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胶

光伏组件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硅胶为光伏专用有机硅胶,需要用硅胶对层压组件进行密封,对接线盒进行粘接。有机硅胶产品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硅-氧(Si-O)链节构成的,侧链则通过硅原子与其他各种有机基团项链。

Si-O-Si主链中键长,键角比较大,分子链易运动,低温弹性好,热稳定性优秀;Si-O-Si主链高分子构造是螺旋状,甲基分布在外围,表面张力低,憎水性好;电绝缘性能优秀;耐高低温(-120~300℃);抗氧化、耐辐照、膨胀系数大;无腐蚀、生理惰性。因此,在有机硅产品的结构中既含有“有机基团”,又含有“无机结构”,这种特殊的组成和分子结构使它集有机物的特性与无机物的功能于一身。

一、功能

光伏组件用有机硅胶在生产时有两种功能,一部分用作组件封装材料,与铝边框粘结,将组件封装起来,起到封装、缓冲、绝缘等作用;另一部分用作粘结接线盒。

1.1、密封、保护

组件在层压之后要装框密封起来,光伏组件用的有机硅胶对铝合金边框以及钢化玻璃、背板、EVA有很好的粘结性,能够将它们紧密的粘结在一起。

同时,硅胶起到密封层压件,防止水分渗透、接触EVA,保护组件被腐蚀。有机硅胶还起到缓冲、减小外力冲击,保护钢化玻璃爆碎的作用。

另外,有机硅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提高组件抗电击的能力。

1.2、接线盒粘接

光伏组件用有机硅胶对于PPO材料有良好的的粘结性,因此非常适合粘结接线盒,其优异的防水防火密封性能,对于光伏组件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

二、分类

有机硅胶有很多种,大体分为硅橡胶、硅树脂、硅油三大类。其中硅橡胶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在众多的合成橡胶中,硅橡胶是在其中的佼佼者。它具有无毒无味,不怕高温和抵御严寒的特点,在摄氏三百度和零下九十度时“泰然自若”、“面不改色”,仍不失原有的强度和弹性。硅橡胶还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耐氧抗老化性、耐光抗老化性以及防霉性、化学稳定性等。由于具有了这些优异的性能,使得硅橡胶在现代医学中获得了十分广泛又重要的用途。近些年来,由医院、科研单位和工厂共同协作,试制成功了多种硅橡胶医疗用品。

根据硅原子上所链接的有机基团不同,硅橡胶有二甲基硅橡胶、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甲基苯基硅橡胶、氟硅橡胶、腈硅橡胶、乙基硅橡胶乙基苯撑硅橡胶等许多品种。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硅橡胶,硫化时都不发生放热现象。高温硫化硅橡胶是高分子量的聚硅氧烷(分子量一般为40~80万),室温硫化硅橡胶一般分子量较低(3~6万),在分子链的两端(有时中间也有)各带有一个或两个官能团,在一定条件下(空气中的水分或适当的催化剂),这些官能团可发生反应,从而形成高分子量的交联结构。室温硫化硅橡胶按其硫化机理可分为缩合型和加成型;

按照其硫化方法不同,硅橡胶可分为室温硫化(包括低温硫化)硅橡胶和高温硫化(热硫化)硅橡胶两大类。

2.1、室温硫化硅橡胶

室温硫化硅橡胶(RTV)是六十年代问世的一种新型的有机硅弹性体,这种橡胶的最显著特点是在室温下无须加热、如压即可就地固化,使用极其方便。因此,一问世就迅成为整个有机硅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室温硫化硅橡胶已广泛用作粘合剂、密封剂、防护涂料、灌封和制模材料,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它的用途。

室温硫化硅橡胶按其包装方式可分为单组分和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按硫化机理又可分为缩合型和加成型。因此,室温硫化硅橡胶按成分、硫化机理和使用工艺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型,即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双组分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和双组分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

这三种系列的室温硫化硅橡胶各有其特点:

·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的优点是使用方便,但深部固化速度较困难。

·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的优点是固化时不放热,收缩率很小,不膨胀,无内应力,固化可在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可以深部硫化。

