、塑性好等性能,是使用历史较长、应用十分广泛的金属之一。在铅的上游,铅常与锌、铜等在原始矿床中共生,形成铅锌矿或铅锌铜矿,因此提取铅精矿需经过勘探、采矿、选矿、冶炼等步骤。在铅的中游,铅锭可分为原生铅和再生铅,原生铅由铅精矿火法冶炼而得,再生铅由回收的废铅冶炼而得。在铅的下游,铅合金和氧化铅被加工成各种铅材产品,其中铅酸蓄电池为最主要的应用方向。在铅的终端,铅的需求领域包括汽车、电动自行车、通讯基站等。
二、铅精矿资源分布相对集中
全球铅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中国、秘鲁、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2023年全球铅矿总储量为9500万吨,其中澳大利亚储量为35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储量为2000万吨,位居世界第二;俄罗斯储量为870万吨,位居世界第三。从铅矿产量来看,2023年全球铅矿总产量为450万吨,其中,中国产量为190万吨,占据全球总产量的42.2%,为世界第一大铅矿生产国,此外,澳大利亚、墨西哥、美国、秘鲁、俄罗斯等地的铅矿产量也居于世界前列。
三、铅精矿供需维持偏紧格局
回顾2023年,我国铅精矿维持供需偏紧的局势,原因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1)近年来我国环保政策趋严,对中小矿山大量整顿及部分关停,国内铅精矿的投产及生产受限,供应弹性相对较低。据SMM数据,2023年中国铅精矿产量为139.41万金属吨,同比下降1.67%。(2)国内原生铅新增产能释放,近年产量持续上升,对铅精矿的需求逐步扩大。(3)由于国内铅精矿存在供需缺口,我国铅精矿进口依存度较高。然而,沪伦比值及汇率表现并不理想,铅精矿进口窗口未能常打开,进口矿量不足以有效弥补供需缺口。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我国铅精矿进口量为113.98万吨,同比增加12.53%,但2023年内进口窗口的开启周期实际上处于历史偏低水平。
2024年至今,铅精矿供应恢复不及预期,这主要是因为国内矿山的复产进度偏慢,而海外铅矿山面临极端天气、品味下滑、闭矿恢复开采成本高企等问题,例如,3月21日嘉能可旗下的McArthurRiver锌铅矿因暴雨天气而暂停生产,该矿山在2023年的铅精矿产量为5.04万金属吨。2024年1-3月,我国铅精矿进口量为22.75万吨,同比下降22.485。
四、矿端制约原生铅产量,利润依赖副产品弥补
据Mysteel数据,2023年国内原生铅产量为329.3万吨,同比增加8.3%,其增量主要是由于该年铅价较2022年价格重心上移,提高原生铅生产积极性,新增产能及复产产能陆续释放,此外,该年白银价格偏强运行增厚了原生铅冶炼的副产品收益,对铅冶炼厂的生产积极性也起到提振作用。
实际上,对于原生铅的冶炼利润而言,由于铅精矿供应紧张,矿端掌握市场主导权,原生铅冶炼厂往往以低加工费方式来获取矿资源供给,因此近年来铅精矿加工费持续下行,严重挤压原生铅冶炼的利润空间。国内各地区的铅精矿加工费均价已从2021年初的2000-2200元/吨下滑至如今的700-800元/吨,港口铅精矿加工费均价也从2021年初的105美元/千吨下降至如今的30美元/千吨。在此情形下,原生铅冶炼厂较依赖白银和硫酸等冶炼副产品收益来弥补利润,不得不在配比原料时愈加注重以白银为主的贵金属富含量。
2024年1-3月,据Mysteel数据,我国原生铅产量为80.2万吨,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98%,4月预计产量恢复受限,这主要是因为海外矿端供应紧缺及加工费下降等因素对原生铅冶炼带来干扰,致使河南等地区大型交割品牌冶炼厂检修减产延期恢复。
五、展望
展望5月,虽然河南等地这些大型冶炼厂检修或有所恢复,但考虑到下游铅酸蓄电池仍处于传统消费淡季,对原生铅需求有限,加之铅精矿供应偏紧状况难有明显缓解,预计5月原生铅供应增量有限。
从全年来看,据SMM测算,2024年我国原生铅企业新扩建产能或达到36万吨左右,但矿端新增有限对原生铅产量形成制约,加工费不断下滑使得炼厂更侧重于副产品效益,2024年电解铅产量同比增速或将放缓至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