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9年,甘肃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甘肃省2019年第2批工业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结果通报”,本次监督抽查了251家企业的362批次产品,其中抽检50批次贵金属首饰及制品,9批次不合格,其中多家知名黄金珠宝品牌上榜。50批次贵金属首饰及制品中合格27批次,14批次产品名称或标识不规范,不合格9批次,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82%。
图片源于甘肃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
但是在该通报中,确实有多家知名珠宝品牌被点名,不过并未提及“16家”等关键字样。所以,综合来看,是网友自己杜撰并非是事实。
黄金“掺铼”新套路
图片源于央视财经
在对黄金样品的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发现,仪器在多个点位识别均显示“999足金”。检测人员继续用锉刀打磨,发现金块上出现了很多凸起的小白点。检测人员表示,反复锉、反复测,越往里面锉,“铼”峰就越高,说明内部“铼”含量比较高。
据了解,元素“铼”外观为银白色金属或灰到黑色粉末,质地坚硬、耐磨、耐腐蚀。其密度与足金相近,常规的称重无法很好区分,但硬度和熔点均高于足金。
专业人士提醒,市面上掺“铼”黄金无法通过肉眼和简单称重辨别真假。因此,消费者购买黄金时,尽量选择有信誉的品牌和商家。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这类产品大致存在两种类型:
一种是断口不光滑,内外部均匀性差。该类产品多是掺入较多的钨和铼,由于钨和铼的熔点较高,当掺加量过多时,就会出现明显的不均匀现象;
黄金“掺假”花样百出
网络直播间销售假黄金:
偷换概念:一些网络直播间主播用抢购足金、高价补贴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待氛围炒热后更换售卖物品,不再强调所售饰品材质,却在弹幕中暗示“抢黄金”。消费者收到的产品证书上对金属材质等关键信息未作明确说明,但饰品上却刻有代表足金纯度的“999”钢印。经鉴定,这些所谓的“999足金”实际主体材质为铜等廉价金属。
黄金饰品中掺杂杂质:
曾有犯罪嫌疑人出售含金量不足的黄金饰品,其中掺杂了铼和钨等杂质。这些黄金饰品从外观上难以用肉眼辨别,重量上与足金相似,但实际含金量远低于所宣称的纯度,消费者购买后会遭受经济损失。
金条造假及证书问题:
一些工艺品生产厂家为电商直播间提供的金条存在问题。如有的厂家采用镀真金工艺制造金条,标称含有一定量黄金的产品,实际含金量极低。
部分金条的鉴定证书存在造假情况。有厂家指定合作的所谓“鉴定机构”,一元一张证书,什么证书都可以出,甚至有证书上的检测机构是假冒的,扫描出来的网站、内容等都是虚假的。
购买黄金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或者信誉良好的珠宝店,这些地方出售的黄金质量有保证,而且可以提供正规的购买凭证,为后续的黄金交易提供便利。在网上购买也是同理,一定要选择有资质的平台,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的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