2.1.1、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

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的硫化反应是靠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作用而硫化成弹性体。随着链剂不同,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可为脱酸型、脱肟型、脱醇型、脱酰胺型和脱酮型等许多品种。

2.1.2、双组分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

2.1.3、双组分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

双组分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有弹性硅凝胶和硅橡胶之分,前者强度较低,后者强度较高。它们的硫化机理是基于有机硅生胶端基上的乙烯基(或丙烯基)和交联剂分子上的硅氢基发生加成反应(氢硅化反应)来完成的。在该反应中,不放出副产物。由于交链过程中不放出低分子物,因此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在硫化过程中不产生收缩。这一类硫化胶无毒、机械强度高、具有卓越的抗水解稳定性(即使在高压蒸汽下)、良好的低压缩形变、低燃烧性、可深度硫化、以及硫化速度可以用温度来控制等优点,因此是目前国内外大力发展的一类硅橡胶。

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硫化后具有优良的防粘性能,硫化时收率极小。

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硅氧烷主链上的侧基除甲基外,可以用其它基团如苯基、三氟丙基、氰乙基等所取代,以提高其耐低温、耐热、耐辐射或耐溶剂等性能。同时,根据需要还可加耐热、阻燃、导热、导电的添加剂,以制得具有耐烧蚀、阻燃、导热和导电性能硅橡胶。

2.2、高温硫化硅橡胶

硅橡胶的补强填料是各种类型的白炭黑,它可使硫化胶的强度增加十倍。加入各种添加剂主要是降低胶的成本、改善胶料性能以及赋予硫化胶各种特殊性能如阻燃、导电等。

硅橡胶主链上的侧基可以是甲基、乙基、乙烯基、苯基、三氟丙基等。最常用的是甲基,也可引入其它基团以改善加工性能和其它性能。因此,根据侧基基团和胶料配方的不同,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用途的硅橡胶,一般可分为下面几种类型:通用型(含甲基和乙烯基)、高温和低温型(含苯基、甲基和乙烯基)、低压缩永久变形(含甲基和乙烯基)、低收缩(去挥发份)和耐溶剂(氟硅橡胶)等。

三、成分

单组分室温硫化(RTV)硅橡胶是将所有成分混合包装在一个密封容器(软管或封筒)内的一类有机硅产品。使用时从密封容器中挤出,接触空气中的湿气后交联成弹性体。单组分RTV硅橡胶一般由以下成分构成:

·反应性基础聚合物(俗称基胶)——羟基封端聚二甲基有机硅氧烷

式中,R通常为-CH3,特殊品种为或-CH2CH2CF3;

·交联剂——含可水解基团的多官能硅烷化合物;

·催化剂——二有机锡二羧酸盐、二有机锡二(p-二酮酯)、钛酸酯及其螯合物等;

·补强剂(填料)——白炭黑、碳酸钙、硅藻土等;

·增塑剂——非反应型二甲基硅油、MDT硅油、链烷烃混合物等;

·其他——触变剂、增粘剂、水分清除剂、防霉剂、耐热性添加剂、阻燃剂等。

3.1、基胶

所谓基胶是指反应性基础聚合物,是有机硅胶最基础的成分,是指含有Si-C键、且至少有一个有机基是直接与硅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习惯上也通过氧、硫、氮等使有机基与硅原子相连接的化合物也当做有机硅化合物。其中,以硅氧键(-Si-O-Si-)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应用最为广泛。有机硅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

(1)Si原子上充足的甲基将高能量的聚硅氧烷主链屏蔽起来;

(2)C-H无极性,使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

(3)Si-O键长较长,Si-O-Si键键角大;

(4)Si-O键是具有50%离子键特征的共价键(共价键具有方向性,离子键无方向性)。

以上结构使得硅胶具有表面张力低、粘温系数小、压缩性高、气体渗透性高等基础性质。

3.2、交联剂

交联剂的作用是与硅胶基料发生交联反应,产生三维立体结构,吸附于被粘物体上。

硅橡胶的交联剂种类较多,交联剂的化学结构是影响硅橡胶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交联剂不同,交联过程中释放出的副产物则不同,单组分RTV硅橡胶通常按此分类。

