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化学电源?试述其结构和类型。
(1)由两类不同导体组成,且在电荷转移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物质变化的体系,通常有原电池、电解池、腐蚀电池三大类型。
(2)1.电极2.电解质溶液3.隔膜
2.试述有关化学电源主要性能的概念,如电动势、开路电压、工作电压、截止电压
电池容量、连续放电、间歇放电、电池的寿命、自放电、过充电等.。
电动势E:又称理论电压,是指没有电流流过外电路时电池正负两极之间的电极电势差。
开路电压OCV:是在无负荷情况下的电池电压,一般OCV≤E,只有可逆电池的OCV=E。工作电压V:是指电池有电流流过时的端电压。
额定电压:指电池工作时公认的标准电压。
中点电压:指电池放电期间的平均电压。截止电压:指电池放电终止时的电压值。电池容量C:指在一定放电条件下,电池放电到终止电压时所能放出的电量,单位为库仑(C)或安时(
A·h)C=mzF/M
3.什么是一次电池?一次的原因是什么?有何优点?
(1)一次电池(原电池)为电池放电后不能用充电的方法使它复原的一类电池。
(2)原因是由于电池反应或电极反应的不可逆性或条件限制使电池反应很难可逆地进行所决定的。
(3)主要优点:方便、简单、容易使用,维修工作量极少。其他优点有:贮存寿命长,适当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可靠,成本低。
5.写出验证锌锰一次电池表达式及电极电池反应,并说明其主要结构和特征。
电池表达式为:(一)Zn│浓KOH│MnO2,C(+)
负极反应:Zn+2OH-—2e→Zn(OH)2
Zn(OH)2+2OH-→[Zn(OH)4]2-
正极反应:MnO2+H2O+e→MnOOH+OH-
MnOOH+H2O+e→Mn(OH)2+OH–
电池反应:Zn+MnO2+2H2O+2OH-→Mn(OH)2+Zn(OH)42-
电池采用浓KOH作电解液(PH≈5),采用Zn和石墨分别作为负极和正极的集电器。该电池的特点是自放电小、内阻小、放电电压比盐类电解液的要高且稳定,同时由于电解MnO2(EMD)的使用,电池具有较高的容量。
6.试述锂一次电池的通性,写出Li/SO2电池的电极和电池反应
(1)性质:(A).理论容量:较高,约为锌的4.7倍
(B).电压输出功率:锂的电负性最低,电极电势负值最高,因此锂的电压高达4v以上,输出能量超出200w·h·kg-1
(2)Li/SO2电池:
电池表达式为:(-)Li│LiBr,乙腈│SO2,C(+)
电极:正极为多孔的C和SO2,SO2以液态形式加到电解质溶液内,Li为负极
电池反应:2Li+2SO2→Li2S2O4
7.试述二次电池的一般性质
一)评价二次电池性能的主要指标
除电流、电压、电池容量、比性能、比功率等以外,还有容量效率,伏特效率、能量效率和充放电行为等。
1)容量效率:蓄电池放电输出的电量和充电至原始状态时所需电量的比。
2)伏特效率:蓄电池放电和充电过程的工作电压之比。
3)能量效率:指容量效率和伏特效率的乘积,它是评价电池能量瞬时和极化行为的综合指标。
4)充放电行为:是评价二次电池优劣的重要指标
1.恒电流放电:在放电过程中改变负载电阻,维持电流不变。
2.恒电阻放电:放电过程中负载电阻阻值不变。电压
(三)电池充电的方式
1.恒电流充电
2.变电流充电:在充电开始阶段以较大电流充电,后阶段用较小电流充电。变电流充电就是改变电流进行充电,电流无非变大或变小,那只然是先用较大电流再用较小电流,以免过充电
3.定电位充电:在充电过程中,调节充电电流,维持充电电压恒定在某一值的充电方式。
8.试述铅酸蓄电池的表达式、电极反应、电池结构、影响循环寿命的原因、密封机理和工艺。
1)池表达式为:(一)Pb│H2SO4│PbO2(+)
