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票账单与材料同时到达,简称为“单货同到”:借: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付票据
2、发票账单到了、材料未到,简称为“单到货未到”:借:在途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付票据当在途物资到达后、验收入库后:借:原材料贷:在途物资
3、材料已到、发票账单未到。简称为“货到单未到”:借:原材料(暂估价值)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下月初将上笔分录用红字冲回:借:原材料(暂估价值)(红字冲销)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红字冲销)等到发票账单到后:借: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付票据
4、采用预付货款的方式采购材料。简称为“预付货款方式购货”:预付货款时:借:预付账款(预付金额)贷:银行存款收料后:借:原材料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预付账款(实际应付金额)补付货款:借:预付账款(预付与应付差额)贷:银行存款退回多付的款项:借:银行存款贷:预付账款(预付与应付差额)
所以,运费计入原材料成本:
1、如果原材料验收入库,结转其实际的采购成本借:原材料贷:在途材料2、小规模纳税人,原材料已付款,但未验收入库借:在途材料(价税+运费)
贷:银行存款
原材料采购进价丶吊装搬运丶运费三项一成本,目前市场价情况分析,建议略低市场价但确保略高于采购成本。
一、购入原材料的运费的账务处理是:1、随原材料一并支付的运费,计入原材料成本中,会计分录是:借: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银行存款2、运费单独核算的,会计分录是:借:销售费用-运费贷:银行存款二、原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修理备用件、包装材料、外购半成品等。
采用实际成本法时,借:在途物资2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贷:银行存款234000采用计划成本法时,借:材料采购195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3150贷:银行存款228150
1、发票账单与材料同时到达。简称为“单货同到”。
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
2、发票账单已到、材料未到。简称为“单到货未到”。
借:在途物资
材料到达、验收入库后:
贷:在途物资
3、材料已到、发票账单未到。简称为“货到单未到”。
具体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暂估价值)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下月初将上笔分录用红字冲回:
借:原材料(暂估价值)(红字冲销)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红字冲销)
等到发票账单到后,再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采用预付货款的方式采购材料。简称为“预付货款方式购货”。
预付货款时:
借:预付账款(预付金额)
收料后: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实际应付金额)
补付货款:
借:预付账款(预付与应付差额)
退回多付的款项:
借:银行存款
贷:预付账款(预付与应付差额)
存货盘点时会计分录
1、存货盘亏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
(1)经查明原因为自然原因造成损失的:
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经查明由个人原因造成损失的:
借:其他应收款
2、存货盘盈时: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3、存贷盘盈批准后分录:
贷:营业外收入——流动资产盘盈利得
1、购买原材料对方代垫的运杂费计入原材料科目中;2、会计分录如下:借: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银行存款/现金3、代垫运费指本该由购货方承担的运费,由于承运人不便到购货方收款,而由销售方代购货方垫付给承运部门,然后向购买方收回代垫款项。销售方发生的代垫运费,其实际付款者是购货方。销货方只是按照合同的约定,受购买方的委托,代购买方将其购买的货物委托承运部门运输到指定地点,代为垫付运输费用或代为办理托运手续并垫付运输费用,然后将垫付款向购买方收回。
一、税费的处理:1、题目中一般会给出,交换的双方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即使没有给出,也默认为17%。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果双方交换的是存货,如:原材料和库存商品,双方都视同销售,按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转成本。
3、税费的计算按换出产品的公允价值为基础乘以17%作为应缴纳的增值税。二、会计分录如果涉及的补价款占交换资产最高公允价值的百分比低于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体会计分录为:1、换出库存商品的一方借:原材料(交换日的公允价值)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贷:主营业务收入(库存产品交换日的公允价值,即:市场售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注意:具体银行存款在借方还是贷方,看企业是支付了补价还是收到了补价。
)同时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存货跌价准备(之前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贷:库存商品(账面余额)2、换出原材料的一方借:库存商品(交换日的公允价值)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贷:其他业务收入(原材料交换日的公允价值,即:市场售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注意:具体银行存款在借方还是贷方,看企业是支付了补价还是收到了补价。
)同时结转成本:借:其他业务成本存货跌价准备(之前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贷:原材料(账面余额)。
我的答案原材料入库的会计分录?
原材料入库,会导致原材料增加,资产增加计入借方核算,同时会导致货币资金减少,资产减少计入贷方核算。
原材料入库的时候,账务处理是,
借:原材料—某某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等科目。
我用会计学的知识简单和你说一下吧,这里存在一个借贷的关系在里面。在这里原材料是计划成本,材料采购是实际成本,而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计入:材料成本差异。这个应该不难理解吧?那么借:原材料---计划上的;
贷:材料采购---实际过程中的。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计划减去实际节约部分另外,还有要注意借:原材料属于计划层次;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则归为实际减计划超支的部分;
贷:材料采购---实际所要支出的。懂了吗?因为实际和计划有出入,假如说你妈妈给你一百块出去买东西,然后对你说有多了的话就给你,少了的话回来给你补钱,一百块钱有可能会高,有可能会低,不管有没有超出或者节约你都只拿了这一百块去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