交联剂的用量硅橡胶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硅橡胶的拉伸强度升高;当交联剂用量为增大是,拉伸强度会逐渐达到值;之后有出现下滑趋势。

因此,加入交联剂后,交联剂与硅橡胶大分子链发生交联反应,交联剂作为大分子链交联点,交联剂增加时会使硅橡胶分子链的交联点密度提高,从而使硅橡胶分子形成较好的三维网状结构,具有好的拉伸强度。但交联剂用量太多是,会使得硅橡胶分子链与交联剂的联结点密度增大,分子链受限,使得硅橡胶的柔顺性下降,表现为硅橡胶的弹性下降。此时受外力作用时,由于硅橡胶内部应力分布不均,会出现应力集中,拉伸时易出现破坏,从而导致硅橡胶的拉伸强度下将。

3.3、催化剂

随着催化剂用量增加,

3.4、补强剂

硅橡胶直接与交联剂交联形成的弹性体力学性能较差,不能用于建筑密封,因此需要加入补强填料以提高密封胶的力学性能。

随着白炭黑添加量的增加,硅橡胶的拉伸强度不断提高,当达到值后拉伸强度减小。白炭黑的分子链与硅橡胶大分子链相似且能与硅橡胶大分子链间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吸附硅橡胶大分子链,形成物理吸附点。随着白炭黑添加量的增加,白炭黑与硅橡胶分子链的吸附点随之而增加,吸附作用也增强,硅橡胶的机械强度随之增强。白炭黑含量过多时,则会在硅橡胶中部分聚集,聚集的白炭黑与硅橡胶的吸附作用降低,使得增强效果下降,脆性增加,受到外力作用时,硅橡胶的拉伸强度呈现下滑趋势。

另外,补强剂中常用的两种材料为白炭黑与碳酸钙,二者在硅橡胶中的增强机理不同。白炭黑的分子结构与硅橡胶大分子的主链结构类似,其表面上含有大量的Si-OH基团能,与硅橡胶分子链中的Si-O键形成氢键,白炭黑作为物理交联点,从而达到增强目的。而活性碳酸钙则是经硬脂酸处理过的轻质碳酸钙,活性碳酸钙在硅橡胶中分散后,其微粒表面的硬脂酸长链分子相互缠绕,形成疏松的粒子表面网络结构,从而对硅橡胶起补强作用。

因此白炭黑的增强效果要比碳酸钙好。

3.5、增塑剂凡添加到聚合物体系中能使聚合物体系的塑性(塑性是一种在某种给定载荷下,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材料特性)增加的物质都可以叫做增塑剂。

增塑剂的主要作用是削弱聚合物分子之间的次价健,即范德华力,从而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性,即增加了聚合物的塑性,表现为聚合物的硬度、模量、软化温度和脆化温度下降,而伸长率、曲挠性和柔韧性提高。

四、性质

4.1、耐温特性

有机硅产品是以硅-氧(Si-O)键为主链结构的,C-C键的键能为82.6千卡/克分子,Si-O键的键能在有机硅中为121千卡/克分子,所以有机硅产品的热稳定性高,高温下(或辐射照射)分子的化学键不断裂、不分解。有机硅不但可耐高温,而且也耐低温,可在一个很宽的温度范围内使用。无论是化学性能还是物理机械性能,随温度的变化都很小。

4.2、耐候性

有机硅产品的主链为-Si-O-,无双键存在,因此不易被紫外光和臭氧所分解。有机硅具有比其他高分子材料更好的热稳定性以及耐辐照和耐候能力。有机硅中自然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可达几十年。

4.3、电气绝缘性能

有机硅产品都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其介电损耗、耐电压、耐电弧、耐电晕、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等均在绝缘材料中名列前茅,而且它们的电气性能受温度和频率的影响很小。因此,它们是一种稳定的电绝缘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工业上。有机硅除了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外,还具有优异的拒水性,这是电气设备在湿态条件下使用具有高可靠性的保障。

