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市之后流动性陷阱·没交易量-退出难
1.PreIPO类型的PE,本质上做的就是一二级市场的套利,想赚钱就要低买高卖
2.筹码套现:资金和总市值的关系
三.上市公司如何'活血化瘀”
四.对症下药,才是解决之道
五.提高股票流动性-案例展示
一、中小企业上市现状
全球各大交易市场的流动性,愈加集中在大市值公司
从流动性这个问题来讲,所谓的流动性就是指二级市场的交易量,尤其是交易量针对市值的比例。从这个比例来讲,我们可以看到不只是港交所,全球各大交易市场的流动性都越来越集中在超大市值和大市值的公司,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状况。
随着被动投资这一全球趋势的增加,上市公司需要有一定的初始流动性,才有机会被纳入到指数当中,并成为被动投资的投资标的。为了吸引被动投资,上市公司的初始流动性就变得非常重要。怎么创造这样一个初始流动性?大市值的公司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公司知名度比较高、投资人知名度高受市场认可,投资人甚至有一些公司在公开市场已经是非常大型的公司,这些都对孕育整个市场的流动性,是非常有帮助的。
知名投资人朱啸虎在某活动上说的这番话,对VC圈来说直白又刺耳。
“一级市场的10万亿都在一个二级股票市场变现,几乎是天方夜谭。
到目前为止,私募股权管理着超过13万亿的资产规模,其中一级市场手持10万亿。每年在A股上市的企业数量在300家上下,加上港股和美股后也不超过500家,真正的退出率不足20%。
此前,元禾辰坤主管合伙人徐清曾直言,2006年投出第一只Pre-IPO基金,直到今天都没有完全退出。“退出难,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问题。”
即便被投企业披荆斩棘成为上市敲钟的赛道赢家,投资机构还是摆脱不了焦虑的诅咒。没有流动性的股票意味着没有交易对手,机构手中的资产变成有价无市的纸面富贵。漂亮的IRR(InternalRateOfReturn,内部收益率)无法转变为实际的现金回报,让无数GP辗转反侧。
伴随着上市钟声,新闻报道里常常出现各种财富神话:投资百倍回报、身价一夜过亿、期权批量造福……看似光鲜,个中滋味冷暖自知。上市并非终点,等待GP的还有最后一道大题:如何完成实打实的资金退出?
二、流动性陷阱
1.PreIPO类型的PE
本质上做的就是一二级市场的套利,想赚钱就要低买高卖,按照几年前疑似九鼎投资吴总的话说“投资成败不能寄希望于增长,只能寄希望于价差,买的便宜是赚钱的王道。”,然而自“全民PE”以来,项目估值越来越高,市盈率从8倍、10倍、12倍,一直涨到现在的15倍左右,很多TMT、医药、军工项目,或者突击入股性质的项目,动态市盈率高达20倍以上,都快估值倒挂了。
低买越来越难,只能寄托于高卖了,然而“注册制”的加速会导致高卖也会越来越难。别看现在科创板股票动辄都是50、60倍市盈率以上,但是猪不可能一直在天上飞,毕竟还有一个叫“价值规律”的东西管着。以前是只要项目能上市就能赚大钱,现在就要看天吃饭了。有个朋友的项目,投后都快10亿了,上了603开头的主板,又发了25%的新股,稀释了一些,到去年下半年,大盘掉到2700的时候,市值就剩不到20亿了,现在勉强20多亿,关键这项目还是在申报期前半年的突击入股,要锁定三年,将来解禁照例要跌,给大宗接盘还得再打折,哥们儿自嘲说:“将来就是退出了,年化收益也就比余额宝稍高一些。。。”
很多优质内地公司也会选择在美股和港股上市,旨在提升融资效率,加速公司发展。
然而上市后,部分公司市值跟一级市场出现倒挂,出现股票流动性不佳的情况,每天交易额可能只有几十万甚至几万美元。
富途安逸统计了2017-2019年上市的中概股数据,现实情况恐怕比很多人预想的还要糟糕。2017-2019年美股上市的中概股企业约100家,剔除经查询无风投注资的企业、传统企业、摘牌企业,最终剩下59家企业。以这59家中概股为样本,我们做了统计分析:
从日均交易额看(以2020年5月为例),59家中概股中有12家企业日均交易额不到10万美元,18家企业日均交易额低于20万美元,几乎等于“僵尸股”,另外还有一部分中概股由于盘子小,成为被资金操控的“妖股”,出现和基本面完全背离的交易热度:
日均交易额中位数:125.6万美元
<10万美元,12家,占比20.33%
<50万美元,21家,占比35.59%
<100万美元,27家,占比45.76%
<300万美元,35家,占比59.32%
从股价看(6.24盘前),上市后股价倒挂企业达到45家,占比76.27%,平均跌幅超过60%,曾受到VC狂热追捧的科技信贷类企业占据了跌幅前四名(趣店、小赢科技、简普科技、品钛),跌幅均超过80%。
从市值看(6.24盘前),伴随股价下跌,中概股中长尾企业市值缩水严重,少于5亿美元的企业接近半数:
市值中位数:5.11亿美元
<1亿美元,8家,占比13.56%
<2亿美元,17家,占比28.82%
<5亿美元,29家,占比49.15%
<10亿美元,40家,占比67.8%
注:
2.剔除用于收购的空白支票公司、经查询无VCPE投资历史的企业、传统企业、摘牌企业等,剩余59家
从统计中可见,大量中长尾中概股上市后几乎没有流动性。如果按照180天禁售期来算,2019年年底上市的中概股,其大股东、管理层持有的股票已经陆续解禁,理论上过了禁售期VC就可以陆续卖出股票实现退出,但现实情况可能是——敲了钟,上了市,VC用真金白银买回的股权,在二级市场变成有价无市的资产。
当企业走到Pre-IPO阶段,VC投资退出道路上还有两道坎:
1.禁售期;
2.通过市场化交易卖出股票退出。
SEC监管法规和美国法律对上市企业禁售期并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禁售期主要是公司与员工、投资机构之间协商的结果,启动IPO后投行也会根据之前签订的协议确定禁售要求。也就是说,禁售期是市场化的行为,是公司、投行为了获得投资者信任、稳定市值的一种策略。
*DPI=退出收益/投入资本
筹码套现:资金和总市值的关系
先问你一个问题:
市价10亿元的A股票,和市价10亿的B股票,价值有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并且可能天差地别,这是我们要提到的一个概念:虚市值。
你手上有1亿股票,每股价格10元,那就值10亿元真金白银(红色面积)吗?
不不不,市值10亿元的股票,和10亿真金白银,那差别可大了。
你要把这10亿市值股票在市场上卖出,换回的真金白银(红色部分),可能远远不到10亿。
市场每一价格的买单是有限的
你要卖出1亿股,愿意10元买的可能只有300万股,9元500万股,价格越往下,买单越多,可能要卖到2元,才能把这1亿股卖完。卖完加一起,你总共只拿到了3亿的真金白银。
那剩下7亿元的“财富”哪去了?不不不,这7亿元只是个虚值,从来都不是真金白银。把一股的最后成交价10元乘以数量1亿股,得到的总市值10亿元,和真正的10亿真金白银,中间的差距从1%到99%都有可能。1亿股占总股本的比例越大,差距百分比也越大,总共就1.1亿股的话,卖掉1亿股足以砸掉90%以上的价格。
这是经济里一个重要知识点,还有个更形象的说法:
其实很简单,只要用“总市值”这个统计值,去换低认知的人的真金白银就行了。比如一开始举的例子,基金这100亿股票怎么来的?可能只是基金只花30亿元,购买控盘几只股票,逐渐做出来的。
再复习一下这个图,既然市值10亿的股票砸下来,最后只能卖出3亿真金白银,也就意味着如果花3亿真金白银逐步吸筹,在控盘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只要花少量的钱,就能推高很大的总市值。
不过到最后,这10亿市值做出来了,但只是虚的,要是再卖出去,又只能卖出3亿真金白银,白忙乎一场,那怎么办呢?
