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云南省全链条重塑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新优势行动计划的通知省级政策

各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国家级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企业: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12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云南省全链条重塑有色金属及新材料

产业新优势行动计划

(2021-2023年)

有色金属产业是重要的基础材料产业,在经济建设、国防军工、社会发展和稳定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是支撑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位居全国前五,铂族金属和锗铟稀贵金属材料产量全国第一,液态金属和钛产业初具规模,但仍存在资源保障能力下降、产业链条不长、技术附加值不高、新材料生产应用不足、集约集群发展滞后等问题,发展质量和效益亟待提升。为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部署,加快推动全链条重塑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新优势,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支持上中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着力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核心,坚持高端化、集聚化、国际化,大力发展绿色铝材精深加工,构建完善绿色硅材产业体系,着力延伸铜铅锌下游产业链,进一步提升钛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加快推进稀贵金属及新材料向中高端迈进,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由原料型向材料型转变,形成资源保障能力可靠、产业链条完整稳定、技术水平先进、集约集群效应显著、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的有色金属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行动目标

到2023年,全省有色金属产业原料自给率(含省外自有资源)达到50%以上,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突破900万吨,省内就地初级加工转化率达到45%以上,单位有色金属产品创造产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70%以上,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其中:

——产业规模方面,铜产业突破800亿元,铝产业突破1500亿元,硅产业突破1200亿元,铅锌产业突破600亿元,锡产业突破400亿元,稀贵金属产业突破500亿元。

——集约发展方面,中国铜业、云南铝业、云南宏泰、隆基股份、云锡控股、贵金属集团等6户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有色金属产业的比重达到50%以上。

——绿色发展方面,规上有色金属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比例达到20%以上,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达到20户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0%以上。

——智能化发展方面,选冶、加工环节关键工艺数控化率超过45%,力争建成30家以上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工厂、车间)。

——高端化发展方面,初步建成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绿色新钛谷和液态金属谷,有色金属产业产值中新材料产值占比达到15%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多维度重塑资源优势

1.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鼓励和引导矿山企业不断提高“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水平,加强对中低品位矿、难选冶矿的开发利用,做到对共伴生矿的全面利用,特别是煤、锡、铅锌、钨、铜等大型矿床中锗、镓、铟、铊、锶、锆、镉、铍、铌、钽、铼等稀有、稀散金属元素的综合利用。

2.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建设,并着力提高尾矿、废矿、烟尘、废渣等二次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有价元素综合回收和保级升级再利用。

3.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省外、境外优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障资源稳定供应能力。

(二)打造绿色铝产业特色优势

1.推动在建项目尽快投产达产;科学稳妥推进拟建项目;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引进聚集培育一批链主企业、龙头骨干企业、配套企业,力争铝合金及铝加工产能达到800万吨以上,做大产业规模优势,加快向精深加工和终端制造延伸,推动建设2—3个零碳绿色铝产业园。

2.推动山东创新、江苏凯隆、邹平新三元铝材、江阴市天阳金属制品等文山绿色铝创新产业园配套深加工项目加快建设,大力引进铝合金轻量化材料设计、加工、制造、应用等领域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积极向高端精深铝合金加工延伸,加快发展建筑铝材、包装铝材、装备铝材等下游产品,不断丰富铝深加工产品品种,重点发展汽车车身板、轨道交通用铝、建筑模板、铝合金护围板、新能源动力电池箔、锻造铝轮毂、铝焊丝等高端新型材料,打造绿色铝材精深加工优势。

(三)构建绿色硅全产业链优势

1.通过市场化手段推进德宏、保山、怒江、临沧等地小、散工业硅企业兼并联合重组、退出低效产能,提升工艺装备技术水平,提高产业集中度,强化硅产业基础原料保障优势。

2.加快推进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15万吨/年高纯晶硅项目建设,确保一期5万吨于2021年内投产,同步启动二期6万吨项目建设,于2023年底前完成全部项目建设;围绕省内多晶硅料保障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在2022年底前再落地15万吨多晶硅产能,全省多晶硅规划产能达到30万吨,形成硅料就地供给优势。

