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目前清退了一批职业资格,政策文件中频频出现的“从业资格”、“执业资格”、“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这些名词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一、从业资格
(一)定义。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通过鉴定(评定)或考试取得,供用人单位参考。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称为“水平评价类”资格。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社会通用性,技术技能要求较高。
(二)范围。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考试、计算机软考、社会工作者、经济师、卫生资格、审计、税务、银行从业等考试都属于从业资格考试。都是水平评价类考试。
二、执业资格
准入类职业资格关系公共利益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必须有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
三、职业资格
(一)定义。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从业资格+执业资格
(二)范围。人社部发布的《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将职业资格分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两大类,在每项资格后面均注明了该项资格是属于准入类还是水平评价类。二者没有任何交叉,只能属于其中之一。2021年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共计72项职业资格。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59项,含准入类33项,水平评价类26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13项。目录中准入类职业资格关系公共利益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均有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社会通用性,技术技能要求较高,行业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确实需要。
四、职业技能等级
(一)定义。由人社部门(含其他部委)备案的评价机构依据职业技能标准或评价规范,结合实际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考试、技能操作考核、工作业绩评审、过程考核、竞赛选拔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劳动者(含准备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进行科学规范客观公正评价,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依据职业标准,社会培训评价职业技能等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按照“三同两别”原则管理,即“三同”是:院校外、院校内试点培训评价组织(含社会第三方机构,下同)对接同一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两部门目录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同等效力和待遇;在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等方面具有同一效能。“两别”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分别负责管理监督考核院校外、院校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技工院校内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参与试点的培训评价组织分别自行印发。
五、其它解释
(一)“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报考人群的学历,高学历者可报考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低学历者可报考技能人员职业资格。
1.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
以建筑行业为例。对于建造师而言,报考条件中明确指出了学历或学位的要求,学历最低要求为大专学历,从事建设工作满4年。那么大专学历以下的考生是无法报考的。考试合格后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2.技能人员职业资格
对于大专以下学历的建筑从业人员,则可以报考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生通过后取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可见,一般而言,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是具有了本专科学历人员可以报考的职业资格考试。而专科学历以下人员则无法报考,那么就可以报考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考试。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里面,建造师、经济师、会计师、消防师这些都是属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目录;而特种作业人员、施工员、焊工、保安员、消防员这些则属于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目录。
(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专业技术职业资格”之间的区别。仅一字之差,其实他们之间也是有联系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职称评审”。包括初级、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也就是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当然,“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证书,就是我们的职称证书。“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就是上面所说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有水平评价类和准入类。
(三)准入类资格与水平类资格的区别。
1.准入类资格,就是持证上岗,所以俗称执业,没有证书就被排除在门外了,证书价值较高。
2.水平类资格,就是只代表从业者的水平和业务能力,供用人单位参考使用,证书价值不如准入类资格。没证书但确实能干这个活计的,用人单位认可也行。水平类资格不强调必须持证上岗,所以俗称从业。
3.综上所述:
从业资格=水平评价类资格
执业资格=准入类资格
从含金量来看,准入类>水平类。也就是说,执业资格证>从业资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