4.4、生理惰性

聚硅氧烷类化合物是已知的最无活性的化合物中的一种。它们十分耐生物老化,与动物体无排异反应,并具有较好的抗凝血性能。

4.5、低表面张力和低表面能

有机硅的主链十分柔顺,其分子间的作用力比碳氢化合物要弱得多,Si-O-Si主链高分子构造是螺旋状,甲基分布在外围,表面张力低,憎水性好因此,比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粘度低,表面张力弱,表面能小,成膜能力强。这种低表面张力和低表面能是它获得多方面应用的主要原因:疏水、消泡、泡沫稳定、防粘、润滑、上光等各项优异性能。

五、性能参数

5.3、硬度

有机硅胶的硬度是指其完全固化后的软硬程度。有机硅胶在光伏组件中有缓冲机械冲力的作用,所以有机硅胶固化后软硬要是适中,一般要求硬度在25~50N/mm2左右。

5.4、拉伸强度

5.5、断裂伸长率

也称断裂伸长度,是指试样在拉断时的位移值与原长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材料的拉伸过程一般是经过弹性变形阶段,达到屈服点之后发生塑性变形,达到断裂点后发生断裂。

一般所说的断裂伸长率是指整个过程的伸长率,而拉伸率一般说的是发生塑性变形后的阶段所产生的伸长率。

5.6、阻燃等级

阻燃性是指物质具有的或材料经处理后具有的明显推迟火焰蔓延的性质。

阻燃等级由HB,V-2,V-1向V-0逐级递增:HB:UL94和CSAC22.2No0.17标准中最底的阻燃等级。要求对于3到13毫米厚的样品,燃烧速度小于40毫米每分钟;小于3毫米厚的样品,燃烧速度小于70毫米每分钟;或者在100毫米的标志前熄灭。V-2:对样品进行两次10秒的燃烧测试后,火焰在60秒内熄灭。可以有燃烧物掉下。V-1:对样品进行两次10秒的燃烧测试后,火焰在60秒内熄灭。不能有燃烧物掉下。V-0:对样品进行两次10秒的燃烧测试后,火焰在30秒内熄灭。不能有燃烧物掉下。

一般而言,PVF的阻燃等级为V-1,PVDF和THV为V-0。PET需要添加阻燃剂方可以达到相应阻燃等级。

5.7、体积电阻率

体电阻是指单位长度、单位截面积的导体的电阻。有机硅胶在组件中起到电气绝缘的作用,保护组件被高压强电击穿。体积电阻率一般要求在1.0×1014Ω·cm以上。

体积电阻率和击穿强度是针对同一问题的两个参数,一般而言,击穿强度要大于18KV/mm。

六、注意事项

6.1、贮存

有机硅胶暴露于环境中会发生固化反应,尤其是单组份有机硅胶,固化时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另外,温度会加速有机硅胶的固化。因此有机硅胶产品应密封贮存于阴凉干燥环境中,贮存有效期一般为一年左右。

6.2、使用

·所粘接的表面需保持清洁,如果表面有油污残留则会影响粘接。

·请在通风良好的工作环境下使用有机硅胶产品。不慎接触眼睛和皮肤应立即冲洗、擦洗干净或由医生治疗。

·可在-65℃至200℃的温度范围内长期使用。然而在温度范围的上下限,在材料的特殊性和表现可能变得复杂化,需要经过对您的部件或者组件进行检验才能核实。

·不推荐有油污、增塑剂、溶剂等会影响固化和粘接的表面直接使用,在涂层表面使用需考虑对涂层的影响。

·脱肟类有机硅胶产品固化时会释放丁酮肟,个别情况下可能对金属铜有微弱腐蚀性,也可能导致聚碳酸酯不良影响。建议在生产以前,对粘接适用性评估

·产品在使用后,应将胶管密封,可保存再次使用。

IOTA5728苯基二甲基氯硅烷

2024/09/10

IOTA5728苯基二甲基氯硅烷是一种稳定性能的化工原料,常用于有机硅合成领域。其化学名称为苯基二甲基氯硅烷,CAS号为768-33-2,分子式为C8H11ClSi,分子量为170.711,英文名称为Chlorodimethylphenylsilane。该液体呈无色透明至淡黄色,具备适当的纯度和稳定性。其折光率为n20/D1.509(lit.),密度为1.017

三甲基硅烷氧基硅酸酯

2024/03/05

产品描述:本品为四烷基硅氧烷与三甲基硅氧烷共水解后高度交联的产物,且含有少量的烷氧基和羟基基团。可与挥发性硅油及聚二甲基硅油共混,应用于防晒霜、皮肤护理产品、彩妆和护发等化妆品。具有良好的。外观:白色粉末挥发份(%,1503H)2彩妆、护肤、护发等产品。中。彩妆:建议添加量为2-10%包装规格以25Kg200Kg储存运输:1.