3.落实好既有的项目投资协议,快速推进隆基曲靖二期、保山四期、丽江三期、楚雄三期和曲靖阳光三期、曲靖晶澳二期、楚雄宇泽二期三期项目建设,加强与在谈企业的沟通对接,争取尽早达成协议落地。到2023年底,全省建成单晶硅棒产能170GW(吉瓦)、单晶硅片产能162GW(吉瓦),进一步提升在单晶硅光伏材料领域的规模优势。

4.加快推进晶科能源楚雄20GW(吉瓦)电池片项目、隆基乐叶曲靖30GW(吉瓦)电池片项目建设,尽快启动隆基曲靖20GW(吉瓦)光伏组件项目,到2023年底前形成50GW(吉瓦)电池、20GW(吉瓦)组件生产能力,构建上下游协同发展优势。

5.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分布情况,通过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和招商引资,在昆明、曲靖、昭通等州市布局160万吨左右的光伏玻璃生产项目和适度规模的光伏银浆,在曲靖布局建设5000万套组件用铝边框生产能力,引导并支持昆明布局建设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背板项目,满足20GW(吉瓦)光伏组件的关键辅料需求,打造产业配套优势。

6.加快推进合盛硅业昭通80万吨有机硅、能投化工沾益40万吨有机硅项目建设,同步开展招商引资,配套发展硅油、硅烷、硅胶及下游深加工产品,到2023年底形成至少80万吨有机硅单体及下游加工生产能力,形成硅化工全产业链优势。

(四)巩固提升铜锡铅锌传统优势

1.铜产业。以中国铜业为核心,以昆明、楚雄、玉溪、红河等地现有铜冶炼产能为依托,加快迪庆、普洱、玉溪等铜矿山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推进云铜王家桥铜冶炼及加工配套产业搬迁改造、东川金水铜年产20万吨阴极铜提升改造项目,精炼铜产量稳定在全国的6.5%以上,保持在铜冶炼环节的产能规模优势和工艺技术先进优势。依托滇中地区铜冶炼核心企业,围绕“电子行业用铜、家用电器用铜、电力电气行业用铜、交通运输行业用铜、建筑行业用铜、无铅环保行业用铜、铜及铜合金粉末行业用铜、军工行业用铜”等方向开展招商引资,推动年产25万吨低氧光亮铜杆、电气化铁路架空导线、精密合金铜线、精密控制线缆、高性能合金铜、10万吨精密铜线、4万吨精密铜箔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到2023年底省内铜材转化率达到40%以上,提升铜产业链下游竞争优势。

3.铅锌产业。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推动在云南建设“中国铅锌产业平台”,促进铅锌行业集群集约、提质增效,加快金鼎锌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在怒江形成年产电锌20万吨、锌延伸产品5万吨生产能力,推进云铜锌业电解锌锭10万吨项目搬迁改造工作;进一步技改提升振兴铅业10万吨和蒙自矿冶、红铅公司各6万吨铅冶炼工艺流程,加快推广祥云飞龙湿法炼铅工艺技术;全省铅锌冶炼产能控制在250万吨左右,铅产量保持在全国的6%以上,锌产量保持在全国的20%以上,巩固产能规模优势。加快培育和招商引资发展铅锌下游加工应用产业,重点从铅基合金、铅化工和再生铅三个方面延伸完善铅产业链,从镀锌、锌基合金和锌化工产品三个方面延伸完善锌产业链,力争到2023年底铅锌省内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初步形成铅锌全产业链优势。

