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和黄金作为一种金属的化学特性有关。
1.相对稀缺性
黄金很稀缺,这咱们都知道,它不像铜、铁、铝一样很容易获得。但黄金的稀缺又有个度,它少是少了点儿,但不会像锑(tī)、镓(jiā)、铑(lǎo)一样那么不常见。
正是黄金的这种相对稀缺性,使它具有了自身独特的价值。
成堆金条|Wikipedia
2.耐用性
耐用性就是一样东西的使用寿命。很多东西的耐用性是很差的,比如咱们买一件衣服,只要穿上个一年半载的,布料就会发白泛旧,有的还会起小毛球。
但黄金不一样。
黄金这个东西不怕风吹雨晒、不会生锈、不会被分解,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可能会被腐蚀。
如果我们把黄金埋在地底下放上个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等你回头叫你的第N代孙子把它吭哧吭哧挖出来时,它也基本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3.高延展性
黄金有着非常强的延展性,牛到啥程度呢?
一克黄金,表面看上去是平平无奇,但如果把它延展开来,可以打成一平方米薄片,还能拉成4000米的金丝!(不长不长,连起来也就能绕操场跑道10圈)
小红书博主@搬金人珠宝小助理
黄金这样炸裂的延展性,意味着它可以被任意切割、打磨、熔化成任何形状之后,还能恢复原状。
这个属性对黄金的储存和运输来说简直不要太友好了!
4.高强度的工作量证明
黄金的开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概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金矿勘探(1~10年)
发现潜在的矿山,评估开发可行性
金矿开发(1~5年)
金矿开采和运营(10~30年)
将矿石提取并加工成黄金
金矿关闭(1~5年)
拆除和恢复金矿所在地
在这个过程中,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正是由于开采黄金所耗费的巨大工作量,赋予了黄金高价值。
如何鉴定黄金真假?
既然黄金这么值钱,那揣着一肚子坏水的人就开始动心思了,什么掺铼啊、镀金啊等等小动作,那叫一个层出不穷。
作为消费者,自然也是绞尽脑汁用不同方法来鉴定手里的金子,其中,“火烧法”可能是最出名的一个。
你一定听过“真金不怕火炼”这句话,但在造假手段越来越高明的今天,这个测试方法可能没那么有效了。
这不,前些天央视财经刚出了一则报道,提到有人在买了黄金后用火烧的方法进行测试,黄金没有变色,但后来通过其他方法鉴定之后,发现还是个假货。
既然“假金也不怕火炼”了,那有没有一些更行之有效的鉴定黄金真假的方法?
有的有的!
在此特为你提供3个版本的黄金鉴定法,按需所取即可。如果你觉得太长了懒得看,也可以直接下划到后面看“省流版”。
【基础版】
1.水测法
将金子放入一壶水里,看它是否会下沉。真金子由于自身的高密度,会自动沉到水壶底,而假金子由于内部掺了各种杂质,密度降低,会漂浮在水面上。
Wikihow,下同
2.醋测法
在金子上滴几滴醋,然后静置15分钟,观察变色情况。如果金子的颜色改变了,那就是假的,反之就是真的。
3.观察磨损处
看黄金本身
以金戒指为例,如果戒指内圈处明显有其他颜色,那这个戒指大概率就是镀金的。其中,银色色块可能是银或钛造成的,而红色色块可能是掺了铜或者黄铜。
看自己的皮肤
纯金是不会和皮肤上的汗水和油脂发生反应的,所以如果你看到自己戴戒指的手指上留有有色印记,那这枚戒指中一定含有其他金属。
4.磁吸法
纯金是没有磁性的,如果你拿起一块强力磁铁对着黄金,金子被吸过去了,说明这块金子要么不够纯净,要么就是个假货。
【进阶版】
密度法
第一步:用天平称金子,得出它的重量(以克为单位)
第二步:在量筒中装入一些水(不能太多),将它平放,然后读取初始水位线。
第三步:轻轻地将金子放入量筒中,读取新的水位线。
第四步:计算出水位差
3.47-3=0.47(ml)
第五步:用黄金的重量除以水位差,得到黄金的大致密度(ρ=m/V),并将这个数据和金的标准密度(19.3g/mL)进行比较。如果相差很大,这块金子就很可能是假货。
9÷0.47=19.1(g/mL)
*不同纯度的黄金,密度标准也不相同。14k黄金的密度标准范围是12.9~13.6g/mL;18K黄金的密度标准范围是15.2~15.9g/mL;22K金的密度标准范围是17.7~17.8g/mL
上面提到的测试方法如果单独使用的话,是没法儿保证测试结果的100%准确的。所以如果你想要求个心安的话,得把上面几种测试结合起来,才能知道你手里的这块金子到底是不是真的。
【省流版】
如果上面的鉴定方法你都觉得太麻烦,那咱们不如换个思维,直接从源头斩断买到假货的可能性。
以下是作为一名普通黄金投资者,适合采购黄金的渠道:
购买四大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推出的金条产品
到知名品牌金店购买黄金产品
最后再插播一则和黄金有关的冷知识。
即便你对黄金不感兴趣,在逛了几十次商场后,也很难忽略一个事实:
不是,商场里常见的黄金品牌,咋都姓周啊?
难道真的有这么巧合,卖黄金的大老板恰好都姓周?
当然不是了!
在一众“周姓”珠宝品牌里,只有“周大福”和“周生生”算得上是历史悠久的老店。
“周大福”是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最大的珠宝零售商,由周至元于1929年在广州创立。
位于香港皇后大道的周大福门店|Wikipedia
“周生生”则起源于周芳谱1934年在广州开展的同名金行业务。取这个名儿的寓意在于“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同时还包含了自己的姓氏。
位于上海前滩太古里的周生生门店|Wikipedia
除了它俩,还有一家金店的创始人其实也姓周,它就是创立于1999年北京王府井的“周大生”。
而后来涌入的一些其他品牌,诸如周大金、周六福、周百福、周金生、周福生等等,创始人可就未必姓周,而只是为了借“周”这个姓,为自己的品牌造势。
毕竟,作为消费者,谁会愿意到一家不知名的小店里买金子呢?
原标题:《什么!“假金”也不怕火炼了?如何鉴定黄金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