二甲基硅油的低温应用!

2023/12/11

最近全国进入低温模式,在寒冷的冬日,我们常常会感受到寒风刺骨、寒冷难耐的低温。然而,在这个冰天雪地的世界里,有一种神奇的物质,它能够在极低温下发挥出非凡的作用,它就是二甲基硅油。二甲基硅油是一种低温应用广泛的润滑剂和热传导介质。它的低温性能和热稳定性使得它成为低温领域的不可或缺的存在。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二甲基硅油在低温润滑方面的应用。在寒冷的环境中,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和电子元件往往会因为润

THE END
1.读懂催化剂的三大特性: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在化学领域中,催化剂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物质。它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的物质。 催化剂具有三大特性分别是催化活性、选择性、寿命或稳定性。 一、催化活性 催化活性是催化剂最为显著的特性之一。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通过自身的作用,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活化能就https://www.minstrong.cn/cn/new/Understand-the-three-major-properties-of-catalysts--activity-selectivity-and-stability.html
2.催化剂的几大特性二、催化剂增强反应速率 催化剂可以增加化学反应的速率,这是因为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速率。比如,随着催化剂的引入,反应速率和反应物转化率都会增加。这也是催化剂被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催化剂可被重复利用 催化剂是可重复利用的,同一个催化剂可以在不同的反应中被使用多次。https://b2b.baidu.com/q/aland?q=7D16726675087C0D75717D3A0511191D&id=qid91148372f5fb24c0b4e630c56205c5fd&answer=14560952699988600979&utype=2
3.催化剂(catalyst)应具有以下哪几种特性?今有三种溶液分别由两组分组成: (a)0.10 mol/L HCl-0.20 mol/L NaAc溶液,(b)0.20 mol/L HAc-0.10 mol/L NaOH溶液,(c) 0.10 mol/L Hac-0.10 mol/L NH4Ac溶液, 则三种溶液pH的大小关系是( )。[已知pKa(Hac)= 4.74, pKa(NH4+) = 9.26]https://www.shuashuati.com/ti/72018b318d5044af8e6f40229231bb5d.html?fm=bdedd0678d3ee5ac171f92fe76d80c1e55
4.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6. 试比较固体催化剂的有效系数与微生物膜的有效系数的定义有何不同? 第四节 微生物反应器的操作与设计 1. 微生物的间歇培养生长曲线可分为哪几个阶段?什么是最大收获量? 2. 微生物的半连续培养的操作方式有何特点? 3. 在微生物的半连续培养中,反应器内基质浓度会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为什么出现这种现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27242796
5.络合催化剂都有哪些?一文讲清网络合催化剂有多种类型,根据特定功能特性来进行分类。其中有以下几种: 1. 离子交换型网络合催化剂:离子交换型是当前最常用的网络合催化剂形式。离子交换型是一种多离子化学反应的选择和控制过程,其主要作用机制是离子交换原理。这种物理机制的作用,可以在催化反应过程中用来合成特定的离子组合,从而改善反应的特性。 https://www.sgpjbg.com/info/23f9e4406812207cb17662a8f678a08b.html
6.为什么金属催化中钯研究的最多,它有何特性?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研究人员多次发表报告称发现了无钯催化剂。但是,每一个有希望的发现最后都被证明是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348473/answer/3021592935
7.电子元件常识,这个可以看snifer电子技术应用AET模拟IC在整个线性工作区内需要具备良好的电流放大特性、小电流特性、频率特性等;在设计中因技术特性的需要,常常需要考虑元器件布局的对称结构和元器件参数的彼此匹配形式;模拟IC还必须具备低噪音和低失真性能。电阻、电容、电感都会产生噪音或失真,设计者必须考虑到这些元器件的影响。 http://blog.chinaaet.com/snifer/p/17367