(五)培育钛产业新优势

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促进钛白粉产业结构调整,采取氯化法和先进清洁硫酸法生产工艺并举的路线,加快推进龙佰新立年产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16万吨氯化法钛渣、龙腾钛业5万吨钛白粉技改扩能、东昊钛业4万吨特种金红石钛白粉升级改造项目,开发高性能、高附加值、专用性强的钛白粉产品和进口替代产品,延伸发展涂料、油漆产业,树立在钛白粉领域的领先优势。加快推进云南国钛金属年产3万吨转子级海绵钛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实现航天航空级海绵钛的稳定产出;发挥云南钛业熔炼技术优势,开发多品种钛合金型号,进一步巩固低成本钛带、板市场优势,加快棒材、管材的产业化,逐步推动模锻件机械加工件生产;招商引资引进下游企业,在发展人造关节、义肢、义齿、主动心瓣、骨骼固定夹等医疗器械的同时,大力发展钛制炊具、餐具、水具、保健饰品等家居生活用品,加快培育钛材料加工应用产业新优势。

(六)打造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领先优势

2.稀有金属新材料。重点开发国外垄断的专用高端新材料系列产品,做强光电子微电子材料精深加工。加快推进先导(昆明)新材料科技产业园,云南锗业8英寸锗单晶片、4-6英寸碳化硅单晶片、6英寸半绝缘砷化镓单晶片、4-6英寸磷化铟单晶片、13N超高纯锗单晶、4英寸锑化镓单晶片、7N高纯元素(镓、铟、砷、磷)材料产业化、电子级四氟化锗同位素分离生产线,云锡控股年产5000KK(百万片)芯片封装用金锡焊片生产线、年产500吨光伏银浆生产线、年产20万KK(百万颗)芯片封装用焊锡球生产线、年产1000吨微电子用锡及锡合金电镀化学品生产线、年产50吨超微焊锡粉(6#、7#、8#)开发及生产线、高纯金属材料产业化(锡、碲、镉),红河砷业年产50吨半导体用高纯砷、年产500吨半导体用砷化锌系列产品,云南戊电靶材50吨ITO(氧化铟锡)、30吨AZO(氧化锌铝)高性能靶材等一批产业化项目;到2023年,区熔锗锭省内深加工率达到60%,粗铟省内深加工率达到50%,硒碲镉镓初级产品得到合理利用,建成国内领先的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

3.液态金属新材料。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依托已建成的省级液态金属研发创新和标准制定平台,加快推进中宣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200万件/年液态金属骨科外固定产品项目、300吨/年液态金属合金制备与150吨/年液态金属熔接材料项目、10万平米LED(发光二极管)智能玻璃项目、大功率光伏电池组件用精密定位主栅复合材料及构件产业化项目建设,尽快启动液态金属屏蔽材料、液态金属导电滑环、20吨液态金属导电胶生产线、10万套/年液态金属电力装备、10吨/年液态金属磁流体等项目,液态金属磁流体全力打造省部共建液态金属实验室或国家实验室、国家液态金属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液态金属产品质检中心,液态金属产业示范基地、液态金属标准制定基地,推动中宣公司成为液态金属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者、行业规则的制定者和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4.稀土新材料。加快推进五矿稀土5000吨稀土氧化物冶炼分离项目,力争于2022年内启动建设,同步开展招商引资,配套发展满足液晶、硅晶片、高档玻璃基片抛光等应用要求的稀土抛光材料,满足风电、太阳能发电、氢能、新能源汽车等需求的稀土储能材料,满足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医疗器械等应用需求的稀土磁性材料,满足高端电子器件和芯片、功能晶体、集成电路、红外探测、燃料电池、特种合金、陶瓷电容器等应用需求的超高纯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

(七)培育建设优势产业集群

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为载体,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与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配套关系,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完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构建一批大中小协同发展的有色金属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和建设昆明(阳宗海)、昭通(昭阳)、曲靖(沾益、富源)、文山(砚山、文山、富宁)、红河(建水、个旧、泸西)、大理(鹤庆)绿色铝产业集群,昭通(昭阳)、曲靖(经开区、沾益)、楚雄(禄丰、楚雄)、保山(工贸园)、丽江(华坪)绿色硅产业集群,昆明(安宁、东川)、红河(个旧)铜及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曲靖(经开区、会泽)、红河(个旧)、文山(马关)、大理(祥云)、怒江(兰坪)铅锌产业集群,红河(个旧)、昆明(经开区)锡及锡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楚雄(武定、禄丰)、昆明(富民)钛及钛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昆明(滇中新区、高新区)、红河(个旧)、曲靖(宣威)、玉溪(易门)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到2023年底,重点产业集群产值占全省有色金属产业产值比例达到80%以上。