简单,这股票是用基金逐渐买入的,把基金卖给低认知的散户好了:看看,我这基金很优质的,每年都盈利20%哦,现在基金持有市值100亿元的股票,卖你100亿真金白银,你不亏的哦。
看到了吧?不好好学习,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这个后果,被卖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卖的。
三、如何“活血化瘀”?
长期来看,上市企业的市值与流动性取决于公司本身的质地,基本面起了决定性、根本性作用,经营业务在先,做好投资者沟通在后,不可本末倒置。
股票没有成交量,会导致上市公司早期机构股东无法有效退出。早年PE/VC真金白银购买公司股份,或由于股票流动性枯竭,令资产增值变成“纸面富贵”。
股票流动性差,股价也可能受影响。
“有苦说不出”:企业信息难以有效传递
除了IR难题,境外上市公司在面向媒体和社会大众时,PR职能也无法有效发挥。
传统媒体会优先覆盖少数几家行业龙头,其他上市公司很难借助这类渠道传递信息。公司自建新媒体渠道费时费力,很难快速形成传播势能。
而借助“砸钱”进行外部投放,不仅无法持续,也不精准。
企业最新动向无法有效传播,其品牌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造成境外上市公司IR/PR以及股票流动性难题的原因主要如下:
我们都知道,一家公司如果有意愿进行市值管理,和没有意愿,对股价的影响是很大的。A股为什么之前小盘股能炒那么高,那是资金和大股东相互配合演戏,小股东和散户积极参与,大家都各取所需。大股东在股价的时候,要么减持,要么高位质押,反正货最后烂在券商手里。在这种情况(和氛围)下,大家对炒作股价意愿都特别强。所以,我们看到大股东积极演戏,无论是重组还是送股,怎么花哨怎么来,资金层面,积极跟上,一起唱戏,散户玩的也开心,大起大落很刺激。
但是,如果没有资金配合演这出戏,大股东一个人唱“独角戏”,最后可能便宜了外人,或者就是白折腾。所以,还不如索性破罐子破摔,反正上市的时候一次性融资(骗了一笔钱),花了再说。以后的事情,也就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了。
这就是索罗斯最著名的“反身性”理论。在《金融炼金术》这本书里,索罗斯比较完整的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参与者的思维和场景相互影响,彼此叠加趋势的影响,好的会更好,坏的也许会更坏。
其实这个认识,在佛教哲学里面,也有很详细的阐述。在佛学的认知里,一件事情的果,是由很多因决定的,而每个影响的因子,也是相互影响的,不存在独立的因子。
①公司的投资者和用户身处不同市场。例如美国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语言障碍而无法理解一些中概股公司的模式,更不会交易其股票。
②传统IR/PR方式较重,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沟通模式。
③企业信息的传递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过于碎片化、分散化。
④企业只在单一IPO股票市场上市,覆盖投资人群体局限性
四、对症下药,才是解决之道
要解决上述难题
1.首先应该找到精准的沟通渠道。对于境外上市公司来说,正确的思路是选好美股、港股投资者最集中的投资者社区。
2.增加多个二级市场,以及其他的退出方式,提升公司股票的流动性,比如最近几年的二手份额在内的转让需求激增,促进资金退出、保证投资节奏的刚性需求的促使下,以S基金、PE二级市场、股权份额转让、数字证券通证化、股权股票数字化份额流动为代表正走到舞台中央。
3.上市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得向Bitcoin、Ethereum、XRP、BNB学习,成交量几十亿,几百亿、让更多的人持有你的股票,提高流动性!
