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慧:“储备稀贵金属储备中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三阶段的得失
中国是稀贵金属资源大国,尤其是许多现代高科技和军事用途广泛的稀贵金属蕴藏量在世界上所占比例很大。湖南省作为中国的“有色金属之乡”,品种和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单是“中国银都”永兴白银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强,钯、铑等稀贵金属产量更居全国乃至全球之首,具有大力发展稀贵金属产业的优势。
金属的消费和应用水平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按照对金属的应用水平,可以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黑色金属经济阶段(1978年-2005年)
黑色金属经济阶段也称为钢铁经济阶段,代表产业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工业主要为初级加工制造业。该阶段从1978年启动到2005年基本结束,这20多年间,因需求大增,我国钢铁产业经历从大量扩产,扩大进口,到今天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但由于缺乏整体的布局,造成钢铁公司对下游产成品无定价权,对上游铁矿石原材料同样没有议价能力。
第二阶段:有色金属经济阶段(1992年-2020年)
有色金属经济阶段:该阶段以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在电气行业、机械制造业、家电制造等行业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九五”期间,我国铜、铝、锌等几种有色金属产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93%,2001到2010年,年均增长298%。2001年,我国就成为世界第二大有色金属消费国,2010年我国已成世界最大的有色金属消费国,2011年铝、铜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47%、70%。
第三阶段:稀贵金属经济阶段(2001年-2030年)
稀贵金属经济阶段:该阶段以稀贵金属在新科技、新产业、新能源上的应用为代表,如铟的应用助力LED时代;铋在核技术及新核能源上的应用;碲在太阳能上的应用等等。所谓科技的进步,简单而言,就是对新元素功能的新发现和应用,对稀贵金属的开发利用水平也反映了该国的科技水平和新经济的发展水平。
1980-1997年资源战略失误,对目前经济发展的制约
自上世纪60年代“石油大会战”后,中国由此就开始出口石油,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多数情况是低价补贴,以援助形式提供给第三世界国家。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为了快速增加外汇储备,执行“外汇战略”而大量低价出口石油,造成今天我国高价进口石油。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月底发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32%上升至57%,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安全。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的电气行业、机械制造业高速发展,可以说这些发达国家正处于有色金属经济阶段,而我国此时处于钢铁经济阶段,对铜、铝的需求量还不大,在缺乏整体国家资源战略布局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短期经济利益将有色金属低价出口到国外。而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也迎来了有色金属经济的到来:由于大力发展家电制造等轻工业,对铜、铝的需求急速上升,此时又得从国外高价买回原料,对有色金属丧失了定价权,同时资源的短缺和价格的不确定性也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升级和安全。
中国是稀贵金属资源大国,尤其是许多制约着现代高科技发展和军事用途广泛的稀贵金属蕴藏量在世界上所占比例很大。目前稀贵金属应用相对成熟的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可以说他们正处于稀贵金属经济时代,我国现在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国内有效需求还不多,但生产企业却在盲目扩张、内部无序竞争等问题,原料贱卖到国外,而外国买方在逐渐掌握了市场“话语权”后,疯狂的从中国进口各种稀贵金属(包括各种走私渠道)。以稀土为例,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平均价却被压低到当初的6成。如果现在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二、三十年后将重演有色金属和石油资源的悲剧。
如何为中国经济的未来有效储备稀贵金属
导致目前稀贵金属大量流失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针对以上主要原因,要有效的解决稀贵金属的收储和定价问题,在不能改变现有的采矿制度的前提下,不能完全依靠行政命令,而尽量应该依靠市场的手段来解决,通过稀贵金属交易所,将稀贵金属从单纯的工业用品变成投资品,调动民间资本参与收储,将稀贵金属留在中国,给予民间收储一定的仓储补贴必将做到事半功倍。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