(八)开展协同创新

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和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通过材料基因工程的实施和推进,培育建设一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及技术研发、生产应用示范和检测服务机构。重点培育建设难选冶矿石高效利用技术开发及应用、稀有稀贵金属材料研发、金属功能材料研发、新型结构材料研发、新型能源及光电子材料开发、新型环保及稀土材料开发应用等创新平台,建设稀贵金属新材料、锡铟精深加工、合金铝等产业创新云南实验室。鼓励各类创新主体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在节能减排、降耗增效、质量提升、两化融合、新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鼓励企业组建企业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及产业创新联盟,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上下游企业,解决转型升级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通过科技市场、技术入股和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等方式和机制,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九)推进绿色制造

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循环的理念,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增强绿色制造能力,提高全流程绿色发展水平。鼓励利用现有先进的矿铜、矿铅冶炼工艺设施处理废杂铜、废蓄电池铅膏,支持铅冶炼与蓄电池联合生产。支持红河砷业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成长型企业加快新技术与装备的引进和集成创新,开展有色附产含砷物料资源化、减量化与无害化处置,为有色金属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继续实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加强清洁生产审核,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动节能减排以及低碳技术和产品普及应用。提高尾矿资源、井下热能的综合利用和熔炼渣、废气、废液和余热资源化利用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依托“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创新回收模式,完善国内回收和交易体系,突破再生资源智能化识别分选、冶金分离、杂质控制和有毒元素无害化处理等共性关键技术,提高有价元素回收和保级升级再利用水平。

(十)发展智能制造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核心,围绕流程性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模式,改造现有生产线,推动生产方式向智能、柔性、精细化转变,开展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在铜矿、铅锌矿、铝土矿、锡矿、金矿等矿山开采领域,推广成套智能化协同采矿技术体系与主体装备,集成空间信息、环境信息和定位导航信息,依托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设数字化矿山并开展行业示范。在铜、铝、铅、锌、锡、铟等冶炼以及铜、铝、锡、铟等深加工领域,实施智能工厂的集成创新与试点示范,构建物联网平台,实现企业生产要素的互联,鼓励搭建有色金属产业大数据平台,整合产业上下游信息、资源;构建企业云平台,推广使用基于云服务的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能源管理系统,打通系统之间的孤岛;实施虚拟仿真与可视化服务,优化生产工艺和生产指标;基于工业云的远程监控和移动监控技术,实现设备维检数字化、生产故障诊断智能化,提升生产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最佳投入产出比;促进企业提升在优化工艺、节能减排、质量控制与溯源、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企业快速、低成本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科室全力抓的工作机制,全面抓好辖区内有色金属工业优化提升转型升级,与有关单位加强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招商引资

(三)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

1.研究设立云南有色金属全产业链重塑发展基金,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实施产业链企业并购,向上游积极参与省外、境外优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向下游积极整合材料精深加工和装备制造等环节优质企业,吸引优质企业、优质项目落地云南,全面提升产业链环节的完整稳定、技术水平和盈利能力。

2.依托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对企业延链补链强链和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予以奖补,对通过清洁生产合格企业验收、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认证、实施有色金属中高端材料及下游加工应用项目、从事有色金属下游深加工、实现零碳排放的企业及建设智能工厂(车间)、数字化矿山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奖补。

4.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有色金属产业龙头企业合作,为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通过减费降息、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等方式,降低有色企业融资成本。支持符合条件的有色企业通过股权和债权融资,提升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引进各类境内外低成本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有色金属产业信贷投入,有效落实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信贷政策。