而不是一上市搞的跟入土为安似的!停尸,动都不动一下!
全球证券交易所2020排名
【1】附注:以上分析是基于2020年6月22日的数据,包括超额配售选择权。除另有注明外,美元兑港元的汇率为7.78。
资本市场竞争力指标体系
*Chinn-Ito指数,即资本账户开放度指数,由知名学者钦(Chinn)和伊藤(Ito)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中关于各国跨境金融交易限制评估结果编制而成。
20个样本国家和地区总体概况
根据实体经济总量和资本市场规模,挑选出排名居前的20个国家和地区作为研究样本。这些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韩国、法国、德国、瑞士、中国台湾、新加坡、巴西、印度、西班牙、俄罗斯、南非、墨西哥和阿根廷。上述国家和地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区域分布,样本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五大洲,其中,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分别为7、6、5、1和1。
二是经济规模,2019年,样本国家和地区的GDP总额约67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总额的77%。
三是市场规模,2019年,样本国家和地区股票市场总市值8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股票市场总市值的91%;股票成交额11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股票市场总成交额的94%。
(二)全球资本市场竞争力排名结果
第一,从竞争力综合排名看,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市场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梯队。2019年,排名第1、第2位的美国、英国属于资本市场强国第一梯队。排名第3至第9位的国家和地区属于第二梯队,分别是日本、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韩国和法国,其中,中国从2018年的第8位大幅提升至第5位,由第二梯队末尾跃至第二梯队头部。排名第10至第15位的属于第三梯队,分别是德国、瑞士、中国台湾、新加坡、巴西和印度。排名第16至第20位的属于第四梯队,分别是西班牙、俄罗斯、南非、墨西哥和阿根廷。
第二,从竞争力构成要素看,美英两国在制度环境、市场规模、市场质量和市场功能方面的表现均较为突出。日本在制度环境、市场规模这二个维度上表现出色,但在市场功能、市场质量方面略逊一筹,综合排名第3。2019年,中国的市场规模排名仍然居前,市场功能排名大幅提升,市场质量和制度环境排名稳定,综合排名显著上升。其他国家和地区则各有特色,加拿大、新加坡、中国香港等英美法系市场在制度环境、市场功能等方面排名居前,而墨西哥、阿根廷等因经济发展落后,四个维度的指标排名均靠后。
图1全球资本市场竞争力指数排名(2019)
全球资本市场竞争力排名变化(2015-2019)
美国证监会监管下的ATs持牌数字证券交易所
2、Openfinance、
3、TZERO、4、SharesPost、
5、AIRSWAP、6、Sharespost、
UT板块数字资产全球前六大交易所
Bitcoin-24小时资金流向分布
Ethereum-24小时资金分布
XRP-24小时资金分布
BNB-24小时资金分布
五、提高股票流动性-案例展示
股票与数字证券的结合
新的商业逻辑中,基于传统定增股票的数字证券之上,通证被寄予了带来更多优势的期望。同时持有该数字证券并锁仓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将获得该公司所赠送的UT,同时也可以在该公司生态内进行激励(如兑换实体产品等)类似日本股市的投资者股东优待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说是股票,因为基层资产是股票,但这样的联动模式也不完全是股票,因为有了更多新应用情景的可能。」
在合规方面,已上市的公司有着「天然」的优势,在实际的案例中,SEC对此的态度是:「在美国,对于数字证券发行的原则问题上,SEC严格监管态度主要是针对于非上市公司意图发行数字证券的,如果定性为股票,那么便需要接受SEC的监管,SEC的原则是避免保护投资人从不规范的公司处买到证券。如果已经是证券(已上市)了,证监会SEC并不介意。(更确切地说,SEC并没有对已经上市的企业发行数字证券的报告提出异议。)」
推荐混合发行方案:
前5大传统证券交易所+前5合规持牌数字证券交易所+前10-UT板块数字资产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