2)电极反应:负极反应:Pb+HSO4-←→PbSO4+H++2e
正极反应:PbO2+HSO4-+3H++2e←→PbSO4+2H2O
电池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3)结构组成:海绵状铅为负极(集电器),PbO2作正极,采用涂膏式极板栅结构。
4)影响电池的寿命和容量减小原因
(a)极板栅腐蚀:Pb电极在与PbO2和酸接触的地方腐蚀以及Pb板栅的暴露部分充电时可能发生的阳极氧化而导致的腐蚀。(b)正极活性物质的脱落。(c)负极自放电
(d)极板栅硫酸化:表现为电极上生成紧密的白色硫酸盐外皮,此时电池不能再充电。
5)密封机理和工艺:凝胶电解质技术在铅酸蓄电池上的应用实现了电池的密封
铅酸电池在充电后期,电极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为:
正极:PbSO4+2H2O-2e→PbO2+HSO4-+3H+负极:PbSO4+H++2e→Pb+HSO4-H2O-2e→H++1/2O22H++2e→H2
可以看出,电池在充电时产生氢气和氧气是不可避免的,而两种气体的再化合只有在催化剂在时才能进行,氧气复合原理对铅酸电池的封密起起重要的指导作用,玻璃纤维隔板的使用为氧气复合原理的实际使用提供了可能性,实现了“密封”的突破。(加课本P108密封机理和工艺)
9.试述氢镍电池、镍镉电池的基本原理和装配方法。
10.试述锂、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极反应特点和电极材料的发展。
11.试述燃料电池的特点。简述直接甲醇质子交换膜的燃料电池原理。
特点:(1)可连续供给能量
(2)能量转换率高:理论效率η=ΔG/ΔH=1-(TΔS)/ΔHη实际=-nFV/ΔH=nF(E-η+-η--IR)/ΔH
(3)低的环境污染和噪音污染,安全可靠性高(4)操作简单、灵活性大,建设周期短等。
――直接甲醇PEMFC(DMPEMFC),即甲醇在阳极上直接氧化。DMPEMFC以质子交换膜或酸性电解液为电解质时反应如下:负极反应:CH3OH+H2O→CO2+6H++6e
正极反应:6H++3/2O2+6e→3H2O
电池反应:CH3OH+3/2O2=CO2+2H2O
第四章金属的表面装饰
1、什么是金属的电沉积?
金属离子或络离子通过电化学方法在固体表面上放电还原为金属原子附着于电极表面,从而获得金属层的过程。
2、电镀与金属的电沉积有何不同?
电镀不同于一般电沉积过程在于:镀层除应具有的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外,还必须横好地附着于物体表面,且镀层均匀致密,孔隙率少等。
3、简单金属离子的还原过程有哪些步骤?
(1)水化金属离子由本体溶液向电极表面的溶液传递
⑵电极表面溶液层中金属离子水化数降低,使离子进一步靠近电极表面,过程表示为:
M2+·mH2O-nH2O→M2+·(m-n)H2O
(3)M2+·(m-n)H2O+e→M+·(m-n)H2O(吸附离子)
M+·(m-n)H2O+e→M·(m-n)H2O(吸附原子)
(4)吸附于电极表面的水化原子失去剩余水化层,成为金属原子进入晶格,过程表示为:
M·(m-n)H2O(ad)-(m-n)H2O→M晶格
4、金属共沉积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Ψ1,析出≈Ψ2,析出
5、金属共沉积一般可利用哪些方法?
(1)种离子的Ψi、Ψθ相差较小时,可采用调节离子浓度的方法实现共沉积
(2)当两种离子的Ψi、Ψθ相差不大时(<0.2v),且两者极化曲线斜率不同时,则调节电流密度使其增加达到一定数值,此时Ψ1,析出=Ψ2,析出,也可实现共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