(四)积极拓展市场应用

深入调研周边区域及境外市场需求,积极开拓和培育下游市场,推动装备制造、五金机电、轻工、纺织服装等各种加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提供市场,并互相支撑、共同壮大。鼓励有色金属行业与下游应用行业在设计、生产、使用、维护等方面加强协作,建立行业协会牵头、上下游企业参加、有关方面参与的协商合作机制,解决制约产品应用的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工程建设标准等瓶颈问题,拓展消费领域和空间,重点推动铜在5G、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建筑用水管等领域消费升级,充分挖掘铝在交通运输、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包装容器、机械装备、建筑结构、应急抢险等领域的消费潜力。

(五)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

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关政策,大力培养和引进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发展专业职业教育,着力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加强产业技术人才需求预测,依托有关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建设一批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开展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发挥众创空间优势,鼓励各类人才参与项目研发、技术攻关、技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提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化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六)做好行业自律

(七)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管理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采取推动企业采用先进装备和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老污染源环保改造升级、落实“以电代煤”及“以气代煤”、加快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等措施,通过区域减排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腾出环境容量,为有色金属产业新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加强行业标准、行业规范的宣贯落实,提升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支撑和促进作用;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技术改造投入,采用先进的工艺及装备,降低安全风险,消除事故隐患;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广泛应用,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THE END
1.西安诺博尔稀贵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 西诺稀贵 证券代码: 873575 西安诺博尔稀贵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诺博尔稀贵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1-1-1 中国证监会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注册申 请文件及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保证,也不表明其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 http://file.finance.sina.com.cn/211.154.219.97:9494/MRGG/SBGG/2023/2023-9/2023-09-05/9505418.PDF
2.冶金材料(精选十篇)目前,甘肃省在冶金有色新材料产业发展方面需求铜、铝、镍、钴高性能金属及合金结构材料装备及先进加工技术,镍钴铜与贵金属精深加工、铝型材、铝合金深加工、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铜铅锌冶炼与加工、新型不锈钢薄板、稀土新材料制备和先进加工技术,以及资源综合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方面技术与研究成果。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n2r125.html
3.烟台金钪稀贵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烟台金钪稀贵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位于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烟台,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封路3-18号,于2016年10月12日在烟台成立。公司资金充裕,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在何日东带领下,金钪稀贵金属材料已经为客户提供了8年优质的服务,公司主要提供废旧金属回收拆解,稀有金属制品、贵金属制品的加工及相关技术研发https://www.11467.com/qiye/53484169.htm
4.稀有金属行情原名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稀土材料、光电子用薄膜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稀有金属及贵金属、红外光学及光电材料、光纤材料等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是我国有色金属新材料行业的骨干企业。新材料龙头企业11.15反包成功,尾盘有被动炸板 点赞0 评论0 https://stock.aigupiao.com/plate/305
5.重庆稀有金属材料回收公司,重庆稀有金属材料回收公司有哪些公司成立于2015年08月26日,注册地址位于重庆市大足区邮亭镇建昌路6号(重庆足航钢铁公司内),法人代表陈新宇。经营范围包括废旧金属回收、加工(不含冶炼)及销售,五金、交电、金属材料、普通机械设备及配件、矿产品(国家有专项规定的除外)销售。注册资金:3600万元。 http://china.bjdrj.com/post/267.html
6.稀有金属有哪些?稀有金属的作用行业新闻艾克光谱仪稀有金属有哪些?稀有金属的作用 稀有金属有哪些?稀有金属的作用是什么? 下面向大家稍微解答一下 稀有金属通常指在自然界中含量较少或分布稀散的金属,它们难于从原料中提取,在工业上制备和应用较晚。但在现代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中国稀有金属资源丰富,如钨、钛、稀土、钒、锆、钽、铌、锂、铍等已探明的储量,都http://www.innuox.com/news_4/754.html
7.新版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目录公布新材料产业都有哪些重点产品?3.1.1 新型金属功能材料 稀有稀贵金属材料如金属储氢材料,钴基非晶软磁合金薄带,镍基非晶软磁合金薄带,钨钼材料如钼合金、钼铜合金、钼钛锆合金等,钽铌材料如高比容钽粉、高性能铌合金,钪纳合金材料,铍材及铍制品等;钛及钛合金粉体材料,多孔钛及钛合金材料,钛及其合金压延材料等; Al-Ca合金, Al-In合金, Alhttp://m.xincailiao.com/news/app_detail.aspx?id=28070&ptype=1
8.鑫科材料主营产品铜基复合材料稀有及贵金属材料(不含金银及制品0主营产品铜基复合材料、稀有及贵金属材料(不含金银及制品)、粉末冶金及特种材料、铜及铜合金带材、线材、辐照交联电缆、特种电缆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经营范围一般项目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有色金属合金销售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有色金属压延加工有色金属铸造金属材料制造金属材料销售金属切削加工服务电镀加工机http://jiatoupai.com/f10shuju/mainproduct/SH600255.html
9.2023年稀土十大品牌排行榜盛和资源以稀土业务为核心,兼顾稀有、稀贵、稀散“三稀”资源。主要产品包括稀土精矿、稀土氧化物、稀土化合物、稀土金属、稀土冶金材料、稀土催化材料、锆英砂、钛精矿、金红石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军工、电子信息等领域。 https://www.chinabgao.com/brand/71047.html
10.国浩律师(西安)事务所(上市) 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泾渭工业园西金路西段15号 杨延安 48,821.4274万元 2000年12月28日 长期 稀有金属材料的板,带,箔,丝,棒,管及其深加工产品,复合材料及装 备和稀贵金属等新型材料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 术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 零配件https://www.szse.cn/api/disc/info/download?id=eeb681f3-8e3f-4397-b24a-b440dc50738c
11.37大矿产资源清单汇总!全球战略性关键矿产竞争态势分析及我国安全本文在分析研究美国、欧盟和日本关键矿产/原材料清单和当前关键矿产竞争态势基础上,提出了一份37种中国关键矿产建议清单及其安全保障战略讨论,包括大宗矿产(5种)、三稀金属矿产(15种)、关键黑色有色贵金属矿产(12种)、战略非金属矿产(4种)和特种气体矿产(1种),这些关键矿产既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http://m.mindcherish.com/article/content?id=5708615
12.银行客户洗钱风险分类指标中的行业因素包括贵金属稀有矿石或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银行客户洗钱风险分类指标中的行业因素包括贵金属、稀有矿石或珠宝行业,房地产行业,博彩行业等。()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https://www.shuashuati.com/ti/8bb952a74b984b3381f681866901481d.html?fm=bdbds1299f28d23a73de90ef32b3abb9f8ba1
13.稀贵金属材料加工制备及应用技术交流会行业会议会议首页“稀贵金属材料加工制备及应用交流会暨2023中国有色金属智库湘江论坛”拟定于2023年8月17-19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由昆明理工大学、中冶有色技术平台、中冶有色技术网、中国有色金属智库主办。https://m.china-mcc.com/meet_show-220.html
14.广东先导稀贵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怎么样工商信息 内容由 提供 经营状态: 开业 注册资本: 5,000万(元) 法定代表: 朱刘 成立时间: 信用代码: 91441803MA52F4GN0R 注册地址: 清远市清新区禾云镇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A区、B区 关注还关注 贵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 稀有金属 贵金属 竞争对手(类似公司) 一键复制公司名称 广东先导稀材股份https://www.jobui.com/company/18154138/
15.西部材料简介西材上市公司公司作为新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主要从事稀有金属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和市场开拓,已发展成为规模较大、品种齐全的稀有金属材料深加工生产基地,拥有钛及钛合金加工材、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稀贵金属材料、金属纤维及制品、稀有金属装备、钨钼材料及制品、钛材日用消费品七大业务板块,产品主要应用于军工https://www.cnpp.cn/pinpai/vote_22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